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公司(National Development)執行合夥人泰德(Ted Tye)在致詞時稱,他們是以「南端風格(South
End style)」來辦派對,以誌記前鋒街1號這發展計劃的從本週起破土動工。他還邀請萬寧路為波士頓前鋒報大樓拆下來的第一塊磚,簽上名字。
波士頓前鋒報已在那經營了54年的舊樓,將在國家發展公司斥資二億元下,搖身變成墨水塊(Ink
Block),分4期發展,建5座大樓,蓋475個公寓單位,內有佔地50,000平方呎的完整食物(Whole Food)超市,以及35000平方呎的零售面積,供餐館、店鋪或娛樂項目使用。預定2015年2月1日啟用。
泰德還說,該公司希望做些典型地產項目不會做的事,前三期大樓的每層樓頂,都將有游泳池。他相信在波市府重建局推動的夏利臣街─阿爾巴尼街迴廊(Harrison-Albany
corridor)發展計劃下,整個南端地區,會快速變化。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轄區包括華埠的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昨日都出席了儀式,也都聲稱墨水塊將重新連接起南端與華埠,這兩個當年原本劃在同一地區,卻因麻州公路(Mass
Pike)擴建而被分開了的社區。
萬寧路聲稱,諸如墨水塊這樣的發展計劃,促進活潑、生動的社區感。
波士頓前鋒報專欄作家Joe Fitzgerald也應邀致詞,感性回憶了他從1970年代加入波士頓前鋒報迄今的種種變化,包括1982年時,來自澳州的默多克(Rupert Murdoch)出手買下波士頓前鋒報,使得該報得以繼續生存。
波士頓前鋒報在前鋒街一號經營了54年,許多前鋒報員工也在那工作了十幾、廿年,對於他們工作了那麼多年的大樓,將走入歷史,有很多感慨。不少人發電郵給泰德,要求拆樓後拿塊磚回家做紀念。
前鋒報的發行人及東主普塞(Patrick J. Purcell)在2007年時,把佔地6.6畝的波士頓前鋒報所在地,賣了給國家發展公司,並在重新發展計劃中保留了一小部份股份。
2011年時,波士頓前鋒報簽下10年租約,把總部搬到了南波士頓創新區的法歌(Fargo)街。
國家發展公司在昨日發出的新聞稿中指出,墨水塊共有四座墨水大樓,以及預定於本年內稍後動東,座落在夏利臣街和旅行者(Traveler)街交界處的一座大樓。樓內的公寓單位,從套房到3睡房的隔間都有,第一座墨水塊大樓,將為8層樓高,有91戶公寓,以及11000平方呎品質最佳的休閒空間。第二座墨水塊大樓將為5層高,有134個單位,屋頂游泳池,以及5萬平方呎,預定2015年初開張的完整食品(Whole Food)超市。第三座墨水塊大樓將面向夏利臣街,有90戶閣樓(loft)式的公寓,以及11000平方呎的零售及餐館面積。
這一發展計劃預計將創造400個建築工作機會,以及100個永久性的工作機會。
昨日出席墨水塊破土動工派對的政要們,雖然都提及這一發展計劃將連接起南端和華埠,但昨日出現在現場的華埠人士,屈指可數,包括曾參與夏利臣街─阿爾巴尼街迴廊(Harrison-Albany
corridor)發展計劃研究會的陳灼鋆、梁志生,以及范王柳娥、李素影。華人前進會副行政主任劉衛恒接獲發展商通知這一活動後,率領多名該會成員出席,身上或穿著「我要工作」T恤,或貼有標貼,期以提醒發展商僱用本地居民。
圖片說明:
波士頓前鋒報專欄作家Joe Fitzgerald(右起)、國家發展公司(National Development)執行合夥人泰德(Ted Tye)、波士頓市長萬寧路、波士頓重建局副局長RandiLathrop、局長Peter Meade等人在墨水塊標誌前合影。(菊子攝)
華人前進會副行政主任劉衛恒(右五)率領該會員工鄺寶蓮(右一)、呂翠鳳(右六)等人出席墨水塊破土動工派對,要引發展商注意他們聘用本地工人的呼籲。(菊子攝)
波士頓前鋒報舊址已開始拆了。(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