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4月 21, 2018

陳剛、張鋒獲選為2018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MIT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陳剛。(檔案照片,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AAAS)宣佈2018 新增院士共有213人,其中的8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有2名華裔,機械工程系主任陳剛,以及神經科學教授張鋒。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院士機構,也是地位最崇高的榮譽社團,表揚在學術出版,科學研究,科技政策,能源及全球安全,社會政策,以及文化,教育領域有貢獻者,2018年從學界,商界,公共事務,人文、藝術等領域挑選了213人。其中院士177人,國際院士36人。華人院士共6人。
MIT神經科學教授張鋒。(檔案照片,周菊子攝)
             新興領域中的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劉建國(Jianguo Liu),分子及生物學發展,微生物及免疫學領域的耶魯大學醫學院林海帆(Haifan Lin),以及國際院士,南開大學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院的曹雪濤(Xuetao Cao)。在包括哲學的文學及批評類3名國際院士中的華人是北京大學袁行霈(Xingpei Yuan)
             麻省理工學院報喜指出,該校今年有8人獲選。這8人分別是數學教授Alexei Borodin,機械工程系主任暨電力工程Carl Richard Soderberg教授陳剛,數學教授Larry D. Guth;,微觀經濟教授Parag A. Pathak,經濟系主任Nancy L. Rose,地球、大氣、行星科學教授Leigh H. RoydenSara Seage,以及神經科學教授張鋒。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董事會主席Nancy C. Andrews表示,2018年的這批院士,佐證了該院有能力在表揚格外傑出人士外,同時認可新專長。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長Jonathan Fanton表示,成為該院院士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意味著機會與責任都增加了。院士們將可經由致力於人們共好的學術項目中彼此連接、互動,2018級院士們的智慧,創意及承諾,將豐富學術工作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新院士們將於10月份在麻州劍橋市被正式介紹。
            美國藝術及科學院創立於178054日,從每個年代挑選頂尖的思想家及實踐家,包括十八世紀的喬治華盛頓,以及班傑明法蘭克林,十九世紀的Maria Mitchell Daniel Webster,廿世紀的Toni Morrison 及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迄今共有院士4900人,以及600名國際院士,其中包括200名諾貝爾得主,100名普立茲獎得主。

              歷年華人院士共76人

             根據中文版的維基百科,歷年來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華人,從1932年的哲學家胡適開始,共76人。2016年有最多人同時當選,高達10人,今年有6人。
             在這些當選的華人院士中,和大波士頓關係比較密切的有1962年的MIT教授,數學家林家翹,1975年的MIT教授,物理學家丁肇中,1976年的MIT教授,理論物理學家黃克孫,1982年的哈佛教授,數學家丘成桐,1984年的哈佛教授,生物化學家王倬,1985年的MIT教授,生化工程師王義翹,1988年,曾任哈佛燕京學社社長,現為北大教授的哲學家杜維明,2001年的哈佛教授,數學家姚鴻澤,2004年的哈佛教授,數學家蕭蔭堂,MIT教授,數學家田剛,2006年的波士頓大學教授,作家哈金,2007年的哈佛教授,生物學家袁鈞英,2008年的哈佛教授,化學家謝曉亮,2010年的哈佛教授,微電子學家胡玲,以及今年,2018年的陳剛,張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