網頁

星期日, 6月 25, 2023

建微電網、增開放空間、記歷史文化足跡 華埠土地信託會報告多項計畫

華埠土地信託會開會討論各項計畫進展。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華埠土地信託會(CCLT) 624日在華人前進會會議廳舉行月會,報告該會正在推行的工作,並討論該如何推動打造“華人歷史文化區”,請出席董事及熱心民眾提意見,預告將於812日舉辦街區派對,9月改選董事。

華埠土地信託會出席會議董事,前左起,梅清焉、余佩英、余佩英、
李素影、黃國威。後排左起,鄭繼良、Eddie Hickey。 (周菊子攝)
CCLT行政主任駱理德說明,華埠土地信託會的宗旨是穩定社區未來,伸張環境正義,增加永久性的可負擔房屋,保留華埠具歷史性的聯排屋 (row house)等。

在穩定工薪階層生活,為華埠地區保留可負擔住宅上,該會已在屋街 (Oak) 29號,以及乞臣街(Hudson) 95號,買下兩棟樓七個單位,均已出售。最近再買了好事福街(Oxford) 84個出租單位,其中一個目前還未租出。

華埠土地信託會行政主任駱理德以幻燈片報告該會
正在辦理的多項計畫。 (周菊子攝)
                       在環境正義方面,因為華埠是波士頓市之內最熱的地區,也是沿海以外,最容易受洪水衝擊的地區,該會已申請到經費,也簽署了合作合約,研擬設立聯電網(Micro-grid)的可行性,希望和伙伴及投資者合作,找出模式來民主化的讓社區自行控制電力來源。

他們希望把天滿樓,華信屋,乞臣街66號,公路村,大同村,華福樓等共8棟樓宇,連成可自行供電的微電網,並最大化電力供應來源,節省開支,萬一停電時,還可發揮孤島運行模式。

出席者圍桌討論。 (周菊子攝)
                        華埠信託會主席李素影透露,上週四,她參加其他組織的年會活動,聽到有好些人提及駱理德的名字,以及微電網(Micro-grid)”這個詞,顯然外界已經知道華埠在嘗試最新的能源方案,還有意效法。

華埠土地信託會計畫把八棟樓宇連成一個微電網。 (周菊子攝)
                        在解決華埠一帶溫度比波士頓市其他地區都高這問題上,華埠土地信託會認為方法之一是增加華埠內綠地與開放空間。該會已成立有開放空間委員會,和其他機構一起合作,目標之一是爭取在未來的圖書館旁闢出一塊空間,綠化菲利浦廣場 (Philips Square)

該會也打算改善黃樹沾紀念公園的環境,並已和麻州交通廳 (MassDOT)達成協議,將以每年一元的價格,租用15年,麻州交通廳還同意清理該地塊土壤。雙方已有口頭協議,一旦簽約落實,估計明年春天可以開始改善工程。

為保留華埠的歷史、文化,華埠土地信託會打算向有關單位爭取,經由區域規劃 (zoning) 等方式,把華埠設為歷史文化保留區,藉以保護華埠不致於被貴族化擠壓得消失於無形。

華埠土地信託會希望爭取開放空間,降低華埠熱度。
(周菊子攝)
                   為展現華埠內的歷史、文化,以及保留華埠的價值,華埠土地信託會已經著手蒐集圖片,視頻,個人口述故事,製作移民歷史足跡,並使用二維碼 (QR Code) 等社群網路科技,讓人們更容易獲取資訊。

已獲得波士頓市政府撥款資助,由藝術家曾文棣負責製作的華埠工人雕像,也已經在進行中,目前還在包氏藝文中心展覽模型,將展至本週末。

會中,華埠土地信託會主任駱理德還請出席的該會董事與社區民眾集思廣益,各自描述中國城的構成元素 (What makes Chinatown Chinatown)? 到底都是什麼東西,讓人覺得那是個給華人歸屬感,給華人精神安慰,讓其他人覺得那是個象徵中華文化的地方。出席者從社區集會,華人居住,代表性,移民熟悉的事物、習俗、文化、語言、食物,不一而足。建築師鄭繼良並指出,還應該照顧到年輕人的想法與感受,找出歷史文化與年輕人之間的聯繫,才能從歷史望向未來。

                      這天出席會議的華埠土地信託會董事有李素影,鄭繼良,黃國威,梅清焉,余珮瑛,王嘉接,Eddie Hickey等人。華埠土地信託會主任駱理德還籲請眾人廣告週知,該會正在招聘副主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