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人前進會主席陳玉珍(前中)率華埠居民在波士頓市政府 廣場前呼籲重視華埠社區聲音。 (周菊子攝) |
![]() | |
第一位是李素影 (見圖),第2位是如今已當上波士頓市長的吳弭。 (周菊子攝) |
選區重劃是美國在每10年1次的人口統計後,例必辦理的選舉相關事務,宗旨是盡量平均每一選區內的選民人口數。去年11月,波士頓市議會就在漂浮著族裔關係緊張的氣氛中,通過了一份選區重劃地圖。當時的媒體解讀為,Frank
Baker、Erin Murphy,
、愛德華費連 (Ed
Flynn)和
Michael Flaherty這4名白人議員都投了反對票的選區地圖,主要是沿著族裔界線來劃分的。
![]() |
波士頓華埠居民19日再次出席波士頓市議會的選區重劃會議。 (周菊子攝) |
由於新選區地圖有9名議員投了贊成票,所以就算吳弭市長否決,市議會也有足夠票數,推翻市長的否決。
![]() |
左起,波士頓市議員Michael Flaherty, 愛德華費連 (Ed Flynn),以及已宣佈不再 競選連任的第3區市議員 Frank Baker。 (周菊子攝) |
![]() |
波士頓市華埠選區重劃,4份地圖建議差異一覽表。(華人前進會提供。) |
聯邦法院法官Patti
Saris在5月8日時發出初步禁制令,稱提訟方辯稱的”在選區重劃上,族裔因素被錯誤的列入考量”這理由,很可能成立,不准波士頓市在今年秋天的選舉中,使用該選區地圖,要求波士頓市議會重訂地圖。
從去年到今年,波士頓市議會議員們在討論選區重劃時,各人意見不一,言語尖刻,一度還延伸到天主教徒和清教徒之間的差異,之後出現第3區市議員Frank
Baker宣佈不再競選連任,5月17日,波士頓市議會一下子面對包括波士頓市長吳弭,以及市議員Michael
Flaherty,Ruthzee
Louijeune, Kendra Lara提出的共4份選區重劃地圖。19日,主持會議的Ruthzee
Louijeune最後決定請議員們以她所提地圖版本,做後續討論依據。
華人前進會在5月15日,波士頓市議會在法官裁決後,第1次討論選區重劃一事時,就率眾湧入市議會旁聽席之後,19日在主席陳玉珍率隊下,再次率眾出席,希望波士頓市議員們重視華埠居民的聲音。
19日在率眾踏進市議會旁聽席之前,華人前進會在市政府廣場上先做了一場直播,表達對選區重劃的強烈關切,申言應集結第3-7,3-8,以及5-1這3個投票站,不要讓華人社區的聲音被南波士頓淹沒。
華人前進會以該會主席李素影2011年參選市議員,和林乃肯
(Bill Linehan) 競爭的投票結果為例,指華埠及南端選民,當年有75%支持李素影,而南波士頓選民是65%支持林乃肯,結果卻是李素影以僅僅97票之差落選。當年的第4選區市議員Charles
Yancey也表態指稱第2選區應重新劃分。
華人前進會還指出,在2021年的波士頓市長選舉中,華埠及南端選民有70%把票投給了吳弭,29%支持Annissa
Essaibi-George,南波士頓卻是投票給吳弭的不到40%,約60%投給了Annissa
Essaibi-George,簡言之,在波士頓,投票是有族裔偏頗現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