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22, 2025

慈濟劍橋外展中心邀邱琳婷窺看故宮百年

邱琳婷談百年故宮的時空之旅。
             (Boston Orange綜合報導)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劍橋外展中心日前邀得目前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藝評人邱琳婷,以「百年故宮的時空之旅」為題,回顧她稱人們譽之為「人類史上奇蹟」的故宮博物院文物被收藏,完整保存歷程。

            故宮博物院(北京)是在100年前(1925年)的1010日,才正式對外開放,供人參觀的。館內藏品主要來自宋元明清四代的皇室珍藏,歷經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抗日戰爭等動亂挑戰,其中許多藏品也在這個時候,被人掠奪,流失。

邱琳婷敘述自己的藝術史學者之路。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把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最精美的大約四分之一,跨海運了過去。

曾獲得藝術理論類巴黎大獎,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新媒體藝術類作品策展人首獎,也曾受邀在國內外多所大學任教的邱琳婷,簡述自己的藝術史學者之路,來自參觀博物館,做田野調查,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現在是訪問學者。她是在921地震事件之後,曾帶大學生到台北故宮上課,才觸發她以「故宮的時空之旅」為主題做研究。

故宮發現范寬簽了名的《谿山行旅圖》。
            這晚她以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流失海外的《女史箴圖》等案例,探討文物命運。例如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據說是在八國聯軍時,被人以25英鎊出售。《簪花仕女圖》、《歷代帝王圖》、《五馬圖》,則是溥儀等人私帶出宮,如今分藏於遼寧博物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

            她也介紹了1072年的郭熙《早春圖》,北周或隋朝的石雕觀音立像,東魏的佛坐像,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

她闡述了台灣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在民國政府遷台初期,故宮文物儲藏在台中霧峰北溝,1956年還落成陳列室。1965年時,位於外雙溪的台北故宮開幕,1958年時,人們發現台北故宮藏有范寬簽了名的《谿山行旅圖》,到2000

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現收藏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年後,故宮定位改變,從呈現中國文化傳承,逐漸衍變為「亞洲博物館」,透過常設展、科技互動展覽和南院戶外美術館的當代藝術創作,一邊展示多元化典藏品(青銅、汝窯、北宋山水三寶等),一邊激發與當代、在地文化持續對話的營運模式。2015年的「故宮南院」開幕,展示戶外公共藝術,又賦予了故宮新面貌。

講座現場。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劍橋外展中心共同負責人陳筠媞表示,慈濟劍橋外展中心幾乎每週五晚上安排有講座,音樂會等不同類型活動,歡迎各界,尤其是年輕人參加,也認識慈濟。查詢可洽#6, 620 Massachusetts Ave, Cambridge, MA 02139(617) 762-0569 。(所有圖片,陳筠媞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