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4月 10, 2019

BU台灣論壇 張善楠談台灣博物館近況

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慕容傑(Robert E. Murowchick,後中)和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張善楠(左四),波士頓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陳幗珍(左三)等人會後合影。(周菊子攝)
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慕容傑(Robert E.
Murowchick,中)邀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張善楠(左)
演講。(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台灣有多少博物館?跨入廿一世紀的台灣博物館又有什麼不同?曾任台灣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的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日前應波士頓大學台灣講座系列之邀講談,稱時代變遷已使台灣的博物館越來越多元化,深入社區與民眾結合之餘,還出現慈湖紀念公園變身蔣中正雕像博物館等另類衍化。
張善楠稱台灣博物館也在接近民眾。(周菊子攝)
                        曾於20032009年間在波士頓擔任經文處教育組組長,返台述職後,在教育部國際交換辦公室工作,並於20118月到20173月間擔任位於台東的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接著任教於台北教育大學。
佛光山也有博物館。(周菊子翻攝自現場視頻)。
                        在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慕容傑(Robert E. Murowichick)主持的Frederick S. Pardee全球研究學院台灣論壇講座中,先簡述目前台灣境內,規模大,份量重的博物館雖然還屈指可數,但形形種種別具特色的博物館,卻已超過700所。他以圖片展示國立故宮博物院,佛光山博物院,提供視障導覽的國立台灣美術館,以及蔣中正雕像紀念公園。
張善楠展示蔣介石雕像紀念公園景象。(周菊子攝)
                        據他所知,全台灣約有1200多座大大小小的蔣中正雕像,在台灣出現去中國化,去蔣化行動後,有許多被人推倒或毀壞,接收了 200多座這些雕像的慈湖紀念公園,也儼然成了蔣中正雕像公園,變得別具特色。其中一座雕像超巨大,搬遷時得先鋸成兩半。
過於巨大的蔣中正雕像,搬遷時被鋸成兩半,再拚起來,
反倒另具意象。(周菊子攝)
                        也介紹了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建館過程,。他從台大考古隊於19801982年間發現卑南遺址,政府決定保護文物開始,歷經多年的規劃與調查研究,直到19902月才成立史前館籌備處。20028月正式開館,2019年南科考古分館也完工開放。
                        他還介紹了史前館的台灣自然史展廳,台灣史前史展廳,以及台灣南島民族展廳,以及他在館長任內,聽館員建議,舉辦亞洲揹兒揹帶巡迴展,除2015年已在石溪紐約大學及紐約台灣文化中心展出,今年2019年還預定再赴德州休士頓地區展出。
            在博物館的親民行動上,包括舉辦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原住民部落體驗營,2015年的玉見台灣展覽等等。指出,現代的博物館都主走親民路線,要接地氣的和民眾套近乎,發揮傳承文化,豐富民眾生活品質的作用,台灣博物館的多樣化,絕對值得人們走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