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波士頓市議員Kenzie Bok,Luthzee Louijeune,波士頓市長吳弭 (Michelle Wu) ,麻州 參議員Lydai Edwards,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 一起慶祝波士頓鑑市200週年。 (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200年前,大概是5月1日,在4700人投票一年後,波士頓從鎮升格為市。波士頓市長吳弭 (Michelle Wu) 和波士頓市議員Kenzie
Bok等人,今 (1) 日下午在華盛頓街上的舊南會議廳 (Old
South Meeting House) 舉行紀念儀式,並宣佈成立「波士頓紀念委員會 (Boston
Commemoration Commission) 」。
 |
政要們和東波士頓軍隊預校旗兵合影。(周菊子攝) |
吳弭市長在笑談當天這紀念儀式源自波士頓市議員Kenzie
Bok的一條短訊時指出,儘管波士頓市已有200年歷史,但如今人們的存在,卻依然很有革命意味。她引述剛上任市長時,必須寫一封信,放進時間膠囊
(Time Machine) ,給未來,100年後的市長。她為此翻查以前的記錄,卻發現幾乎每一封信的開頭,不是「親愛的先生
(Dear Sir) 」,就是「親愛的市長先生 (Dear Mr. Mayor) 」,似乎從來沒人想到過,下一個打開時間膠囊的市長,會是女性。
吳弭市長還說在紀念波士頓建市200週年之際,不論以往的文件檔案有沒記錄到,大家要持續團結合作,追求更公平,正義的未來,尤其是波士頓市仍然面對著氣候變化,民主變遷,學校掙扎著改變等巨大挑戰,人們更需要組織起來破除分化彼此的障礙,為將來的居民奠定更好的基礎。
 |
薩福克大學歷史教授Robert Allison 談說波士頓歷史。(周菊子攝) |
薩福克大學歷史教授Robert Allison指出,談波士頓的年分,至少有二種,一是1630年開始有波士頓這名稱,一是從1822年開始波士頓改制為市。那年1月波士頓人向麻州議會要求改制為市,然後大約是5月1日起,正式有了市長及市議會。
 |
麻州參議員Lydia Edwards(左一) 才剛卸下波士頓市第一區市議員身份,和舊同事互動頻密。 (周菊子攝) |
Robert Allison說,當年波士頓約有居民4萬人,其中7000人有投票權,但只有4700人出席投票,然後以620票之差,決定了波士頓應該改制為市,然後全市分為12區,每區有一名市議員,3名委員,然後約等於共有48名議員,決定市內政策。他還特別強調了當年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同意波士頓改制為市。
Robert Allison還引述歷史,說波士頓市的第一任市長John
Philips,在當波士頓市長的那年還同時是麻州參議會議長。他笑說如果波士頓市長吳弭也是麻州參議會議長的話,做起事來可能就更容易許多了。
 |
在舊南會議廳舉行的波士頓市200週年紀念活動中,波士頓市長吳弭,曾任波士頓市議原的 Charles Yancy,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都應邀出席。(周菊子攝) |
他接著說,波士頓市的第二任市長Josiah
Quincy III是個偉大市長,對波士頓有許多影響,他不但清掃城市,甚至還自己親自開違規停車罰單,制定噪音限制,還擔任學校委員會主委,把學校、公衛,街道等的管轄權,都抓進手中,他大概是在還想把消防局職權也納入掌握時,才遭遇阻礙,一年一任的只當了6任市長,成為波士頓市任期最多的市長。
波士頓市任期最長的市長是萬寧路 (Tom Menino) ,連任5次,在位20年。
 |
麻州部落成員Elizabeth Solomon。(周菊子攝) |
在波士頓市議員Kenzie
Bok策畫的這活動中,還有麻州部落成員Elizabeth Solomon敘述當年的波士頓代表著殖民主義,Judith
Allen-Shaw敘述19世紀在波士頓的黑人境況,Darlene
Lombos就五月一日勞動節闡述波士頓對勞工的意義。
在舊南會議廳的儀式結束後,他們一行人由民兵領隊,走到附近的舊市政府大樓門前,由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麻州參議員Lydia Edwards唸了二段波士頓改制成市的條文,再步行到波士頓市政府廣場升旗台那兒,在東波士頓旗兵助陣中,由前述各政要及波士頓市議員Ruthzee
Louijeune等人輪番上陣的把市旗升到旗桿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