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全世界65歲以上的人中,約10%,亦即大約2400萬人,醫學界人士也稱,85歲以上只,更有高達40%的人患有此病。
1963年正式立案的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許多成員已有跨入,或即將跨入這一年齡層。田美萍博士八日在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會址舉辦的「認識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風險及早期診斷」,吸引來近七十人出席講座。
她也在積極推動台灣加入阿爾茨海默氏病影像學倡議(ANDI),希望籌得為期五年的一年一百萬美元臨床研究經費,以期針對人種、基因,研究出更適合台灣的影像診斷方法。
田美萍指出,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有十項警告癥兆,包括短期記憶喪失影響工作技能,執行熟悉的工作時有困難,語言上有困難,失去對時間和地點的認知能力,判斷力減弱,抽象思維的困難,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情緒或行為會驟變,個性出現極大變化,失去自發性等。
在預防老年癡呆上,美國社區群眾採取的做法是,主動用腦,參與社會活動,做運動,吃得健康等。文協會長周一男馬上做補充,說明文協內有下棋、跳舞、打牌等許多社團,絕對可以幫助會員們達到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效果。
田美萍在問答中指出,一般人以為多吃海鮮就一定好,其實每種海鮮對身體機能,各有不同效應,關鍵是吃得對。
她也建議大家每天喝幾小杯紅酒,配一小把果仁(nuts)。為容易入口,不妨選喝梅洛(Merlot)。
在解釋阿茲海默症的記憶退化發展過程時,田美萍指出,心血管疾病會造成短期的,幾天性的記憶退化,憂鬱症的影響,可能達到一週以上,但一旦記憶從逐漸到長期的退化,認知能力衰減,行為改變,出現了幻覺,使用語言,與人社交的能力都減弱時,就是已經患有阿茲海默症了。
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人,有10%,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人,有40%的發病機率。其中有遺傳性的,也有不規律突發性的。
現今的臨床診斷阿茲海默症方法,包括以認知功能做評估,檢查基因突變,做組織液取樣,以及使用正子攝影、單光子斷層攝影、磁振造影等做腦部神經影像。其中正子斷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化學含量極少,卻能很準確的偵測出澱粉斑塊多寡。
由於患有阿茲海默症者的大腦和正常人相比,神經少了許多,澱粉斑塊多了許多,利用正子斷層攝影法來拍大腦切片影像做檢測,就可以比其他方法更有效的判斷,受檢測者是否有可能染患了阿茲海默症者。
賓州大學和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公司合作發展的AV-45,利用正子斷層攝影法來偵測有記憶問題病人大腦中澱粉斑塊的診斷法,現在已是FDA批准的第一個可上市的阿茲海默症病理偵測法。
禮萊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已在2010年十一月,斥資八億元,買下了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公司。
圖片說明:
田美萍博士的講談,指出偵測阿茲海默症已有新方法。(菊子攝)
文協會長周一男(左一)提醒會員,文協內有很多社團小組活動,可讓人動腦、運動。(菊子攝)
田美萍博士(左)講談後,有很多人圍上去提問。(菊子攝)
田美萍博士(左)講談後,有很多人圍上去提問。(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