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on
Orange 編譯)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江淵聲
(Nelson Yuan-sheng Kiang) 3月19日辭世,享年93歲。波士頓環球報
(Boston Globe)繼日前刊發訃聞後,4月2日再發一篇千字長文,描述江教授一生。
該文稱江淵聲教授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卻也同時是一名科學家和教育家,在人類聽力的研究上有突破性成就,銜接了工程學和醫學之間的距離。
他有多方面長才,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任職,創辦了麻州眼耳機構(Mass
Eye and Ear)的
Eaton-Peabody實驗室。他經常發現自己被形塑成一種翻譯者,幫助不同領域的人了解並狠狠地和彼此協作。
1989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研究實驗室刊物RLE趨勢 (RLE
Currents) 發表的訪問中說,「你可以說我是一名科學界的語言家,我發現自己和臨床醫生、工程師、生物學家及心理學家很容易溝通」。
他還補充道,「盡管科學和醫藥並沒有相同使命,但它們確實有些重疊」。
江淵聲博士是一位聽覺生理學先驅。他有這麼多成就,部分原因是他很出名的只需要很少睡眠。3月19日,他在位於畢肯丘
(Beacon Hill)的家中去世,他的兒子,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系主任江念祖說,他已93歲,健康也在走下坡。
大約 60 年前,江淵聲博士開創了人們對聲音如何轉成電子脈動的理解。接替前任成為Eaton-Peabody實驗室1996到2022年主任的Charles
Liberman表示,那最後刺激了聽覺神經的身經纖維。
Charles Liberman 說, “他是第一個真正嘗試系統地描述那些規則是什麼的人”
。
Liberman 補充的說,江淵聲博士起先研究的是正常聽力,後來專注於“受損的耳朵”。 “他對人們聽力受損時出了什麼問題很感興趣。”
江淵聲博士的研究最終幫助形成了一些其他聽力研究的基礎,包括科學家和工程師需要了解他研究的聽力機械學,來改良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設計。
Liberman說,60年前,在使用電腦來儲存和分析神經科學數據上,江淵聲還協助引領道路,使得測量可以被研究到微秒的程度。
曾經是江淵聲博士所指導研究生的Liberman說,江淵聲博士非常熱衷於科學的嚴謹和思路的清晰。江淵聲認為太多人看他們的數據,看到他們想要看的。
「關於他的一個很重要層面是他對自己的極其坦率引以為傲」,Liberman說,那也是他嚴謹和清晰的一部分,“我認為他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
江淵聲博士於1929年7月6日在中國無錫出生。他是家中3名子女中的排行老二,父親是中華民國外交官江義生
(譯音,Yi-seng
Kiang),母親江石英 (譯音,Shih-ying
Kiang)在他父親的駐館中管理領館事務。
江家移民到美國時,江淵聲才5歲。他在洛杉磯、紐約及西雅圖長大。
1947年,他從芝加哥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1955年,他再取得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生物心理學博士學位。
那一年,他加入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研究實驗室,成為研究員。之後,他起初被指派到由慈善家,也是麻州眼耳機構前任董事的Amelia
Peabody協助,新成立的Easton-Peabody實驗室。
江淵聲博士擔任麻州眼耳實驗室主任直至1996年,把研究導入聽力機械學,以及處理聽力損失及耳聾,並帶到具世界知名度。
早期在電子研究實驗室時,江淵聲發現竅門,成為一個能夠在執行重要研究時,把不同領域同事聚在一起的人。
就像江淵聲博士告訴RLE潮流的,所有同事的研究語言,他都很流利,而且能夠橋接至今仍然巨大的”科學與醫藥的文化差異”。醫藥的職責是照顧病人,兒科學的職責則是找出宇宙是如何運作的。
他在談到他的研究時說,因為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都有教職,他能有2種觀點。
他說,「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們傾向於把腦想成資訊處理機器”,”在哈佛,我們把鳥想盛滿是活躍化學的濕器官”。2種觀點都正確,當2者都了解,人就會得到更複雜的觀點。
江淵聲博士的第一次婚姻,娶了Madlyn
Rowe,一位行政助理,但最終離婚。他們倆人有個兒子,彼得
(Peter)。
江淵聲博士的葬禮將於日後公佈。他身後遺有妻子,兒子,在紐約市當心理治療師的繼女Pamela
Raab,以及一名孫子。
江淵聲博士一度習慣只睡4小時,引起了媒體注意。
1989年時,江淵聲博士告訴波士頓環球報,”
我父親曾經說,我會精疲力竭。但是自從我跨入60歲後,他現在說,我活了大多數人的2輩子那麼長。他補充道,和坐在電影院中相比,他更喜歡看電視,因為那讓他可以同時看、吃、讀,而且和他太太談話。
江淵聲博士花很多額外時間閱讀他那藏在畢肯丘聯排別墅中數以千計的書籍。
他的兒子說,”每一寸都是一堆堆的書,而他讀過所有這些書”,”所以他能夠思考、談論任何主題,從任何時段,或從世界上的任一地方,從細胞層到宇宙學”。
江念祖說他父親撥出2000本書捐給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華埠分館,另外捐了數百本給正在華埠施工中的昆士中學。
江念祖說,”他不會用這些字,但他的愛的語言是書”。
在新冠病毒期間,”作為一名走得很慢的亞裔老人,他是很容易受感染的目標”。
Liberman說,麻州眼耳機構掛滿傑出人物肖像的藝廊中,在一片有著許多白人男士穿著西裝或實驗室服的牆上,江淵聲博士卻是穿著卡其褲、襯衫,口袋裡滿是筆。江淵聲以謙遜姿態堅稱,那反映出了他是誰。
在RLE 潮流刊物的訪問結論中,江淵聲博士談到他做為一名研究員和老師的一生。他說,”只要人們支持我所代表的想法,讓任何一個人記住我並不重要”。
江淵聲於1929 年 7 月
6 日出生於中國無錫。五歲時,隨外交官父母來到美國,在洛杉磯、紐約市和西雅圖度過青年時期,其後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再於1955
年取得博士學位。
1956 年他來到波士頓,並於1959年在麻州眼耳醫院創立Eaton-Peabody聽覺生理實驗室,擔任主任,在聽力方面做開創性研究,並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當教授,1992年創辦了兩校聯合的語言及聽力科學學術研究項目,一直到1996年他退休為止。
江淵聲籌辦過幾場大型學術會議,並致力全球性健康及國際性教育項目,更不斷推動中美科學家之間的直接交流與了解。
江淵聲退休後,還積極參與波士頓華埠社區活動,人們常可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華埠聯盟 (TCC)
等地活動中,見到他的身影。
江淵聲身後遺有妻子Barbara Kiang,在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擔任教育系主任的兒子江念祖 (Peter Kiang),媳婦Vivian Lee,孫子Jazz Kiang,繼女帕梅拉·拉布 (Pamela Raab); 繼女婿大衛·斯托克斯; 以及繼孫 Emma Stokes-Raab 和 Noah Stokes-Raab。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