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24, 2025

惹對寺首名洋住持Nicholas Vreeland訪劍橋慈濟分享達賴喇嘛超越宗教理念

頗具傳奇色彩的藏傳佛教僧人Nicholas Vreeland,在慈濟劍橋外展中心弘揚佛教精神。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劍橋市綜合報導)波士頓慈濟劍橋外展中心1121日舉辦讀書暨座談聚會,邀最古老藏傳佛教惹對寺(Rato Dratsang)首名洋主持Nicholas Vreeland,闡述第14世達賴喇嘛所撰的「超越宗教:全世界的倫理」一書,談到輪迴轉世,強調佛教利他精神。

慈濟劍橋外展專員喬琥(右)獻哈達,送感謝狀給Nicholas Vreeland。(周菊子攝)

慈濟波士頓負責人長金滿(左三)等人感謝Nicholas Vreeland和麻州麥德福市Kurukula中心
具格西資格的常駐教師Geshe Ngawang Tenley。(周菊子攝)

            Nicholas Vreeland是一名頗具傳奇色彩的藏傳佛教僧人,1954年在瑞士出生,父母是美國外交官,祖母曾是知名時尚雜誌Vogue的主編Diana Vreeland。他自己13歲開始學攝影,成為了紐約時尚圈攝影名人,但他卻剃度出家,學習藏傳佛教13年,1998年通過“格西(Geshe考試,取得藏傳佛教格魯派中有如佛學博士,得以出任住持,以及作為佛學導師的資格。他從1999年迄今,擔任紐約的西藏中心主任,兼管在新澤西州(South Orange)的閉關中心,同時在20122016年間,經達賴喇嘛欽點為惹對寺Rato Dratsang住持,成為作為密宗學院,培養西藏政治和宗教最高指導者的這南印度寺院最高行政及宗教、管理機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西方人住持。

部分出席者合影。(周菊子攝)
Nicholas Vreeland應邀到慈濟劍橋外展中心交流佛學。(周菊子攝)

            今年(20257月,他回到印度北部的達蘭薩拉(Dharamsala),參加第14達賴喇嘛的90歲生日之後,依循藏人行政中央和其他組織把達賴喇嘛 90 歲壽辰年定為「慈悲年」的倡議,鼓勵信眾推廣達賴喇嘛所倡導的普世價值、慈悲心和跨信仰和諧。9月,他也到台灣的台北,秀水,鹿港等地,做藝術,文化,佛教的訪問交流。

            自從卸任惹對寺住持後,Nicholas Vreeland的工作重心轉移回紐約西藏中心,但他仍是惹對寺的終身導師和顧問,因此長年來回兩地,同時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地演講,教導佛學,辦攝影展,擴大弘法。

            這也是Nicholas Vreeland這次接受慈濟劍橋外展中心邀約,辦讀書會的原因,藉以推廣第14世達賴喇嘛在2011年出版的「超越宗教:全世界的倫理(Beyond ReligionEthics for a Whole World)」一書,強調佛教修練自我,弘揚利他的精神,探討達賴喇嘛所主張,真正的道德基礎植根於人類追求幸福,避免痛苦的本能,以及包含慈悲、關懷與互相理解等人性特質的「基本人類價值」。

            Nicholas Vreeland在回答出席者提問時還表示,他認為儘管所有宗教在“利他”上或有共同處,基督教和佛教的最大區別之一是基督教有神的存在,而佛教則強調人人都可自我修練成佛。

            由於第14世達賴今年已高齡90,藏傳佛教又有靈童轉世這傳統,席間有人探問了達賴喇嘛有沒透露過未來轉世的消息。不過達賴喇嘛近年曾數度公開表示過自己身體很好,甚至可能活到113歲,將來的轉世者一定會出生在自由世界。

            21日的這場聚會由慈濟劍橋外展中心外展專員喬琥主持。慈濟波士頓聯絡處負責人長金滿,負責劍橋外展中心活動的陳筠媞、宋永麒和香積組的金花師姐等人特地準備了蘿蔔糕,炒米粉,藍莓,香瓜等美食,招待出席者和講者。活動結束時,喬琥還向Nicholas Vreeland獻“哈達”,以表尊敬及祝福。

            大波士頓和西藏人,以及藏傳佛教其實頗有淵源。第14世達賴喇嘛本人在19792014年間曾6度訪問波士頓,2011年他決定政教分離,辭去所有政治職務後,西藏流亡政府產生了第一位完全民選的首席噶倫(Kalon Tripa,後更名為司政 Sikyong)。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洛桑森格(Lobsang Sangay)在210年,依法不得再次連任司政後,回到哈佛大學法學院擔任資深訪問學者。大波士頓地區從1965年之後開始有藏人定居,根據波士頓藏人協會(TAB)數據,大波士頓約有600名西藏人。(更新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