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2, 2022

陳板網上講談房屋正門有堂號等台灣客家建築特色

客家鄉親參加網路會議,了解台灣客家建築特色。 (視頻截圖)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美洲台灣客家聯合總會日前邀請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談「台灣客家建築的特色」,藉由他30多年前拍的多幅照片,敘述客家屋宇架構成為文化載體的歷程,籲請客家同鄉2023年回台灣桃園,參加世界客家博覽會。

              這場講座由美洲台灣客家聯合總會,北美洲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全美台灣同鄉會,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攜手主辦,美洲臺灣客家聯合總會總會長宋玉琴主持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談「台灣客家建築的特色」。 (視頻截圖)
              三十多年前,台灣解嚴,社會中興起研究客家、台灣本土文化風潮。曾任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系客座教授的陳板得到機會,走訪台灣各縣市,拍下許多幅客家建築照片。其中不少棟客家建築物,或因天然災害坍塌,或因土地發展改建,已不復存在,還留存著的照片,也變得彌足珍貴。
美洲臺灣客家聯合總會總會長宋玉琴主持講座。 (視頻截圖)

              陳板指出,台灣的客家建築架構雖然可說來自中國原鄉,但在遷就台灣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有了在地化修飾後,跟隨時代變遷,發展出獨自特色,其中最顯眼的是傳統客家幾乎全是黑色,有著黑磚文化之稱,台灣客家則接受海洋文化洗禮,融入了西班牙人、荷蘭人占據台灣時期帶來的色彩偏好,形成紅磚文化。            

              多數在北台灣的散村,以及多半在南台灣,加上橫屋可多達
台灣客家建築之一。(視頻截圖)
13棟,早年旨在集結鄉民力量防禦外敵的集村,在建築上大都保留了前敞後實,正廳在中央的傳統,而且還在命名及語言使用上,保留了客家特色,包括以屋稱呼房子,再冠上姓氏以標明歸屬。台中西屯體源堂張廖屋就是一個例子,它帶有圍屋的特色,有著中國圓樓的影響。

              竹北新瓦屋,高雄六堆,雲林韶安等現在都是客家文化重鎮,還能看到許多客家傳統建築,有些地方的客家建築,可以看到外磚內泥,還有屋頂的橋壁,地面鋪卵石等特別結構,竹東信好地彭屋的公廳,苗栗卓蘭河間堂,可以看見台灣經歷過日本時期的影響。

                       其他的特色還包括位於房屋中軸線的神桌下,五星石正中央的龍神,說明了客家人與土地,安龍謝土的關係。家中正廳的阿公婆牌 (祖先牌位)安置與神位並列,房屋正門上的堂號標示了家族的認同等,都是台灣客家傳統建築上的特殊性。 (更新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