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達拉斯,以及奧克拉荷馬州的土沙(Tulsa)、丹佛(Denver)等地長大,父母是從台灣來美移民的張柔安,去年十月出版新書「麵粉:波士頓麵粉烘焙店的壯觀食譜(Flour: Spectacular Recipes From Boston's Flour Bakery + Cafe)」,日前應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邀請,暢談她縱身糕餅業的由來。
這天喉嚨不舒服的張柔安,談起她走上糕餅業的決定,坦言那是她發現了自己的興趣、熱情所在。她的得以走到今日,也是付出時間、精神來學習的結果。
張柔安是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畢業的高材生。1991年畢業後,她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好,隨大流的進了諮詢顧問公司觀察者集團(Monitor Group)工作。兩年下來,她能夠勝任無礙,卻並不感到快樂。獲得父母的體諒後,她放下高薪工作,給自己「放一年假」,嚐試專業烹飪這條路。
牛頓市的Bentonwood烘焙店老闆,也在南端(South End)擁有Picco餐廳的Rick Katz給了她第一份專業烹飪工作。在那兒,她愛上專業烹飪的大廚房,也和大廚師處得很來,幾乎是跟著大廚一起來創作糕餅。
張柔安其後在劍橋市哈佛廣場的Rialto餐廳當過糕餅師傅(pastry chef),和該店共同擁有人之一的Judy Adams成為好朋友,談到將來如果自己開店,她得和其他人合作,要找最好的食肆來學習、觀摩。於是她搬到紐約市,進了全美最高級的餐廳之一,Payard Patisserie and Bistro 的糕餅部工作。那時候,她得從凌晨四點一直工作到午夜,一週六天,辛苦,但學得很起勁。她覺得自己在那兒,就像上新兵訓練營。
在那兒待了兩年之後,張柔安想自己出來開店。左思右想,她所有的朋友都在波士頓,於是又從紐約搬回波士頓。
那時候找地方開店,理想中的地點是天滿街,可是她負擔不起,這才落腳在南端(South End)的華盛頓街上。
就在這裏,張柔安的糕餅、甜點大受歡迎,每天都人滿為患,尤其是最出名的「粘麵包(sticky bun)」,遲到就得抱憾。演講會這天提問的大同地產老闆周樹昂就說,他有個朋友從佛羅里達州飛到波士頓,就是為了要一嚐這出名的「粘麵包(sticky bun)」,還想知道,張柔安有沒打算到其他州去開分店。
張柔安談起開分店,透露她從來沒想過自己要開分店,但第一家店開得很成功後,要為跟了她很久,已變成好友的員工打算,於是在堡壘點(Fort Point)峽道開第二家,去年六月,才在劍橋市的中央廣場(Central Square)開了第三家,也從2008年開始和麻州本地作家Christie Matheson合作,並於去年十月出版「麵粉:波士頓麵粉烘焙店的壯觀食譜(Flour: Spectacular Recipes From Boston's Flour Bakery + Cafe)」一書。
現年四十一歲的張柔安,也和她已婚兩年多的夫婿,和人合開過Radius、Via Matta及大灣(Great Bay)等餐廳的Christopher Myers在南端的華盛頓街和東柏克萊街合開了一家「Myers+Chang」餐廳。
張柔安不願意說永遠不會多開分店,但她擔心繼續開分店,烘焙出來的糕餅、甜點,品質會無法控制,難以向顧客交待。
在回答聽眾提問的她當初開店時如何籌款,張柔安坦言,她對創業全無概念,聽人說該從家人、朋友處先開始籌款,她就開口問人,聽到有人反問她自己有沒放錢進去,並說她自己都沒投資進去的話,又怎麼能讓別人信服該投資她去做生意時,她才恍然大悟,把自己當時並不多的手邊所有存款都拿了出來。
至於她是否天生就愛甜點,張柔安也透露,其實她是直到十二、三歲,到同學家時,還有看電視,才開始接觸甜點,也愛上巧克力。她在青少年時期,經常奉命在父母下班前,幫忙準備晚飯,也很樂在其中。
這場簽書會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和亞美文化資源中心(AARW)合作舉辦。張柔安今年三月廿八日還將出席加斯林亞裔糖尿病研進會的「一匙薑」籌款活動。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發展主任陳小慧(左)和亞美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John Xie邀請麵粉烘焙店東主張柔安講談她的新書。(菊子攝)
大同地產老闆周樹昂代他的佛州朋友探問張柔安有無機會到佛州開分店。(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