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4年9月28日 周六早上8点30 北京时间:2024年9月28日 周六晚上8点30
zoom 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 演讲嘉宾
主讲人:高全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政治哲学、
评议人:翟志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评议人:周林刚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主持人:邓航 北京大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博士。上海方舟书坊特约撰稿人。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 |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212期 歐陽康-全球治理變局與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
■ 時間及報名資訊
美東時間:2024年8月16日 週五晚上9點
北京時間:2024年8月17日 週六早上9點
Zoom 報名鏈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5317232415541/WN_EG2OKejQRaa5jRVElrcx1Q?utm_source=BenchmarkEmail&utm_campaign=%e5%a4%a7%e5%ad%a6%e6%b2%99%e9%be%99212%e6%9c%9f%ef%bd%9c%e6%ac%a7%e9%98%b3%e5%ba%b7%ef%bc%9a%e5%85%a8%e7%90%83%e6%b2%bb%e7%90%86%e5%8f%98%e5%b1%80%e4%b8%8e%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6%b2%bb%e7%90%86%e7%8e%b0%e4%bb%a3%e5%8c%96&utm_medium=email#/registration
■ 講座內容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 、在世界範圍內,傳統全球化仍在繼續,新型全球化正在展開,戰後形成的世界秩序正在重構,全球治理機制需要調整和優化,這關係到世界各國的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本次研討會將整理百年來全球治理體系的複雜變局、演進邏輯及其當代特點,分析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變革邏輯及其當代走勢,探討新時代中國國家製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多維內涵及其創新機制。
■ 演講嘉賓
主講人:歐陽康
哲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特崗學者”,華中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南非國家治理研究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有《社會論認識導論》《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等20餘部著作。
馬來西亞亞太地區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中國太和智庫與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協會常委等要職。
清華大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 聽眾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訊、影片、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
●媒體合作請聯絡
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學者訪問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
張倫:馬國川-日本帝國為何滅亡
美東時間:2024年8月9日 週五晚上8點30分
北京時間:2024年8月10日 週六早上8點30分
Zoom 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在大正時代,日本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國內發展民主,國際上積極活躍世界主流,讓日本帝國充滿張力。事變,導致剝離“國聯”,國家失去正確的方向,超國家逐漸成主流。走向戰爭深淵,走向毀滅。
■ 演講嘉賓
主講人:馬國川
獨立學者、資深媒體人士,曾辦公於《經濟觀察報》《財經》等報刊。日本三部曲》(《國家的啟蒙》《國家的歧路》《國家的重生》)等。
評議人:馮瑋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 ·拓展·依附》等十餘本專書。
主持人:李廷江
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偉倫特聘教授。財界與辛亥革命》《日本財界與近代中國》《近代中日源關係流》等。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
權利責任聲明:
● 聽眾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訊、影片、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
●媒體合作請聯絡 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209期
張笑宇:技術社會學-被遮蔽的因果關係
■ 時間及報名資訊
美東時間:2024年7月10日 週三 早上9點
北京時間:2024年7月10日 週三 晚上9點
Zoom 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本次講座以《技術與文明》一書為基礎,技術突破與人類文明重大政治變革之間存在隱性因果聯繫。基礎上,作者總結提出了一種技術理解進步與人類社會系統相互作用的中觀理論:「漏斗-喇叭」模型,並旨在運用此類秦制國家或現代國家的締造,戰爭、地緣政治或衝突的塑造等傳統政治學關注的重大事件,亦討論了個人可能在關鍵歷史節點中的作用。文明》)系列之一,關於技術突破、商業繁榮、政治現代化、產業革命及其如何影響人類社會變革趨勢等主題,後續再行組織專門討論。
■ 演講嘉賓
主講人:張笑宇
底層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現為獨立學者,著有《文明三部曲》系列(《技術與文明》《貿易與文明》《產業與文明》,其中《技術與文明》 》榮獲2021年亞洲圖書獎),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思想史、地緣政治、技術史、商貿史與產業史,現致力於技術社會學研究。
評議人:羅小朋
經濟學家,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哈佛費正清中心聯繫研究員。
主持人:劉擎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導師,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
權利責任聲明:
● 聽眾不代表大學沙龍觀點和立場。
● 講座音訊、影片、文字等資料版權歸大學沙龍所有。
●媒體合作請聯絡
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關於我們:
大學沙龍是由幾位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學者訪問發起的公益學術沙龍。
王寅麗——阿倫特和波考克關於美國革命的共和論論述
北京時間:2024年4月20日 週六晚上8點30分
在和和波考克對美國共和主義共和主義中共和國共和國共和國希臘希臘和和共和共和在這裡這個典型的地人類自給自足性自足性人類的和對人類創建政治國家以實現世俗不朽的在阿倫特在那裡,美國革命的核心問題是立國的問題,在波考克那裡是共和國的農存問題。
■ 演講嘉賓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99期
![]() |
劉小樂:癌症免疫治療與新藥研發簡介
■時間與報名資訊
美東時間:2023年12月16日 週六晚上8點30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7日 週日早上9點30
zoom 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2013年最重要的科學突破,癌症免疫治療的先驅
Allison 和 Honjo 在2018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過去十年見證了癌症免疫抗體藥物anti-CTLA4,
anti-PD1, anti-PDL1的先後獲批上市,以及它們對癌症治療帶來的革命性的改變。 但是,仍然只有少數癌症病人能從這幾種癌症免疫抗體藥物中獲益,而且新的癌症免疫藥物的研發也遇到了許多瓶頸。 這次沙龍主要討論幾個面向:人體免疫系統如何辨識和殺傷癌症細胞;癌症免疫藥物研發的過程和挑戰;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和功能性基因組辦法找癌症標靶和抗體;IGSF8作為癌症免疫檢查點的 新機制。
■ 演講嘉賓
主講人:劉小樂
尋百會
(GV20 Therapeutics) 公司CEO兼創辦人,史丹佛大學生物醫學資訊學博士,電腦科學博士。 曾擔任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
(DFCI) 數據科學系和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和計算生物學教授,DFCI功能性癌症表觀遺傳學中心主任。 國際計算生物學會(ISCB)、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協會(AIMBE)
的會士(Fellow),曾經是乳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BCRF
Investigator),也是史隆研究獎學金、內分泌學會魏斯曼傑出 早期職業研究獎、ISCB
創新者獎和本傑明富蘭克林生命科學開源獎的得主。
主持人:唐明
Immunitas Therapeutics計算生物學總監。 佛羅裡達大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博士。 擁有十多年計算生物學研究經驗,
專注於基因組學、表觀基因組學和單細胞轉錄組學資料分析。 生物資訊軟體公司Pythia
Bioscience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曾任Data
Carpentry基因體課程諮詢委員會主席。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 收看往期講座請搜尋「大學沙隆」YouTube頻道。 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95期 郝建:《奥本海默》——電影方法與戰爭的倫理 | |
■ 時間及報名資訊
美東時間:2023年11月25日 週六晚上8點30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26日 週日 早上9點30分
Zoom 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奧本海默》是今年最重要的現象級電影作品。觀眾和導演都沒有想到,它的故事與文物歷史事件以及相應的熱詞迎頭相撞:戰爭、核戰威脅、戰爭中的平民、間諜、法西斯、反猶太……討論從電影的形式系統進入,透過分析影片的敘事結構、電影方法來探索和解密諾蘭導演對傳主奧本海默的表現,影片對一些世紀難題的回應。討論大致在這幾個方面展開:一、影片與相應的世界語境。二、中國熱議和中國刪減。三、敘述結構。四、電影方法,圓形人物(圓形人物)和戲劇蒙太奇。 、超現實意象與奧比的內函數。六、歷史傳承:毒蘋果與水池裡的黑手。七、哥本哈根之夜》
■ 演講嘉賓
主講人:郝建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退休)、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17—2020)、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員、亞洲電影聯盟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電影及好萊塢類型電影。有《影視類型學》《硬做狂歡》《盜夢好萊塢》《類型電影教學》《不在場的人-黑色研究》《荒荒與文明電影》,編劇電影《急迫降》《危情雪夜》及多部電視劇。
評議人:李潔
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文化、電影與創意。學術著作包括《上海人家:重書記憶》(上海家園:私人生活的重寫本,2014)、《理想的廢墟:紀念毛時代的》烏托邦廢墟:毛時代紀念館,2020年遊擊隊:社會主義中國的宣傳、放映員和觀眾,2023)等。
主持人:劉擎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導師,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與當代政治思潮。發表著作包括《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 2021);美國富布萊特訪問學者,哈佛燕京訪問學者。
請注意:目前已報名的觀眾尚需登入Zoom認證以進入本次宣講會,請確保報名信箱與Zoom登入信箱一致,並事先做好相應準備。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收看往期講座請搜索“大學沙龍”YouTube頻道。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88期 程健 —— 哥大东亚电影特藏探幽 | |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023年8月11日 周五晚上8点30分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2日 周六早上8点30分
zoom 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当年远东最大电影制片厂的作品今何在?
本讲座不直/转播、不回放,限登录Zoom实况参与。
■ 演讲嘉宾
主讲人:程健
评议人: 钱颖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比较媒介中心、
请注意:届时已报名观众仍需登录Zoom认证以进入本讲座,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
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82期 “一帶一路”十年的紛爭與處理
■ 時間與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2023年5月13日 週六早上8點 北京時間:2023年5月13日 週六晚上8點
zoom報名鏈接
■ 講座內容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十週年。十年來,倡議得到中國政府的力挺,得到眾多國家的矚目與熱議,也引起不少國家的擔心和猜疑。據中國外交部統計,十年來,“世界上超過3/4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由於眾多一帶一路項目是在欠發達和法制欠缺的國家,投資項目的政治、軍事、安全、外彙和法律風險比較突出,紛爭也再所難免。 本次講座從國際仲裁的角度專注分析與歸納這些紛爭實例。首先從“一帶一路”本身定義的不確定性入手;繼而對糾紛分門別類地進行舉例說明和討論,包括中國企業與當地政府的爭議、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的爭議、中國企業之間的爭議,等等。最後,總結十年來的經驗教訓。
■ 演講嘉賓
主講人:陶景洲 法國巴黎註冊律師、國際仲裁員、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 1982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 1984年獲巴黎第一大學深造文憑 ,1991年取得法國執業律師資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政法大學MBA項目兼職導師和教授。他同時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國際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全球仲裁評論》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著有《收購和兼併——中國的法律框架》(合著),《中國仲裁法律和實踐》《解決在華商事糾紛》《中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中國商事法律總論》等英、法文法律專著。
主持人: 伍人英 伍人英於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位,於牛津大學取得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於耶魯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史汀生講席教授。伍人英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國際貿易以及國際經濟法。
主持人: 文貫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英語翻譯,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碩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長期任職於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現為該校榮休教授,曾任上財高研院特聘教授,留美經濟學會會長(1999-2000),擔任過幾家英,中文經濟學期刊的共同主編或編委。
大學沙龍的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請關注沙龍郵件以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全球交流網絡,獲取沙龍最新消息。收看往期講座請搜索“大學沙龍”YouTube頻道。感謝對大學沙龍的支持。 |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49期
帝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 | |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月19日 周六 晚上8点
北京时间:2月20日 周日 早上9点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现存关于民族主义运动的理论多多少少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 演讲嘉宾
主讲人: 赵鼎新
芝加哥大学 Max Palevsky 荣休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
评议人: 孙雁
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著作包括《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主持人: 周雪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Kwoh-Ting Li经济发展讲座教授,FSI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大学沙龙的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
| |
|
||||||||
|
|
||||||||
|
|
||||||||
|
|
||||||||
|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8月21日 周六 晚上8点30 北京时间:8月22日 周日 早上8点30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王氏中国法讲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兰州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法理学、法律与社会理论、法律文化、智能科技与法律等。 与谈人:王庆节 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专业领域为当代欧陆哲学,东西方比较哲学,道德形而上学等。
|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8月14日 周六 晚上8点30 北京时间:8月15日 周日 早上8点30 zoom报名链接 ■ 讲座内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业博士,美国哈佛大学W·E·B·杜波伊斯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暨非裔美国人研究系讲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主编,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国际委员会委员。 与谈人:李洪山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历史学博士,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中美文化关系史。 主持人:刘亚伟 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 |
|
|||||||||||||
![]() |
大学沙龙|为何要破除科技创新神话?
第128期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5月16日 周日 9:00
北京时间:5月16日 周日 21: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
■讲座内容
“人类世”时代的科技、权力、资本成为牵引“天人系统”快速变化的“三驾马车”,它们作用于整个星球,具有超国界性、超族群性。对于后两者学界数百年来早有警觉,已有充分反思、批判,而对于前者,由于它披着客观性的外衣,作为手段极其有效,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复杂角色直到近来才逐渐显露,因而学者对其本性仍停留在幼稚理解阶段,对其风险性缺乏足够感知。依据胡塞尔的现象学,现代科技塑造的是高度简化后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世界图景,它虽客观却不够真实和自然,相反“生活世界”十分复杂且真实,科学的危机表现为对“生活世界”之意义基础的遗忘、背叛。科技创新自有其正面价值,却并非万能钥匙,它也常常火上浇油,徒增焦虑、加速社会节奏。在达尔文式创新和弗兰肯斯坦式创新的分类中,当今科技创新多属于后者,它常异化发展,放大系统差异,导致大范围的不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只是这些不适应的表现之一,也令恐怖主义成为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天人系统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若想避免自毁,必须相办法约束科技的创新速率。怎么办?哲学的主要任务不是马后炮地解释和吊书袋,而要提前介入。主讲人想讨论:1.人文学术如何在充分了解现代科学性质、方法的基础上反思、批判它们,提升全社会对科技创新风险的感知能力?2.可否在科学传播系统中引入超国家结构,倡导新型学术良知?3.从伦理上抬高科技职业准入门槛,推行职业宣誓制度(类似希波克拉底宣言)和国际立法。4.通过全球合作,提高透明度,公示介入先进武器及其他高风险项目研发者的名单。难点是,能否清晰划界,谁来划界?现在难做,何时能做?5.可否通过复兴平行于自然科学的、古老的博物之学(natural history)而推动相关难题的部分解决?
■演讲嘉宾
主讲人:刘华杰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博士。近些年致力于复兴博物学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一种综合性的新哲学。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博物人生》《天涯芳草》《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中央之帝为浑沌》《勐海植物记》等,主编《中国博物学评论》《西方博物学文化》。获得霍英东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文津图书奖、大鹏自然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2019中国好书奖等。《中华读书报》2019年度学者,湛庐2021年度思想引领者。
评议人:田松
■ 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多年。研究领域涉及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科学社会学、环境哲学、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研究等领域;是科学文化运动、新博物学运动、科学传播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理论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主张跨学科案例研究,提出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生态)的研究纲领。著有《科学史的起跳板》《警惕科学》《稻香园随笔》《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合著)《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传统宇宙观、自然观、传统技术及生存方式之变迁》《一触即崩》《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越科学话语的迷雾》等。
主持人:刘孝廷
■ 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科史哲所所长,中德莱布尼茨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科学技术学、莱布尼茨思想、博物论哲学、文明论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百人工程计划;主要著述有《个体认识论引论》《未来的观念》等1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及当代创新研究》及多项国内外课题,研教成果曾获省部科研教学一等奖6次及多项国际学术研究奖;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法人),中国科协科学探索中心副主席,国际有机宇宙论学会(BCA)主席,亚洲自然哲学学会主席,多种国际期刊主编或编委。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大學沙龍今晚(4/30)談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美國聯邦調查局23年的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第128期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5月16日 周日 9:00
北京时间:5月16日 周日 21: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
■讲座内容
“人类世”时代的科技、权力、资本成为牵引“天人系统”快速变化的“三驾马车”,它们作用于整个星球,具有超国界性、超族群性。对于后两者学界数百年来早有警觉,已有充分反思、批判,而对于前者,由于它披着客观性的外衣,作为手段极其有效,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复杂角色直到近来才逐渐显露,因而学者对其本性仍停留在幼稚理解阶段,对其风险性缺乏足够感知。依据胡塞尔的现象学,现代科技塑造的是高度简化后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世界图景,它虽客观却不够真实和自然,相反“生活世界”十分复杂且真实,科学的危机表现为对“生活世界”之意义基础的遗忘、背叛。科技创新自有其正面价值,却并非万能钥匙,它也常常火上浇油,徒增焦虑、加速社会节奏。在达尔文式创新和弗兰肯斯坦式创新的分类中,当今科技创新多属于后者,它常异化发展,放大系统差异,导致大范围的不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只是这些不适应的表现之一,也令恐怖主义成为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天人系统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若想避免自毁,必须相办法约束科技的创新速率。怎么办?哲学的主要任务不是马后炮地解释和吊书袋,而要提前介入。主讲人想讨论:1.人文学术如何在充分了解现代科学性质、方法的基础上反思、批判它们,提升全社会对科技创新风险的感知能力?2.可否在科学传播系统中引入超国家结构,倡导新型学术良知?3.从伦理上抬高科技职业准入门槛,推行职业宣誓制度(类似希波克拉底宣言)和国际立法。4.通过全球合作,提高透明度,公示介入先进武器及其他高风险项目研发者的名单。难点是,能否清晰划界,谁来划界?现在难做,何时能做?5.可否通过复兴平行于自然科学的、古老的博物之学(natural history)而推动相关难题的部分解决?
■演讲嘉宾
主讲人:刘华杰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博士。近些年致力于复兴博物学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一种综合性的新哲学。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博物人生》《天涯芳草》《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中央之帝为浑沌》《勐海植物记》等,主编《中国博物学评论》《西方博物学文化》。获得霍英东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文津图书奖、大鹏自然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2019中国好书奖等。《中华读书报》2019年度学者,湛庐2021年度思想引领者。
评议人:田松
■ 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多年。研究领域涉及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科学社会学、环境哲学、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研究等领域;是科学文化运动、新博物学运动、科学传播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理论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主张跨学科案例研究,提出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生态)的研究纲领。著有《科学史的起跳板》《警惕科学》《稻香园随笔》《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合著)《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传统宇宙观、自然观、传统技术及生存方式之变迁》《一触即崩》《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越科学话语的迷雾》等。
主持人:刘孝廷
■ 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科史哲所所长,中德莱布尼茨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科学技术学、莱布尼茨思想、博物论哲学、文明论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百人工程计划;主要著述有《个体认识论引论》《未来的观念》等1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及当代创新研究》及多项国内外课题,研教成果曾获省部科研教学一等奖6次及多项国际学术研究奖;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法人),中国科协科学探索中心副主席,国际有机宇宙论学会(BCA)主席,亚洲自然哲学学会主席,多种国际期刊主编或编委。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大学沙龙|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2019.12
第126期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4月24日 周六 9:00
北京时间:4月24日 周六 21: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
■讲座内容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阶段性和下一步前景展望,分析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战略选择。
■演讲嘉宾
主讲人:周诚君
■ 2003年5月获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2005年7月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2013年8月-2015年3月),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2015年3月-2017年1月),研究局副局长(2017年1月-2019年3月),宏观审慎管理局巡视员(2019年3月-2020年4月);2020年4月起,任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会跨境人民币业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论坛(CFF)创始成员,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CF40)特约成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国际经济与金融等。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博士后基金和社科基金,多次获得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等杂志正式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并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兼职研究员。
评议人:高占军
■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7-2021)。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1997-2017)。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中国证券业协会(SAC)特聘专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三峡集团顾问。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社科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和ChinaForex专栏作家
主持人:谭英绮
■ 就读于哈佛法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现任哈佛法学院国际金融PIFS研究员。曾就职于美银美林和摩根士丹利投行部,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商学院、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大学沙龙|“中国行动”与您的科研基金
大学沙龙 Yesterday
图片来源:SupChina 2021.1.26
_ |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 |
|
第124期 |
_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4月2日 周五 20:00
北京时间:4月3日 周六 8: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
■讲座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陈刚的被捕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术界引起了震惊。陈教授的被捕是美国司法部提起的一系列“中国行动”案件中最新的一记重锤。在这一讲座中,我们将与您共同探讨:
· “中国行动”是什么?
· 被处罚的科研人员究竟做了什么?
· 科研人员应该怎样做来避免同样的问题?
· “中国行动”将对联邦科研基金有何深远影响?
· 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 科研人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事业和家人?
· 究竟哪些是科研人员不该做的?
■演讲嘉宾
主讲人:潘惜唇
■ 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资深合伙人、全球管委会成员。潘律师作为该所全美与中国业务联合主席,携手律所的白领刑事辩护律师和知识产权部门组成了“中国行动应对工作组”,已经成功帮助全国范围内的多位科学家、研究人员、大学和研究实验室解决应对“中国行动”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评议人:卢山
■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20余年执业内科医生,国际疫苗学会前主席,《新发微生物和感染》(EM)杂志主编。核酸疫苗的早期主要发明人之一,科研工作致力于新发传染病疫苗的开发,是艾滋疫苗领域的主要领军者。
主持人:王开元
■ 大学沙龙资深志愿者,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SIPA、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法学院访学。
大学沙龙|马上人、天上人和人上人 ——一个基于主体间性框架的中国叙事
第122期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3月13日 周六 20:00
北京时间:3月14日 周日 9: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Clubhouse后续讨论
讲座结束后将转至Clubhouse房间“马上人——大学沙龙第122期后续对话”,继续开放与主讲人的讨论。
请关注大学沙龙Clubhouse账号@UniversityForum。
■讲座内容
中国政治大一统的治理和社会契约传统从何而来?由这个传统内生的政治文化为何与其它文明,尤其是与欧洲文明如此大相径庭?这是所有长期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人都极感兴趣的问题。在中国和欧洲近年对上古时代的考古成就启发下,罗小朋将对这个问题给出一种新的解读。报告讨论的另一主题,是总结当下各种新的中国叙事的不同框架,从而解释主讲人为什么选择用主体间性,或关系机制(relational mechanism,Chales Tilly)的框架来建构新的中国叙事。
■演讲嘉宾
主讲人:罗小朋
■ 经济学家,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哈佛费正清中心联系研究员。曾任中国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理事,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参与过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政策设计,长期研究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
评议人:洪朝辉
■ 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历史学终身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经济史、体制转型、宗教与社会的空间研究。他的英文代表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代价:权力、资本与权利贫困》。
主持人:汪悦进
■ 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并任教于哈佛戏剧舞蹈多媒系、中亚系。曾获美国(Guggenheim)学术成就奖、美国专业学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所颁赖斯康姆(Charles A. Ryskamp)奖, 及哈佛大学教学奖。专著《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视觉文化》获2006年度日本坂本日深学术赏。2018年创立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Harvard CAMLab),研发艺术思维模式、艺术智能及文化遗产的深度多媒体验。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21期
第122期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3月13日 周六 20:00
北京时间:3月14日 周日 9: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Clubhouse后续讨论
讲座结束后将转至Clubhouse房间“马上人——大学沙龙第122期后续对话”,继续开放与主讲人的讨论。
请关注大学沙龙Clubhouse账号@UniversityForum。
■讲座内容
中国政治大一统的治理和社会契约传统从何而来?由这个传统内生的政治文化为何与其它文明,尤其是与欧洲文明如此大相径庭?这是所有长期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人都极感兴趣的问题。在中国和欧洲近年对上古时代的考古成就启发下,罗小朋将对这个问题给出一种新的解读。报告讨论的另一主题,是总结当下各种新的中国叙事的不同框架,从而解释主讲人为什么选择用主体间性,或关系机制(relational mechanism,Chales Tilly)的框架来建构新的中国叙事。
■演讲嘉宾
主讲人:罗小朋
■ 经济学家,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哈佛费正清中心联系研究员。曾任中国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理事,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参与过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政策设计,长期研究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
评议人:洪朝辉
■ 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历史学终身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经济史、体制转型、宗教与社会的空间研究。他的英文代表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代价:权力、资本与权利贫困》。
主持人:汪悦进
■ 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并任教于哈佛戏剧舞蹈多媒系、中亚系。曾获美国(Guggenheim)学术成就奖、美国专业学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所颁赖斯康姆(Charles A. Ryskamp)奖, 及哈佛大学教学奖。专著《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视觉文化》获2006年度日本坂本日深学术赏。2018年创立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Harvard CAMLab),研发艺术思维模式、艺术智能及文化遗产的深度多媒体验。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
抗疫周年之际的思考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月27日 周六 8:00 pm
北京时间:2月28日 周日 9:00 am
zoom报名链接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讲座内容
本期讲座由中美健康峰会与大学沙龙联合主办。
虽然疫苗已经上市,但“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经济社会运行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挑战还没有终结,而且人类必须做好应对下一个新发传染病的准备。中国作为应对新冠疫情最早、行动最迅速果断、成绩最为显著的国家,可以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供哪些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教训?长期深度参与中国和国际公共政策学术研究和建言献策工作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刘远立教授和清华大学薛澜教授将从政策和治理层面跟大家分享在抗疫周年之际的总结和探讨。
■
演讲嘉宾
主讲人:刘远立
国务院参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卫生政策与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2020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创始院长,1993-2013年在哈佛大学工作20年,历任博士后研究员、全球健康系助理教授、高级讲师以及非典后成立的哈佛公卫学院“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创始主任,并于2011年创立中美健康峰会。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包括: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留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以来,深入参与了中国卫生健康领域一系列重大政策研究与战略咨询。他担任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顾问。
评议人:薛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科技创新政策、危机管理及全球治理。他还同时兼任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任高级研究员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及第二届争先创新奖章等。
主持人:王开元
大学沙龙资深志愿者,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SIPA、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法学院访学。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关于我们:
大学沙龙是由几名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小型主题沙龙。立足哈佛,思考中国与世界。沙龙追求真知,秉持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
|
||||||||
|
大学沙龙|中国环境的问题和出路
图片来源:《塑料王国》剧照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2月20日 周六 20:00 北京时间:2月21日 周日 9:00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全人类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危机、气候危机与公共健康危机。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将主讲中国环境的问题和出路相关议题。他将通过40多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来分析中国环境存在的重大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探索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并就中美两国在环境议题上应如何开展合作提出建议。 ■演讲嘉宾 主讲人:周晋峰 ■ 北京大学化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基于公众参与的“中华保护地”社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在过去五年中支持了数百个中国草根环境组织和数以万计的环保行动者。编著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19-2020)》《环境公益诉讼案例选编-2018年卷》等。 评议人:刘华杰 ■ 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中华读书报》2019年度学者,湛庐2021年度思想引领者。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一点二阶立场》《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文化与编史》《檀岛花事》《从博物的观点看》《青山草木》《勐海植物记》《西方博物学文化》(主编)等。 主持人:李迪华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负责人(代理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城市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规划研究和教学,在区域生态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和景观社会学等领域完成了大量研究,发表论文与专著8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1项;他的“‘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一席演讲腾讯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副主编。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20期 |
大学沙龙|为学与为人——傅高义教授追思会
第119期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月9日 周六 8:00 pm
北京时间:1月10日 周日 9:00 a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东亚研究泰斗,哈佛大学“日本先生”、“中国先生”傅高义教授于美国时间2020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90岁。大学沙龙与中美印象网联合邀请到傅高义教授的夫人艾秀慈(Charlotte Ikels)教授及十余位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知识名人,一起缅怀傅高义教授的为学与为人,追思他为学术圈、政策圈留下的珍贵遗产。
■特别出席
艾秀慈(Charlotte Ikels)教授,傅高义教授的夫人,将在追思会的最后致辞。
■演讲嘉宾(按中文名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并顺序发言)
戴慧思 Deborah Davis
■ 耶鲁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大学沙龙董事。曾任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学术项目主任、社会学系主席、东亚理事会主席和女教师论坛联合主席。自2016年以来,她一直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杰出客座教授和清华大学施瓦茨曼学院教授。她目前担任《中国季刊》和《中国评论》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服务中心图书馆顾问委员会主席。
高原明生 AKIO TAKAHARA
■ 东京大学法律与政治学研究生院和公共政策研究生院的当代中国政治学教授。他于1988年从萨塞克斯大学(Sussex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香港日本总领事馆,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学院担任访问学者数年。他曾担任日本亚洲研究协会会长,以及新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秘书长。他的著作有《中国工资政策政治》和《当代日中关系》(合著)。
甘琦
■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负责主持傅高义《邓小平时代》《中国和日本》全球中文版出版及出版代理工作。北京大学历史学士,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国际研究硕士,北京万圣书园联合创办人,历任香港Tom出版集团出版总监,英国Verso出版社纽约分社社长。
胡晓江
■ 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师从傅高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有医学社会学、卫生政策、关于疫苗的社会学研究,曾在《中国研究》《柳叶刀》《疫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陆伯彬 Robert S. Ross
■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国会中美关系工作组学术顾问组的一员。研究兴趣包括中美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中国谈判行为,中国安全与防务政策。
李春利
■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爱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课程博士生导师,东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英国QS大学排名榜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海外评委。正在主编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丛书系列第1册《傅高义讲演录—永远的邻居:从日中历史中探索亚洲的未来》(傅高义/著,李春利/编,日文版),该书将由日本ARM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发行。
宋怡明 Michael A. Szonyi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沙龙董事会主席。他擅于利用历史人类学和田野调查方法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社会史,目前正致力研究明朝军户的历史。宋怡明教授早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其后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他曾先后到台湾大学以及厦门大学访学。
苏琪(益尾知佐子)
东京大学博士,现为九州大学(日本福冈市)比较社会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中文名叫苏琪。傅高义著《中国和日本》《邓小平时代》的日文版译者。2004-2007年曾担任傅教授的研究助手,2014-2015年间应傅教授的邀请,再任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研究学者。上学时候益尾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进修过两次。她的主要著书包括:《中国的行动原理》(2019年,中公新书,专著);《中国政治外交的转折点》(2010年,东京大学出版社,专著);《中国外交史》(2017年,东京大学出版社,合著)。
盛平
中国现代史学者,胡耀邦史料信息网总编辑,电子期刊《耀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史。出版有《胡耀邦思想年谱》(上下卷)、《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上下卷)、《各国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系统》《各国政府制度》等著作。澳洲国立大学、日本庆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与傅高义教授共同研究胡耀邦生平历史。
吴怀中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1991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获得文学学士。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工作。
吴心伯
■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第四届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
于铁军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思想史和国际安全。
周志兴
■ 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助理研究员,中央文献出版社副社长。1996—2003年任职凤凰卫视。创办《凤凰周刊》杂志,任社长。参与创办凤凰网,任总裁。2003年创办《财经文摘》杂志、《领导者》杂志、共识网、 钝角网等媒体品牌,2017年创办美中新视角基金会,2018年创办西太湖全球公司发展论坛,2020年创办南翔书苑。
■嘉宾发言主持人
王开元
■ 大学沙龙资深志愿者,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SIPA、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法学院访学。
■观众提问主持人
刘亚伟
■ 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1996年获埃默里大学美国外交史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卡特中心工作,2008年出任中国项目主任。中美印象网站(cn3.uscnpm.org)创办于2014年9月,是全球唯一专门关注中美关系的中文网站。
■相关阅读
周志兴:傅高义走了!中美关系学者中少一巨擘,他智慧的声音长留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YouTube账号同步直播。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扫描关注公号

大学沙龙|解读2020大选诉讼
第118期 |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2月12日 周六 8:00 pm
北京时间:12月13日 周日 9:00 a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大选结束后,川普总统阵营在几个争夺州提起50余起诉讼,期望通过法院判决推翻选举结果,迫使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指定选举人。本期讲座介绍几个关键判决,分析为什么这种策略会失败;今年大选的诉讼为什么跟2000年大选布什诉戈尔案不同;川普总统阵营的律师为什么在法庭上否认舞弊案,这些诉讼存在哪些共同缺陷;州议会、州县选举官员和法院,如何按照《宪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演讲嘉宾
主讲人:刘宗坤
■ 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德克萨斯及伊利诺伊州执业律师,著有《原罪与正义》,译有《政治的概念》等。
评议人:满运龙
■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实务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美国历史学博士(Ph.D.)、法律博士(J.D.)、美国注册律师。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以及多家跨国律师所合伙人律师。著有《美利坚政制之源》。
主持人:翟志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出版《宪法何以中国》。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可以现场向嘉宾提问。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17期
|
美国契约的破裂与重建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1月28日 周六 8:00 pm
北京时间:11月28日 周六 9:00 am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直到2020年大选之前,绝大多数中国自由派一直将美国当作“民主灯塔”。迄今为止,美国的社会契约看似基本完好,其实一直存在裂缝。这里所说的“美国契约”,是指美国社会历年形成并通过宪法体现出来的政治自然法则。川普执政期间,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致使美国契约的裂缝进一步扩大。大选之后,美国能否修复已经破裂的社会契约?修复契约,美国需要做什么?华人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姿态?这些是本次讲座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演讲嘉宾
主讲人:张千帆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宪政原理、比较宪法、中外政治与道德理论,代表作有《西方宪政体系》《宪法学导论》《宪政原理》《宪政中国的命运》《为了人的尊严》《新伦理》《宪政中国——迷途与前路》。
评议人:林垚
耶鲁大学法律博士候选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毕业,前高校教师。了解林垚更多近期观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林三土”,推特账号@dikaioslin,播客“催稿拉黑(philosophically procrastinating)”及“时差(in-betweenness)”。
主持人:於兴中
康奈尔大学法学院Anthony W. and Lulu C. Wang中国法讲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在加入康奈尔大学法学院之前,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和法学院任教。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法律文化研究、法理学、宪法、比较法和中国法律史。他是《法治与文明秩序》和《法理学前沿》的作者,曾在国内外多种期刊上发表文章。於兴中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一种以人为本的建立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社会理论,并已有成果问世。他曾在美国贝克-麦肯斯律师事务所芝加哥总部供职。
大学沙龙|NGOs(非政府组织)的前世与今生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1月28日 周六 8:00 pm 北京时间:11月28日 周六 9:00 am zoom报名链接 ■讲座内容 |
第116期 |
Editor's Note
本期讲座由中美印象网站与大学沙龙联合主办,是“美国面面观”系列线上讲座第六期。本系列内容包括美国的政治、社会、外交、民间组织和种族关系等。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1月14日 周六 8:00 am
北京时间:11月14日 周六 9:00 p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将NGOs视为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第三组织”。NGOs的存在与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概念息息相关,也被某些学者标签为“冷战的产物”,与政党和宗教组织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绝大多数NGOs通常只关心单一的、超越政治宗教的议题,如环境、动物保护、劳工政策等议题。它们的存在对凝聚社会力量,逐步促进社会进步有重要的贡献。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5万国际NGOs,其它各类NGOs则有上千万个,仅美国就有超过150万以上的NGOs,经费超过百亿美元。毋庸置疑,NGOs已经成为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一股社会力量,能否发挥NGOs的作用是检验现代国家能否实现良性治理(good governance)的一个重要标志。
■演讲嘉宾
主讲人:虞平
■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比较法学博士。他曾经于1987-1992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任教,还曾任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现为Landesa),索罗斯基金会开放社会研究院等机构的资深研究员,人权组织法律顾问, 2013-14年担任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驻中国办事处主任。虞平博士有丰富的NGO经验。
评议人:黄浩明
■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获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爱德基金会理事、北京市蓝图公益基金会理事、北京市思诚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慈善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兼法人。37余年从事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研究,社会组织国际交流,研究公益组织与企业合作规律,推动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专著有《社会组织走出去》《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主编《民间组织操作指南》《跨国公司与公益事业》《中外民间组织交流与合作》《国际民间组织合作实务和管理》。
主持人:杨鹏
■ 学者,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访问研究员(2014-2016)。杨鹏曾参与创办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及深圳壹基金并担任秘书长,出版过介绍阿拉善SEE生态协组织规范生成的《为公益而共和》一书。杨鹏先生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出版过《成为上帝》《东亚新文化的兴起》《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上帝在中国源流考》《DAO DE JING》(《道德经》英译本,2016年美国出版)《杨鹏解读<道德经>》《道德经汉英对照》八本专著。杨鹏先生与朋友联合创办北京掌上国学院,推出《道德经》《论语》《尚书》等十一门课程。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可以现场向嘉宾提问。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大学沙龙|包刚升主讲:2020美国大选的政治分析
第114期 |
Editor's Note
本期讲座由中美印象网站与大学沙龙联合主办。这是10月的“美国面面观”系列线上讲座第四期,本系列内容包括美国的政治、社会、外交、民间组织和种族关系等。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0月30日 周五 9:00 pm
北京时间:10月31日 周六 9:00 a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2020年11月3日,这场被特朗普总统称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美国总统选举”的大戏即将上演。到底谁将赢得2020美国总统大选?决定大选结果的制度规则是怎样的?民主党与共和党有着怎样的政策分歧?这些政策分歧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美国众多民调机构是否会再次上演一场选举预测的乌龙事件?特朗普与拜登风格迥异的个人因素又将如何影响选民投票?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研判选情?
大学沙龙邀请到2019年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包刚升老师来一一解读这些问题。本场讲座是美国大选系列的第三场,将更加注重对于2020大选的政治科学分析。
■演讲嘉宾
主讲人:包刚升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民主的逻辑》等,作品曾获评“《新京报》2014年年度社科书”、“《纽约时报》国际中文网2014年19本中文好书”等,曾获评“《经济观察报》2018年年度致敬作者”,系得到APP“政治学通识30讲”主讲人。《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将由英国罗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全球英文版。
评议人:刘亚伟
■ 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1982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在夏威夷大学获得美国历史硕士学位,1996年在埃默里大学获得美国外交史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卡特中心工作,2008年出任中国项目主任。中美印象网站(cn3.uscnpm.org) 创办于2014年9月,是全球唯一专门关注中美关系的中文网站。
主持人:罗小朋
■ 经济学家,哈佛费正清中心联系研究员。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理事,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使用zoom参与沙龙,可以现场向嘉宾提问。
权责声明:
● 嘉宾言论不代表大学沙龙观点和立场。
● 讲座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版权归大学沙龙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媒体不得编辑、传播。
● 媒体合作请联系universityforum1709@gmail.com
扫描关注公号

XXXXXXXXXX
大学沙龙|美国黑人历史:从奴隶到BLM
图片来源:Financial Times 2020.6
第111期
Editor's Note
本期讲座由中美印象网站与大学沙龙联合主办。这是中美印象10月推出的“美国面面观”系列线上中文讲座第一期,本系列内容包括美国的政治、社会、外交、民间组织和种族关系等。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0月10日 周六 9:00 am
北京时间:10月10日 周六 9:00 p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卖给英属佛吉尼亚殖民地;1863年,林肯总统废除美国奴隶制;1965年国会通过《民权法案》。进入21世纪,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在美国屡见不鲜。2020年5月25日,一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因被人电话举报在杂货店使用20美元假钞,在明尼艾珀利斯市被逮捕他的一个白人警察压在膝盖下8分钟窒息而死,引发席卷全国的“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运动。“美国黑人历史:从奴隶到BLM”将讲述美国黑人过去争取公民权的奋斗,以及今天对平等和公正的诉求。主讲和评议嘉宾还会分析美国当下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对美国政治发展的巨大影响。
■演讲嘉宾
主讲人:子皮
■ 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巴黎大学博士。现居美国,职业金融量化分析。近年开始写字,作品发表于多家电子平台,《青年作家》《文综》及其它丛书。曾获法拉盛海外华语诗歌节奖。
评议人:姬虹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香港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移民政策、种族关系和美国南方历史与现状等。著有《美国新移民研究》,主编《当代美国社会》《美国新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发表《美国外来移民对城市的影响》《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等数十篇论文。
主持人:刘亚伟
■ 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1982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获夏威夷大学美国历史硕士学位,1996年获埃默里大学美国外交史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卡特中心工作,2008年出任中国项目主任。中美印象网站(cn3.uscnpm.org)创办于2014年9月,是全球唯一专门关注中美关系的中文网站。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大學沙龍|「後安倍時代」的日本走向何方?——中美對峙形勢下菅義偉的選擇
图片来源:Financial Times 2020.6
第111期 |
Editor's Note
本期讲座由中美印象网站与大学沙龙联合主办。这是中美印象10月推出的“美国面面观”系列线上中文讲座第一期,本系列内容包括美国的政治、社会、外交、民间组织和种族关系等。
■时间与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10月10日 周六 9:00 am
北京时间:10月10日 周六 9:00 p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内容
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卖给英属佛吉尼亚殖民地;1863年,林肯总统废除美国奴隶制;1965年国会通过《民权法案》。进入21世纪,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在美国屡见不鲜。2020年5月25日,一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因被人电话举报在杂货店使用20美元假钞,在明尼艾珀利斯市被逮捕他的一个白人警察压在膝盖下8分钟窒息而死,引发席卷全国的“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运动。“美国黑人历史:从奴隶到BLM”将讲述美国黑人过去争取公民权的奋斗,以及今天对平等和公正的诉求。主讲和评议嘉宾还会分析美国当下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对美国政治发展的巨大影响。
■演讲嘉宾
主讲人:子皮
■ 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巴黎大学博士。现居美国,职业金融量化分析。近年开始写字,作品发表于多家电子平台,《青年作家》《文综》及其它丛书。曾获法拉盛海外华语诗歌节奖。
评议人:姬虹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香港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移民政策、种族关系和美国南方历史与现状等。著有《美国新移民研究》,主编《当代美国社会》《美国新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发表《美国外来移民对城市的影响》《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等数十篇论文。
主持人:刘亚伟
■ 中美印象网站主编,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1982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获夏威夷大学美国历史硕士学位,1996年获埃默里大学美国外交史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卡特中心工作,2008年出任中国项目主任。中美印象网站(cn3.uscnpm.org)创办于2014年9月,是全球唯一专门关注中美关系的中文网站。
报名本次讲座,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第110期
■時間及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10月3日 週六 9:00 am
北京時間:10月3日 週六 9:00 pm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文末二維碼報名(請盡量填寫學校郵箱)
■講座內容
當世界兩大强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對峙態勢愈演愈烈之際,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結束了首相任期史上最長的「安倍時代」。曾被講者稱爲「右翼指數」最高的安倍晉三,在外交上不僅鞏固了美日同盟,同時又能使中日關係重回軌道,究竟安倍是如何做到的?其外交戰略有何特徵?如今「中美新冷戰」呼之欲出,揚言堅持「安倍路線」的菅義偉新政府,在内政與外交上將帶領日本走向何方?
■演讲嘉宾
主講人:林泉忠
■ 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武大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日本國立琉球大學準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範圍渉及東亞區域國際關係,包括中日與日台關係、兩岸三地關係、琉球研究、東海南海研究、國民整合、民族主義、族群政治、文化認同。專著有《中日國力消長與東亞秩序重構》(2020)、《「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台灣、香港》(2005)、《誰是中國人:透視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2017)、《當「崛起」中國遇上「太陽傘」:透視兩岸三地新關係》(2019);主編及合著《21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2017)、《多元視野下的釣魚台新論》(2020);发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評議人:益尾知佐子
■ 九州大學(日本福岡市)比較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東京大學博士。曾擔任哈佛燕京學社共同研究學者(和傅高義教授合作,2014-15年)。2001-02年和1996-97年,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進修,研究東亞國際政治以及中國對外政策。主要专著有《中國的行動原理》(2019)、《中國政治外交的轉折點》(2010);合著《中國外交史》(2017)、《中國的世界戰略》(2011)。她也是傅高義《中國和日本》《鄧小平時代》的日文版譯者。中國的老朋友們習慣叫她「蘇琪」。
主持人:趙全勝
■ 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兼亞洲研究理事會主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長期兼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側重亞太地區。英文專著有Interpret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和 Japanese Policymaking。中文專著有《大國政治與外交》《解讀中國外交政策》《日本政治背後的政治》;另出版多本中英文編著,包括《日本外交政策研究與中日關係》(2015)。他有關日本外交的論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學刊》頒發的 「隅谷三喜男日本研究最佳論文」一等獎。
報名本次講座,
請長按識別此碼
大学沙龙|中国《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后果
第110期 |
■時間及報名信息
美東時間:10月3日 週六 9:00 am
北京時間:10月3日 週六 9:00 pm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文末二維碼報名(請盡量填寫學校郵箱)
■講座內容
當世界兩大强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對峙態勢愈演愈烈之際,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結束了首相任期史上最長的「安倍時代」。曾被講者稱爲「右翼指數」最高的安倍晉三,在外交上不僅鞏固了美日同盟,同時又能使中日關係重回軌道,究竟安倍是如何做到的?其外交戰略有何特徵?如今「中美新冷戰」呼之欲出,揚言堅持「安倍路線」的菅義偉新政府,在内政與外交上將帶領日本走向何方?
■演讲嘉宾
主講人:林泉忠
■ 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武大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日本國立琉球大學準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範圍渉及東亞區域國際關係,包括中日與日台關係、兩岸三地關係、琉球研究、東海南海研究、國民整合、民族主義、族群政治、文化認同。專著有《中日國力消長與東亞秩序重構》(2020)、《「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台灣、香港》(2005)、《誰是中國人:透視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2017)、《當「崛起」中國遇上「太陽傘」:透視兩岸三地新關係》(2019);主編及合著《21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2017)、《多元視野下的釣魚台新論》(2020);发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評議人:益尾知佐子
■ 九州大學(日本福岡市)比較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東京大學博士。曾擔任哈佛燕京學社共同研究學者(和傅高義教授合作,2014-15年)。2001-02年和1996-97年,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進修,研究東亞國際政治以及中國對外政策。主要专著有《中國的行動原理》(2019)、《中國政治外交的轉折點》(2010);合著《中國外交史》(2017)、《中國的世界戰略》(2011)。她也是傅高義《中國和日本》《鄧小平時代》的日文版譯者。中國的老朋友們習慣叫她「蘇琪」。
主持人:趙全勝
■ 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兼亞洲研究理事會主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長期兼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側重亞太地區。英文專著有Interpret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和 Japanese Policymaking。中文專著有《大國政治與外交》《解讀中國外交政策》《日本政治背後的政治》;另出版多本中英文編著,包括《日本外交政策研究與中日關係》(2015)。他有關日本外交的論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學刊》頒發的 「隅谷三喜男日本研究最佳論文」一等獎。
報名本次講座,
請長按識別此碼
中国《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后果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 第108期讲座
时间及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9月13日 周日 9:00 am
美西时间:9月13日 周日 6:00 am
北京时间:9月13日 周日 9:00 pm
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介绍
2008年出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加重了雇主的法律责任,强化了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改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契约选择,在立法前后都曾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如今12年过去了,《劳动合同法》在微观结构层面带来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进一步如何作用于宏观经济?在本期讲座中,李井奎教授将着眼于《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的生产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企业边界理论研究,分析《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01
主讲人
李井奎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李教授关于《劳动合同法》经济后果的研究结果曾受到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的肯定性批示。他主持翻译了《科斯文集》第一卷《科斯论法律经济学》。此外,他还致力于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研究和译介,其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文集》(全十一卷)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02
评议人
王 宁 美国科斯研究所(The Ronald Coase Institute) 高级研究员,《人与经济》期刊(Man and the Economy)执行主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并长期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Ronald Coase)教授的研究助理。2012年与科斯合著《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该书至今已翻译成9种语言,中文版《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由中信出版社于2013年1月发行。王宁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制度经济学。
03
主持人
王 音 3M公司资深法律顾问,在3M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法务和管理工作多年,早年并在英、美律师行任职。持中国律师资格和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2019-2020)
报名请扫描此二维码
一 The End 一


(已迁号)大学沙龙|台湾的政治发展:三十年的观察与思考

台湾的政治发展:
三十年的观察与思考
这是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7期讲座
*大学沙龙已迁至新号,请各位在文末扫码关注新公众号,谢谢!
时间及报名信息
美东时间:8月29日 周六 9:00 am
法国时间:8月29日 周六 3:00 pm
北京时间:8月29日 周六 9:00 pm
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报名(请尽量填写学校邮箱)
讲座介绍
台湾的政治发展是战后东亚政治发展、世界民主政治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案例,也是华人世界追求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的原因、经验以及面临的种种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上研究上的宝贵价值,也是当下台湾内部的政治发展、两岸关系乃至东亚的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前途不明,张伦教授在欧洲进行学术研究教学、跟踪台湾演变近三十年,他将就本期话题分享其深度的观察与思考。
01
主讲人
张伦,法国CY 赛尔奇 – 巴黎大学教授,Agora 研究所研究员,巴黎人文社会科学之家“全球研究院”教授,法国国家开发署学术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文思想与学术网站:“中国:历史与未来” 主编。研究兴趣主要在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地缘政治,知识分子等问题。有学术著作与文章数种,亦曾在中文与国际媒体上撰有上百篇各种中西文文章。
02
评议人
刘亚伟,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美国外交学会会员,亚特兰大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的兼职教授。1998年进入卡特中心工作,2008年出任中国项目主任。
03
主持人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2019-2020学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报名请扫描此二维码

一 The End 一
三十年的观察与思考
*大学沙龙已迁至新号,请各位在文末扫码关注新公众号,谢谢!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6期|美国及世界各国新冠疫情走向和应对策略
- 美东时间:8月8日 周六 8:00 - 10:30 pm
- 美西时间:8月8日 周六 5:00 - 7:30 pm
- 北京时间:8月9日 周日 8:00 - 10:30 am
- 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哈佛大学同学请填写学校邮箱)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5期】变化中的“一带一路”:疫情后的征程
2020年 7月19日 周日 美东时间 8:30 - 10:30 pm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哈佛大学同学请填写学校邮箱)
主讲人:叶敏,美国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院国际关系副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教授委员
评议人:朱贞,美国萨福克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创新与变革领导力中心主任
主持人:王音,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的“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以来,就受到多方关注和质疑。新冠疫情爆发更让“一带一路”处于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中。“一带一路”如何继续向前走?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如何选择?对国际格局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讲座将承接主讲人新著《超越一带一路》(The Belt Road and Beyond),着重研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一带一路”的中国观点和国际评价的差异及原因; 2)新冠疫情带来的新国内外考量因素; 3)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未来走向。
讲座研讨也将兼及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印关系问题及中美局势。
【主讲人简介】
叶敏,美国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院国际关系副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教授委员,罗森博格东亚研究所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博士,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博士后, 2014-2016年被选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公共知识分子。获得的其他荣誉包括获得美国史密斯∙理查德深基金,韩国东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学者奖,日本千年教育基金等。研究专于中国全球化,中印比较和东亚关系。著有 (1)The Making of Northeast Asia (形成东北亚, 合作者Kent Calder,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0); (2) Diaspora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India (中国与印度的海外人才及外资,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 (3) The Belt, Road and Beyond: State-Mobilized Globalization in China 1998—2018 (超越一带一路:中国1998 到2018年国家动员全球化的历程,剑桥大学出版社,2020) 等。
【评议人简介】
朱贞,美国萨福克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创新与变革领导力中心主任,罗森博格东亚研究所顾问。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市场关系中的信任问题,中美企业创新创业比较,可持续创新,科技在营销中的应用和服务创新等。研究文章发表于《决策科学》、《宏观营销》、《产品创新与管理》、《营销科学学术期刊》等国际权威期刊。曾应邀参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能源等行业领域的政策研究工作。
【主持人简介】
王音,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2019-2020)。3M公司资深法律顾问,在3M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法务和管理工作多年,早年并在英、美律师行任职。持中国律师资格和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4期】疫情后的中美关系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3期】数字人民币(DC/EP)及其影响
“疫情后的中美关系” 主讲人:孙哲 评议人:牛军【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2期】疫情对宏观经济和美国股市的影响
美国东部时间 2020年 6月18日 (周四)
08:30pm-10:30pm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登录下方网址报名参加
(哈佛大学同学请填写学校邮箱)
https://us02web.zoom.us/meeting/register/tZMoceuqqzkvGt1a03q36Kq0eMesO4lBTiVr
主讲人:陈凯丰,瑞士洛桑大学金融资产管理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美国汇盛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评议人:高占军,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
主持人:王开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
新冠疫情肆虐,如何分析看待美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白宫的财政政策的得失。对于美国股市各大行业的影响。对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展望。
【主讲人简介】
陈凯丰,瑞士洛桑大学金融资产管理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现任美国汇盛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负责宏观对冲策略的合伙人和首席投资经理,并担任某美国医疗房地产基金的国际业务顾问。曾是任Amundi 资产管理公司的另类投资部门负责人和高级投资组合经理,2008~2011年期间曾管理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包括对美国国债期货,公司债券,股票期货,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工具的投资。目前在纽约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及教授理事会理事,纽约经济俱乐部会员,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委员,瑞士沃德科学学会会员,荷兰经济研究中心会员,美国风险管理协会会员。参与撰写2018年出版的《Banking and Finance Issues in Emerging Markets》。
【评议人简介】
高占军,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长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聘专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三峡集团顾问。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和ChinaForex专栏作家。
【主持人简介】
王開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新泽西理工大学校長顾问,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
下期讲座预告, 敬请关注
“数字人民币(DC/EP)及其影响” 主讲人:邹传伟 评议人:王雪磊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00期 纪念特刊 Part 3】中国的开放———由来、影响以及如何持续?
2019年11月22日 6-8 pm
Weil Town Hall, 1st floor of Belfer Building,
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Cambridge, MA
主讲人:周其仁,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教授
评议人:黄亚生,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国际管理教授和行动学习教授主任
评议人:罗小朋,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王开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
本期沙龙欢迎嘉宾一起讨论,在中美关系大幅度逆转的形势下,中国要怎样做,才能持续开放?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或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现场座位以网上报名者优先。
请哈佛同学携带Harvard ID刷卡入内;没有Harvard ID的学者需在一层Security desk签到。
欢迎不能到现场的朋友通过以下链接,届时通过网络直播参与:
Join Zoom Meeting
https://zoom.us/j/3060150512
Meeting ID: 306 015 0512
One tap mobile
+16468769923,,3060150512# US (New York)
+16699006833,,3060150512# US (San Jose)
Dial by your location
+1 646 876 9923 US (New York)
+1 669 900 6833 US (San Jose)
Meeting ID: 306 015 0512
Find your local number: https://zoom.us/u/adp1ei0ftF
【主讲人介绍】
周其仁,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前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奉行真实世界经济学,深入研究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他以产权与合约为中心线索,对中国农村改革、民营企业、电信、医疗、城镇化、土地确权与流转、国企改制以及货币制度,有过持续的观察分析和建议。其著有《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病有所医当问谁》、《货币的教训》、《产权与制度变迁》、《城乡中国》等,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等荣誉,在公众和决策层面产生较大影响。
【评议人简介】
黄亚生,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国际管理教授和行动学习教授主任。曾任清华大学世界经济中心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员、密歇根商学院威廉戴维森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论坛研究员,也曾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经合组织的顾问,并在许多非营利和营利组织的咨询和公司董事会任职。2013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负责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及其行动学习计划。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创立并经营中国实验室和印度实验室,为中国和印度的36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咨询服务。曾获斯坦福大学国家奖学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麦克阿瑟奖学金,被国家亚洲研究计划命名为美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已出版11本中英文书籍。目前研究项目:1)“中国国家的本质”书籍;2)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历史技术发明数据库;3)“中国食品安全:系统风险管理方法”;4)风险投资、科学知识生产、中国未来工作的研究合作项目。
【评议人简介】
罗小朋,经济学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经济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曾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现农村发展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任私立燕郊津桥工商管理学院院长,2003年,任贵州大学扶贫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剑桥治理研究所顾问,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联系研究员。
【主持人简介】
王开元,南工本科,北大MBA,曾游学于国内外多所学校,亦曾于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任董事或高管。中年以后专心向学,曾在哥大SIPA、哈佛肯尼迪学院、哈佛法学院访学,现在哈佛费正清中心做研究,亦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聘为研究员,被新泽西理工大学(NJIT)聘为校长顾问。同时,兼职于一系列社会组织,是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波士顿)、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曼哈顿)、国际领袖基金会顾问(华盛顿DC)、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海外理事、亚太创新协会(台湾)顾问等。他也是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的发起理事和北京大学 MBA 校友会副理事长。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98期】政治发展何以陷入困境?孙文学说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对话
2019年10月5日(周六),3-5pm
Weil Town Hall, 1st floor of Belfer Building,
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主讲人:包刚升,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何京锴,哈佛大学政府管理系博士生
主持人:王开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
20世纪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都遭遇了某种困境。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先后以现代化理论、政治稳定论、民主化理论、国家理论等来对此来做出学理解释,并由此构建了当代比较政治学的主流知识体系。但实际上,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实践家孙中山先生基于在中国创建共和政体遭遇的诸种困顿,已经提出了跟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有关的一系列论述,而这些思想与创见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当代比较政治学与政治发展理论的序幕。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哈佛同学请填写邮箱。
请哈佛同学携带Harvard ID刷卡入内;没有Harvard ID的学者需在一层Security desk签到。
欢迎不能到现场的朋友通过以下链接,届时通过网络直播参与:
Join Zoom Meeting
https://zoom.us/j/3060150512
Meeting ID: 306 015 0512
One tap mobile
+16468769923,,3060150512# US (New York)
+16699006833,,3060150512# US (San Jose)
Dial by your location
+1 646 876 9923 US (New York)
+1 669 900 6833 US (San Jose)
Meeting ID: 306 015 0512
Find your local number: https://zoom.us/u/adp1ei0ftF
【主讲人简介】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教授,2012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学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发展;
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政治学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民主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等,并在得到APP平台开设有中国第一门政治学音频课程《政治学通识30讲》;
作品及个人曾先后获评“《新京报》2014年年度社科书”、“《纽约时报》中文网2014年19本中文好书”、“《南方都市报》编辑部评选之2015年度十大好书”、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评价中心“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经济观察报》2018年年度致敬作者”等;书稿《宪法工程学: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政治制度与转型绩效》拟于2020年出版。
【主持人】
王开元,南工本科,北大MBA,曾游学于国内外多所学校,亦曾于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任董事或高管。中年以后专心向学,曾在哥大SIPA、哈佛肯尼迪学院、哈佛法学院访学,现在哈佛费正清中心做研究,亦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聘为研究员,被新泽西理工大学(NJIT)聘为校长顾问。同时,兼职于一系列社会组织,是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波士顿)、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曼哈顿)、国际领袖基金会顾问(华盛顿DC)、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海外理事、亚太创新协会(台湾)顾问等。他也是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的发起理事和北京大学 MBA 校友会副理事长。
【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97期】生命是一场创造
2019年9月29日 (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Cambridge,MA
主讲人:徐梅,云南瑞奇德医院院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心理医师,中科院健康管理联盟整体医学中心首席医学专家
评议人:马晶,哈佛医学院人群医学系副教授,中美健康峰会主席兼秘书长
主持人:曾典,中医,哈佛公共卫生学硕士在读
疾病是生命与我们的对话,大病大警告,小病小警告,是我们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通过易学,解读生命密码,寻找疾病深层次的病因,用13年探索中华易学哲学思想为体,现代医学技术为用的具有中华特色的整体医疗,达成身、心、灵标本兼治的目的,治愈了大量传统现代医学无治愈的疾病,实现了医患同修。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哈佛同学请填写邮箱。
【主讲人简介】
徐梅, 云南瑞奇德医院院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和心理医生,是国家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美国功能医学师,同时还是中科院健康管理联盟整体医学研究中心首席医学专家。她于2006年在一笔境外医疗投资的支持下创建了瑞奇德医院。瑞奇德医院于2015年获得JCI认证,并于2018年通过复审。2017年10月她成为中国第一个临床整体医疗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梅女士受邀登上TEDx演讲台,分享主题为《寻找病因,整体医疗实践》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医易学与现代医学的互补以及易经在诊疗疾病的价值。医院用12年时间,探索“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整体医疗,不仅治疗疾病的症状,更是寻找病因,改变患者身体内环境,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癌症晚期、严重心脑血管、疑难复杂病例上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解读人类生命密码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评议人简介】
马晶,哈佛医学院人群医学系副教授,中美健康峰会主席兼秘书长。2011年与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院长在哈佛大学共同创建了中美健康峰会,至此年度峰会轮流在中美两国举办,已成为中美两国间在健康医疗领域产、学、研、政、商的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2018年,马教授创建了哈佛大学医学院人群医学系-哈佛朝圣健康保险研究院的“中国中心”并担任创始主任。马教授及团队对接国际国内资源,探索“以人为本、主动健康、整合医疗、连续服务”的创新型医疗服务与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模式。
【主持人简介】
曾典医生现就读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疗效专业。她于201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系毕业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的工作。主要研究通过神经调节治疗慢性疼痛及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等疾病,包括脑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面肌痉挛、面瘫、慢性疼痛等。她共参与8项NIH项目和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曾医生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临床医学研究的教育培训,并担任哈佛大学PPCR网络课程的中国区负责人。
【哈佛沙龙第93期】十字路口:中美关系与亚太地区的未来

2019年5月23日(周四)3-5pm

1709 Cambridge St.,Cambridge,MA
主讲人:刘鸣,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研究》杂志主编
评议人:吴日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
主持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和战略竞争的加剧,中美关系正面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于中美关系前景的各种担忧和争论也与日俱增。亚太地区正是中美进行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未来中美关系将会何去何从?又将如何影响未来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和热点冲突?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哈佛同学请填写邮箱。
【主讲人简介】
刘鸣,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研究》杂志主编,并兼任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美国学会副会长,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等,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及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曾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国汉城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东亚国家的政策、朝鲜半岛安全及其与周边大国关系等,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各种国内外学术奖项。
【评议人简介】
吴日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访问学者。2012年于清华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之前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从事弹道导弹设计工作。1998、2000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学士学位。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核军备控制、导弹防御和中美战略稳定性。
【主持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获国际社会学会第六届全球青年社会学家奖。
【哈佛沙龙第92期】台湾与香港的民主化:殖民主义、本士认同与“中国因素”

2019年5月20日(周一)3-5pm

1709 Cambridge St.,Cambridge,MA
主讲人:何明修,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评议人:何京锴,哈佛大学政府管理系博士生
主持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台湾与香港是两个长期经历殖民统治,后来“回归中国政权”统治的华人社会。在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与雨伞运动中,两地开始出现了“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讲法,公民社会与学生运动的联系也越来越密集。取材于讲者今年英文新著之第一与第二章,我将以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为何台湾的民主化是成功的,香港的却是失败的。我将指出,不同的殖民统治经验、不同程度的本士化以及与中国大陆相异的关系解释了两地政治发展之差异。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哈佛同学请填写邮箱。
【主讲人简介】
何明修,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中心兼任资深研究员。目前是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议题包括社会运动、劳动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
【主持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获国际社会学会第六届全球青年社会学家奖。
【哈佛沙龙第91期】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中国古建筑的营造“密码”

2019年5月12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Cambridge,MA
主讲人:王南,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评议人:郑静,武汉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主持人:李佳璐,哈佛大学政府系研究助理
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在上下五千年几乎所有类型的重要经典实例中,一以贯之地运用基于规矩方圆作图的构图比例,可谓中国古建筑重要的营造“密码”。这套基于规矩方圆的比例,与西方著名的黄金分割比遥相呼应,可谓中国古建筑的“天地之和比”,反映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追求天地和谐的文化理念。
请访问https://goo.gl/UvR77w 报名,哈佛同学请注明邮箱。
【主讲人简介】
王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并担任故宫博物院特邀研究员。2018年至今先后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和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担任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出版学术专著《规矩方圆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与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2018)、《北京古建筑》(上下册,2015)、《古都北京》(2012)等。2013年开始撰写关于中西方建筑史的学术科普丛书——读库“建筑史诗”系列,目前已出版前9册(《万神殿堂》《汉家陵阙》《塔窟东来》《六朝遗石》《金色天国》《梦回唐朝》《修道圣所》《营造天书》《木骨禅心》)。
【评议人简介】
郑静,武汉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8-19)。研究兴趣:1)乡土建筑与地方社会;2)中西建筑思想交流;3)建成环境与文化遗产。
【哈佛沙龙第90期】跨国知识生产与现代大学:哈佛大学与近代中国教育和学术交流史(1879-1937)
沈弘,浙江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兴趣:1)英国文学(尤其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英语诗歌);2)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外国人拍摄中国的老照片);3)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
【哈佛沙龙第89期】古琴音乐与文人文化

2019年5月4日(周六)3-5pm

1709 Cambridge St.,Cambridge MA
主讲人:于水山,东北大学艺术、传媒与设计学院教授
主持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本次活动将以现场演奏和讲解的形式介绍古琴的器型、谱式、指法、音乐、理念及其与东亚文人文化的联系。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哈佛同学请填写邮箱。
【主讲人简介】
于水山,美国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博士,东北大学艺术、传媒与设计学院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建筑、现代建筑与东亚佛教建筑,专著Chang’an Avenu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作为古琴音乐家,于教授是梅庵派古琴第四代传人和北美梅庵琴社创始人,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世界传播,曾多次受邀在世界各地进行古琴的演奏与相关讲座,2019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于水山古琴练习曲集》。
【主持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获国际社会学会第六届全球青年社会学家奖。
【哈佛沙龙第88期】现代中国大学的历史及现状

2019年4月28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持人:樊迎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生
中国的高等教育,分成三千年的“大学”和一百二十年的“University”,二者并非同根所生,很难直接过渡。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资源丰厚,但目前实行的大学制度,却是道地的舶来品。本文选择以下六个关键时刻——1905年的废除科举、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大学内迁、1952年的院系调整、1977年的恢复高考、1998年的大学扩招与争创一流——辨析现代中国大学的艰难历程、功过得失及发展前景。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
【主讲人简介】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老北大的故事》《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新语》《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主持人简介】
樊迎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目前在哈佛东亚系访学。
【哈佛沙龙第86期】丝绸之路音乐分享会

2019年4月21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魏凡,中国音乐家,从事作曲、演奏和演唱;主要专注于世界音乐、即兴音乐和实验音乐的研究与创作。
主持人:陈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在读硕士,国际教育工作者,独立策展人,一圈艺术创始人。
从南至北,从西到东,从草原到湖泊,从森林到沙漠,从高山到海洋;千百年来,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往来在丝绸之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和艺术,而今,丝路依旧接连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丝绸之路上的多种多样的音乐形态、乐器也是这样交流、传播、融合和被创造着。音乐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和不同语言的表达当人们听到或演奏音乐时,音乐直接传达了人类本身具有联觉,情绪与思想。
这次音乐分享会包含了传统音乐和魏凡作曲的作品,以及丝路沿线音乐形态、部分乐器流变及美学内容。魏凡会以具有丝路气质的乐器冬不拉(中亚和北亚弹拨乐器,分布在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由他设计改良制作的曲颈塔尔琴(Ishtar,2013年被喀什民族乐器博物馆收藏)以及歌唱、呼麦、梵语吟诵、beatbox的融会与朋友们分享集合来自各种文化,古代与现代音乐元素的丝绸之路音声与乐声。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
欢迎转发。
【主讲人简介】
魏凡,中国音乐家,从事作曲、演奏和演唱;主要专注于世界音乐、即兴音乐和实验音乐的研究与创作。
出生于中国新疆,儿时开始学习音乐;主学吉他、弓弦乐器,也学习新疆各民族音乐和传统乐器演奏。后来学习爵士乐、作曲、即兴音乐、音乐人类学、呼麦和梵语吟颂。多年来不间断地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云南、西藏等地走访采集、田野考查和创作作品。在个人创作中,融入多种音乐元素和乐器,探索新的表达可能性;并长期与音乐及其他领域艺术家合作演出和创作。近年来参加的一些活动和艺术节的演出,如丝绸之路音乐节、乌镇国际戏剧节、麦西来普、TED、敦煌莫高窟音乐会等。合作过的单位和艺术家包括木卡姆艺术团、四川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敦煌研究院、世界音乐合奏团(哈佛)、Farhan Ahmed(孟加拉)、SlimRothaus(丹麦)、阿不都苏普尔和帕尔哈提父子(民族乐器非遗传承人)、窦唯、梁奕源、旅行者乐团、热西·才让旦、印度班苏里笛演奏家SaubhagyaGandharv等。
【主持人简介】
陈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在读硕士,国际教育工作者,独立策展人,一圈艺术创始人。
出生于杭州,童年浸润于西子湖畔,被流传千年的故事吸引,不断在现世寻找古典文化的蛛丝马迹。曾将图书馆有机结合在电影院中,帮助更多观众打开从消费流行文化产品,到自主选取图书、挖掘精神宝藏的切口。本科时期在画廊工作,为翻新空间带领团队组织众筹,并组织 ”破坏画廊“日,尝试拉近观众和传统艺术展示空间之间的距离,并成功完成资金募集目标。在意大利阿雷佐拍摄纪录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和纽约下曼哈顿文化中心实习,了解世界各地孕育和支持艺术家的机制和流程。现于哈佛教育学院图书馆担任画廊经理,并负责艺术教育系“混搭夜“的策划,深度挖掘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组织探索式工作坊及教育互动活动。
温馨提示:
1.请在演奏者演奏时保持安静,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演奏者和其他观众的影响。
2.演出中途需要离场的观众,请在一首乐曲结束后才离开座位,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演奏者和其他观众的影响。
3.未经许可请不要摄像、拍照和录音,禁止使用闪光灯等发光物件。
【哈佛沙龙第85期】宇宙论的重构:中国庙宇宗教的变异和时间观
2019年3月31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魏乐博,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和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联席研究员
评议人:黄向春,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2018-2019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主持人:梅一健,哈佛大学东方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波士顿大学比较宗教学硕士
受Fredrik Barth关于新几内亚当地宗教变异的研究启发,本沙龙会探讨不同形式的交流如何在中国宗教生活中培养不同类型的团结。我们会特别区分三种主要的时间模式:连续时间、折叠时间和紧急时间。每一种模式都会带来不同形式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随时空而变化。我们会以中国的寺庙宗教为例,并通过苏南两个案例的分析,关注在社会快速变化时期这些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城市寺庙重建为天后女神以及在周围的一切都被摧毁的情况下如何从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赞助的寺庙到非常本地化的神袛随粮王。
讲座语言:中文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
欢迎转发。
【主讲人简介】

魏乐博(Robert P. Weller),于耶鲁大学完成本科学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杜克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任教,现为波士顿大学人类学习教授、系主任,波士顿大学文化、宗教与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联席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宗教比较研究,中国的宗教与慈善研究。著有《反思多元主义:礼仪、经验和歧义》《江南地区的宗教与公共生活》《礼仪及其推理:真诚限度论》、《事物如何被当成相同:记忆、拟态和比喻》等。
【评议人简介】

黄向春,人类学者,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2018-2019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东南汉人社会、民间宗教及东南民族史与族群等方面的研究,发表《流动的“他者”与汉学人类学的“历史感”》等论文多篇。主编有《龙虎山崖葬与百越民族文化》,译著有《历史之岛》。
【主持人简介】

梅一健,哈佛大学东方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波士顿大学比较宗教学硕士,于哈佛大学全球文化推广周论坛、世界禅意大会等世界性宗教论坛有交传或同传翻译经历。和君商学院九届创业班毕业生。研究领域关注不同宗教的符号与仪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哈佛沙龙第83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9年03月16日(周六)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王德威,文学评论家和比较文学学者,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席教授
评议人:哈金,作家,波士顿大学英文教授
主持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为起点,本讲座讨论世纪之交以来讲述“中国故事”的多种尝试。当“历史”和“故事”均被纳入国家真理体制(truth regime)的今天,小说在展现复调力量方面成为一种激烈争夺的形式。我将用“越界”(transgression)、轮回(transmigration)和“透视”(transillumination)这三个术语来介绍当代中国(以及华语)文学的三个最激动人心的方面。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
【主讲人简介】
王德威,文学评论家和比较文学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席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蒋经国基金会美洲校级汉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香港大学杰出人文学者,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剑桥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校访问教授,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台湾大学,最新著作为2017年英文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哈佛大学出版社)。
【评议人简介】
哈金,作家,布兰代斯大学英文博士,波士顿大学英文教授,美国文理学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海明威奖和弗兰纳里·奥康纳奖并数次获普利策奖提名,多篇小说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最新著作为2019年英文版《谪仙李白传》。
【主持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获国际社会学会第六届全球青年社会学家奖。
【哈佛沙龙第82期】中国的和平建设与人道主义援助:当地人的视角
2019年03月10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广野美和(Miwa Hirono),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副教授
主持人:谭琪,前哈佛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研究员
本次讲座探讨中国在和平建设与人道主义援助中的国际责任,并侧重考察生活在战乱或疾病地区的人怎么看。学者和政策界人士就中国是否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多有争论,但他们通常忽略了当地人的感受。基于对利比里亚、亚齐特区、缅甸、尼泊尔和南苏丹的长期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我发现当地人对中国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取决于不同文化对责任的不同判断标准、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崛起的性质。
【主讲人简介】
广野美和(Miwa Hirono),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副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亚太研究院研究员兼副院长,并任教于剑桥大学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现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人道主义援助,出版多部英文专著。
【主持人简介】
谭琪,毕业于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前哈佛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研究员。在中国法治和公益慈善领域有广泛的工作和研究经验。
【哈佛沙龙第81期】中国如何走出朝代更迭的怪圈?——一个托克维尔式的分析视角
2019年03月03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王建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陈昊,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商学院研究助理;
George Yin,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达特茅斯学院讲师
主持人:李佳璐,哈佛政府系研究助理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地改朝换代,不断地进行暴力革命,从未能摆脱专制统治的命运。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如何走出朝代更迭的怪圈?观察家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包括统治者的更换、制度的改变以及技术的革新等,但是,鲜有人从民情的角度进行考察。托克维尔是民情研究的开创者,他提出的“自然条件-法律制度-民情”分析框架极富洞见,对美国民主、法国革命的分析颇有说服力。本研究尝试运用他的分析方法,揭示中国政治转型面临的挑战,探索中国走出朝代更迭怪圈的路径。
【主讲人简介】
王建勋,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著有《驯化利维坦》,译有《美国联邦主义》等。
【评议人简介】
陈昊,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商学院研究助理,曾在波士顿大学和史密斯学院担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政企关系、精英政治以及城市治理。
George Yin,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达特茅斯学院John Sloane Dickey 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和政府系讲师,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2014-2016)。
【哈佛沙龙第79期】区块链:引领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
2019年02月10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胡定核,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全国工商联执委、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力帆控股总裁、蓝洋金融执行董事兼总裁
评议人:邹传伟,南湖金服合伙人、比特大陆首席经济学家
主持人:王开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企业家
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以科学、民主为两条平行主线。虽互有促进,但经常各自独立发展。比如二战前的法西斯德国。 十年前诞生的区块链,作为信任的机器,成为了人类社会第一个可以用数学手段,同时推动科学与民主进步的新技术。这有着划时代的新意义。 我们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今后所有通电设备都会有智能芯片,上千亿台智能设备将互联互通。数字将成为最重要的财富。而数字财富的安全及确权都需要区块链。区块链使个人第一次可以获得完全的财富自由和独立。并使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可以自组织自激励。在互联网使我们的信息获取由中心化的树状到多点网状的自媒体自由后。区块链使我们的财富、权益的创造和拥有也更多元更安全更透明,并可智能约定及执行,从而独立自主了。 〝前程似海催怒马,鲜衣少年再出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的下一个十年,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世界。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
【主讲人简介】
胡定核,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编全国大学统编教材《期货投资学》,专著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借鉴与发展》等五部;在各大学学报与各省市社科院学报发表论文100多篇;在《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中国社科院各研究所学报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37篇。现任全国工商联执委、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力帆控股总裁、蓝洋金融执行董事兼总裁。
【评议人简介】
邹传伟,统计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学者。曾供职于中央汇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现为南湖金服合伙人、比特大陆首席经济学家。曾获首届(2014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主持人简介】
王开元,南工本科,北大MBA,曾游学于国内外多所学校,亦曾于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任董事或高管。中年以后专心向学,曾在哥大SIPA、哈佛肯尼迪学院、哈佛法学院访学,现在哈佛费正清中心做研究,亦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聘为研究员。同时,兼职于一系列社会组织,是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波士顿)、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曼哈顿)、国际领袖基金会顾问(华盛顿DC)、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海外理事、亚太创新协会(台湾)顾问等。
【哈佛沙龙第78期】台湾2018地方选举与公投
2018年12月14日(周五)3:00-5:00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黄长玲,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评议人:George Yin,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达特茅斯学院讲师
主持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11月24日台湾地方选举的结果不但被认为是民进党的严重挫败,也被认为是台湾进步价值的挫败。十项公投的题目分别涉及台湾的能源政策、食品安全、同性婚姻、东奥正名,等等。此次地方选举及公投的结果对台湾的民主发展、政党政治乃至于两岸关系分别具备何种意涵,是本次讨论的焦点。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
【主讲人简介】
黄长玲,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目前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和哈佛燕京学社访学。
【评议人简介】
George Yin是达特茅斯学院John Sloane Dickey 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和政府系讲师。哈佛大学博士, 伦敦政经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任研究员(2014-2016)。
【主持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哈佛沙龙第77期】“营造”视野下的中国建筑历史书写新图景
2018年12月9日(周日)3:00-5:00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闫爱宾,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副教授
评议人:王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主持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当代的中国建筑教学、建造实践及建筑空间的大众认知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初叶后全面引进西方建筑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中国建筑历史的书写亦如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这一话语体系下的建筑空间表述,如平面、立面、剖面三视图表达方法,将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图像、又以二维图像再现三维空间的思维路径,功能、结构、形式相区分的专业解析语境,等等。我们甚至通过将中国传统建筑列为“文物”和“遗产”的方式(而非“活着”的建筑空间)事实上宣告了传统建筑体系的终结。但在对乡村区域依然作为活体存在的传统建筑空间群落、营造技艺、营造匠师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整体文化脉络的调研中,则呈现出大量无法纳入这一当代建筑体系的特质来;在对传统园林的梳理研究中亦存在类似现象。透过对这些异质性特征的分析,有助于重新思考与探索地域传统建筑的特质、话语体系及其适宜的呈现方式,为中国建筑历史书写展开新图景,亦为探讨当下建筑教育、建筑实践与城乡建设活动带来新的启示。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
【主讲人简介】
闫爱宾,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副教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城乡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CGA)访问学者;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东南区域建筑发展史、江南古典园林、城乡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建筑与城市设计、建筑史园林史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专著1部,参编辞典2部,主持在研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完成规划、建筑及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上百项。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委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宗教建筑专委会学术委员,台湾中华地方美学建筑协会理事,上海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生态与环境专委会副主任等。
【评议人简介】
王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MIT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古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专著《北京古建筑》(上下册,2016)获2018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专著《古都北京》获2013年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2013起在“读库”陆续出版中外建筑史科普丛书“建筑史诗”系列,迄今已出版9部,广受读者喜爱。
【主持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哈佛沙龙第67期】从欧洲政治的现况看民主制面临的挑战
2018年11月4日(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张伦,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University of Cergy-Pontoise)教授
评议人: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主持人:王建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第三波民主化后,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一个衰退和调试期。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严峻的现实政治课题。一方面,民主政治的一些经典课题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形式再现;另一方面,新的产业革命、地缘政治变动、恐怖主义、全球化、环境、移民等因素也给现存的民主制度带来全新的挑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新兴的民主国家能否完成制度的巩固,现存的民主制度会否因无力应付这些课题而走向更严重的衰败,或是因有效地回应了这些挑战而达成一些制度创新,给民主制注入新的活力,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政治现代性的民主的发源地与实践的重要场域,在欧盟建设中艰难跋涉的欧洲正经历着一些重大的挑战,其民主制度的运行状态及所面临的问题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切入点。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远程接入请注明,远程接入网址于活动前在哈佛沙龙微信群与报名页面发布。
【主讲人简介】
张伦,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学习经济、社会学,参与政治、经济改革、文化讨论。九十年代在法国随社会学大师阿兰·图海纳(Alain Touraine)攻读博士学位。 现为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University of Cergy-Pontoise)教授,研究兴趣在中国的现代性、知识分子,转型等课题。
【评议人简介】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主持人简介】
王建勋,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著有《驯化利维坦》,译有《美国联邦主义》等。
【哈佛健康沙龍】將于 7 月 10 日(波士頓美東時間週二)晚上 7-9pm 邀請兩位嘉賓對話交流《天人合一的中醫養生與自我療愈》“TCM Heal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Heaven and Healing Self”,主講嘉賓是東來山莊太極和理療專家DUNN博士和哈佛醫學院 &TUFTS 醫學院博士後張海生中英文對話,圍繞: 1 、中醫天人合一、自我療愈的智慧; 2 、中醫理療的禁忌和誤區,點評嘉賓: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開元老師、嘉賓主持: TUFTS 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專家王波博士,嘉賓們分別闡述各自的觀點並進行自由的對話交流,線上線下開放交流,現場會進行視頻直播及互動(北京時間 7 月 11 日早 7 : 00 點 -9 : 00 點)。 謝謝!時間 / 地點: 7 月 10 日 7pm-9pm,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02138,MA ;報名微信: 93350069 ,手機: 6172301934
【哈佛沙龙第53期】郝景芳: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2018年4月22日 (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郝景芳,小说作者,经济研究员,哈佛 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
评议人:王列军,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主持人:张倩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生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为何难以解决:本次沙龙将以贵州毕节为案例,通 过对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发展、根本解决之道的分析,探讨目前 的困境、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远程接入请注明,远程接入网址于活动前在哈佛沙龙微信群以及报名网址发布。
【主讲人简介】
郝景芳,1984年生,小说作者,经济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13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 士毕业。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副主任,2018年哈佛 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自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曾出版 长篇小说《流浪苍穹》,《生于一九八四》,短篇小说集《去远方》 《孤独深处》,文化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2016年8月21 日,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最佳中短篇 小说奖。创立儿童教育品牌“童行计划”,致力于打造儿童通识教育 体系,并带来可持续的公益教育。
【评议人简介】
王列军,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研究领域为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等。
【主持人简介】
张倩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生,曾在马来西亚从事政治咨询,在香港担任政治记者。曾受邀参加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IVLP)、日本外务省影响力人士访问项目,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新闻奖。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哈佛沙龙第52期】哈金: 禁忌的话题-国家与个人的矛盾
2018年4月8日 (周日)3-5pm
1709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
主讲人:哈金,作家,波士顿大学写作项目主任,布兰戴斯大学英美文学博士
评议人:唐小兵,哈佛大学燕京访问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主持人:张倩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生
“中国人有独特的爱国方式,其中主要原因是不能把国家视为世俗的产物。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国家是神圣的,具有神的身份,这样个人在国家面前就只有屈服。人们忘记了国家是公民自己创造的,应当服从人民。更有甚者,汉语中没有country (国家) 和 state (国政)的区分,人们很难将二者区分,容易把政府和国家混为一体。这也正是当权者希望看到的。在文学艺术领域,艺术家对国家的态度只能是服务和歌颂。其实,公民不是国家的奴才,艺术家首先是公民,有权对国家说不。"
请访问 https://goo.gl/UvR77w 报名。欢迎转发。远程接入请注明,远程接入网址于活动前在哈佛沙龙微信群发布。
【主讲人简介】
哈金,1985来美读研,于1993年在布兰戴斯大学获取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89年XXX事件后他决定移民,并以英文写作。至今他用英文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4本诗集,一本论文集。他的下一步英文著作是《谪仙:李白传》。长篇英文小说《等待》1999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目前他是波士顿大学写作项目的主任,主要教小说创作和文学。
【评议人简介】
唐小兵,湖南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史学博士,加拿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人,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 大学访问学者,曾担任《南风窗》文化版特约编辑,哈佛燕京学社2 017-2018年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晚清民国报刊史、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左翼文化与20世纪中国革命、回忆录、 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记忆等。主要著作有《现代中国的公共 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十字街头的知识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3)、《与民国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1 7)。有学术作品二十余篇主要发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共 党史研究》、《读书》、《思想》(台北)、《二十一世纪》(香港 )等期刊。
【主持人简介】
张倩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生,曾在马来西亚从事政治咨询,在香港担任政治记者。曾受邀参加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IVLP)、日本外务省影响力人士访问项目,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新闻奖。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哈佛沙龙特别活动】徐星《我的文革编年史》放映及讨论
主持人: 郝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