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團首席科學家黃衛平和曾經是波士頓人,數個月前加盟海信,成為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公司副總經理的劉燕明等五、六人,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商學院介紹海信過去這些年來多元化發展概況,以及海信將以顧客為中心,追求自主創新的未來方向。
黃衛平透露,海信踏上多元化發展這條路,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掌握的核心技術不足,跨進國際市場競爭有難度。黃衛平也坦言,儘管海信獲得中國首屆國家企業競爭力500強的第一名,產品行銷全世界130多國,但大部份都是代工,海信自己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還有待整建。該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為因應海信的未來發展,早已提出要通過技術創新、人才到位來完成海信結構性調整,以「享你所想」來推動智能化戰略的方向。
他說,目前海信最看不清的是生命科學這領域,希望能覓得領軍型人才,為海信開拓這一領域的業務。他也指出,海信正朝向清潔能源、環保等行業探索機會,歡迎這方面的人才給該集團一些啟蒙教育。
曾經擔任康寧(Corning)公司通訊電子整合主管,做過Salira系統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為康寧公司發明過數以十億美元計LEAF光纖產品線的劉燕明,幾個月前加盟了海信,擔任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公司副總經理。他這天現身說法,除了說明他已於最近全家搬回中國,也坦言決定加入海信是因為海信的市場平台夠大,在全中國各省,擁有逾萬個自己的賣場,集團內的產業平台完整,彼此分享訊息,而且海信夠開明,雖然是國企,加盟的海歸,即使由低做起,卻很快就有高升機會,目前集團內有一半以上的高管是海歸。
1969年成立的海信,是中國的家電業龍頭,不但在中國內外擁有20多家公司,總資產達158億元,還年產彩電1100萬台,空調380萬套,手機470萬部,冰箱180萬台,計算機及數碼設備100萬台。海信的2010年銷售收入,也高達637億元。
除了擁有海信電器、海信科龍電器這兩家已在滬、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之外,海信集團還擁有數字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青島、深圳、順德、美國、比利時建有研發中心。
圖片說明:
海信集團首席科學家黃衛平(中)在會中和出席者暢談。(菊子攝)
曾經為康寧公司發明創造了數以十億元計LEAF光纖產品線,擔任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公司副總經理的劉燕明(左起)和128華人科技企業家協會會長張曉明、理事段可等人都是舊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