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4月 24, 2012

孫秀庭在哈佛談藝術創新追尋


         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孫秀庭廿一日應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HUCSSA)之邀,在哈佛Lamont圖書館,從「經濟一體化進行中的藝術多元化」這題目出發,闡述他的創作經歷、藝術感受,以及他走上探究理論,發掘創新的處境。
            講座由哈佛CSSA校友關係與職業發展部部長李可鋮主持。    
            孫秀庭在講座中侃侃而談他的理念,包括藝術的關鍵在於「畫什麼,怎麼畫」這六個字所牽連出的形式、內容,以及物我關係,主客地位這些構成文化的基本要素。要發掘創新,往往得先回到最最基礎點。
            他個人在藝術追求上,迄今已走過五個階段,從最開始講究唯美,繼而任由靈魂決定形式,再走上抽象派,經典的歐洲印象派畫法,2004年起進入綜合內容與形式階段,以印象派方式來畫中國古典題材,為歷史感內容,賦予現代化生命。
            孫秀庭這天以幻燈片,展示自己的畫風轉變。他認為,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創造新的,具普世性價值的認知點。做為藝術家,就必須揹負這樣的使命感。他從八、九十年代開始走向海外,察看西方文化,之後回國任教,察查到時代不同,文化及國界的藩籬全被打破,如今又應邀出訪,都是他在畫作技巧與及藝術淵源理論上的不斷追尋過程。
            孫秀庭本人出生於天津,1980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為了探看世界的另一端,在經濟、文化、思想上是什麼景象,好對宇宙有比較完整的認知,他努力經年,終於在1990年踏上德國,這當年在新造型運動等藝術形式上,比法國還要前衛的國度,進了西德布倫瑞克造型藝術學院,學習自由繪畫,一直學到1996年。期間,他曾於1993年往西班牙塞維亞美術學院進修,也遍訪法國、義大利的博物館,深受英國藝術家培根,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以及荷蘭畫家倫布朗(Van Rijn Rembrandt)等大師影響,對美術有了新的認知2004年在法國巴黎住了兩年,開始了他的第五個階段。
回中國期間,他在天津現代藝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多所學校任教,也履次訪美。
200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孫秀庭作品集」。201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聘他為畫家。2012年三月,華美協進社在Dib 藝廊等地為他舉辦了「古韻新風:韓熙載紐約夜宴圖」油畫個展,以及「中國藝術的目的地」講座。
回中國後,他還得為「詩書畫」雜誌邀約撰寫探討「藝術界限」文章,繼續未完的思索、觀察。
根據雅昌藝術家網站為孫秀庭開闢的個人專網,孫秀庭作品目前的拍賣最高價為一幅2004年作品,2011年六月售出的「綠屋子」,拍賣價約等於美金二萬多元。


圖片說明:

            部份出席者與畫家孫秀庭(前左三)合影。(菊子攝)

            波士頓書畫家江天源()送上書法一幅,歡迎中國藝術家孫秀庭()來訪。(菊子攝)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孫雷之()與畫家孫秀庭()(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