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大學沙龍 第184期 楊奎松 : “一邊倒”政策出台的美國因素:從瀋陽美領館事件到“別了,司徒雷登” 6/10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84期

 楊奎松 : “一邊倒”政策出台的美國因素:從瀋陽美領館事件到“別了,司徒雷登”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3年6月10日 週六早上8點
北京時間:2023年6月10日 週六晚上8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向蘇聯)“一邊倒”,亦即在美蘇冷戰條件下,未來中國將毫不含糊地站在蘇聯一邊的政策宣示,最早見之於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按照前美國外交官謝偉思的看法,這種情況,包括後來發生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本來都有可能避免的。但由於美國政府戰後採取了錯誤的東亞政策,因而失掉了可能改寫歷史的機會。回到當時的歷史看,美國的政策對中共的政治選擇又影響幾何呢? 

■ 演講嘉賓
主講人:楊奎松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史,著有《“中間地帶”的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1、2卷)、《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西安事變新探》《忍不住的“關懷”》《“邊緣人”紀事》等研究專著。 

主持人: 牛軍
 牛軍,法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區域國別研究院特聘教授,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退休)。多次到美歐日等國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擔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員。多年從事中國對外關係、中美關係、美國對外政策等研究。出版專著《從延安走向世界——中國共產黨對外關係的起源》(中、英文版,獲第七屆中國圖書獎)、《冷戰與新中國外交的緣起(1949—1955)》(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決策》(日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概論》《同床異夢:美國的歐洲戰略》《冷戰與中國外交決策》《從赫爾利到馬歇爾:美國調處國共矛盾始末》等。
 
主持人: 章百家
歷史學家。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外交史和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兼副主任,曾任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論著:《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芻議》《冷戰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國共產黨“三部曲”》《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史》等。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收看往期講座請搜索“大學沙龍”YouTube頻道。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83期

 人地之間——中國模式下的城鄉土地改革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3年5月28日 週日早上8點
北京時間:2023年5月28日 週日晚上8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講座將在對中國現有增長及工業化、城市化模式的形成和機制進行整體性考察的基礎上,探討中國城鄉土地管理體制各個主要領域的政策演化及其局限,並探討如何通過環環相扣的改革方案設計和政策組合來逐步扭轉現有模式累積的各種扭曲,並最終推動環環良性的漸進式改革。這些解決方案都是在既有政策框架的基礎上以逐步緩解現有矛盾、減少既有扭曲為目標的適度調整。既不是推倒重來,也非無關痛癢的修補,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激勵相容”的聯動改革逐步扭轉現有土地制度引發的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問題。報告將針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成片開發”實施徵地的門檻,政府徵地補償的模式及標準,以及農村土地整理、確權和農村土地所有製走向,各類土地指標的空間轉移及跨區交易,城市低效存量用地再開發,城中村、城邊村及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等多個問題,提出與現有政策不同,甚至還充滿張力的改革建議。 

■ 演講嘉賓 

主講人:陶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部主任。先後獲蘭州大學學士、北京大學理學碩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研究專注於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的多個相關領域,包括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型與增長的政治經濟學邏輯、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和戶籍改革、地方治理及公共財政等。主持過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正在主持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並在中國戶籍、土地、住房改革等領域發揮了一定的政策影響。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2篇。 2020年起連續三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引用學者榜的“理論經濟學”榜單。 

主持人: 黨國英

經濟學博士。先後在陝西師範大學(77級)、蘭州大學(85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94級)完成大學各期學業。在蘭州大學長期擔任經濟學原理、經濟思想史課程的教學工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直至退休,期間任研究室主任等。論文《農民政治參與的行為邏輯》(與胡冰川合作完成)獲農村發展研究杜潤生獎。出版《經濟學理性》《中國農村改革》等著作。獲中國社科院優秀科研人員榮譽獎(2010-2015年度)。主張通過土地制度市場化改革提高中國農業經濟效率,通過均衡城市化政策支持中國農村發展。
 
主持人: 張軍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地理與城市規劃系任副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地理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發展、比較政治和製度經濟學、全球化背景中的產業創新和演化。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收看往期講座請搜索“大學沙龍”YouTube頻道。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82期


 “一帶一路”十年的紛爭與處理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3年5月13日 週六早上8點


北京時間:2023年5月13日 週六晚上8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十週年。十年來,倡議得到中國政府的力挺,得到眾多國家的矚目與熱議,也引起不少國家的擔心和猜疑。據中國外交部統計,十年來,“世界上超過3/4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由於眾多一帶一路項目是在欠發達和法制欠缺的國家,投資項目的政治、軍事、安全、外彙和法律風險比較突出,紛爭也再所難免。

本次講座從國際仲裁的角度專注分析與歸納這些紛爭實例。首先從“一帶一路”本身定義的不確定性入手;繼而對糾紛分門別類地進行舉例說明和討論,包括中國企業與當地政府的爭議、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的爭議、中國企業之間的爭議,等等。最後,總結十年來的經驗教訓。


 


 


■ 演講嘉賓


 


主講人:陶景洲


法國巴黎註冊律師、國際仲裁員、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 1982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 1984年獲巴黎第一大學深造文憑 ,1991年取得法國執業律師資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政法大學MBA項目兼職導師和教授。他同時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國際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全球仲裁評論》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著有《收購和兼併——中國的法律框架》(合著),《中國仲裁法律和實踐》《解決在華商事糾紛》《中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中國商事法律總論》等英、法文法律專著。

 


主持人: 伍人英


伍人英於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位,於牛津大學取得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於耶魯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史汀生講席教授。伍人英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國際貿易以及國際經濟法。

 

主持人: 文貫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英語翻譯,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碩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長期任職於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現為該校榮休教授,曾任上財高研院特聘教授,留美經濟學會會長(1999-2000),擔任過幾家英,中文經濟學期刊的共同主編或編委。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收看往期講座請搜索“大學沙龍”YouTube頻道。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81期

 “大一统”:一个中国历史理论的核心观念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3年4月29日 周六早上8点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9日 周六晚上8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大一统”几乎是与“中国”“天下”齐名的重要概念,一般意义上,人们很容易把“大一统”仅仅理解成一个“空间”占有的概念,即一个有声望的王朝应该拥有足够大的版图。实际上,“大一统”观来源于《春秋公羊传》,其涵义十分复杂。“大一统”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还表现为具体的政治实践,甚至是一套复杂的文本构造技术。
首先,“大一统”与古代的“正统观”联系紧密,是“正统观”中的第一要义。其次,“大一统”与“夷夏之辨”的观念时常纠葛在一起,成为区分以“文化”优势划分种族差异,还是以统一多民族共同体形式进行统治的一个关键概念。第三,“大一统”推行的程度还是古代帝王在建立道德教化规则的同时,衡量其政治军事绩效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大一统”观在近代受到了双重冲击,一方面,革命党人通过“反满”运动一度间接否定了“大一统”的重要性,后来又在与立宪派的争论中重新肯定了“大一统”的价值,另一方面,“大一统”观至今为止仍是抵抗西方侵略,进行民族主义动员的有力工具。

 

 

■ 演讲嘉宾

 

主讲人: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主持《新史学》集刊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

 

主持人: 欧立德

欧立德是哈佛大学国际事务副教务长,同时为文理学院东亚语言文明系暨历史系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清史、近代史、以及中国边疆史各个领域,特别是关系到族群、制度、帝制等问题。作为满学专家,欧教授被认为所谓“新清史”领军人物,主张用满、蒙、藏等非汉语史料来研究清朝历史。自从2015年,他就任副教务长职位。
 
主持人: 孙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暨历史学院教授,学衡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教授。主编“学衡尔雅文库”、《亚洲概念史研究》等丛书和集刊,著有 Revisiting China's Modernity: Ethnicity, Religion, and Nation、《重审近代中国的结社》《人种》等专著。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请关注沙龙邮件以及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获取沙龙最新消息。收看往期讲座请搜索“大学沙龙”YouTube频道。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77期

關於簡約和自洽的原則:從人工智能到自然智能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3年3月10日 週五晚上8點
北京時間:2023年3月11日 週六早上9點
zoom報名鏈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9216780746344/WN_Tf80t-tdTe6Kw-yvCqoxbw?utm_source=BenchmarkEmail&utm_campaign=%e5%a4%a7%e5%ad%a6%e6%b2%99%e9%be%99_177%e6%9c%9f%ef%bd%9c%e4%ba%ba%e5%8f%a3%e5%88%9b%e6%96%b0%e5%8a%9b%e4%b8%8e%e5%8f%91%e5%b1%95%e6%88%98%e7%95%a5_Copy&utm_medium=email

■ 講座內容

從神經網絡和智能研究近 70 年的演進歷程中,我們回顧過去 10 年深度網絡和人工智能的革命。從早期深度學習在判別任務(如語音識別和圖像分類)中的成功到最近對生成任務(如圖像生成和 ChatGPT)的關注,我們研究了當前人工智能方法成功背後的原因。
隨著當前實踐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它既可以統一判別模型和生成模型的當前實踐,又可以對現有的人工深度神經網絡提供嚴格的數學解釋。流行的深度網絡(例如,ResNet、CNN 或 Transformer)的架構和運算符都可以推導為展開優化方案,用於優化對感到世界所獲習得表示的信息增益。為了確保優化表示的正確性或一致性,我們認為有必要通過“閉環”反饋和博弈來增加自我糾正和自我批評機制。這自然會導致一個統一的計算框架,稱為壓縮閉環轉錄,它集成了信息論、控制/博弈論、稀疏編碼和優化的基本思想。我們認為,壓縮閉環轉錄是一種通用的學習框架,可作為所有自主智能係統(無論是人工的還是自然的)的基本學習單元。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馬毅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IEEE、ACM 和 SIAM會士。清華大學自動化和應用數學雙學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和數學雙碩士、電子工程博士。研究興趣包括計算機視覺、高維數據分析和集成智能係統。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首席研究員和負責人,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發表期刊論文60餘篇,會議論文120篇,合著計算機視覺、廣義PCA、高維數據分析方面教材三部。
 
主持人: 呂旭東

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Taihill Venture 創業合夥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北京大學物理學和經濟學學士。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76期

人口创新力与发展战略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3年2月25日 周六晚上8点

北京时间:2023年2月26日 周日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取决于未来中国的创新力,而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因素。
中国人口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生育率快速下降,总人口负增长,年轻人口迅速减少,这将严重削弱中国的创新力和经济活力。
我们通过“人口创新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人口创新力的四个效应,即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流动效应和老龄化效应,并且利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各个国家的数据,解析了低生育率对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人口战略和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减轻生育成本和教育负担等建设性意见。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梁建章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中国人口学家。 著有《中国人太多了吗?》、《中国梦呼唤中国孩》、《人口创新力》、《永生之后》等。2021年,推出《超低生育时代:人口经济学》系列音频节目;2022年,与国内多位人口经济学家共同组建“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目前已推出《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等多部报告。

 

评议人: 易富贤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妇产科研究员,中国人口预言家。著有《大国空巢》,其报告曾入选《改革40年:经济学文选》。2016 年应邀作为演讲嘉宾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讨论中国人口政策。2021年6月应加拿大政府邀请,作为“Canada-China圆桌会议”的3位演讲嘉宾之一。2021年12月应邀作为演讲嘉宾之一参加路透社Reuters Next年度峰会。

 

主持人: 李建新

北京大学人口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人口学、老龄健康等。著有《中国人口结构问题》《中国人口之殇》《误读的中国人口》等。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75期 中國當代政治中的文化治理:對中國共產黨第一到第二十大黨代會報告的話語分析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3年2月11日 週六晚上8點 北京時間:2023年2月12日 週日早上9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文化作為一個意義系統通過對“真善美”的定義畫出了這個“生命世界” (lifeworld) 中人人日常通用的“地圖”。從此理論視野出發而進行的比較政治研究,有望在世界不同政治文化和文明的相互溝通中,創造出能夠促進同理、共情、互尊、互諒的政治知識。 以追求這樣的“生命世界般的中國知識” (lifeworldly knowledge of China) 為目的,主講人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第一到第二十大黨代會報告的話語分析,討論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通過依托、調動、駕馭、提升中國政治文化中關於“人民”的核心價值觀和概念,而進行的文化治理 (cultural governance) 。 本講座分析黨代會報告在合法性 (legitimation)、霸權性 (hegemonization) 和代表性 (representation)三方面的“論證” (claims) 方式;聚焦於這些論證對“人民性”的三個主要方面—民生、民本、民選—的發展與運用。文本分析能夠展示,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現代政權在求生存、謀發展的自我論證過程中,對話語空間的“收”與“放”,對人民身份的“散”與“攏”,對外來和傳統理念的“擇”與“用”。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張善若 美國加州理工州立大學·聖路易斯-奧比斯波分校政治學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政治學博士。當前的研究集中在“西方的中國知識”體系的建構和發展、“文史哲”政治文化理論和方法論、文本分析方法論、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跨文化交流理論的中美實踐等方面。 評議人: 唐文方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院長,校長專席教授。北京大學學士、芝加哥大學博士。輿情研究、問卷研究方法論、政治文化等方面知名學者。主持、參與《世界價值觀調查》及北大、人大、中大等多項大型問卷調查研究。 2016年出版英文專著《民粹威權主義:中國政治文化與政權可持續性》 獲CHOICE最佳學術著作獎。 主持人: 王裕華 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碩士,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博士。著作包括《中國法治的興起》(劍橋大學出版社,2015)和《帝制中國的興衰》(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22)。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73期

數字時代的法律程序公正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12月17日 週六晚上8點

北京時間:2022年12月18日 週日早上9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風險防控、危機管理、算法助推、自動決策等新常態導致自由與安全的張力增強,也使行政裁量權進一步膨脹;為了保護公民基本權利,有必要在堅守正義底線的同時,探索程序性正當過程的多元化表現形態。在這裡,要實現風險分配的社會正義,除了健全依法行政的“保障權利程序”之外,也要加強學習型政府的“反映民意程序”;還應特別重視“技術性正當過程”概念以及網絡中立、人工溝通、平台透明等具體構成因素。在數字全覆蓋的時代,程序正義發揮重要作用的典型場景是數據權利保護,特別是大數據流程的正當化處理。從上述角度重新審視行政程序法的製定,可以發現有效制約裁量權的方式除重構司法審查之外,還必須進一步加強風險溝通以及網絡調整,借助反映民意的製度以及維護權利的實踐來形成某種“關係-溝通-程序”三位一體的機制。另外,擬訂更明確而具體的裁量基準並把它們轉化為技術標準和代碼嵌入行政系統的算法之中,也是實現數字程序正義的重要方式。
 
本講座深入分析風險社會和數字國家在治理方式上的變異和問題,提出在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普及的背景下重新強調法律程序公正的重要課題,以紀念《法律程序的意義》在中國發表30週年。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季衛東

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CCF計算法學分會會長、國際學術期刊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社會學、比較法學以及數字法學。

 

評議人: 沈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權與人道法研究中心主任、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憲法、軟法、國家賠償、風險治理、食品安全、人權。

 

評議人: 張崢

亞馬遜雲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資深首席科學家。曾任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全球特聘教授,紐約大學兼職教授,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和副院長。參與創立MXNet、DGL等知名人工智能開源平台。

 

主持人: 陳夏紅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編審、編輯部主任。法學博士。全國人大財經委破產法修改起草組成員。主要從事破產法研究。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This message was sent to Chutze@bostonorange.com by 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email.benchmarkapps.co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02138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72期

温故知新:中美关系100年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日 周六晚上8点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 周日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自19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及破裂,中美关系就被国共斗争和列强在华争斗所制约。日本侵华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美的战略合作。日本投降和冷战爆发又使中美关系陷入新的结构性困局。1949年毛泽东“告别”司徒雷登,决定新中国的外交“一边倒”,次年的朝鲜战争更使中美关系冰冻20余年。从1950年代后期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持续交恶,到1960年代末,中国国内文革造成混乱和在外部腹背受敌,陷入险境;美国则因深陷越南战争导致其世界地位下跌。双方开始共同探索如何打开和解之门,后经近十年磨合,中美终于在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是中国“腾飞”的两个发动机,而崛起的中国逐渐让美国变得忧心忡忡,先后启动“亚洲再平衡”、贸易战和今天全方位的双边与全球竞争。

 

本讲座由牛军和贾庆国两位教授与大家分享中美关系激荡的百年史。

本期讲座与《中美印象》网联合举办。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牛军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荣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秘书长。曾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和国际冷战史;出版中、英、日等文字专著多部, 《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获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近期力作《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由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出版

 

主讲人: 贾庆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原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主任。第13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政治、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和台海两岸关系。已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主编10部,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和学术论文集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30余篇

 

主持人: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的兼职教授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71期
材料科技与全球碳中和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11月26日 周六晚上9点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7日 周日早上10点
zoom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9416689731385/WN_8qEeZNiwSOSSi4IjnrrF-A
� 讲座内容
世界的主要国家已经宣布了碳中和的时间表:美国 (2050),欧盟 (2050),中国(2060),印度(2070)。世界500强企业也有超过60%的企业宣布了碳中和的时间内表。这些举动是为了应对全球的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往下30年能源的安全转型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议题。
本讲座将讨论什么是碳中和,挑战和路径在哪里,世界需要的10大碳中和能源科技,材料能源科技如何助力碳中和,科技如何从大学实验室走向市场。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崔屹
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Fortinet Founders终身讲席教授,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研究所主任。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电化学学会会士,美国材料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纳米快讯》副主编,美国湾区光伏联盟共同主任和电池500联盟共同主任。从事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发表科技论文500多篇,被引用指数H-index (Google)高达246。在美国申请超过50项专利。并已在硅谷创建4家新材料新能源企业。
主持人: 吕旭东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Tahill venture partner。加州大学伯克利博士,北京大学物理学和经济学学士。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70期

再探析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原點和現實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11月11日 週五晚上7點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2日 週六早上8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發表了中日共同聲明,就此開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進程。同日,在北京的田中角榮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電報告知蔣介石此事,隨後中華民國政府發表與日本政府斷交聲明, 但仍保留日本民間“親善”人士之間的正常往來。

中日兩國之間最大的分歧在於“歷史、台灣和領土”這三個問題。雖當時兩國首腦達成“共識”,但並未解決問題。之後的50年,中日兩國依時局適時調整, 維持相對穩定的雙邊關係。但自2010年後,兩國難以達成適當的“共識”,現狀充滿變數,未來何去何從。

此講座將討論1972年中日關係的原點,之後兩國關係的變遷,現狀以及展望。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川島真

東京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外交史和亞洲國際關係史。東京大學博士(歷史學)。著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合著有《日台関係史 1945-2008》(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日中闋係史》(有斐閣 2013),編有《中國の外交―自己認識と課題 》(山川出版社2007),《近代中國をめぐる國際政治》(中央公論新社

評議人: 李廷江

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偉倫特聘教授。 (日本)財團法人中日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東京大學博士(國際關係論)。曾任哈佛大學日本研究所和亞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著作:《日本財界與辛亥革命》,《日本財界與近代中國》,《近代牛日關係源流》

主持人: 李春利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東京大學博士(經濟學)。曾任哈佛大學亞洲中心高級研究員。專長國際產業經濟學、環境交通經濟學。近著有《傅高義的最後一課》(傅高義/李春利合著)、《不確定性的世界與現代中國》(主編)等。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69期

局部产权理论和国有企业幻象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11月5日 周六晚上8点30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6日 周日早上8点30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国有企业不交利润和地租,少付利息,并拥有垄断权,却没有对劳动(含管理)收入的限制,看来很有吸引力。但由于这一巨大利益并不是确定地转让给某些个人,所以存在着对这一利益的争夺。尤其是对高管位置的争夺会带来94倍于民营企业的获罪率,因而看来有巨大利益的国企高管位置实际上风险很大,期望收益比直观的利益小得多,并不值得去争取。一旦这一国企幻象被戳穿,受过高等教育并有较长眼光的国企精英就有可能成为国企改革的动力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盛洪

盛洪 1954 年 12 月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和199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先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6-2001) 和天则经济研究所 (1993-2019)。1993年至 1994 年为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山东大学教授(退休)。

 

评议人: 刘小玄

1978年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198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在职期间任微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二级研究员。2005年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此外还分别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三/五/八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主持人: 王宁

湖北江陵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和芝加哥大学(博士),曾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目前是美国科斯研究所(Ronald Coase Institute) 高级研究员,《人和经济》(Man and the Economy) 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度经济学及中国市场经济改革。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68期

 

瓦全还是玉碎:顾维钧的外交应对之道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10月21日 周五晚上9点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 周六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在顾维钧从事外交活动的时代,中国通常是以弱国身份与列强打交道的。这一境况十分考验中国外交尤其是外交官的应对。弱国有无外交?弱国如何外交?这是民国年间中国面对列强的一大问题。
顾维钧对中国的国力有清醒的认识,承认弱国这一事实,但在与列强交涉时,有理有节,不自卑更不胆怯,为国家争权益也赢得尊重。弱国外交的应对不仅仅要处理与列强打交道的问题,还要面对国内民众的要求和呼声,这同样考验外交官的智慧和勇气,也影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本次讲座将通过顾维钧与巴黎和会、国联、中英新约谈判和旧金山会议等具体事例展现并讨论他的外交应对之道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金光耀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78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和当代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著有《以公理争强权:顾维钧传》等,编有《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合编)等。

 

评议人: 侯中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近代史系博士生导师。在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外交、抗战外交及冷战研究方面都有专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顾维钧档案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主持人: 贾浩

独立学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哲学博士、硕士(国际关系和美国政治专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法学硕士(美国外交和政治专业);曾任多家中美大学与智库教授和研究员,中国留美学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会会长,大华府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创始会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常务副会长、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67期

 

中国贤能政治解析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10月8日 周六早上8点30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8日 周六晚上8点30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儒家一向被认为是为中国古代专制制度辩护的理论;姚洋教授挑战这种说法。他回到先秦儒家,从儒家的人性论出发,推导出儒家政治的原则和可行结构。西方现代政治哲学里的人性是建构的、单一的,而儒家的人性观是基于经验的观察形成的,认为人性是多样的、流变的和可塑的,而且,个人的自我完善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每个人最终至圣至贤的程度不同。由此,儒家政治必然包括层级,而且,选贤任能必然是它的宪法原则。在此原则之下,儒家政治里的人民主权是被动的,其职责是同意或否决贤能者的意见。儒家政治拒绝抽象的平等,肯定以贤能为基础的平等。但儒家肯定个人价值和个人自决,因而与古典自由主义是相通的。如此构建的儒家政治可以成为国家治理方面民主政治之外的另一个选项。姚洋教授将论证,当代中国具有儒家政治的品著特征,儒家思想可以成为重构中国当代政治哲学的基础。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姚洋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50人成员。获2008、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 (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2008年);被评为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和2017年北京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评议人: 苏力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博士。当过军人、工人、干部,1992年至今任教北京大学法学院。有论文、书评200余篇,个人独著10部,译著10余部;获奖若干。

 

主持人: 林侃

哈佛大学CMSA研究员,复旦-斯坦福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研究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东京大学博士。于部委机关从事多年宏观政策、 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政策研究制订。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66期 文明的兩端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9月17日 週六早上8點30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7日 週六晚上8點30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文明的兩端是指人類文明開始的一端和現代的一端。戴蒙德等學者對文明演變持一種環境決定論的解釋,但一種不同時段的多因論的解釋看來更為合理,具體說來是一種“物質是基礎、價值是主導、政治是關鍵”的邏輯。由此,一萬餘年的人類文明歷史也呈現出一種“同——異——同”的面貌。我們可以考察這主導價值追求基本相同的兩端,但是,文明首端物質追求的意義還是在奠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而現代的一端則是以技術和經濟的追求作為最高的目的。近代以來主導價值不斷朝向提升控物能力和物質生活水平的轉變,這和一種“平等的狡計”不無關係。文明會不會以物質始而以物慾終?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何懷宏 鄭州大學哲學學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倫理學及人生哲學、社會與文明歷史等領域的研究。著有《良心論》、《世襲社會》、《選舉社會》、《道德•上帝與人》、《新綱常》、 Social Ethics in a Changing China (Brookings) 等。譯著有羅爾斯《正義論》(合譯)、諾齊克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奧勒留《沉思錄》等。 評議人: 於興中 澳門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曾任教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西北政法大學 (西安)。蘭州大學文學學士,哈佛大學法學碩土、博士。主要研究興趣為法理學、法律與社會理論、法律文化、人工智能與法律及網絡法。著有《法治與文明秩序》、《法理學前沿》、《法治東西》、《法理學檢讀》等書。譯有《沒有上帝的宗教》(德天金著)。 主持人: 陳丹丹 紐約州立大學法明代爾分校歷史政治與地理系副教授,哈佛大學博士。研究與教學領域為中國文學文化與思想史,全球史,尤致力於以跨學科路徑,探索歷史轉折期之中西對話與古今之爭。專著《明末清初與清未民初的文化世界:轉折時代的文人與世變》即將出版。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65期
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9月9日 週五 晚上9點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0日 週六 早上9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維迎教授研究企業家精神近40年,在最新出版的《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一書中,他指出,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企業家精神是市場有效運行和經濟增長的關鍵;主流經濟學裡沒有企業家,因而其對市場的理解是誤導性的,所主張的干預政策是有害的。他認為,理解企業家精神的關鍵是理解企業家決策不是什麼:(1) 企業家決策不是科學決策;(2) 企業家決策不是給定約束條件下求解,而是改變約束條件;(3)企業家追求的不僅僅是賺錢,甚至主要不是為了賺錢。理解了這三點,主流經濟學的許多政策主張(如反壟斷法、產業政策)就失去了經濟學依據。 在本次沙龍中,張維迎教授將與聽眾交流、分享《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一書的核心觀點。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張維迎 牛津大學博士,曾在國家體改所工作。現任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曾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議人: 譚勁松 加拿大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紐蒙特企業戰略講席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2005-06年美國富布萊特傑出教授。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創業,創新與科技政策。 評議人: 馮侖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先後在中央黨校、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體改委任職。萬通集團創始人之一,之後參與創建中國民生銀行並長期出任該行的董事。 2015年起任御風集團董事長。 主持人: 張曉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國際SSC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編。北京大學ESIEC/OSOME/CFPS項目負責人。曾獲孫冶方經濟學獎、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64期

印度憲法如何破解種姓問題——印度種姓特留權制度的產生與運行糾結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8月19日 週五 晚上8點30

北京時間:2022年8月20日 週六 早上8點30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種姓歧視是印度文化中的歷史性頑疾。印度獨立運動領袖和製憲會議代表都讚成它是憲法亟需解決的核心議題之一,但對於如何解決卻存在嚴重分歧。
種姓特留權,作為妥協的結果,成為憲法性平權的核心製度之一。它對印度選舉票倉有很大的搖擺力,也因此成為政客們最易開給選民們的政治支票。印度最高法院成為了該制度發展的關鍵平衡者,與聯邦議會和邦議會不斷拉鋸,試圖抑制政客們對這一制度的過度濫用與狂熱擴張。
種姓特留權問題是,自90年代經濟自由化之後至今,印度的核心政治議題和最活躍憲法議題之一。其引發的進步、張力和糾結,也是印度獨立後在傳統宗教文化基礎上嫁接現代民主自由制度所產生的驚喜、張力和糾結的一個縮影。
本次講座將聚焦於種姓特留權制度的產生及其運行,並力爭呈現其實踐糾結的核心邏輯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張文娟

印度金德爾全球法學院副教授、金德爾全球大學印中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哈佛肯尼迪學院艾什中心亞洲學者。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憲法、比較公共政策、民間組織發展與兒童權利。

評議人: 魯楠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比較法學與法社會學,在印度法研究領域有特別興趣,曾在《中外法學》、《清華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發表相關論文若干。

評議人: 尚會鵬

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印度社會與文化、文化與國際關係。主要著作:《種姓與印度教社會》、《印度文化史》等。

主持人: 周小明

溫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兼職律師,主要從事涉僑涉外法律的研究和實務。公開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印度憲法及其晚近變遷》、合著《古代遠東法》。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63期

人工光合作用 • 液態陽光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8月13日 週六 晚上8點30

北京時間:2022年8月14日 週日 早上8點30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人類工業化進程中世界各國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引發的氣候變化成為了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並設置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譬如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以達到“碳達峰”;到2060年,進一步完成“碳中和”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會怎樣演變;如何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以完成人類歷史上從化石能源為主到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過渡。在這個講座中我們會重點剖析人工光合作用以及所產生的新可再生能源:液態陽光,討論二氧化碳從哪裡來,應該到哪裡去,展望人類“光子經濟”的未來。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楊培東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S. K. and Angela Chan講席教授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Kavli Foundation伯克利納米能源科學研究所所長,加州科研聯盟中心主任,美國能源部人工光合作用中心創始主任。

主持人: 呂旭東

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Tahill Venture partner。加州大學伯克利博士,北京大學物理學和經濟學學士。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62期
 
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
(1960-1972)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2年8月6日 週六 晚上9點

北京時間:2022年8月7日 週日 早上9點

zoom報名鏈

■ 講座內

從“圍堵”政策在亞洲的落實以及日美同盟關係深化之角度,論析1960年代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得以高速增長的來龍去脈。尤其是針對池田勇人及佐藤榮作兩位首相因個人人格的差異,政治理念的不一,在面對國內外不同外在環境的壓力下所反映出的執政特質,作一全面性的梳理。特別是聚焦於評價池田勇人首相的“所得倍增計劃”與日本和平崛起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佐藤榮作首相為收回琉球,在落實日美同盟關係深化政策上的功過得失。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黃自進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京清華大學歷史學系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研究領域:近代中日關係史研究、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近代日本外交史研究。著有《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 (1960-1972)》等。

評議人: 廉德瑰

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哲學系,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日本史)。研究領域:日本政治與外交、中日關係、日美關係、日本歷史與文化等。

主持人: 陶賦雯

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出站博士後,2017年曾赴東京大學教養學部表象文化專業訪學,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研究員、碩導,近年來從後記憶影像、負遺產等視角進入日本二戰史、原爆文化研究。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60期

 

再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7月23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 周日 早上8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曾就全球化前景和中国改革窗口期对文贯中作过一次采访。两年后的今天,文贯中愿借沙龙的平台,进一步闸述自己的想法。首先会讨论超级全球化究竟是否可能?经济全球化是否有良、恶之分?在价值观不相容的经济体之间,全球化是否一定会倒退到阵营化和区域化?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良性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又是什么?要素市场为何在中国或者迟迟无法发育(土地市场),或者严重扭曲(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或者与世界严重切割(信息要素)?这是否必然使政府在配置要素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国家主义的中国模式与WTO的初衷和愿景相洽吗?
中国是最近这轮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全球化倒退后,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必然严重受阻。中国应严肃对待要素市场发育受阻的现状,尽快兑现让要素市场决定性配置资源的庄严承诺,以减少世界对中国的疑虑,并挽回全球化倒退之势。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文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英语翻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硕士,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任职于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现为该校荣休教授,曾任上财高研院特聘教授,留美经济学会会长 (1999-20),担任过几家英,中文经济学期刊的共同主编或编委。

 

评议人: 张欣

美国托列多大学经济学荣体教授和前亚洲研究所所长。第五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6—2004代英文中国经济研究权威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的共同主编。曾在世界银行,哈佛大学,波兰华沙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工作、访问和讲学。

 

主持人: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的兼职教授。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59期

 

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分工、价值链竞争及其在中国的前景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7月16日 周六 早上8点30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6日 周六 晚上8点30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半导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是中美冲突的核心。主讲人试图从产业时空演化和价值链竞争的角度,梳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就理论而言,讲座将从分工理论、创新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理论以及地缘政治的综合视角去解析半导体产业时空演化的本质。就实证而言,讲座将从两个主要视角来审视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半导体产业在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四大领先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起伏涨落与经验教训;2)国际环境从开放合作转向封闭冲突对分工和竞争的影响。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张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和规划系副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理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政治和制度经济学、全球化背景中的产业创新和演化等。

 

评议人: 杨春

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教授,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8年),主要研究全球化与中国、特别是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主持人: 刘明兴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出版《Revolutionary Legacy, Power Structure,
and Grassroots Capitalism under the Red Flag in China》 等多部学术著作。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

 

通知

 

大学沙龙非常抱歉的通知您,因与会嘉宾健康原因,第156期讲座疫情防控中的政策与法律问题暂定延期。请继续关注大学沙龙的活动更新。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55期

 

《永乐北藏》存世本研究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5月14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2022年5月15日 周日 早上8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2009年主讲人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奖学金,对该图书馆珍藏的《永乐北藏》进
行研究。随即根据《中国古籍总目录》提供的存有《永乐北藏》图书馆、博物馆和寺院(大约20多处),进行了调查。又通过对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亚盖隆大学图书馆的藏本的拍照,与国内存世本进行对比分析,增加了对《北藏》的认识。主讲人发发现各地存世的《永乐北藏》 都有特色,其题记、牌记、纸张、丝绸裱封、寺院历史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龙达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宗教系教授。主编 Chinese Buddhist Canons in the Age of Printing 《刻印时期的中国佛教大藏经》。


评议人: James Robson 罗柏松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席/主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学系教授,哈佛大学前东亚学主任,斯坦佛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著作:《圣地的力量:在中世纪的南岳衡山的宗教景观》等多种著作。专长:道学、佛学、禅学。


主持人: 依法

美国耶鲁大学宗教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前西来大学宗教系主任。著作:"Origins of Monastic Codes in China”《中国寺院清规的起源》。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54期

评汪晖《世纪的诞生》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2年5月7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2022年5月8日 周日 早上8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汪晖教授是中国新左派的旗帜性人物,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其新著《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中国革命和政治的一系列新见解。

本期主讲人拟对汪晖新著展开全面批评,解析汪晖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指证其最新建构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关于中国革命既要解放自己也要解放全人类的新的理论版本,是一个试图用“中国方案”来解決世界的世纪性问题的国家主义计划(大学沙龙欢迎并一直在邀请汪晖教授来进行反批评)。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荣剑

中国独立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80年代著有 《民主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2019年出版《山重水复的中国——荣剑演讲及对话录》(香港),2020年出版《新盛世危言——荣剑时政评论录》(纽约)。


评议人: 张博树

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已出版《经济行为与人》,《Marxism and Human Sociobiology 》,《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植根大地: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自我省思》 等著作。

 

评议人: 陈纯
独立青年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研究领域主要为伦理学、政治哲学和价值现象学,2020年在纽约出版《自由主义的重生与政治德性》。


主持人: 洪朝辉

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经济转型研究。著论颇丰。2021年出版《左右之间 两极之上——适度经济学思想导论》。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俄烏衝突、世界秩序與中國的角色選擇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4月2日 週六 晚上8點
北京時間:4月3日 週日 早上8點

zoom報名鏈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J_R7tYMbSzaPpwcrP4QYkg

■ 講座內容

俄烏戰爭舉世矚目,世界既有秩序面臨重大挑戰,各國媒體、政商圈議論紛紛,許多國家把目光投向中國。

本講座首先介紹俄烏衝突的背景。其次,以俄烏衝突為案例,從國際關係學角度討論中國與世界秩序的幾種角色選擇。講座不僅會分析中國現有的外交政策立場,也會分析中國學界的論辯與各種不同視角。講座最後會展望俄烏衝突對中美關係的可能影響。

■ 演講嘉賓

主講人: 蒲曉宇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內華達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公共知識分子項目”學者。代表著作:Rebranding China: Contested Status Signaling in the Changing Global Ord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評議人: 劉亞偉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事務高級顧問,中美印象網站主編。美國外交學會會員,亞特蘭大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埃默里大學政治學系的兼職教授。

主持人: 王震

法學博士,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安全、冷戰史及中東問題等,先後出版學術專著2部,翻譯學術作品3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及評論文章上百篇,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獎項。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50期

 

中日两国外交政策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3月12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3月13日 周日 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本讲座拟对中日两国战后不同时期总体的外交追求目标和政策及其具体到日本对华外交目标及其政策和中国对日外交目标及其政策进行分析和简单评价,并以此来看两国各自的政策对当时的两国关系造成哪些影响。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梁云祥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专著和译著《后冷战时代的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评议人: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研究专长:中美日关系,国际关系认知理论。出版中英日文专著6部,近期专著『日中相互不信の横造』、東京大学出版会、2020年。


主持人: 张翔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教育部公派、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日本史专业博士毕业。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著有《中日文化异同论的推移:以近代以后日本与欧美学界为中心》等。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49期

 

帝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月19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2月20日 周日 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现存关于民族主义运动的理论多多少少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缺乏长时距和宏观的权力/结构视角,简单地给不同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定性,强调民族主义运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运动,认为民族想像必须要有族群、文化、语言等客观基础。针对这些不足,本讲座提出了一个「帝国政治 — 意识形态」解释框架,即强调帝国政治和世界性主导意识形态在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和扩散,以及民族主义运动性质的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本讲座划分了民族主义运动在近代形成和发展的九个最为关键的历史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民族主义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对为什么二战后民族国家这一政治形态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流,以及当代世界民族主义运动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等等问题作出了分析。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赵鼎新
芝加哥大学 Max Palevsky 荣休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社会运动和社会科学方法。

评议人: 孙雁
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著作包括《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中国族群政治》(剑桥大学出版社2020)。在《纽约时报》网版上发表过多篇有关中国民族问题的文章。


主持人: 周雪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Kwoh-Ting Li经济发展讲座教授,FSI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47期

史前文明摇篮的长久影响---你的故乡是兴是衰在四千多年前就确定?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月22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1月23日 周日 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我们的祖先于九千年前进入定居农耕,到距今近四千年前的二里头时期,完成自原始社会到定居农耕国家的转型。那么,那时期的主要经济与政治中心——先民城邑(或称古文明摇篮)——以及受其辐射的周边区域,是否在历代继续辉煌并至今余热不息呢?中原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古蜀文化等,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更显著呢?陈志武和王万达通过收集考古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发现:离龙山时期(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700年)大型古城邑越近的地区,在汉唐宋明清的人口密度越高(经济越发达),在宋明清和近四十年产生的官员及书作者也越多,人力资本积淀强。儒家文化及其前身是中华发展格局四千年不变的主因。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洋务运动以来的现代科技和全球贸易才真正在消弱史前文明摇篮的影响,新的中华历史才开始。

 

■ 演讲嘉宾

 

主讲人:陈志武
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经管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前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1999-2017)。亦曾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著有《金融的逻辑》等十余部著作。 

评议人:王裕华
现任哈佛大学政府系Frederick S. Danziger副教授。研究兴趣涵盖国家建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中国政治。著作包括中国法治的兴起(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以及帝制中国的兴亡(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22年)。


主持人:许宏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文明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1999-2019年,主持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著有《先秦城邑考古》、“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等。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45期

 

現代國家的雙重身份與未來國際體系的秩序原則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12月18日 週六 晚上8點

北京時間:12月19日 週日 早上9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在現有國際體系裡,國家這個成員主體實際上有雙重身份。但是,人們通常只看到並且也只強調其中的一個身份,那就是國家的民族身份,以致人們就把國家稱為民族國家(nation-state)。與此相應,在國際層面上,人們甚至只根據這一身份去理解、規定和想像世界體系。實際上,現代國家的建構雖然開始於歐洲的民族國家的建構,但是,如果民族國家只停留於以民族性為基礎的政治共同體,那麼,它就不成其為具有內在正當性的現代國家。所有民族國家實際上都是在接受契約論國觀的洗禮過程中,才真正成長為具有內在正當性的現代國家。這個洗禮過程也是民族國家獲得“人民國家”身份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真正的現代國家具有雙重身份——民族身份與人民身份。因此,未來的世界體係不應該、也不可能基於國家的民族身份,而應該、也只能夠根據國家的人民性去想像和建構。
 


■ 演講嘉賓

 

主講人:黃裕生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第一哲學、德國哲學、政治哲學及宗教哲學等。主要著有《宗教與哲學的相遇》(2008)、《擺渡在有-無之間的哲學——第一哲學問題研究》(2019)、《權利的形而上學》(2019)等專著。主編有“純粹哲學叢書”。

評議人:劉擎
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與世界政治。著有《2000年以來的西方》《懸而未決的時刻:現代性論域中的西方思想》等。

主持人:楊鵬
文化學者,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猶太-基督教比較研究。掌上國學院創辦人,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訪問研究員(2014-2016),出版過《上帝在中國源流考》《天生德:楊鵬解讀論語》《楊鵬解讀道德經》《DAO DE JING》(美國出版)等九本著作。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44期

清代财政的意识形态基础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2月4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12月5日 周日 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清代财政的意识形态基础》一书试图通过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制度延续来解释清代财政的长期孱弱。相比于其他朝代或其他近代的欧亚国家,清代的税收始终处于极低的水准,且在王朝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下沉。本书认为推动这种制度现象出现的核心历史原因在于清代独特的意识形态环境:明亡之后,士大夫们的世界观迅速趋向于小政府主义,并通过各种制度手段将财政锁定长时间在非常保守的政治范式之中。相比于各种“理性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这样的意识形态叙事更能有效地解释清政府相对于其他前现代政体的财政特殊性。

■ 演讲嘉宾

主讲人:张泰苏耶鲁大学学士、法律博士、历史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全球教席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法律与经济史、产权理论与中国司法系统。专著《儒家的法律与经济:前工业化时期中英家族与产权制度比较》。评议人:宋怡明(Michael Szonyi)大学沙龙董事会主席。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Frank Wen-hsiung Wu Memorial Professor,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及中国近代社会史学家。

主持人:王裕华哈佛大学政府系Frederick S. Danziger副教授。研究兴趣涵盖国家建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中国政治。著作包括中国法治的兴起(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以及帝制中国的兴亡(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22年)。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权责声明:●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43

 

重新理解政治现代化: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126 周五 晚上8

北京时间:1127 周六 早上9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长期以来,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学术界理解发展中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视角。然而,在如今的发展中世界,政治发展现实与政治现代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主流政治现代化理论已经不能有效解释发展中世界政治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包刚升教授认为,政治现代化存在着一个铁三角,即国家构建、经济增长与民主建设的组合。三者的各自表现、互相作用与发展次序,才是理解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他的这场学术讲座将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次对此进行解读,试图为我们重新理解政治现代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演讲嘉宾

 

主讲人:包刚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学年),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民主的逻辑》、《政治学通识》等,曾获评《新京报》年度社科书2014)、《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作者2018)。

评议人:任剑涛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2019)。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出版《中国的现代国家构造》(2019)等著作20部。主编政治哲学研究丛书现代书系现代辑刊等。


主持人:刘瑜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比较民主化、比较政治文化和美国政治。著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等。

 

权责声明: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41

 

中国式治理解析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和话语体系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023 周六 早上930 

北京时间:1023 周六 晚上930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如何认识这些巨变背后的推动力、运行逻辑和制度基础?如何评价中国式发展的绩效、成果和潜力?本讲座通过对中国式治理这一概念的定义和阐述,分析中国国家治理所运行的一套思想、制度、常模、做法、话语与文化。通过透视中国式治理的主题、任务和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角色,讨论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国家治理的特点、挑战和应对方式,探索中国式治理的创新空间与发展方向。

 

演讲嘉宾

 

主讲人:燕继荣
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政治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著、译书15部,发表学术论文、政策评论等文章250余篇。

评议人:傅士卓
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学院公共关系与政治科学教授,费正清中心研究员,Rethinking Chinese Politics的七个负责人之一。


主持人:张善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学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政治学博士,加州理工州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话语。

 

权责声明: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40期
 
“金門學”的可能性:一種全球地域學(Glocalogy)的地方社會研究取向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後續請重點關注沙龍郵件並廣為流傳,新平台創建後將通知大家,也請大家持續關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10月16日 週六 早上9點30  
北京時間:10月16日 週六 晚上9點30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金門,位於台灣海峽之西、廈門以東,地理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14 世紀後半以降即為海防戰略要地。 17 世紀中葉起,島民東渡澎湖群島及台灣的安平、鹿港等地,成為台灣早期住民的一支。 19 世紀中葉起,金門成為閩南重要僑鄉之一,青壯人口陸續遠渡南洋各埠、日本長崎與神戶等地謀生。僑匯經濟對地域社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1949 至1992 年間,成為國共對峙、世界冷戰的前線基地,社會與空間被高度地軍事化。 2001 年迄今,俗稱「小三通」的金廈、金泉定期船班開通,金門成為交通新節點及台海兩岸交流的平台。金門戲劇性的歷史變遷該如何發問?又該如何理解金門與世界的關係?本講座以金門為焦點,說明自 19 世紀後期以來迄今這個地域社會的特殊歷程,提出一種連結地方史與全球史研究的可能性;亦即,全球地域學(Glocalogy)如何成為「金門學」 研究的一種路徑;以及,再次強調金門不只是一種地域史研究的課題,也應是區域史、國族史、全球史可以關注的對象。
 
■ 演講嘉賓
 
主講人:江柏煒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長期以金門、東南亞等地為田野基地,專注於文化遺產、海外華人、冷戰社會史等跨領域研究教學與社會實踐,也致力於傳統建築匠藝的研究及傳承。

評議人:郭慧英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學士與碩士)和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博士)。目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的副研究教授。

主持人:宋怡明 (Michael Szonyi) 
大學沙龍董事會主席。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Frank Wen-hsiung Wu Memorial Professor,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及中國近代社會史學家。

權責聲明: 
● 嘉賓言論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編輯、傳播。
● 媒體合作請聯繫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立足哈佛,思考中國與世界。沙龍追求真知,秉持兼容並包,獨立開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39

 

转型发展的中国模式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918 周六 早上830 

北京时间:918 周六 晚上830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如何理解计划经济的前苏联与中国模式? 如何在与前苏联、东亚发展型经济体比较的基础上理解中国过去40年转型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及其他丰富动态?报告将基于对现有主要文献的反思,从关键历史节点的视角提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性分析框架,阐释中国转型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参考资料:

经济增长的中国模式”-两个备择理论假说和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陶然,苏福兵)
关键历史节点与计划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对中苏计划经济与转型绩效的一个初步解释框架 (陶然,苏福兵)

 

演讲嘉宾

 

主讲人:陶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2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3-200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评议人:罗小朋
独立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贵州大学扶贫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


主持人:张伦
法国CY 赛尔奇-巴黎大学教授。Agora 研究所研究员,巴黎人文之家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下属全球研究院” (Collège d’Etudes mondiales) 兼任教授,法国国家开发署学术委员会委员。

 

 

权责声明: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38

 

发展的秩序维度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94 周六 早上830 

北京时间:94 周六 晚上830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当今世界,发展步伐不一。除了有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还有二战后跃身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日本,跻身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中国在新兴经济体中独占鳌头,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但与其相对应的,被称作帝国坟场的阿富汗却长期战事纷繁、经济萧条、政治动荡、外交枯寂,遑论经济发展。与阿富汗比较类似的地方,还有东南亚的金三角,虽美其名曰金三角,但其实乌烟瘴气,武装冲突频繁,百姓依靠毒枭生活,未来之路迷茫。为什么有些地区发展得好,有些地区发展得不好?学界有很多解释。本讲座将从秩序维度解释、判断和诊断,并从秩序维度来提出发展的建议。

 

演讲嘉宾

 

主讲人: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政治社会学》和《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等。

评议人:冯兴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博导,德国维藤大学经济学博士,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人:王建勋
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旨趣包括宪政理论、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著有《驯化利维坦》、《用野心对抗野心》,译有《美国联邦主义》

 

 

权责声明: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37

 

心性与道德文明秩序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821 周六 晚上830 

北京时间:822 周日 早上830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人的秉性里有三个层面:心性、智性和灵性。在古代文化中,对此三种秉性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种秉性中逐渐发展出了三种规范系统,即道德、法律与宗教。而对这三种规范系统的不同程度的侧重则导致了三种不同的文明秩序。就心性而论,心是爱的符号,也曾被看成是思想的源泉,灵魂的居所;但在有些文化中,心乃是情感、关系和道德的根源;而对它的侧重则导致了道德文明秩序的形成和发展。道德文明秩序有其突出特点,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次讲座拟以古代中国的道德文明秩序为例,对此现象略作探讨。

 

演讲嘉宾

 

主讲人:於兴中
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王氏中国法讲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兰州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法理学、法律与社会理论、法律文化、智能科技与法律等。

与谈人:王庆节
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专业领域为当代欧陆哲学,东西方比较哲学,道德形而上学等。


与谈人:魏敦友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广西大学法学院二十年。致力于西方哲学、法哲学、宪法学与当代中国法观念的研究。


主持人:樊堃
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史密夫斐尔中国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CIBEL)中心的成员。专攻国际仲裁、调解、比较法研究和法律文化研究并荣获多个学术研究奖项。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36

 

美国的两次重建”() —民权运动如何改变了美国?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本次讲座由《中美印象》和大学沙龙主办,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协办。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814 周六 晚上830 

北京时间:815 周日 早上830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重建(1863-1877)结束之后,南部黑人逐步丧失了平等的公民地位和权利。他们的选举权被剥夺,经济上处于最底层,在公民和公共生活中受制于州政府强加的种族隔离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二等公民。面对严峻和恶劣的政治环境,非裔美国人是如何保持重获权利的信念的?他们如何积蓄和培养反种族歧视的力量?20世纪早期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权力结构,为民权运动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民权运动中,不同背景和层面的积极分子利用了什么政治和法律资源,并采取了哪些斗争的策略?民权运动的立法如何扩展了重建时代的宪政原则,又如何影响了当今美国公民权利的享有?第二次讲座将叙述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兼论亚裔美国人与民权运动的关系,并讨论权利革命之后美国公民权利遭遇的新挑战。

 

 

演讲嘉宾

 

主讲人:王希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业博士,美国哈佛大学W·E·B·杜波伊斯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暨非裔美国人研究系讲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主编,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国际委员会委员。

与谈人:李洪山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历史学博士,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中美文化关系史。

主持人:刘亚伟
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35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来自调查的证据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后续请重点关注沙龙邮件并广为流传,新平台创建后将通知大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网络。感谢对大学沙龙的支持。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88 周日 早上830 

北京时间:88 周日 晚上830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是基于 2003 年至 2016 年期间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调查询问公民对地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水平,侧重于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表现。 调查提出了三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涵盖了对不同级别政府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随政府级别降低而降低。 第二组问题询问受访者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官员,他们是更倾向于为上级服务还是更注重满足当地公民的利益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访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有所改善。 第三组问题针对特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目的是了解哪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公民最为认可,哪些他们认为对政府工作而言最不重要。公民尤其关注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演讲嘉宾

 

主讲人:安东尼·赛奇 (Anthony Saich)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大宇国际事务教授,哈佛大学Rajawali基金会亚洲研究所主任及中国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评议人:俞可平
著名学者,政治学家,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