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16, 2011

「我們是波士頓」表揚新移民


 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和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十四日晚在波士頓會議展覽中心,表揚二名社區領袖,四名青少年,以及一名企業家,感謝他們在促使波士頓市既多元,又融合的貢獻。
「我們是波士頓(We Are Boston)」這頒獎晚會,今年已跨入第六屆。萬寧路在會中重新強調,得獎者們從其個人行為,或所經營公司等種種不同角度,協助波士頓市保持了多元化面貌,還促使有不同背景、文化的居民,融洽無間並存,生活得更為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為新移民樹立了榜樣,協助確保新移民能夠完全融入波士頓的公民、經濟、社會及文化生活。
十五日晚獲得表揚者包括,波士頓紅襪隊的Tim Wakefield獲得「我們是波士頓領袖獎」,雷神(Raytheon)公司獲得企業勇氣獎,希望之家(Casa Esperanza)Ricardo Quiroga因推廣跨文化關注及協助移民社區獲社區先驅獎,開辦移民學習中心,協助、啟發移民融入波士頓市的Marcia Drew Hohn獲新波士頓人社區捍衛(Champion)獎。波士頓國際高中的Manuel Gomes、波士頓拉丁學院的Tucker Gaye、東波士頓高中的Vickie Miranda,以及越南裔華人Carro Hua、等四名青少年,獲得青年行動獎。
剛進入史密斯學院就讀的Carro Hua,在校內組辦了一項「編織聲音(Weaving voices)」活動,藉著各自說故事,來促進不同社區及族裔人士的互相瞭解。她也參與組織了波士頓亞裔學生校際聯盟。
當晚的近千名出席者,來自各種文化背景,包括巴西、海地、中東及亞洲。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表示,雖然經濟不景氣,但人們都覺得支持移民融入當地社會是件很重要的事,仍然不餘遺力的支持,出席人數也因此仍和往年差不多。由於該辦公室只有五名職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協助移民和恰當的單位聯繫,獲得所需要的服務,包括學習英語等。
波士頓華埠,今年有不少人參加,包括僑領陳毓禮,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家驊、前主席陳文浩,塔醫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以及華美福利會董事長陳美霞、行政主任李秋明等人。
當晚的表演項目包括波士頓兒童合唱團獻唱,惠洛克家庭劇場製作人Susan Kosoff率領的演出,楊愛倫率領的亞裔女子鼓樂團The Genki Spark擊鼓,Amelia Sophia Ali,以及創辦了Motown唱片公司的Berry Gordy等人演唱。
今年支持該活動的企業包括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1199 SEIU 聯合醫療護理員工會東部分會,標靶(Target),雷神、塔芙茨醫療中心、UGL 服務平等辦公室,波士頓韓文報、巴西時報,透明頻道戶外組等。查詢新波士頓人辦公室詳情,可洽 617-635-2980

圖片說明: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和其中一名獲獎青年Vickie Miranda合影。(菊子攝)

      陳毓禮(左起)、陳文浩、余寶愛、曾雪清、陳家驊、梁潔瑩等人今年都來參加「我們是波士頓」頒獎晚會。

星期四, 12月 15, 2011

昆士市房地產稅將增2%


昆士市房地產稅(property tax)平均將增加2%。昆士市市議會週一(十二日)晚通過這一決議,也保住了昆市長柯奇(Tom Koch)承諾的加幅小於一百元。
            整體來說,昆市的房地產稅收,估計可從一億六千八百萬元增加到一億七千四百萬元,遠較二又二分之一議案(Proposition 2 ½)的門檻為低。根據該條例,市府今年可把加幅漲到再多收二千萬元稅。
            昆市府也將保持稅收分攤比例,把175%的負擔放在商業地產上,只梢微調高了商業地產價值,並調低了住宅價值。這一變動,最終可讓擁有住宅的納稅人,每一千元的房地產估值,可節省二元六角三分。
昆士市議會議長柯夫連(Kevin Coughlin)表示,結果是減輕了擁有住宅的納稅人的負擔。在商業地產業主承擔費用下,造福擁有住宅的納稅人。
根據昆市議會週一晚通過的議案,在本會計年度內,昆市房地產每千元估值的繳稅額為,住宅需繳稅13.75元,較比去年的13.42元增加0.33元。商業房地產稅率則從27.85元,增加到28.66元。
一般的單家庭屋擁有者,因此大概可以預期,房地產稅單上的數額,將從4,372元,增加到4,469元。
昆市長發言人沃克(Christopher Walker)表示,在一連兩年沒加房地產稅後,昆市仍然只小幅度加稅,這在全麻州內,無其他市鎮可比。
昆士市也是麻州內有最多徵稅空間的三大市鎮之一,換言之,就是根據二又二分之一條款,可以徵收,但未徵收的稅額。
劍橋市以可徵,但未徵稅九千九百萬元排名第一,昆市二千萬元排第二,馬勃洛夫(Marlborough)排第三。

2012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受理報名


僑務委員會與教育部合辦的2012年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即日起接受本地區華裔青年報名,回台參加英語教學志願服務。
營隊活動自2012年七月十二日起,至廿八日止,為期四週。2012228日截止報名。
營隊活動內容為:第一週安排英語教學訓練課程,第二、三週前往偏遠地區國中、國小,從事英語教學志願服務,第四週安排寶島參訪活動。全程參與前3週活動,且無違反主(承)辦單位或服務學校之各項規定者,將由僑委會核發80小時之中英文服務證明。
學員除須自行負擔僑居地至台灣之往返機票、醫療保險理賠額度以上之醫療費用及提前報到或延後離營之膳宿及其他費用,其餘的在營隊期間膳宿、團體交通、行政及保險費用,均由主辦單位負擔。限報名時已就讀11年級以上,且於20121130日前年滿17足歲,但未滿27足歲之華裔青年申請。以英語為母語,能以簡單中文溝通,身心健康、學行良好、能適應團體生活,且具高度從事志願服務意願者,優先錄取。
有關活動詳細內容與申請表格請上僑委會網站下載(www.ocac.gov.tw/華裔青年活動專區)
報名可洽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該中心電話: 617-965-8801,傳真 : 617-965-8815 地址 : 90 Lincoln Street, Newton Highlands, MA 02461

加斯林鼓吹運動可向糖尿病說bye Bye




加斯林(Joslin)糖尿病中心美國亞裔糖尿病研進會(AADI)日前邀得摩頓市現任市長霍華(Richard Howard)、候任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到摩頓高中體育館,為「踏向健康六部曲」主持揭幕式,盼以一系列六次活動,提醒亞裔關注個人健康,及早察查自己是否有染患糖尿病的可能。
加斯林(Joslin)糖尿病中心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fic Officer)金良城表示,該中心的一系列研究顯示,調節飲食習慣之外,適度運動,可把染患糖尿病機率降低60%,該中心希望藉著「踏向健康六部曲」這活動,把走路、散步等適當運動的觀念與習慣,帶進亞裔社區。
金良城笑說,吃一份紐約快餐,由於份量大,大概等於吃下1200卡路里,但人們一天頂多只應吃下2000卡路里,多吃了卡路里,又沒運動來消化,當然容易肥胖。
金良城也指出,由於亞裔一般體重較輕,肥胖都藏在內臟裏,一般西醫以身高、體重等數據為依據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做診斷依據時,把美國人的標準應用在亞裔身上,就常出現誤診情況,甚至延誤了醫療時機。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製定的BMI,要超過30才算胖,但對亞裔來說,其實超過27,就算肥胖,超過24,就已是過重了。
由於美國政府撥款補助醫療服務提供者助人減肥,但亞裔的BMI通常達不到NIH所定肥胖標準,無法獲得這一補助利益。金良城表示,他將在本週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開會時,提出修訂要求。
AADI在該會網站上指出,雖然亞裔美人一般來說體重較輕,染患糖尿病的機率卻比美國白人還高。移民來美後,染患糖尿病的亞裔人數正急遽增加,已有大約10%的居美亞裔移民染有糖尿病,其中90%95%g是二型糖尿病,基因及環境影響都是原因。
AADI主任徐千田本月五日發表在PLoS ONE科學期刊的一篇文章則指出,亞裔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儘管比一型糖尿病患者低,卻更抗拒抗胰島素,顯出在減輕體重之外,還應針對抗胰島素做研究。和亞美年輕人肥胖無關,卻和抗胰島素有極大關連的脂肪細胞脂肪酸結合蛋白,或許可以做為診斷瀕臨危險個人,尤其是亞裔年輕人的生物指標。他們還須做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這一發現。
徐千田的報告還指出,在一型糖尿病人中,亞裔和美國白人的一大差別是,很多美國白人對beta細胞會產生自動免疫功能,但亞裔卻不到50%有這現象。
加斯林(Joslin)糖尿病中心當天為出席者做了身高、體重、血糖等檢查,發給每人一個計步器,還將寄發AADI健康生活手冊,鼓勵出席眾人在獲悉各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糖化血紅素(AIC)指數後,訂定個人健康目標,每天運動三十到四十五分鐘。
AADI將在摩頓市斥資七千七百萬元整修的摩頓高中內,舉辦共六次的「踏向健康六部曲」活動。下一次的舉辦日期為一月廿八日下午兩點到五點。
當天的活動由力迅公關公司馬曾夏慧擔任司儀。摩頓市聚喜樓老闆陳錦沾,摩頓市華林派師傅麥翠梅也特地出席支持。詳情可洽(617)732-2606,或上網aadi.joslin.org

圖片說明:

            加斯林糖尿病中心AADI通訊專員Chihiro Hernandes(左起)、首席科學家金良城、摩頓市現任市長霍華(Richard Howard)、候任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聚喜樓老闆陳錦沾、力迅公關公司馬曾夏慧等人主持開幕式。(菊子攝)

            許多摩頓民眾到場做檢查。(菊子攝)         

星期三, 12月 14, 2011

摩頓耆英慶聖誕 走秀唱歌好歡快


 中華耆英會十二月十三日把來自摩頓市和劍橋市的近百名兩地耆英,匯聚到摩頓老人中心大禮堂,請康乃馨與長青這兩大合唱團對歌,邀來十幾名熱心者表演,歡慶聖誕節的場面十分熱絡。
      中華耆英會安排的這場慶聖誕活動,節目內容豐富,既有大合唱經典民歌聖誕歌,還朗誦、獨唱、二重唱、時裝表演、男生小合唱、以及鋼琴獨奏等。
      聯歡會在丘云達的詩歌朗誦中開場。他以“聖誕聯歡序幕詩”中的一句“華人歌隊譜芳名,選取春花康乃馨”,點出表演團隊之一的隊名。
康乃馨合唱團是摩頓耆英剛成五個月的合唱團,也由長青合唱團總指揮張樂真老師指導,目前已有二十多位成員。該團當天率先做“彙報”演出,一表演了四首大合唱,為聯歡會帶來第一波的高潮。
劍橋長青合唱團成立已超過十五年,這天帶來別開生面,分兩個部份的時裝表演第一部份“女人花”,由女士展示中國傳統民族服裝婀娜身姿;第二部份男性,服裝樣式也運動款、淑女款、紳士款、古典款、及懷舊款的紛紛出爐伴奏歌曲聲中,烘托出“最美不過夕陽紅”景象
會中特色表演是俄語歌曲獨唱曾在大學教英語和俄語的狄化宇先講解“燈光”這首曲,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小伙即將上戰場,他心愛的姑娘道別後,十分不捨,離開的路上,頻頻回頭,穿過薄霧姑娘窗臺上閃著燈光。觀眾雖聽不懂歌詞,但都能從歌聲中感受到悲傷情感。
      聯歡會進行到全場合的聖誕歌尾聲意外出現一節加演。總指揮張樂真老師幾十年前的得意門生王瑩,代表同學從昆明趕來波士頓探望老師。她在老師安排下演唱了“祝福祖國”和“我愛你中國”,再應觀眾要求,老師合唱了一首老師多年前譜曲,這次全新填詞的“師生會面歌”,「師生離別五十年。。。珍惜友誼情無限,波城中國再相見”
張樂真透露,摩頓即將組建舞蹈隊有興趣者可與中華耆英會劉小姐聯繫617-357-0226她也表示,十二月十四日早上九點半,長青合唱團將在劍橋市老人中心舉行一場聯歡會。

圖片說明:

張樂真指揮(前中),康乃馨合唱團合唱(劉晨懿之攝)

“女人花”時裝展示(劉晨懿之攝)

“最美夕陽紅”時裝表演(劉晨懿之攝)

張樂真指揮(中),指揮全場大合唱,臺上為參演的康乃馨合唱團和長青合唱團成員(劉晨懿之攝)

瑩和恩師張樂真合唱“師生會面歌”(劉晨懿之攝)

羅島華協改選 重新出發


羅得島華人協會十二月十二日晚,在普塔基(Pautucket)市的中國客棧(China Inn)進行大改組,推選出十五名理事,預定明年一月開會再推選幹部,重新出發。
            當晚有21人出席,願意服務,出任華協理事者包括章賢信、陳和棟、葉超、吳子平、萬寅生、嚴英、王曉元、黃樺、才旭、劉有成、亓靄雲、S. Christopher Stowe, Jr.、楊慶、Nancy Yang等人。
前述各人將於明年一月十七日晚在中國客棧再次開會後,再推選會長、副會長、財政、秘書等幹部,並決定是否需要分成兩批,以恢復華協每年改選一半理事的傳承傳統。
與會者顧及馮偉傑的身為羅州克蘭斯頓(Cranston)市市長,難以撥冗處理會務,改請他出任榮譽主席。
            當晚的會議,由羅德島華人協會主席馮偉傑、會長劉有成、財政S. Christopher Stowe, Jr.主持。
            由於華協已久未開會,所有董事任期都已屆滿,當晚開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辦理改選。馮偉傑強調,另一主旨是要重振華協,探討華協理事們的意見,查察羅州華人社區的需要,以為華協重新訂出一個方向等。馮偉傑也一度提出,徵召十名社區熱心人士組成顧問委員會的意見。
            財政S. Christopher Stowe, Jr., Esq說明,過去這一、二年來,華協並未辦理很多活動,因此開支不多,但收入也不多,包括借用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場地經辦的華協圖書館支出在內,目前戶口還有三、四萬元結餘。他還說,華協成立近三十年,出面服務的多半是同一批人,久之自然彈性疲乏。擴大會員基礎,廣招新血,是理想之一。
            討論時,華協理事及出席者起初靜默,逐漸發言升溫,提出許多重振華協的意見。
            開辦有希望護士協會的出席理事亓靄雲在會中指出,近年美國經濟不景,西語裔、葡萄牙語裔等許多其他族裔人士,都會團結起來,向政府爭取補助。華人、亞裔其實也有很多人需要政府幫助,但卻從來沒有整合成一股力量,來這麼做,也許華協可居間協調,成為亞裔社區的帶頭人。
            自己開武館的梁素英也見證式的表示,華人過於習慣遇到問題,自行解決。她母親早前中風看醫生,醫院竟沒有台山話翻譯,逼她不得不自己來時才得悉,醫院裏有西語,甚至苗族(hmong)語翻譯,卻沒有台山話或中文翻譯,竟是因為從來沒人這一需求。
            在大學院校任教的萬寅生教授指出,關注華裔在主流政壇權益的80/20促進會,在美國許多個州都十分活躍,但還未聽說在羅州有任何活動,或許華協可和該會聯繫,為有心從政的華人,提供助力。
            皮膚科醫師周華提議,華協可在羅州舉辦中國日,卡拉OK歌唱或舞蹈比賽等活動,把各個地方的華人都邀來,既為地方增加熱鬧活動,也可藉以宣揚中華文化,甚至創造商機。
            強森威爾斯大學國際學生入學許可主任章賢信強調,重要的是,要在許多地方打出華協的名號,讓人們知道華協的存在,華協辦活動才容易成功。
            醫師羅春松表示,只要當日出席者,每人發十封電郵,就能徵詢到至少兩百名社區人士意見,真要查察民眾意向,並不是那麼難的事。
            自行經商的黃樺指出,華協有經費的話,可重辦英語班,續辦陳和棟的飲食業衛生班。羅德島大學教授楊慶,最近才在校內舉辦了一場羽毛球比賽。可見羅德島州內華人專家、學者那麼多,要辦活動很容易,重要的是可能得先重整華協組織,甚至重聘一名專職行政主任。
            萬寅生也補充表示,今日不同往年,如今的華人,許多已事業有成,當天在座的人湊一湊,也都能湊出一筆經費,關鍵在行動。
            羅德島華人協會部份成員將於一月十四日晚開會,討論慶祝農曆新年活動事宜。

圖片說明:

            羅州克蘭斯頓(Cranston)市市長馮偉傑(左六)和羅德島華人協會年會出席者。(菊子攝)

Conroy退選聯邦參議員


Thomas P. Conroy)(十二)日一早,宣佈自己退選,並支持伍仁(Elizabeth Warren)參選。這一行動增加了伍仁不須經歷民主黨黨內初選過程的可能。
Middleton)律師,丈夫為華人的梅麗莎(Marisa DeFranco),牛頓市軟體工程師Herb Robinson,,以及多佛(Dover)律師James C. King
代表蔚藍鎮(Wayland)的麻州眾議員康洛伊表示,他起初不太願意退選,因為他已經投入了那麼多的精力競選,橫跨全州的走了不下650哩。現在,他將把精力放在保住自己的眾議員席位。

暨南、武漢、清華 黎家活赴三大學談詩論詞


中美文藝交研會會長暨羅德島州詩人黎家活,今年舟車繹動,頻頻應邀出訪。十一月回中國,到暨南、武漢、清華三所大學談詩論詞。
今年十月份,黎家活才應劍橋沙龍之邀,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舉辦了一場詩詞講座。十一月又應邀回國,,在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閆月珍安排下,以《中國古典詩詞與現代語境下的創作》為題,和學生交流。
黎家活此行,還又在十一月九日到武漢大學文學院,十一月十四日到清華大學語言文學系,和學生交流,使用現代語境的古體今用詩詞創作,闡述用國語與粵語入詩的調音經驗,比較文言與白話文寫詩的格律、結構。他還應學生要求,以廣東話示範了吟唱詩詞,也示範他的專長之一,即興做詩,進而暢談如何構思,怎麼找靈感,定出主題意義,再昇華意境。
黎家活表示,尤其是清華的學生們,有的問題問得很刁鑽。但原定兩小時的講談,互動熱絡到二個半小時後才結束,倒很令人欣慰。
訪問清華大學時,他還特地以鶴頂格七律,撰成一詩,揮毫寫下「清流不息潤神州,華業滄桑衆運籌。大道康莊載厚德,學黌任重有孺牛。百科院士創奇跡,年歷長河居上游。校訓自強風物盛,慶歌嘉勉展新猷」,送給清華大學,賀該校百年校慶。
            黎家活在十一月份內,還應廣東省、廣州市僑聯之邀,與中美文藝交研會組團參加第四屆(廣州)世界華人文化藝術節。

圖片說明:

            黎家活(右一)與中美文藝交研會獲廣東省、廣州市僑聯之邀,組團參加第四屆(廣州)世界華人文化藝術節。(圖由中美文藝交研會提供)

黎家活捐贈《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詩及書法,該校圖書館主任袁欣博士代表接受。(圖由中美文藝交研會提供)

星期二, 12月 13, 2011

AARW 年會揚言助青少年參與社會活動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sian American Resource Workshop, 簡稱AARW)十日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大樓舉行年會,選出四名新董事,報告亞裔年輕人參與社會活動積極性,仍有待熱心人幫助等的研究結果。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謝約翰(John Hsieh)表示,該機構雖然只有一全職,兩名兼職工作人員,但有一眾會員志願者協助,2011仍然成果豐碩,參與及經辦了許多活動,包括波士頓地區亞裔學生會議,社區運動系列,會員聚餐,波士頓亞美電影節,亞裔寫作營以及各類關於亞裔移民的講座等
謝約翰指出,AARW還致力於建立社會正義,參加了2011推動正義大會(Advancing Justice Conference)等。
他說,AARW未來將繼續努力,提升亞裔的社會地位培養亞裔年輕人的領導力,滿足不同人群需求上,下更多功夫,包括以中國城為基礎,放眼整個波士頓地區與“佔領波士頓”工作小組等各社區團體和組織合作。他也號召志願者和非會員人士多為AARW寶貴建議和創新想法,協助推動AARW的發展。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研究員,曾任亞裔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的劉仲岳,當天和王星月一起,報告了AARW參與,海恩斯(Hynes)基金和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支持的波士頓地區18-25歲亞裔年青人社會活動抽樣調查。
該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向波士頓,昆士市,摩頓市,林市(Lynn),和雀喜(Chelsea)18-25歲亞裔青年郵寄1,200-1,300份問卷
王星月表示,調查把不參與社會活動(not involved)到積極參與(very involved)分為1-5分,在收回來的100份有效問卷中,超過70%認為自己達3分及以上半是自願或募款(45%)84%願意,卻未參加社會活動者,多半因為時間配合不上以,或缺乏相關聯繫和信息
劉仲岳總結表示這一研究結果,顯示有許多年輕人想要參與社會活動,卻缺乏信息及聯絡管道,AARW等社會組織應可在這方面多加籌劃,為年輕人提供社區網絡。
      AARW當天還在加計出席會員的現場投票數後,推選出Sharon Cho、黎麗莎(Lisette Le)Laura MisumiChealyn Tim等四人為AARW的新董事。
      AARW年會當天,還舉辦了一場假日集市,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會場內,擺售琳琅滿目的各式小商品

圖片說明:

AARW行政主任謝約翰(John Hsieh)年度報告(劉晨懿之攝)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研究員劉仲岳講解研究結果(劉晨懿之攝)

AARW名新董事由左至右Laura Misumi, Chealyn TimSharon Cho, 黎麗莎(Lisette Le)(劉晨懿之攝)

星期一, 12月 12, 2011

比基尼聖誕慈善跑今年第十二屆



大約五百人參加的第十二屆穿比基尼聖誕裝慈善跑(Santa Speedo Run),十日下午在波士頓市的紐百利(Newbury)街、波約斯頓(Boylston)街上轟動一時,路過群眾紛紛停下腳步,拿出相機,場面煞是有趣。
            這次的聖誕比基尼慈善跑,估計可為今年的受益人,為波士頓市35所公校大約1000名中學生提供足球、棒球、排球、跳繩( double Dutch)等課餘體育活動的玩球基金會(Play Ball! Foundation),籌得廿五萬元。
            玩球基金會行政主任Michael Harney表示,這筆錢大概足夠資助一整個春季的活動經費。他這天也穿上了比基尼裝,和廿名學生一起參加跑步籌款活動。
            他說,特別是在經濟困難時期,籌款實在不容易。如果為籌款,得靠他們一群肥胖老傢伙,穿上比基尼,才能達到目的,他們可是不怕醜的。
這場聖誕比基尼慈善跑活動,以波約斯頓(Boylston)街上的Lir餐聽做起跑點和終點。十日中午時分,在警察抵達,封街之後開始。部份參加者表示,今年參加跑步的人數少了,可見經濟的確不好。
根據波士頓環球報刊出的照片,今年參加聖誕比基尼慈善跑的人中,不乏亞裔、華人。

圖片說明:

            參加聖誕比基尼慈善跑的人,不少人發揮創意,把自己扮成聖誕禮物,或派對食品。(菊子)

            聖誕比基尼慈善跑的參加者和圍觀者擠滿在終點站街道上。(菊子攝)

       

           

廣教學校逐步轉型 粵語老師只剩六人


中華廣教學校近兩年來因應大環境變化,以及家長要求,不但校內開辦的國語班越來越多,老師也新面孔大增,從全校講粵語時代就執教鞭的老師,碩果僅存區美鶯(左起)、呂錦芳、梅淑雅、劉惠儀、梅慕芳、施綺文等六人。十日晚,他們一列排開,在廣教學校籌款會接待桌前,迎迓她們大部份人都已熟識廿、三十年的社區熱心人。

廣教學校年終籌款逾十五萬元


 中華廣教學校十日晚在喜臨門大酒樓舉行年度籌款晚會,約五百名中外熱心人士出席,共籌得善款逾十五萬元。
廣教學校今年的籌款晚會以「認識中國、放眼世界」為主題,邀得波士頓第五號頻道電視台(WCVB-TV5)記者伍沅媚(Janet Wu)擔任司儀,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頒發傑出社會貢獻獎給華人醫務中心行政主任衛爾金(Eugene Welch),表揚該校執教已達23年之久,為廣教學校創辦揚琴班、鼓樂隊的張鎮田老師。
萬寧路在致詞時,強調文化傳承,以及保持母語的重要。他表示,世界越來越平,年輕人更應該開闊眼界,容納多元知識、見聞,不過年輕人往往不懂,要靠成人提攜、帶領。中華廣教學校和陳毓禮等人,就是這些年輕人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橋樑。
中華廣教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蔡倩婷表示,廣教學校從最初由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支持創辦起,到1981年註冊為非牟利機構,一直都在社區大眾的呵護中穩步發展。十日晚這該校每年一度,最大的籌款活動,有這麼多熱心人出席,令人感念。
代理校長劉曉楠指出,廣教學校已有95年的悠久歷史,一直以其獨特教育方式,把中國帶向全世界,該校快速成長的青少年項目,與各個不同社區團體的合作,也在漸漸把世界的距離拉近。
中華廣教學校今年的籌款晚會,有雷根公關公司協辦。波士頓市和摩頓市的華林派功夫團攜手舞獅後,遊藝節目包括張鎮田親自下場演奏揚琴「秋思」,釋恆振率廣教子弟表演少林功夫,還有小提琴演奏「蝴蝶愛人」、歌曲二重唱「我愛的人」,茉莉花舞蹈團表演新疆舞「快樂鈴鼓」、絹花扇舞,廣教學校老師們合唱中國風韻,最後還安排了一場世界傳統服裝秀。
當晚出席的嘉賓,包括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鍾麗文、組長官大鉎、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黃正杰,以及各僑團公所負責人 和代表。
根據廣教學校當晚在會場派發的節目冊,今年的二萬元以上金龍級捐款大戶有二,分別為塔芙茨醫療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千禧年海華公司(Millennium Hayward LLC),一萬元金獅級捐款者為薩福克(Suffolk)建築公司。五千元以上的捐款人或機構,竟也有十個之多,包括生香花苑的陳國榮夫婦,僑領陳毓璇、黃景佩伉儷,陳毓禮、黃麗蓉夫婦,東海集團董事長梁國光夫婦,以及華人醫務中心、牛津實業、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北美乞臣集團、Avalon BayChung King Rick’s Café

圖片說明:

            中華廣教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蔡倩婷()、副董事長陳毓禮()和波士頓市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左二),一起頒發傑出社會貢獻獎給華人醫務中心行政主任衛爾金(Eugene Welch)(右二)(菊子攝)

            當晚獲表揚的廣教學校老師張鎮田()和他培訓的鼓樂隊成員。(菊子攝)

            廣教學校揚琴班學生穿著中國傳統服裝演奏。(菊子攝)

星期日, 12月 11, 2011

病後棄高薪 建築師為弱勢蓋屋

轉載自yahoo 網路文章, thanks to Chih-Chao Chuang for sharing。

病後棄高薪 建築師為弱勢蓋屋

醫師有義診,建築師也要「義築」。70年次的簡志明,以切.格瓦拉自許,憑著建築專業,與助人傻勁,從南投到尼泊爾,他用一磚一瓦,堆砌援助弱勢的「義築新革命」。

【大病後領悟  棄高薪做義築】

義築旅程的起點是6年前一趟歐洲之旅。當時,簡志明考上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出國發表作品,卻病倒在西班牙。回國後,他決定休學半年,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簡志明從高職開始學建築。大學時幫建設公司做立體電腦繪圖,一個案子酬勞高達3萬元。可是,日以繼夜的工作讓他失去健康,偶爾碰到黑心建商,更讓他心灰意冷。

有一次,商人明知公寓大樓完成後,4樓以下的視野,會被地形擋住,依然要求他在圖中刪除屏障。「我起了雞皮疙瘩,」簡志明回憶說,「換成我的父母,他們用一輩子的積蓄買房子,我等於用一張圖,就能讓他們一輩子賺的錢都沒了。」

回學校後,他開始跟建築系的老師討論,難道學建築,只能幫有錢人做事?他提出的想法是,既然社會培育優秀的建築師,建築師就該走出辦公室。多去田野考察,結合創意和專業知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免費蓋教室  被當成詐騙集團】

研究所畢業後,簡志明拜訪南投縣信義鄉的雙龍國小,得知學校的手工藝教室急需整修後,他募款13萬元,當重建教室的基金。簡志明領導30位志同道合的義工,採用當地唾手可得的竹子,隔年8月,完成全新的手工藝教室。

當時的校長王勝吉,至今對建造的「竹屋」印象仍然深刻。他之前沒聽過「義築」,還擔心碰上詐騙集團。但簡志明的努力,感動了全校師生。

【尼泊爾義築 打造百年醫療站】

結束南投之旅,簡志明前往尼泊爾,打造永續醫療站。由簡志明領軍的年輕義築隊,在海拔約300公尺的山谷台地,用最便宜的紅磚,打造經用百年的永續醫療站,供國際義診團隊使用,並充當社區的活動中心。

簡志明並教居民自製水泥、架樑柱的正確方法,讓他們能自力更生,免於營造商的剝削。9月離開尼泊爾,簡志明沒帶走任何紀念品,只有小弟弟、小妹妹目送他的神情、緊緊抓住他的手。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

剛開始,父母很難諒解他。左鄰右舍的孩子,都找到穩定的工作,花9年念建築的簡志明,卻甘心幫陌生人做白工。有時候,他也會灰心。做義築很累,卻沒有錢拿。簡志明擔任老師的助教,維持一點收入,卻為了助人,經常必須自掏腰包。

父母看到建築界的學者,大力誇獎兒子,也逐漸接受他的抉擇。老師也總是提醒簡志明,除了你之外,台灣沒有人在做義築。眾人的鼓勵,讓簡志明拾回熱情。
「佛教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簡志明下定決心,哪裡需要幫助,他就會去幫忙。而社會上,永遠有人需要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