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5月 07, 2018

譚金花訪波城探廣東僑民歷史、現狀

刻在史丹福大學訪問的五邑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譚金花(左三),由杜榮佳
教授(右一起)接洽,拜會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與陳毓禮,阮陳金鳳,
陳家驊,單鳳琴等人晤談,了解波士頓僑鄉概況。(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廣東華僑在海外,過去怎樣,未來如何? 刻在史丹福大學做短期訪學的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譚金花,56日來到波士頓,拜會紐英崙中華公所,至孝篤親公所,昭倫公所,訪查本地僑情。
                 廣東省早從2002年起,就已積極推動僑鄉研究,2012年還撥款啟動計畫,打算花56年時間,編撰一部約200萬字的廣東華僑史,要分古代,近代,現代三卷,由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張應龍任主編,中山大學袁丁教授任副主編。
座談。
2013年起,該編委會派出四批專家,到美國,加拿大,泰國,緬甸,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重點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等做了為期一個月的定點資料收集與採購。預計2018年完成初步撰寫工作。
曾以"倉東計畫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刻在史丹福大學做為期三個月訪學的五邑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譚金花,有意做研究,透過水橋(Bridgewater)州立大學歷史教授杜榮佳安排,56日來到波士頓,拜訪紐英崙中華公所,至孝篤親公所,昭倫公所。
譚金花(左),杜榮佳(右)拜會波士頓,探訪僑情。(周菊子攝)
譚金花表示,廣東省刻正和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以及五邑大學三校合作,編撰廣東華僑史。她個人在過去這些年間,參訪過美國許多城市的華埠,耳聞目睹許多宗親公所面對後繼無人的挑戰,有些華埠甚至在發展商把整條街買走,改建成公寓住宅後,就此消亡。這趟來波士頓,她希望聽聽波士頓本地僑社對華埠的過去,未來,有些甚麼記憶與期望,對華埠唐人街在美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有甚麼看法。
在拜會中,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告訴譚金花,中華公所共有35個僑團,其中16個姓氏宗親公所。僑社之內還有兩個廣教與僑立中文學校。許多姓氏公所的確面對傳承問題,但目前仍都興旺。
至孝篤親公所副主席陳文棟分享他的觀察。(周菊子攝)
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文珊,副主席陳文棟是大波士頓各姓氏公所主席中,比較年輕的其中兩人。他們坦言會自己加入公所服務,全因長輩影響,如今也致力構思新方法,吸引年輕一代加入。
陳志新認為,放眼全美各城市華埠,街頭講普通話多的,一定興旺,只聽得到廣東話的,恐怕就即將沉寂。
陳文棟則認為,關鍵不在講廣東話或是講普通話,而是中國政府政策。經商的他透露,華埠的經濟榮景一度走下坡,但中國留學生大量湧入,讓華埠又興旺起來,只要商店收信用卡,那些中國留學生消費起來眼都不眨。近年中國政府更改政策,每年換匯額度上限五萬元,情況就不一樣了。但是從他的親身體驗來看,波士頓華埠和舊金山,洛杉磯的下午三點以後人就不多來比,好得多了。
陳毓禮憶述了華人社區的政治參與,提及他和陳建立當年逐門逐戶的拜訪華裔居民,請他們登記成為選民,終於使華埠從只有選民300多,增加到3600多,政客們才開始願意重視華埠居民聲音。
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今年412日宣佈,為進一步編修”廣東華僑史”,將以每課題資助15萬元做法,在2018515日截止收件,招標做15個課題研究。若譚金花教授朝此方向努力,或許波士頓也將是其中一個課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