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6月 30, 2008

伊莎貝拉花園博物館展出1883年中國

伊莎貝拉花園博物館(Isabelia Stewart Gardner Museum)配合「波士頓中國夏(Boston China Summer)」系列,刻正展出「和伊莎貝拉一起旅遊(Travels with Isabella, Travel Scrapbooks 1883/2008)」藝術影片。

伊莎貝拉花園博物館是波士頓內一個非常獨特的博物館。三層樓的博物館當年是伊莎貝拉設計,目的就在展出她個人的收藏品。她在遺囑中寫明了她這藝術博物館的總體安排,不得改動,因此自1903年該館成立以來,迄今仍保存著一百多年前的風味。

從六月廿六日起,將展至九月廿八日的這「和伊莎貝拉一起旅遊」藝術影片,也是該館駐館藝術家駱璧雅(Luisa Rabbia)把伊莎貝拉1883年到中國旅遊,所留下的照片、素描等剪貼簿,和她自己翻閱伊莎貝拉這剪貼簿時有所感觸而做的畫,融合成一項新的藝術作品。

伊莎貝拉在1883年到中國旅遊時,自己拍,也在當地買了不少攝影作品,包括展現上海、廣東地方景致的牌坊、茶樓,婦女搭乘人力車,戴著木枷示眾的竊賊,農夫推犁,老牛耕田,兩名藝人拉胡琴等。這些都已發黃的黑白照片,展現出當年的中國建築面貌,地方風土。

1970年才出生,在Brooklyn居住及工作的義大利裔藝術家駱璧雅(Luisa Rabbia)2007年夏天,成為伊莎貝拉花園博物館的第廿三名駐館藝術家。她把伊莎貝拉這本收藏本內的每一張照片,數碼化之後,配上她自己的畫,以及Fa Ventilato的音樂,製作成一輯長廿六分三十秒的影片,作為現代的她和伊莎貝拉的古代之間的對話、對比,讓觀眾在同一時間、感受兩個年代,以及東方與西方的差異。

伊莎貝拉博物館現代藝術部主任(Curator of Contemporary Art) Pieranna Cavalchini表示,駱璧雅是一名超現實的說故事者,簡直是把觀眾從一個世界畫進另一個世界。

這一展覽在波士頓展畢後,將於2009年初,巡迴到義大利的托尼(Turin)的默茲基金會(The Merz Foundation)展出。

伊莎貝拉花園博物館繼這首次展出伊莎貝拉的剪貼簿後,該館將於七月份邀請一名杭州藝術家駐館一個月,2009年二月左右,再展出伊莎貝拉東方之旅的一系列五本剪貼簿。

該館的「花園餐廳」也特地推出一份經由中國啟發的全新餐單,包括油亮豬膀子,巧克力五香冰淇淋。

伊莎貝拉博物館每週二至週日的早上十一點至五點開門,週四晚延長至晚上九點關門。查詢可洽617-278-5156,或上網www.gardnermuseum.org


圖片說明:

這本伊莎貝拉剪貼簿,還是第一次面世。內中的照片,全是1883年的中國情景。(菊子攝)

藝術家駱璧雅以藍色的樹根,穿梭在照片之間,連繫起不同景物,也象徵著舊物新根。(菊子攝)

昆市圖書館七月「展現中國」

昆士市的湯姆斯鶴(Thomas Crane)公共圖書館將從七月一日至三十一日,以「展現中國(China Revealed)」為主題,舉辦一整個月的中國文化、民俗藝術展。

該館將在館內的李察遜邊廳(Richardson wing),展出具博物館水準的Ella V. Bowering收藏品,包括中國古老民藝品,有陶俑,磁娃娃,木偶,兒童的老虎帽等等。在Coletti閱讀室,將展出來自東亞藝廊的現代中國書法及繪畫等。

七月九日(週三)晚六點,該館將為這一展覽舉辦招待會,同晚七點安排音樂會,由創辦波士頓古箏樂團,曾兩次獲麻州文化協會民俗藝術及傳統項目的傳統藝術獎的楊信誼,以及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曾任廣東音樂團首席琵琶的甄若茅演出。

展覽之外,昆市湯姆斯鶴公共圖書館的「中國月」活動,七月十九日早上十點半,有捏麵人活動,七月廿四日晚七點,有水橋學院教授杜榮佳放映「波士頓華人」錄影片,七月廿八日晚七點,有新聞攝影記者Barry Pell,藉著他的攝影作品講談現代中國。

「展現中國」活動由湯姆斯鶴公共圖書館之友、摩頓市的華夏文化協會、聖公會昆士華人中心等贊助。查詢可洽617-376-1301 (英語) 617-639-5797 (中文),或上網 thomascranelibrary.org.

湯姆斯鶴公共圖書館的地址為40 Washington St., Quincy MA 02169

榮光會七月十二要向海峽捍衛勇者致敬

美國波士頓榮光聯誼會將於七月十二日(週六)早上十點半,以「臺海風雲----向海峽捍衛勇者致敬」為主題,假紐英崙中華公所,舉辦七七事變紀念會。已邀得前黑貓(35)中隊資深隊員沈宗李,前黑蝙蝠(35) 中隊成員李國瑞出席講談。

榮光會表示,臺灣海峽保衛戰始自1949年五月上海保衛戰結束,國軍撤往台灣後初期仍据有舟山群島, 大陣等沿海島嶼,時有陸海空軍種衝突。後美國除直接軍援及訓練外,更用西方公司名義組訓突擊隊,34中隊(黑蝙蝠) 35中隊(黑貓U-2)等,向大陸沿海突擊兼作情報搜集。

榮光會已邀得前黑貓(35)中隊資深隊員沈宗李敘述其U2訓練,十八次U2高空任務及諸端經驗感受。沈宗李退伍後曾擔任華航及長榮兩航空公司正駕駛,教師機師及民航局飛行員督訓官。另邀得前黑蝙蝠(35) 中隊成員李國瑞,憶述他在對大陸及越南的各次任務中,低空偵照的情況。李國瑞曾當選國軍戰鬥英雄,支援敵後抗暴任務55次,後更在越南與美軍並肩作戰,獲頒美空軍獎標乙座。退伍後,他活躍於紐約僑界,領導大鵬聯誼會,榮光會與國民党分部等機構。

榮光會表示,有關大陣海域海戰之實情,舟山登步島戰役、大陣突擊經歷暨西方公司合作事實等項因時間所限俟下階段再行舉辦。

紀念會舉辦地點地址及電話為90 Tyler Street, Chinatown, Boston, MA。電話617-542-2574。查詢可洽石家孝508-366-2024,或電郵 ray_shih2004@yahoo.com

推廣部落格輔助教學 中校協會宣傳華語世界網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日前在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辦「網路及部落格之應用及輔助教學」講座。

勒星頓中文學校的網路工程師(Webmaster)鄭榮濱為出席者做了簡單說明。他表示部落格,又稱博客(Blog),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定期張貼文章、圖片或影片的網站。部落格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許多部落格是針對一個特定課題發表評論,或張貼相關新聞,也有人用部落格寫個人日記。

由於部落格結合了文字、圖片和通向其他部落格或網站的連接,能夠讓讀者在互動的格式下留意見(comment)的特色,現在許多學校老師都開始利用部落格,來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勒星頓中文學校網站就列有部落格區,不少老師已經在利用部落格來指定家庭作業,要學生上傳功課了。

鄭榮濱當天還介紹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用於網上新聞頻道、部落格和其他Web內容的技術。他表示,簡單來說,RSS 是一種格式規範,用來傳遞經常更新的網頁內容,例如Blog 或新聞資訊等。由於大多數的網頁、網站經常更新內容,人們要逐個查閱自己喜歡的網頁,很浪費時間,於是出現了RSS閱讀器(也叫作feed reader)的軟件。這一軟件的好處是,一打開RSS閱讀器時,便會出現一堆新資訊從訂閱的網站推送(push)RSS閱讀器,例如時事新聞、部落格作者的發表等,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在單一視窗看不同網站的訊息。常用的RSS閱讀器有SharpReaderFeedReaderGoogleReader等。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現任會長莊紀華當天介紹僑委會全球華文網。莊紀華表示,全球華文網上(huayuworld.org)有師資培訓、教師部落格,以及僑委會的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http://edu.ocac.gov.tw/discuss/link.htm)等,很豐富的中文教學資源。不論是否中文學校老師,都不妨有空時上網逛逛。

查詢詳情可洽莊紀華(978) 318-0328 (H),或電郵neacs@yahoo.com.tw

圖片說明: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現任會長莊紀華()和講師鄭榮濱日前講談利用部落格來輔助教學。(菊子攝)

星期六, 6月 28, 2008

BCNC歡送廿名學生畢業 新移民苦學有成明天會更好

「學習英語、擔任義工、融入社會、交流文化」。波士頓兒童博物館亞洲部主任汪剛柳廿六日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今年的第二次成人教育班畢業典禮上,鼓勵新移民們利用所學,改善生活,充當文化大使。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一年約有三、四百名學英語及電腦的學生。該中心成人教育課程共同主任梁笑君表示,持續念完六級(SPL6, student performance level)程度,並通過美國聯邦標準的聽說能力測驗者,才能取得該中心發給的畢業證書。廿六日共有廿名學生畢業。

根據該中心另一名共同主任Fred Bennett的瞭解,華埠內除了波士頓華人佈道會之外,目前只有BCNC提供免費的初級程度ESL英語課。華美福利會則提供再高一個程度的免費英語課。由於初學程度英語的需求最大,該中心的等候名單約已排到半年以後。

廿六日,BCNC在兩名共同主任主持下,由畢業班學生們朗讀他們採訪畢業校友,或介紹自己所編撰的文章,還配合放映他們自己發揮創意編輯的幻燈片,整場畢業典禮,不時傳出驚嘆、喜悅的歡笑聲。

1990年初來美國時,曾任BCNC英語教師,現任波士頓兒童博物館亞洲部主任的汪剛柳,廿六日應她的當年老同事Fred Bennett之邀,回BCNC擔任畢業典禮主講人。她藉著自己在BCNC任教,接著才有機會到昆士市、牛頓市歷任公校老師,再於2002年進了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經歷,鼓勵當天出席的新移民們,把英語學好,在美國開創一片新天地。

汪剛柳還藉著提到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刻正舉辦,展期至明年一月四日的「杭州少年:中美互聯」展覽(Children of Hangzhou: Connecting with China),提醒出席同學,學好英語,幫助自己融入生活所在的美國主流社會之後,不要忘了向美國朋友介紹中國文化,尤其今年的奧運將於八月八日在北京舉行,是個介紹中國的好機會。

在畢業典禮上,二年前從BCNC英語班畢業,來自廣東珠海的校友馬靜芬,和畢業同學分享了她勤學英語的結果,終於從只能在華埠內兼差打工,進步到自助的在羅根機場謀得一份全職工作。她鼓勵同學們要有決心、堅持努力,別放棄。

當晚的畢業典禮,安排了各班同學以英語朗讀、電腦幻燈片播放、合唱等的表演,主題包括「採訪校友」、「參觀圖書館」,「我的生涯規畫」、「我的生活」以及小組合唱「友誼天長地久」、「雪絨花」、「媽媽」等。梁愛蓮、李惠嬋還代表學生致詞。去年畢業,在羅馬天主教會找到一份全職工作的校友黃冬梅則介紹了校友網頁,並邀請畢業同學參加訂七月十一日舉辦的校友茶會,加入在校友網頁上張貼近況的行列。

當晚的三名學生司儀,雷榮富、麥建洪、楊倩等三人,還在同學間發起為四川賑災募款的活動,共募得1475元,將全數交往災區。其中廿一歲的雷榮富,一年前才從台山來美,預定九月進邦克丘社區學院深造。當晚畢業的學生中,年紀最大的是七十三歲,住在牛頓街的陳公權。

圖片說明: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亞洲部主任汪剛柳()Fred Bennett()之邀,擔任BCNC畢業典禮主講人。(菊子攝)

BCNC第五級英語班同學為畢業生演唱。(菊子攝)

畢業班老師馮登(Russell Fenton)()率領陳公權(後右二)等學生拍下畢業紀念照。(菊子攝)

波市長簽署廿四億元預算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廿七)日簽署了波士頓市的2009年預算,總額達廿四億二千萬元,較上一年度增加5.1%

馬連奧在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他很高興波市議會週三通過了這一預算案,支持波市政府的運作。他說,預算案中有數項目會直接改善波市居民的生活。儘管全國的經濟狀況不確定,但新出爐的預算案,將容許市府提供基本的市政服務,透過諸如常年經辦的工作機會項目,加強市府對青少年的承諾。

2009會計年度的營運預算案是以十一票對兩票通過。波士頓公校的預算案是以十二票對一票通過,特別撥款(Special Appropriations)預算案、重要(Capital)預算,都是無異議的十三票全數通過。其中的資本預算總額為十五億元,包括新年度授權的一億四千九百萬二千元。

波市議會議長費妮(Maureen Feeney)稱讚波市長在困難時期,仍能有責任的提出具修補作用的預算,並把重心放在具環保性的可持續,長期財務健康上。

市議會的財政委員會(Ways and Means)主席莫菲(Stephen Murphy)也感謝市府草擬的預算案。

2009年度預算案中營運預算的重點包括撥列社區學習經費,因應房屋贖回權被取消問題的經費,以及加強市內基本服務,諸如掃街,擴大辦理回收等的經費。

列在重要(capital)預算中的大型項目,包括在未來五個會計年度內,修繕全市行人坡道,以符合殘障法(A.D.A)規定。協助全市公校,波士頓青年及家庭中心進行各種設施維修工程,以及維修某些公園等。

特別撥款預算則包括撥款二百廿萬來擴大辦理經年舉辦的課後就業項目。

波市長辦公室發出的新聞稿雖然宣稱市議員們都讚許市府提出的預算案,但是波市議員米高法拉提(Michael Flaherty),以及尹常賢,在兩日前都曾發表意見,呼籲修訂預算案,指出該預算案暗藏約八十至二百萬元經費,要撥供研究,把波市府遷到南波士頓水前區的合適地點及可行性,市議員們是在沒察覺該一細項下,才無異議通過的。

八八超市同意付罰款廿萬元

麻州總檢察官辦公室昨(廿七)日發出通告,說明八八超市公司的兩名主管,三十五歲住在布魯克蘭(Brookline)的劉喬治(George Luu),五十六歲,住在摩頓市的劉漢榮已和該辦公室達成協議,將繳付罰款二萬五千元,並拿出十七萬五千元,償還三百多名員工的加班費、最低工資差額等。

麻州總檢察柯克莉(Martha Coakley)的辦公室去年三月接獲八八超市前任員工的舉報,指稱八八超市未依法發薪給員工。該辦公室經由稽核員工薪資冊,發現八八超市在2007年的首四個月內,未適當發最低薪資給數難以計的員工。在2006年六月至今年一月初之間,也未能適當的支付加班費,以及週日、假日工作費。調查員發現,八八超市集團六間分店的員工,都有員工遭遇欠薪處境。

八八超市在波士頓市中心有兩家分店,其餘的分店座落在奧斯頓、多徹斯特、摩頓市及昆士市。

麻州總檢察官辦公室和八八超市達成的和解協議,將要求八八超市遵循麻州最低工資及時薪法,而且八八超市必須採行計時及稽核系統,發給手冊,教育員工他們可享有什麼樣的員工福利。

2008年一月一日起,麻州內的僱主,照規定都必須發給員工最低每小時八元的薪資。若員工一週工作時間超過四十小時,僱主必須付給員工1.5倍的時薪。凡是僱用員工人數超過七人的零售商店,凡有員工在週日或某些假日工作,僱主也必須1.5倍的時薪。

八八超市昨日在接獲本報查詢電話時,表示劉喬治目前人在國外,其他主管當時不在,他們會找人回覆查詢,但直至截稿前,都未來電。

麻州總檢察官辦公室是最低薪資法,超時工作法,薪資給付法等的執行機構,凡有從業人員覺得自己在工作場所中的相關權利受侵害,都可洽詢該辦公室的公平勞工法熱線(617) 727-3465

星期五, 6月 27, 2008

台灣代表團來波出席藥資協會第四十四屆年會

在波士頓舉行的藥物資訊協會第四十四屆年會(Drug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44th Annual Meeting)(廿六)日閉幕。台灣衛生署藥政處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組成的代表團,特地於廿五日晚在龍鳳酒樓宴請各國出席會議代表,以及大波士頓內生物、醫學、製藥業人士,藉以達到在海外進行民間外交目的。

藥物資訊協會以製藥相關行業的研發、法規、監管及行銷等從業人員為對象,宗旨在促進交流,互相瞭解,在全世界共有約三萬名會員。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陳恆德表示,包括產官學界,台灣共有廿餘名代表,從廿二日起就來到波士頓,在今年的藥資會年會中,主持中草藥研究、藥物經濟學、新藥審查、政府與民間合作,藥品與醫學合併研發等五個專題,張掛三幅海報,擺出二個攤位,向各國代表介紹台灣在藥檢業,法規管理以及臨床實驗方面的發展成果。

陳恆德指出,台灣代表團今年獲邀主持五項專題,廿五晚的宴會,還請到2007年年會主席奎格諾婁(Alberto Grignolo)2009年年會主席、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訓練及通訊主任南西史密斯(Nancy D. Smith)兩人雙雙出席,證明了台灣代表團的受重視。

廿五日晚,陳恆德和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劉麗玲兩人,穿了台灣原住民的服裝出場做開幕致詞,席間還有團員們唱民歌,演布袋戲。陳恆德表示,這一安排主要是為了打破一般人認為台灣藥檢法規業從業人員刻板嚴肅的印象,讓人知道,他們也很活潑,親切,能夠和製藥、醫學研發業人士合作,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務。

劉麗玲表示,廿五日的晚宴,有來自英、美、加拿大、瑞士、日本及澳州等地的嘉賓出席,代表團也和歐盟及日本、加拿大等代表在場邊會談合作事宜。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當晚也應邀致詞。他指出台灣近年已把生物科技列為國家產業發展目標之一,投入了大量研發經費與人力。而麻州也是美國的生物科技重鎮,產業發展和台灣有許多相似處,若台美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為麻州生物科技產品的對台出口及雙邊合作,創造更多機會。

行政院生技策劃諮詢顧問組首席顧問,也是Shire生化專業製藥公司研發資深副總裁蘇懷仁表示,麻州在生化醫藥科技上,發展蓬勃,和台灣合作的機會很多。該公司最近才成為麻州十億元推動生命科學法案的第一個受益者,從劍橋市發展到往勒星頓(Lexington)另設了一個科技園。

廿五日晚應邀出席的大波士頓生物醫藥界人士還包括,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三名前任會長李政欣、許衍明、李文成,以及多位哈佛大學公衛學院與附屬醫院的學者、教授,包括蕭俐俐、呂宗禧,以行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生技小組副主任張音等人。

昨日該團還去參觀了健贊(Genzyme)公司。

圖片說明:

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劉麗玲(左一)、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陳恆德(右二)廿五日晚主持晚宴,與會要員包括蘇懷仁(右起)、南西史密斯(Nancy D. Smith)、楊國棟、奎格諾婁(Alberto Grignolo)(菊子攝)

促經濟發展助民眾發展生意 波市長麻州長合作愉快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和麻州州長派區克昨(廿六)日聯袂出席在洛士百利社區學院舉辦的「發展你的生意(Grow Your Business)」會議中,強調州市政府和民眾要攜手合作,來因應物價飛漲的經濟艱難時期。

派區克在會中強調,小生意是麻州經濟的骨幹,是州內其他事物得以欣欣向榮的支柱,但小生意是靠民眾來創辦經營,政府的角色只是提供或把環境改善得讓民眾更容易開辦生意。在細數好幾項麻州政府即將推行的政策,包括撥款改善社區的基礎設施,發行廿億元債券為可負擔住宅提供資金,下週將宣佈發放八百萬元辦理人力培訓等之外,他強調民眾必須想辦法「擠進去(break in)」,讓自己符合資格,並採取行動的辦理經費、培訓申請。

馬連奧也說,波市之內,百分之九十的生意,僱員人數少於一百,他已從人們口中聽到,最近連食品價格都上漲了至少百分之廿,商家的營運及一般人民的生活都大受打擊。他打趣的說「華府是另外一個國度」,不懂得民間疾苦,州、市政府攜手合作,也因此格外重要。

昨日波市府也發出一份新聞稿,表示馬連奧正計劃推出全市性的合夥購買能源計劃,期以幫助小商家因應無法可管的能源市場變化,在瓦斯費及電費上省點錢。

昨日在洛士百利社區學院瑞吉路易斯(Reggie Lewis)中心舉辦的這一「發展你的生意(Grow Your Business)」會議,是由波士頓市政府鄰里發展局(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轄下的商業援助中心(Business Assistance Center)主辦,美國銀行、波士頓私人銀行及信託公司等贊助,共有約一百多名出席者。

在現場擺放的攤位,除前述兩銀行之外,還包括聯邦政府的小生意行政局,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ACCION、牙買加、多徹斯特、越助中心等經濟發展機構,麻州少數族裔及婦女商業援助中心,波士頓主街計劃等。其中波士頓大學承辦,為期九個月的「街頭智慧商管學位(Streetwise MBA)」,已開辦兩年,針對營業額已達廿五萬元的商家,提供發展培訓。FDIC則提供「金錢智慧(Money Smart)」課程,協助地方機構培訓社區民眾的理財能力。

昨日的三場講座分別是合約及租約法、市場行銷、以及小生意的減稅優惠(tax credit)等。在小生意的減稅優惠方面,講師Arthur V. Ford特別提及,在波士頓市賦予能力區(Boston Empowerment Zone)內營業的小商家,至少可享有兩大減稅優惠,一為僱用住在賦予能力區內者於該區內工作,且至少聘用該人達九十天以上者,可享有每名僱員薪資的百分之廿,最高達三千元的減稅優惠。另一為僱用住在高失業區的人,或是僱用高失業率的種類,如傷殘軍人、年齡在十八至四十歲之間住在賦予能力區者、曾犯罪者等,可享有每名最高二千四百元的減稅優惠。其他的減稅優惠包括加速折舊率,減免資金盈利稅、在賦予能力區內購買或建造大型商業或住宅地產,可享有抵稅債券等等。

該名講師表示,有一部份的波士頓華埠及南端地區,座落在這賦予能力區內,有資格享有這些減稅優惠。要查察自己是否有資格享用這些優惠,可上網到聯邦房住局的網站,或bostonez.org,輸入地址即可。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日在「發展你的生意」會議中表示,和麻州州長派區克合作無間。(菊子攝)

麻州州長派區克()、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日聯袂出席「發展你的生意」會議,鼓勵民眾創辦、經營小生意。(菊子攝)

星期四, 6月 26, 2008

麻州長宣佈教改計劃 麻州居民都有機會受高教

麻州州長派區克昨(廿五)日在歷史性的麻州各個教育部門匯聚開會之前,宣佈了他教育改革大計中最後的一部份,要達到2020年時,所有麻州居民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標。
派區克說「今天是個新日子」。他希望長達44頁,共有55點的行動計劃,能作為麻州政府在未來十年內改革教育的藍圖,幫助麻州居民因應經濟全球化,做好在廿一世紀內成功的準備。
派區克政府從六月二日起,就開始逐步的宣佈教改計劃內容,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系統,幾乎無所不包,他的提案包括彌平成就差距(closing achievement gaps),讓老師做好教學準備,推出全州統一的教師合約,減少州內學區數目,付給更高薪資以吸引教師到偏遠地區任教,或擔任數學、科學等科目的老師等。
派區克還希望目前一年收費3657元的州立社區學院,能免費的讓所有麻州居民進修。
昨日他再進一步的公佈了一些還待落實的計劃細節。包括改革高等教育,創新及系統性的改革,增加廿一世紀人力等。
要彌平麻州內學院、大學教員之間,以及和其他州的大學院校機構教員之間的薪資差距,在2010年的預算中,增加以需要為基礎的財務援助,保障麻州內各州立高等教育機構學分能被互相承認,充份利用麻州大學系統,以及網上教學功能等,擴大學生上課及獲取學分機會,同時支持無證件青少年升讀州內公立大專院校時,支付州內居民級的學費,容許高中生十六歲就升讀大學,容許學生以各種方式取得大專學位等。
這一計劃還列出一系列要在2020年達成的目標,包括高品質教育、從出生就開始,讓兒童能順利就學的照顧兒童系統、把高中退學率降到10%以下,達到百分之九十高中生不須要補課就能升讀大學的結果。
增加麻州廿一世紀人力(Growing a 21st Century Workforce)部份的建議包括,促使教育系統更符合現實世界市場需求,發展全州性的研發設施計劃,行銷獲有許可的智慧產權,在高中內安置就業準備輔導員,提供優惠給以低於市場價格為高品質早期教育及照顧項目提供場地的商家等。
州長辦公室表示,這一教改計劃是成員多達二百人,分成十三個小組的「準備好了計劃(Readiness Project)」,歷經一年半努力才提出來的建議案。該一計劃由EMC董事長Joe Tucci,惠洛克(Wheelock)學院院長Jackie Jenkins-Scott,以及波士頓市前任學校總監Thomas Payzant等人擔任主席。
「準備好了計劃(Readiness Project)」中的財務小組委員會,只有一名亞裔,麻州財政廳副廳長李熙嬡。該組委員之一,麻州教師協會會長Anne Wass表示,他們對麻州州長的這一教育改革方案有很多疑問,尤其是要付給教師不同薪資這部份。

圖片說明:
麻州財政廳副廳長李熙嬡(左)是麻州教改計劃財務小組中唯一的亞裔成員,旁為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菊子攝)

香港中西薈萃 迷人有道理 李歐梵出新書為英語人導遊



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李歐梵,昨(廿四)日應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講談他的新書「世界之間的城市─我的香港(City Between Worlds My Hong Kong)」。

聞風而來的聽眾,包括著名中國學者傅高義,譚若思,曾任台灣駐新加坡大使的胡為真夫婦等人,把費正清中心的S153座談室擠得滿滿的。

這場午餐座談,由哈佛費正清中心學者瑪麗高曼(Merle Goldman)主持。

瑪麗高曼在開場時笑說,當年李歐梵還是個研究院學生,竟把她書中的每一個註釋都查核了,當時就覺得這年青人不同凡響,果然後來很有成就。

李歐梵也笑應,當年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還是瑪麗高曼講的。

自認現在已不是學者,不在哈佛教書,可以自由暢所欲言的李歐梵,昨日也打趣的說,他要打破一切規則,邊吃邊講。

在哈佛任教十年後,2004年退休,遷居香港,並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擔任客座教授,李歐梵這十年間在香港的生活如魚得水,不但在各大報章發表文章,也寫了一、二十本書。他在會後開玩笑的說,除了當樂團指揮外,他幾乎什麼都嚐試過了,還當演員,在一部談香港回歸的電影中擔綱十分鐘。香港的電影導演,許鞍華、關錦鵬等人,他全都十分熟稔,就連李安,他也和他吃過一頓飯。

但會寫這本書的起因,是上次回哈佛出席費正清中心五十週年的活動中,哈佛出版社找他寫一本關於香港的書。由於對象是沒時間看書的商人,或僅是對香港文化、歷史有興趣的人,書得寫得簡單易讀,於是他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寫,修改又花了三個月,交稿後,出版社不斷和他商量,要求修訂,並精心配置該社實地拍攝的照片,整個過程花了兩年。

李歐梵笑說本來這書是不需要做研究的,但在撰寫過程中,他忍不住查察了一些歷史,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的,讓他對香港有了更深入了解,也讓他可以忠告式的說,香港從表面上看,是什麼都看不到的,必須要深入其中生活,才能領會這個城市的中西薈萃特色,有著處於各種事務之間的迷人魅力。即使香港今日已回歸中國,卻仍然因為一國兩治的關係,讓香港有著它獨特的光彩。

其中的一個特色是香港人幾乎都有多重身份,持有多本護照的人不在少數。

他說人們的記憶都很短暫,而香港從1920年代,到1970年代起,到香港回歸中國,中間有過巨大的轉變,他希望學者們能注意到,香港是鴉片戰爭的附產品(by-product),有過一段殖民地時期,當年統治香港的是英國人,都住在香港島的半山上,太平山下才是華人。一般人民是不問政治,只關心賺錢的。如今,統治香港的是華人官員及商界精英,但媒體自我檢查的噤聲,李柱銘、陳方安生、民建聯等政治環境的困惑不明,讓一般人民無所適從的也就繼續只關心賺錢。

李歐梵指出,香港有著很豐厚的歷史,很獨特的發展,早年在香港學醫的孫中山都曾說,他的一切都是從香港學來的(he learned everything from Hong Kong),在建立起電影王國的邵逸夫之外,1950年代湧入香港的一批知識份子,不會說英語,無法擠入上層社會,自行發展的創建了新亞學院等等,都使香港變得內涵更豐富。

李歐梵將於今日離波城,返香港。他表示,在香港不教書後,考慮回台灣定居,或許也為他的母校台大,做些回饋。

圖片說明:

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學者瑪麗高曼(Merle Goldman)()、費正清中心副主任朗納索拉斯基(Ronald Suleski)()為李歐梵()安排講談。(菊子攝)


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正在撰寫一本關於鄧小平的書的傅高義()昨日特地出席李歐梵的講談,兩人並相約十一月香港見。(菊子攝)

何日生鼓勵慈濟人超越自己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日前應慈濟波士頓聯絡處之邀,在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的牛頓市會所,和四、五十名慈濟人,以及聞風而來的聽講者,侃侃而談他從媒體人轉入慈濟的心路歷程。

27歲就當過全國聯播節目主持人的何日生,1995年時又在南加大傳播管理學院進修,曾歷任中天、台視、超視的新聞主播及製作人,以及中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兼製作人。他主持的節目曾榮獲電視金鐘獎、行政院新聞局社會建設獎以及新聞局有線電視最佳新聞節目獎。他2004年製作的「清水之愛」,更榮獲國際艾美獎,入選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

何日生說當年他認為自己要當個好記者,不適宜有宗教信仰,儘管受「他家師姐」是慈濟人的影響,卻一直未跨入慈濟門坎,直到從美回台七年後,越來越覺得台灣傳播界的氛圍不好,和自己追求發展,講究意義,不善迎迓的個性不符,又經由證嚴上人的催促,在他四十一歲那年,他終於「回」到慈濟。

何日生笑說自己的成長就像台灣的發展歷史,都不中、不西,似乎也因此奠下基礎,讓他在找尋人生真意的尋尋覓覓中,接受了慈濟這融合中西與台灣的思想。

他是宜蘭人,在田邊長大,但只有小學程度的父親從事機械工作,所以他從未務過農。母親因為當年住在九份金瓜石,下山就得三小時,因此沒上過學,不識字,但父母對他的愛,讓他成長得很健康,也一直很單純,小時候在師長的厚愛下,總是當班長,經常參加演講比賽,也總是得獎,讓他養成很愛挑戰別人的習慣,但一路發展的順遂,甚至在2002年時,國民黨、民進黨的人都拉他從政,不時讓他意氣風發的興起自我偉大感。也給他帶來「麻煩」,連妻子都批評他最愛自己,最終在四十一歲時,也接觸過基督教的他,才在尋尋覓覓之後,慢慢瞭解,要單純、大量放棄慾望,幫助別人,超越自己,人生才會快樂。

何日生去年出版的一本書,「一念間:我所體悟的慈濟思惟」,就闡釋了證嚴上人結合了中國、西方,以及很台灣的三種思維。

很西方的是證嚴上人很理性,講究科學,不迷信。建醫院,開大愛電視台,使用電腦上網等。很中國儒家,是佛教講究割親捨愛,六親不認,但證嚴卻重視家庭,要慈濟人視病如親。很台灣是證嚴有如台灣人的務實,成本控制做得極好,克勤克儉的講究一步一腳印。

當晚出席的慈濟人,包括慈濟的波士頓第一顆種籽蔡靜薇,以及人醫組陳光偉,陳裕逢等人,都為何日生能在短暫的訪美行程中抽出時間與慈濟人晤談,感到開心不已。

圖片說明: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日前在波士頓和慈濟人分享他的慈濟經驗。(菊子攝)

譚樂平驚悚 Dalia武俠 中華專協跨國小說創作座談聽眾投入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日前在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辦的「專業小聚:跨國的小說創作」,為華人社區介紹了兩名背景迥異,但作品都廣受歡迎的作者。

他們一個是中文有限,撰寫英文驚悚 (thriller)小說,經常擠身暢銷書排行榜的華裔女作家譚樂平(Tess Gerritsen),一個是鑽研中國文化四十年,撰寫中國武俠小說,第一次出書但廣受好評的義大利裔美籍男作家Albert A. Dalia

本身是牙醫師的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NEACP)會長王世輝去年底發覺「骨頭花園(Bone Garden)」這本以1830年代在波士頓市發生的事為背景的小說,作者竟然是華人,而且還是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已出版了不下十一本小說,幾乎本本小說都已波士頓為背景的作家,特地花了一番功夫,把她從緬因州邀了出來。

根據網站上的資料,譚樂平是美國目前最受歡迎的小說家之一,在過去十年間,售出的書不下一千五百萬本,翻譯成三十一種語言。

母親來自昆明,父親來自廣東的譚樂平,這天簡單介紹了她自己。在聖地牙哥(San Diego)長大的她從小喜歡寫作,但為順從擔心她將來「沒飯吃」的父母,她進了醫學院,當上內科醫生,還嫁給另一名內科醫生Jacob Gerritsen。當她懷孕,暫時無法行醫時,她重拾舊愛,開始寫起小說,並把稿本送去參加好奴魯努(Honolulu)雜誌所辦,夏威夷全州的短篇小說比賽,沒想到竟得了頭獎,之後她開始走上寫作之路,利用她的醫學知識,寫了好幾本羅曼史的恐怖小說,並從「收獲(Harvest)這本講述收割人體器官來販賣的書開始,全美聞名。

這本1996年出版的醫學驚悚小說,主要內容是一名在波士頓一家醫院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身體出狀況,做手術的醫師追查器官來源,被停在波士頓海港一艘貨船上的蘇俄匪徒劫持,這才發現船上關著一群被人從蘇聯綁架來的青少年,等著成為販賣人體器官黑市的犧牲品。

她預定今年九月出版的新書是「紀念品(The Keepsake)」。

由於和書商簽有合同,她現在每年都得至少寫一本書,所以已養成習慣,每天至少寫四頁。有時為了構思題材、找資料,壓迫感很重,也因此她覺得緬因州真是很好的寫作環境,當地也住有很多作家。

她說,人們對醫生做的事都很有興趣,所以電視片集「急診室(ER)」等會那麼受歡迎。她的小說題材,也就從那些令她感到困惑、好奇的事開始,再發揮想像力,應用她的醫學知識,編織出悚人的故事。譬如她在報上讀到一則新聞,警察發現一名女子陳屍寓所,身邊撒著許多藥丸,認定該女子服藥過量致死,就把她送進了停屍間,沒想到這女子在查死因的解剖醫師正要動刀剪開屍體時,突然醒了過來,把解剖師嚇出了心臟病。她去查資料後發現,「死人」突然翻生的事情,其實並不罕見。這一「線索」就引發她寫了「雙體(Double Body)」一書念頭。

1830年代,孕婦臨產的死亡率高達25%,法國有一小鎮,還幾乎每名產婦都逃不了死亡噩運,傳出了產熱症(childbirth fever)這樣的病名,後來一名麻州的醫生提出,可能是接生醫生的手帶有細菌的理論,才有人歸納原因是早年的衛生知識不足,即使是醫生也沒有洗手之後,再為下一名病人診治的習慣。她的「骨頭花園(The Bone Garden)」一書,就是從這歷史事件背景發展出來的。

有華裔畫家妻子高靜華為新書「龍池之夢:道的追求(Dream of the Dragon Pool - A Daoist Quest)繪製封面的Albert A. Dalia,從大學時代起就鑽研中國文化,尤其醉心唐代盛世,曾先後在台灣師大語言中心就讀,獲有夏威夷大學博士學位,在中國大陸擔任過雜誌編輯。他說近四十年的研究中國文化、歷史,他最偏愛唐朝與李白,特地挑了李白做主人翁,鋪陳一個講中國江湖俠義之氣的故事,書中武的部份其實沒那麼多。「前字(ForeWord)」雜誌、全國最佳書籍獎幻想科學類在評選年度書刊時,都把這書選入最後的評審階段。網上書及現代事務評論(On-Line Review of Books and Current Affairs)還把2007年的小說類年度書獎頒給了這本書。有書迷表示,這本書關於俠義、關於劍道的描述,和「星際大戰」電影多所相似。

當天有出席者探問,怎樣才能出版書籍。譚樂平和Albert Dalia都說,經紀很重要。譚樂平進一步指出,對初出道者來說,最好先把整本書寫完,再找出版機會。參加作者會議(writer’s conference)會很有幫助。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王世輝(左起)邀請高靜華、Albert A. Dalia、譚樂平(Tess Gerritsen)Jacob Gerritsen講談他們的寫書經驗。(菊子攝)

譚樂平()為當場購書者簽名。(菊子攝)

星期三, 6月 25, 2008

首屆「絲竹春吟」青少年中國器樂比賽即日起接受報名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將於今年九月,在麻州波士頓舉辦首屆絲竹春吟青少年中國器樂比賽,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止報名,九月廿日比賽,凡年齡在九至廿二歲之間的青少年,都可報名參賽。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譚嘉陵表示,這一比賽的舉辦宗旨為激勵青少年學習中國器樂,進而引發他們對整體中國文化的興趣與喜好。凡能自費親抵美國波士頓參加複賽及決賽者,不分地域、國籍,都歡迎報名參加。

比賽共分為四組進行,甲組: 9歲及以下;乙組:10-13歲;丙組:14-17歲;丁組:18-22歲。每組分金獎($100)、銀獎($60)、銅獎($30)各一名,另依參賽狀況安排特別榮譽獎數名,頒予獎狀。所有初賽入圍者,皆頒獎狀以玆鼓勵。器樂種類則分為絃樂、管樂、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等。報名截止日期為2008831日,報名費為每人25美元,如同時報名兩項以上樂器,第二項以上之報名費為每項20美元。

這一比賽的評審委員,將由兩組共10-12位藝術專業人士組成。評審過程分三階段,初賽以DVDVHS進行審核,複賽與決賽則須親自到場演奏,每人表演以獨奏不超過六分鐘為原則,參賽曲目則以傳統中國樂曲為主。評分依技巧、音樂性、整體表現等為準。

評審將包括陳志新、張正山、黃少堅、高宏偉、李平、林戰濤、祿艷容、秦君、楊信宜、趙志明、張鎮田、甄若茅。

為求慎重,從複賽開始,評審將為每位參賽者撰寫評論。比賽過程也將全程錄影以昭公信。

決賽訂於2008920(週六)晚八時,在波士頓第一教堂(First Church of Boston),以公開演奏方式進行。

決賽演出開放給各界有興趣者入場聆聽,門票每人10美元。這一比賽由譚氏文教基金會贊助,也接受社會大眾免稅捐款。

第一屆青少年中國器樂比賽簡章及報名表,可至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網站下載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查詢可洽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781-259-8195,傳真781-259-9147,電子郵件Foundation@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星期二, 6月 24, 2008

回應麻州州長訪華善意 CIPA副局長率團抵波簽署備忘錄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CIPA)和麻州的國際貿易及投資辦公室(MOITI)昨(廿三)日在麻州州長派區克,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麻州大學校長傑克威爾遜(Jack Wilson)等人的見證下,在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校園中心,簽署了促進雙邊投資貿易的備忘錄。
代表兩方簽署備忘錄的是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CIPA)副局長於華和麻州國際貿易及投資辦公室(MOITI)主任Christa Bleylebenn。
五月廿九日已發表聲明,將和中國唯一在美上市的生化業公司三生製藥合作,開發治療缺鐵貧血藥在中國境內市場的AMAG製藥公司,昨日也由該公司董事長Brian J. G. Pereira,以及三生製藥董事長樓丹,當著約一百多名出席者的面,簽署了合作協議。
麻州州長派區克去年十二月初率團訪問中國的北京、上海,並為MOITI在上海成立的麻州科技中心展覽廳主持了開幕式。昨日他出席CIPA在麻大波士頓分校的座談會時,也提到他訪問中國時曾拜會光電伏特(photovoltaic)及風力公司,深信中國和麻州在新興的生命科學領域中,可找到更多合作機會。
2003年二月才成立的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今年特地把中國貿易投資合作促進團投資及高技術合作分團從六月十六日到廿七日的四站訪美行程,排進了波士頓。
這訪問團,一行廿七人,從北京出發。行程包括訪問北卡的杜克大學、參觀北卡三角研究園,轉進芝加哥,參加洛克福德市企業座談會,出席伊利諾州投資環境說明會暨備忘錄簽約儀式。
訪問團是廿一日抵達波士頓,廿二日在哈佛大學接受「世界前沿創新理論與創新園區發展」的培訓,參觀Akami及Thomson & Thomson等公司,和麻州清潔能源、生物醫藥業界人士座談後,昨日出席麻州MOITI辦公室在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為CIPA代表團舉辦的投資座談會,向CIPA成員介紹麻州的生命科學、清潔能源、教育、銀行及金融業、資訊科技等行業概覽,也就麻州和中國來往的可能航空路線,做了簡介。MOITI辦公室為每一名代表團成員準備了一份厚厚的,包括一張光碟的麻州概覽。
在再生能源組的座談中,麻州科技合作協會再生能源基金的蘇迪耶紐尼斯(Sudhir Nynes)介紹了麻州的清潔能源業有14,400個工作機會,有556家公司等概況。麻州大學安赫斯特(Amherst)分校研究及發展部副主任Loren W. Walker介紹了麻州大學在奈米科技、太陽能、燃料電池、生化燃料、風力、排氣有效率等領域的研究項目及成果概況。他也說明,目前麻大有六百名來自中國的研究院學生,該校和香港大學、清華大學都有合作關係。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局長夏新則介紹了天津高新科技業概況。
昨日下午訪問團遊河後,轉飛舊金山,將出席中美高科技合作論壇暨經濟合作研討會,參觀思科、甲骨文公司,到史丹福大學接受企業創新與投資培訓,參觀矽谷,訂廿六日離開舊金山。
該訪問團成員包括投資促進事務局項目開發部主任孫萬松、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高新區管理處處長楊躍承,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企業服務部副部長侯斌,深圳藍石創投公司執行董事潘迎九、邦信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昭林等。
昨日陪同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出席簽約儀式的包括經濟商務領事李壯松,領事王擁軍等人。彭克玉表示,麻州和中國確有很多可互補的項目,加強合作絕對是件好事。
麻州住宅及經濟事務卿奧康納(Daniel O’Connell)昨日不但親自出席簽約儀式,並在分組座談的會議中,坐在台下聆聽。該辦公室副發言人Darrell W. LeMar表示,MOITI和CIPA簽署的合約,主要是引進中國企業家直接進麻州投資,加強雙邊已存在的促進投資關係。備忘錄中列出,能夠吸引中國企業進麻州投資的項目包括生化科技、醫療器材、再生能源及清潔科技、資訊科技、高等教育等。進中國投資的主要領域為製造、再生能源及環保、生化科技、資訊科技、電子通訊、物流、服務業等。
據悉,在最近的這段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中國商務部組織了四個「中國貿易投資合作促進團」訪美,除來到波士頓的高技術合作團外,還有機電、食品、輕工業團,在六月份內,訪問美國十一州的十四個城市。

圖片說明:

麻州州長派區克(右三)、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右二)和昨日簽約的兩家公司,AMAG製藥公司董事長Brian J. G. Pereira(左三),三生製藥董事長樓丹(左二),以及三生的副董徐麗萍,首席營運官陳大川等人在簽約後合影。(菊子攝)

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高新區管理處處長楊躍承(中)、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企業服務部副部長侯斌(右一)和MIT人才經濟論壇主席段可(左二)、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董事George Li(右二)等人利用中場休息時間交流。(菊子攝)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CIPA)副局長於華(前左)和麻州國際貿易及投資辦公室(MOITI)主任Christa Bleylebenn(前右) 代表兩方簽署備忘錄。麻州州長派區克(中右)、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中左)做見證。(菊子攝)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CIPA)副局長於華(前左)和麻州國際貿易及投資辦公室(MOITI)主任Christa Bleylebenn(前右) 代表兩方簽署備忘錄。麻州州長派區克(後左三)、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後左二),麻州住宅及經濟事務卿奧康納(Daniel O’Connell)(後右三)、麻州大學校長傑克威爾遜(Jack Wilson)(後右一)做見證。(菊子攝)

民眾上州府爭權益 催促議會通過雙語選票法

逾百名民眾昨(廿三)日響應亞裔選舉權聯盟發起的爭取民權及發聲行動,聚集到麻州州政府大樓,為爭取包括候選人姓名中文音譯的雙語選票,再做一次大規模努力。

華人前進會是發起這一行動的主要機構。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表示,她們希望藉著這一大規模發聲行動,催促麻州議會早日通過波士頓市議會遞出的中文雙語選票家規法(home rule petition)

麻州議會的本季會期將於七月底結束。駱理德表示,儘管時間緊迫,但若催促得宜,麻州議會確有可能在本季會期內通過這一法案,今年十一月的大選,華埠選民就可使用印有中文音譯候選人姓名的選票。據悉,萬一麻州議會趕不及通過這一法案,波市居民在今年大選中是否能有百分之百的中文雙語選票可用,就只能看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William Galvin)是否改變心意了。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執委陳丹心等一眾出席者,昨日進了麻州州政府大樓後,先到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的337號辦公室,透過大波士頓法律事務援助處律師麥小瓊協助,希望能和他當面溝通。但該辦公室只派出通訊主任麥尼夫(Brian McNiff)接受民眾遞交的請願信,完全沒有任何其他回應。包括不少越南裔民眾在內的出席者,接著進入大廳(Great Hall),在梁慧文、Lisette Le的主持下,一一發言。

駱理德等人表示,亞裔選舉權聯盟去年共寄了一千六百廿封請願信給麻州州務卿,但迄今還無片語隻字的回音。麥尼夫在回答本報查詢時也表示,州務卿對此不予置評(no comment),靜待議會審看議案的結果。

麻州投票行政主任Avid Green很不滿的表示,他們此行是希望能和麻州州務卿對話,以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做法,但威廉蓋文的拒不見面,讓他們連協商、溝通的機會都沒有。

駱理德表示,波士頓市議會通過,波市長簽署了的波士頓市雙語選票家規法,大約是本月初遞交給了麻州議會的書記處,排了5027的文件檔號,上週送交麻州法規委員會(House Rule Committee),還得經過參眾兩會的所謂「暫停法十二號(suspend rule 12)」的程序,再經過選舉委員會通過,然後交給眾議會三讀,通過後再交給參議會三讀,又通過後,就可交由州長簽署成法,接下來的步驟並不算少,但根據她的經驗,只要參眾兩會願意,法案可以很快通過。

昨日有許多政客、社團代表出席致意。

已於五月十八日宣佈再度參選麻州參議員,有意取代戴安威可遜,代表華埠等地區的陳松妮(Sonia Chang Diaz),昨日也夾雜在遞信請願的群眾中。她說,雙語選票反映了美國民主制度的核心價值,因為每個人都應該享有進入投票亭,私自做出投票決定的權力。麻州議員們現在正有這個機會藉著這一法案,來令民主這一理念實踐得更全面。

波士頓市議員尹常賢指出,曾任聯邦司法部總檢察官,現任麻州州長的派區克,1994年時曾就選票發表過意見。他在意見書上寫著,一張選票的最重要部份之一,就是候選人的姓名。他實在很不懂,為什麼雙語選票如果包括候選人姓名的中文音譯,可讓華裔選民自在的執行其選舉權力,對威廉蓋文來說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他提醒出席民眾,威廉蓋文的州務卿職位也是由民眾投票選舉過程,贏得選舉者才可出任的職位,民眾不妨在下一次的選舉中,讓威廉蓋文體會一下選票的力量。

尹常賢表示,他曾就中文雙語選票一事,打過數次電話到威廉蓋文的辦公室。但威廉蓋文的秘書表示,威廉蓋文歡迎尹常賢和他談任何事情,但就是別談雙語選票。

昨日親自到場出席支持的政要,還包括波士頓市議員米高法拉提(Michael Flaherty),麻州財政廳副廳長李熙嬡。麻州參議會議長穆瑞(Murray)、參議員戴安威可遜,眾議員RushingFoxKujawskiFlynn等人都派了代表出席。昨日出席的社團代表,包括華埠社區中心營運長Vasha,麻大亞美研究院的劉仲岳等人。

圖片說明:

將競選麻州參議員的陳松妮(Sonia Chang Diaz)(左一)昨日和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右一)等人一起,向麻州州務卿的通訊主任Brian McNiff()遞交請願信。(菊子攝)

波士頓市議員尹常賢()批評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怎麼可以拒絕讓華埠民眾成為廿一世紀的選民。(菊子攝)

包括華埠民眾及越南社區民眾,昨日有逾百人聚集在麻州政府大廳爭取雙語選票。(菊子攝)

星期一, 6月 23, 2008

華埠主街節宣佈好消息 麻州議會將撥款十萬元推動華埠旅遊

(廿二)日在豔陽高照中揭幕的第五屆華埠主街節再創新猷,把主舞台從夏利臣街挪到了華埠牌樓旁新建的華埠公園內,帶頭示範,華埠社區可以如何利用華埠公園來使華埠變得更熱鬧。

麻州眾議會議長戴美士(Sal DiMaci,本報前用狄馬西,議長辦公室表示其中文譯名以後應為戴美士)的選民服務主任麥可伍茲(Aaron Michlewitz)也特地在會上宣佈好消息,說明經由戴美士的爭取,麻州議會將撥款十萬元給波士頓華埠推動旅遊業。

一向支持華埠的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日偕同他的愛將,轄區包括華埠的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連袂出席。

馬連奧在致詞時表示,由於計劃地(Project Place)的服務等發揮作用,整個華埠環境,從去年起已與以往大不相同。他稱讚華埠重視家庭傳統,是波士頓市內最茁壯(strongest)的社區。他會和代表華埠的市議員林乃肯合作,使華埠更為旺盛。

林乃肯說明自己上任迄今一年,要感謝市長的照顧與華埠民眾的支持,也誓言為民眾服務。林乃肯是波士頓市議會內,繼尹常賢之後,第二個聘用華裔助理的市議員。由於經常代表林乃肯出席華埠內的會議,陳偉民也已成為許多人熟識的面孔。

華埠主街主席余俊明以及身兼華埠主街書記的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昨日依序擔任英文、中文司儀。在嘉賓致詞前,兩人分別以中英文說明,華埠主街走過這許多年,迄今至少有三大成就,一為街道及人行道,比以往乾淨了許多,而且由於塔芙茨大學等機構允諾贊助,華埠主街下一年度還可繼續請計劃地派員清掃華埠,二為話已傳開,經由華埠治安巡邏隊等的努力,華埠現在是波士頓市內最安全的吃飯、購物地點之一,三為華埠已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余俊明在會後表示,由於市長得趕赴另一場活動,時間緊迫,他在台上沒時間說明,將利用眾議會撥給的開發華埠旅遊經費,來製作凉亭,擺放華埠地圖,指引遊客光顧禮品店。 他倆在開幕式上介紹的嘉賓,還包括美國海關及邊防局公共事務長(Chief Public Affairs of US Customs & Border Protection Agency)胡振勝。

胡振勝表示,該局現有五千個工作機會等著合適的人申請。今年他們也特地在華埠主街節中擺出一個攤位,介紹該局的工作機會內容,以及該局使用的一些先進儀器。

華埠主街昨日還頒發了好鄰居獎給塔芙茨牙醫學院的Barbara Rubel、拱石(Archstone)集團的Karl Treishman,千禧年夥伴(Millenium Partners)Christine Dunn,頒企業贊助獎給州街基金會,CVS藥局(Pharmacy),雙樹酒店,聯合銀行,公民銀行,國泰銀行,亞裔波士頓雜誌,花旗銀行等。

昨日在開幕式中,華埠書法家江天源還分別送給馬連奧一幅金字百壽圖,送給林乃肯一幅花卉國畫,送給Aaron Michlewitz一幅百福圖。、

華埠主街昨日還在該機構設在華埠牌樓前的攤位上,放了許多粉紅色封面的鼠年華埠指南。

第五屆華埠主街節安排的表演節目包括陳耀祥武藝學院的小朋友練拳,中國南派武術總館,少林洪家武術學院,朱振舜太極拳社,洪青體育會,元極舞聯誼會,黃氏公所青年組,王世旺鄉土舞蹈團,波士頓安良工商會,亞裔波士頓雜誌服裝秀,黃強功夫團,胡清白鶴派等。

今年的攤位部份,有華人佈道會,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余黃小娜的銀線第三期工程介紹,溫陳美月的花藝攤等等。其中最特別的是會長秦繼華親自率隊坐鎮,在乞臣街上拉開長長一排和遊人對奕的象棋攤。不少外國人駐足探看,詢問這是什麼遊戲。

圖片說明:

華埠主街主席余俊明(右一)、書記何遠光(左一)和畫家江天源(右二)一起把百壽圖獻給波士頓市長馬連奧。(菊子攝)

華埠主街主席余俊明(右一)、書記何遠光(左一)和畫家江天源(右二)一起把花卉國畫送給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菊子攝)

第五屆華埠主街開幕式結束後,所有嘉賓、贊助商及主辦者合影。(菊子攝)

勞拉布殊抵波主持「花朵初開」 華裔兒童周敏兒喜見第一夫人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殊(Laura Bush)昨(廿二)日下午抵達波士頓市查爾士城內的海軍碼頭(Navy Yard),主持波士頓市的第一次「花朵初開(First Bloom)」活動。
約一百名大波士頓地區的男童、女童俱樂部(Boys and Girls Club of Boston)小朋友,以及Warren Prescott學校學生,在勞拉布希於將近兩點抵達時,和她分享她們學習種花植樹的經驗。
她們在波士頓國家歷史公園中,建於1806年的指揮官(Commandant)大宅新闢花園內,種植波士頓的本土植物,海膽亞目(Echinacea)。
十歲,家住溫徹斯特(Winchester),家裏講廣東話的周敏兒(Taylor Chau),是昨日出席者中唯一的華裔小朋友,也是屋本(Woburn)男女童俱樂部的十二名出席小朋友之一。由於她個頭較小,一直被人遮在後面,直到一名女國家公園管理員(park ranger)特地把她介紹給勞拉布殊,兩人才有機會握手,拍團體照時,勞拉布殊也特地把她拉到身邊。(本報昨日致電其父母,查問周敏兒的中文姓名時,竟發現原來周敏兒是華埠A-1區警員周丹尼的女兒。)
美國是從1872年宣佈黃石公園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後,才開始陸續的把境內重要地點劃為國家公園,加以保護,以期所有人民都可欣賞、享受國家的自然資源。1967年,美國國會更成立了國家公園基金會,以籌措款項來維護國家公園,並辦理各種服務及教育活動。
「花朵初開(First Bloom)」是國家公園基金會的新項目之一,宗旨在讓兒童們就近利用其居家附近的國家公園,實際動手種樹栽花的做園藝工作,以接近自然,也教會兒童藉著種植每一地方的特色植物,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今年春天,國家公園基金會在奧斯丁(Austin)、洛杉磯、紐約、費城、華府等地辦理了「花朵初開」活動。這一活動早年是由另一位出自德州的第一夫人Bird Johnson所推動。去年十月勞拉宣佈重辦這「花朵初開」項目後,昨日是她第一次進波士頓市舉辦這一活動。
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同是是波士頓現代藝術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Boston)現任榮譽主席及董事的史波拉(Vin Cipolla)昨日在會上表示,波士頓市有三百五十年的歷史,也是「自由的搖籃」,他很高興波士頓市能成為今年第一個舉辦「花朵初開」項目的城市。國家公園基金會在2007年內撥了四千四百萬元給國家公園園辦理服務項目。
「花朵初開」項目是由Yawkey基金會撥款一百萬元開始舉辦的。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日在出席了第五屆的華埠主街節後,也趕到查理士城迎接勞拉布殊。
國家公園局的波士頓國家歷史公園公共事務官Sean Hennessey表示,麻州之內分七個區,約有十八至廿個國家公園。昨日舉辦「花朵初開」項目的地點所在查理士城海軍碼頭,是全美第一個海軍船塢,也是美國憲法號這艘全世界迄仍浮在水面上最老船艦的所在地。
查詢國家公園詳情可上網http://home.nps.gov。

圖片說明: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殊(前左三)昨日到波士頓主持「花朵初開」活動,擁著周敏兒(Taylor Chau)(前左四)等小朋友合照。(菊子攝)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殊(左二)看小朋友們用來植樹種花裝土的杯子。旁為十歲的周敏兒(Taylor Chau)(中),以及美國憲法號指揮官William A. Bullard等人。(菊子攝)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殊(左一)聽十歲的周敏兒(Taylor Chau)(中)形容她怎麼用種子種樹。(菊子攝)

星期六, 6月 21, 2008

大波士頓地區賑濟四川一個月募款逾百萬元

波士頓地區華人社團援助四川地震災區聯合會」日前透過蔣紅,發出賑災捐款報告,指波士頓華人社區發揮人溺己溺的大愛精神,在短短一個月內,募集的款額總數為1052711.64元。

蔣紅在長達四頁的報告中憶述了大波士頓熱心人士與社團十四日在麻省理工學院召開會議,成立了「大 波士頓地區華人社團援助四川地震災區聯合會」後,動作迅速,第二天就成立了bostonaidsichuan.org網站,大家不分來自何方的,前後有九十個社團加入了籌款賑災的義舉,每天不斷上報籌款數目。

他們還打出「我們少吃一頓美味的晚餐,卻能為他們送去延續生命的藥品和飲水,你的捐獻,無論多少,每一分錢,都會送去一片愛心,一份關懷」的廣告詞,向各界推薦了慈濟基金會、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轉交中國紅十字會)和美國紅十字會等三個捐款機構。但由於各捐款人有不同選擇,捐款交往的地點除前述三機構之外,還包括四川紅十字會、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AmeriCar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CEF)和滋根基金會等

報告指出,牛頓中文學校、劍橋中文學校、艾克頓中文學校、沙龍中文學校、世紀中文學校等,在第一週的募捐總數就已超過十萬元。

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新時代文化社、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沙龍華人文化協會、四川重慶同鄉會、北美華人體協、福蓉聲樂班、木蘭藝術團、天使舞蹈團、紐英崙中華公所、兒童幫助兒童,嚴新生命科技中心、亞洲文化中心以及各大院校學生會等等不勝枚舉的團體,各自以燭光晚會、鮮花祭奠祈福會、義演、義唱,找公司發給相對(matching)捐款的各種方式,為四川災民籌款聊盡心意。

根據報告資料,截至六月15日的不完全統計,捐款總額達1052711.64元。其中525日波士頓各界華人賑災義演126258.43元;531日波士頓公園健行募捐169089.15元;65日中華公所「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義演晚會」12萬元;MIT中國學生學者會 2440.39元;哈佛中國學生學者會15455元;波士頓大學中國學生學者會13883元;金門超市34000元;牛頓中文學校7 5524.81元;艾克頓中文學校33352.9元;劍橋中文學校/劍橋中國文化中心38840.36元;安德福中華文化協會13035元。沙 龍華人協會5528.38元;沙龍中文學校1811元;波士頓四川暨重慶同鄉會8353元;波士頓炎黃藝術會500元;波士頓生活網7113元;MIT 人科技協會15000元;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紐英倫分會6500元;四川大學波士頓校友會2731.64元;北美體協1200元;哈佛嚴新生命科技中心 23000元;清華大學波士頓校友會13636元;世紀中文學校6000元;Broad Institute & Whitehead Institute工作的華人學者11298元。老四川1200元;艾克鐳射公司1萬元;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26270元;波士頓郊 區華人聖經教會21590元;Biogen Idec10萬元;US Genomics Inc雇員2400元;Agiltron, Inc中國雇員1934元;Mascon Inc.公司1萬元;紐約人壽保險公司波士頓分公司4990元;北美中華醫學會1萬元;南京大學波士頓校友會7800元;昆市亞裔協調會1840元。美 國華人聯合總會3130元;華人前進會1749元;蘭州大學波士頓校友會4000 (為甘肅災民捐款)68日龍舟節1809.80元;兒童幫助兒童2600元;天使舞蹈團/天使舞蹈學校1536.75元;波士頓拉丁學校中國文化聯 誼會4645元;波士頓拉丁學校學生募捐2667元;三星印刷公司1000元;AstraZeneca公司波士頓所有華人雇員捐款包括公司配捐共1萬5000元。

波市議員華裔幕僚長黃子瑜也獲聘為麻州亞美局委員

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約翰康納利(John R. Connolly)辦公室昨日發出通告,廣告週知他新聘的幕僚長黃子瑜,日前獲麻州州長派區克指派為州長的亞美局(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委員之一。
麻州亞美局委員的責任是就麻州對內亞裔社區有影響的事,向州長提供忠告。
黃子瑜是今年四月底,才就任康納利的幕僚長一職。六月九日時,她和其他的亞美局委員等共十七人,在麻州州長辦公室宣誓就任。

康納利辦公室昨(廿)日發出一份聲明,表示康納利對黃子瑜獲選,為州長擔任這一重要工作,感到興奮,也向她及她的麻州亞美局同僚們致以衷心的恭喜。康納利表示,鼓勵市內成長快速的亞裔社區參與市政,因應亞裔社區的特殊需要,一直是他們的優先努力項目,而黃子瑜將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麻州州長辦公室的資料,州長的亞美局,是1992年三月三日經由時任州長的威爾德(William Weld)以行政命令328號成立的。當時的委員人數設定為十六人。1995年的十二月廿七日,當時仍任州長的威爾德又再以行政命令382號,修訂了之前的行政命令,把委員人數增加為三十人。

原文為亞美局應由州長指定的三十人組成。這些人將依他的意願服務(shall serve at his Pleasure)。委員們的任期,在初任時是一年或兩年,若州長續聘其中的任何一人,其任期將為兩年。亞美局的主席位置由州長指派。委員們將定期開會,日程由主席決定,一年之內和州長開會不少於兩次。

麻州州長辦公室發言人Rebecca Deusser也在日前答覆本報查詢時說明,州長的亞美局和經由麻州議會立法成立,由麻州各部會首長各指派三名委員的亞美局,是兩個不同組織,同時存在,互不衝突。

她也說明,依照行政命令條文,州長的亞美局最多可有三十名委員,但派區克州長選擇暫時只指派十七人。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約翰康納利(John R. Connolly)()的幕僚長黃子瑜(),日前獲麻州州長派區克()指派為州長的亞美局委員之一。(圖由康納利辦公室提供)

防止衝動賭博 麻州財政廳增撥款廿萬元

麻州財政廳廳長卡希爾(Tim Cahill)昨(廿)日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把一張廿萬元的支票,交給麻州賭博問題會(Massachusetts Council on Compulsive Gambling),藉以支持該會所辦活動。
卡希爾在會上致詞時打趣道,當年他擔任彩票(Lottery)部主管時,以為他和麻州賭博問題會的行政主任史坎蘭(Kathleen Scanlan),會成為敵人,但麻州彩票部也反對人們失去控制的狂賭,進而影響家庭。他坦言州政府的發行彩票,對某些人及某些家庭來說,的確造成問題,財政廳因此覺得有責任來幫助人們防止濫賭。他笑說自己在財政廳長職位上五年來,每年四處發支票,但他最樂於發這張支票。
史坎蘭表示,由於這筆贊助款,該會得以用亞裔語言為社區提供服務,包括架起了一個中文版的網站,以及計劃中的拍製錄影片,在開往金神賭場的巴士上播放。這筆錢也容許該會做更多的防範賭博工作,包括做全國性的輔導資源指南,提供網上教育,和全美耆年中心合作,為有需要者提供輔導等。
麻州賭博問題會亞裔社區項目專員黃千姬表示,她剛開始這工作時,社區內的人還以為她是賭場派來教人賭博的,但時隔一年半後,她很高興社區內二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已聽說過該會,而儘管沒有實際數據來支持說明,賭博問題在亞裔社區內有多嚴重,但能幫到一個人,社區內就少一個問題。她希望社區人士能持續支持該會活動,因為濫賭其實是心理及社會的健康問題,就像有病就要醫一樣,諱疾忌醫,對自己及家人的傷害更大。
麻州彩票部通訊主任Dan Rosenfeld表示,麻州財政廳去年發給麻州賭博問題會一百萬元的贊助費,今年則在一百萬元之外,再從廣告經費預算中,撥出廿萬元,贊助麻州賭博問題會的活動。財政廳正在向麻州議會爭取,希望2009年仍可繼續撥出一百萬元給麻州賭博問題會。
昨日在頒發支票儀式後,麻州賭博問題會的亞裔顧問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怎樣才能在亞裔社區內幫助人防止賭博問題。出席成員包括余麗馨、胡滿威、伍綺玲、譚秀婷、約翰波德(John Brother)等人。

圖片說明:
余麗馨(右起)、約翰波德、譚秀婷、伍綺玲、麻州財政廳廳長卡希爾、黃千姬、史坎蘭、胡滿威等人昨日出席麻州財政廳發給廿萬元贊助費儀式。(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英語職能培訓 為移民新生活鋪路

華美福利會昨(廿)日早上在塔芙茨醫療中心,為九種班別的二百八十三名學生,舉行了畢業典禮,其中包括六人畢業於網上遙距英語課程。

塔醫行政主任甄艾倫(Ellen Zane),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在開幕致詞時,都稱讚學生們的勤奮、好學,願意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對社會做出更多貢獻而努力。

代表畢業生致詞的分別是成人基本教育班的Vy tThuy Quan,以及會計技能、電腦及英語訓練(Accounting Skills, computer and English Training)班的陳秀雅。

來自越南何志明市的Vy Thuy Quan十個月前才遷居來美。她在越南時,已擔任市場行銷公司的項目主任助理,生活其實過得不錯。剛來美國時,人生地不熟,又語言不通,她形容自己的生活有如天翻地覆,一切都得重頭來過,的確沮喪了好一陣子。但進華美福利會幾個月後,她的英語進步許多,還能夠擔任義工呢。畢業後她打算今夏進邦克丘社區學院繼續進修,並主修會計,然後要進大學拿個學士學位。

具有中專程度,現年29歲的陳秀雅,1999年從福州移民來美,就進了Zen日本餐館等許多不同餐館打工,忙得昏天黑地,直到申請得華美福利會的辦公室技能班學位,她才開始看見自己的未來。她開心的一一感謝教她的各科老師,還指在Kristan Camp教她之前,她從來不知道學英文可以是那麼有趣。目前在The Mac Pherson 集團實習,她寫了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一份履歷表、介紹信以及感謝信,準備找一份更實在的工作。她說自己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也以「你也可以做到」來鼓勵所有其他的人。

麻州資深副教育廳長(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畢可森(Bob Bickerson)是華美福利會昨日畢業典禮的主講人。他在1980年時,曾任座落在昆士小學旁的昆士社區會行政主任,最近還學了點廣東話。他表示,大家進華美福利會學習,都是為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大家這麼做時,就也改善了這個社會。他說自己最近正在修課深造,很明白重進學堂的那種壓力與掙扎,但生命原本就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現代人也沒有多少人能一生只做一份工作,為適應新事務,新環境,新工作,大家都得不斷的學習。最重要的是把持信念,相信自己,就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

華美福利會人力中心副主任Sunny Schwartz在畢業典禮結束前,說明該會昨日畢業的班別有塔醫工作場合教育班、英語班、成人基本教育班、波士頓成人自足班(The Boston Adult Self-Sufficiency Project)、辦公室技能班、維修班、汽車業合夥教育班、新波士頓人英語夜班、網路英語遙距班等。該會另有多元文化服務,包括新近設立,由鄧惠文負責(617-426-9492分機212),每週二日在昆士市職業中心為當地民眾提供的服務。

圖片說明:

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前左三)與致詞畢業生、老師們在畢業典禮後合影。(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辦公室技能班一期六月個,一年只開二班,約十五到十八個學位,須由與麻州政府合作的職業中心(Career)審核通過,才能入學。如果自費上課,需款六千元。

陳秀雅(後右一)和同班同學們拍畢業紀念照。(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教育主任Richard Goldberg的學生,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夫人仇志嫻(),也是昨天的畢業生之一。(菊子攝)

星期五, 6月 20, 2008

探索頻道七月播新片 「 資本新中國」

美國名新聞主播泰德科培爾(Ted Koppel)的團隊,花了一年時間,主要在中國重慶拍製的「科培爾在探索:人民的資本共和國(Koppel on discover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新聞紀錄片集,將於七月九日起在美國的探索頻道播映。十八日晚在哈佛/MIT Broad學院的試播,吸引了約百人出席。

這一新聞紀錄片影集,共分四集,第一集主要談中美兩國經濟上的糾纏關係,第二集的主題是從毛澤東主義到我主義,第三集談中國從自行車滿街滿巷,到小轎車塞路,明年還要進軍美國,第四集談資本主義只不過是經濟制度,中國仍在以共產黨獨裁主義的規矩,管理人民、疆土。

十八日晚的試映,是繼洛杉磯之後,該片在全美的第二場試映,只從這四集中挑出了部份片段。完整的四集影片,將從七月九日起到十二日,一連四晚,每晚十點在探索頻道播映一集。

在放映的數個片段中,其中一段描述美國汽車工廠工人,因為整個集裝廠都遷到了中國,而中年失業,生活陷入窘境,並責怪中國工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不得不去沃爾瑪(Wal-Mart)買售價比較便宜的商品,但沃爾瑪售價之所以能夠便宜,卻又因為該公司的許多商品都是經由中國的廉價勞力製成。片中還舉最流行的iPod為例,指美國的電腦公司賣一部iPod能賺八十元,但中國的集裝公司卻只能賺四元,藉以指出,在這全球化經濟的走向下,美國工人與中國工人同樣都是輸家。

另一段呈現中國從小學就開始上英文課,還做體操,升旗,為未來世界的全球化做準備。在萬里長城上辦的外國設計師服裝秀,點出中國富裕人士,現階段幾乎非舶來品不愛的胃口。

一段年輕商業攝影師,以及發展商,香港瑞安房地產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羅康瑞的訪問,輕觸中國境內人士一般沒有政治意識,單純的相信中國人民政府,以及商人的認為現有的專權政府才能保持穩定,有利商業的持續發展等的政治觀點。

科培爾的當年「夜線(Nightline)」同事之一,和他一起跳槽到探索頻道的製片人彼得丹恰克(Peter Demchuk),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十八日晚在試映結束後,還做了約半小時的現場問答。

彼得丹恰克指出,中國的崛起,讓許多美國人抱怨中國人搶走了工作機會,但藉這部片,他們希望能讓美國人知道,問題其實很複雜,在這大選年之際,應該對中國有更清楚、全面的認識。

黃亞生也指出,美國人失去工作的損失,是一年成千上萬美元,不太可能會因為從沃爾瑪買到中國人製造的商品,比較便宜,就感謝中國人。而美國的貸款利率這些年來可以這麼低,全得感謝中國的外匯存底,有很大一部份買的是美金,可惜一般美國人不會看到這一點。

在問答時間中,哈佛大學的岳林表示,片中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在中國造成的文化與環保危機。彼得丹恰克回應以完整的四集影片中包含了這些元素,十八日礙於時間,無法一一呈現。

由於影集的名稱標榜中國轉向資本主義,出席觀眾中的一名西人,指毛澤東推行共產社會主義,其實有不少成就,進而在會場內引起一場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孰佳的議論。

圖片說明

探索頻道的製片人彼得丹恰克(Peter Demchuk)(),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主持「科培爾在探索:人民的資本共和國」試映會的問答。(菊子攝)

探索頻道的製片人彼得丹恰克(Peter Demchuk)在試映後,留在會場回答觀眾提問。(菊子攝)

聖占士教堂賑濟四川捐款交中華公所

聖占士(St. James)教堂神父柯普(Thomas Kopp)神父()十五日在主持了早上十點的彌撒之後,也是教堂大廳舉辦父親節慶祝活動之前,和波士頓華人天主教會的會長Steve Tam(左一),以及幹事陳建立(右一)、葉俊年等人,一起把該會為賑濟四川災民募得的7,074元,交給了中華公所,由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右二),以及協調捐款事宜的黃國威(左二)

陳建立表示,中華公所已籌得十二萬元,將與美國紅十字會合作,把善款送進四川給有需要的人。

波士頓華人天主教會在開出支票後,又收到三百三十元捐款,也在捐款儀式中一併交了出去。因此捐款總額應為7,404元。(圖由陳建立提供)

吳雅琪贏得全美少年奧林匹克分組全美總冠軍


家住坎頓(Canton)的吳雅琪六月八日在俄亥俄州哥倫布斯(Columbus)贏得少年奧林匹克韻律體操賽(Junior Olympic Rhythmic Compulsory)年齡分組的全美總冠軍。

吳雅琪的母親方柳君談到女兒的成績時,掩不住的開心。她說她和先生吳皓醫師完全沒想到女兒的表現會這麼好。

吳雅琪開始練韻律體操,完全是個偶然。兩年多前她陪著姊姊到韻律體操教練Varduhi Nahapetyan的班上去試課時,教練讓吳雅琪也試試,結果吳雅琪的身體柔軟度之佳,當場讓教練評說她是不可多得的體操人才,很有前途。

吳雅琪就這樣走上練韻律體操之路,平均每週要練十二小時,有時累得還正吃著飯,就睡著了。

但是吳雅琪自己很喜歡這運動,也練得很投入。去年七月,他們帶吳雅琪去參加波士頓國際邀請賽時,吳雅琪見到閃閃發亮的獎盃,就說「我要那獎盃」。她的父母想著波士頓國際邀請賽是很多能人好手都參加的比賽,吳雅琪練體操也沒多久,怎麼可能得獎,只當她是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敷衍著她說是有可能,怎知道,結果吳雅琪竟真的領回這個大獎盃。方柳君說,那時她心裏還真有點內疚,覺得自己小看了女兒。

教吳雅琪跳舞的黃語紅知道了吳雅琪得波士頓國際邀請賽冠軍時,就嚷著該廣為宣傳,既鼓勵吳雅琪,也讓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只要他們用心,努力,也可以得冠軍。

之後的這段日子,吳雅琪勤練體操,也不斷得獎,從麻州賽到佛羅里達州、紐約州,所戰皆捷,包括兩屆麻州少兒組總冠軍,兩屆波士頓國際邀請賽總冠軍,今年一月在佛羅里達州贏得總冠軍,三月在紐約州贏得總冠軍,四月再在美國東區的區域賽中,贏得兩項第一名,全能項第二名,取得參加全國比賽資格,成為少兒(Junior)奧林匹克隊成員之一。

六月五日至八日在俄亥俄州舉行的這一全美韻律體操賽,吳雅琪獲得兩個單項、全能項,以及該年齡組的總冠軍,她所屬的美東地區(Regional 4)隊也獲得團體總冠軍,因此八日頒獎那天,她一連上台領獎四次,當地的英文報直以「戰無不勝(unbeatable)」來形容她。

圖片說明:

吳雅琪()在俄亥俄州領取全國韻律體操賽少兒組總冠軍。(圖由方柳君提供)

吳雅琪在比賽中展現出身體的柔軟度極佳。(圖由方柳君提供)

吳雅琪在比賽中的一個鏡頭。(圖由方柳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