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4月 12, 2012

華文作家哈佛談寫詩撰書嘆電子媒體威脅大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和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合作,7日邀得五名作家、學者及業者,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談詩論文,說華語文學出版業的海內外市場對接,新興媒體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會長張鳳,是這場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的當然主持人。紐英崙本地作家,朱小棣、王申培、王正軍,詩人朱紹昌,薩福克大學教授兼作家鄭達,中華書法會中文書記黃鏡明,以及胡世沛等文學愛好者,都熱情出席座談。
      當日應邀出席座談者,有詩人非馬、文人馬德五、王性初,以及兼具作家及業者或學者身份的華僑出版社、世界華文文學出版中心主任崔卓力,以及刻在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的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雷啟立。
      非馬、馬德五、王性初等三人,都是資深文人,各有不同成就。
      本名馬為義的非馬,原籍廣東潮陽,但在台灣長大,獲有威斯康新大學核工博士,從事能源研究多年。張鳳在介紹他時指出,非馬出版過的中英文詩集,不下十七本,許多教科書、選集收錄了他的詩。還有美國評論家稱他為芝加哥有史以來作品最值得收藏的十名詩人之一。
      非馬在會外透露,二、三年前,他意外發現,在中國大陸,以及歐洲各有一人,也用「非馬」這筆名寫詩。他從網站上獲悉,有讀者誤把該名詩人當作他,讓他頗感無奈。
      馬德五是1932年在江蘇出生,1949赴台,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中文系,現定居休士頓的專欄作家與詩人,出版過十五本書,六本英文,七本英漢對照,一本波蘭文中文對照。這天他主要談自己的第二本英文聊齋故事書,「A Vision to Heaven」,並認為那是他自己的代表作,是以聊齋筆法,來寫現代美國故事,把聊齋中的天堂、陰間、借屍還魂都用上了。
      王性初原來是福建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移民來美後,在加州舊金山為星島日報美西版做過專欄作家,勤耕不輟,2011年還出版了詩集「行星的白白」。這天他以「詩的靈魂在地獄中永生」為題,講談他參與整理、考究的「美國天使島華文遺詩新考與研究前瞻」。他解釋了在19101940年間,天使島是關押、審訊主要來自中國移民的地方。前後不下十七萬五千人的這些移民,不但有不少人被關押經年,既由於文化差異,也有遭刻意岐視、凌虐者,以致天使島牆上留詩,想念家鄉、苦悶無奈、憤恨填庸等,內容無所不有。
華裔歷史學家麥禮謙(Him Mark Lai)、楊碧芳(Judy Yung)、林小琴(Genny Lim)等人在1980年整理、出版過「埃倫(Island)詩集」,成為研究美國早期華文文學的珍貴史料。其後楊碧芳又出版了一本書「天使島」,2011年七月廿三日,天使島為誌記一百週年,還安設了移民牆。
      王性初提及,他的妻子是第三代移民,其祖母當年也曾被關在天使島上一星期。他們還從祖母留下來的遺物中,找到一份當年買紙來美者使用的「口供紙」。他鼓勵出席各人,有機會到加州時,一定要去看看天使島,瞭解一下華人來美的這段歷史。
      遠從中國趕來的崔卓力,以「海外華語創作和中國圖書市場的有機對接」為題,詳細介紹了近年中國出版業的轉變。她說,中國的國營出版社約500多家,民營約4000多家,每年出書約三十萬冊,比十年前多了五倍。一本新書的壽命,一般只有三週。不但書多到讓進書店的一般民眾感到眼花瞭亂,就連她們這些專業編輯,現在也不太敢去參加書籍出版會議,怕去了之後產生無力感,覺得所有可做的題目,幾乎都有人已經做了。電子出版業的風行,在發行速度、成本上,對以紙張印刷發行的出版社,都造成重大衝擊。
      崔卓力認為,如今的海外華語作家,不但已脫離了舊移民文學的自說自唱範疇,也在全球化及世界走向東西方融合時代等因素下,和國內讀者有了更好的橋接基礎。以趙淑俠、嚴歌苓、陳和為代表的海外作家,以經成為中國文學圖書市場上的暢銷書作家。
雷啟立則感嘆和美國人相比,愛看書的華人似乎越來越少。公車內、地鐵裏、車站上,在美國常有人捧書看,在中國,甚至港、台,都不那麼常見,內容嚴肅的出版物也越來越少,令人憂心。他也提及網路寫手,一天寫幾萬字,礙於手停口停,根本不顧品質,儘管有很多人說是垃圾,但小孩子、年輕人卻喜歡看,造成惡性循環結果。

圖片說明:

      雷啟立(右起)、張鳳、馬德五、非馬、崔卓力、王性初等主持人及講者會後合影。(菊子攝)

      張鳳(右四)和講者及部份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王性初展示收錄進書中的口供紙內容。(菊子攝)

      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現場展出的書。(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