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0月 14, 2013

台灣新媒體及駐村藝術家訪波交流

兩年一度,今年在波士頓大學舉行的國際跨文化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昨(十三)日落幕。台灣文化部贊助的“超越:台灣藝術家行動”,讓與會各國藝術家對台灣新媒體及駐村藝術的多元化及蓬勃發展,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日晚,由亞洲文化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台灣基金會贊助,目前在紐約做半年駐村藝術研究的“雲門舞集二”舞者及編舞人黃翊,在大會晚宴中演出地平線下(Hnder the Horizon)”片段,這個他以final cut pro電腦軟體,把投影和真人揉和共舞的駐村創作,搏得藝術家們起立鼓掌。
            在波士頓大學808藝廊舉行的這場晚宴,有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文化部紐約辦事處主任游淑靜,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Benjamin Juarez,牙醫師阮浩鑾等嘉賓,藝術家,不下二百多人出席。
            率領15名台灣藝術家與會的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表示,這是她本人第三度參加國際跨文化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深知駐村藝術創作,國際交流經驗,具有改變藝術家人生,改變社會的力量,她們很榮幸,今年有機會擴大這樣的參與,交流。
            蕭麗虹透露,國際上的藝術組織,目前有三大類,美國工會及歐盟協會,都有比較繁瑣,嚴格的規定,以及需由其他會員推介等要求,會員年費也貴到要一千美元以上,一般年輕藝術家往往無緣親近,例如國際跨文化交流會,有140名來自不同國家藝術家參與會議,今年以“藝術:觸動思想(Arts: Engaging Minds)”為主題,強調國際機會的這組織,就成為有心接受國際思潮,文化衝擊的最佳途徑之一。
她也透露,大會統籌Mary Sherman去年曾親往台灣,面見文化部部長龍應台,他們才得以在今年這麼大規模的組成15人代表團,來這國際場合,介紹台灣藝術家經由獨特角度省思日常生活,藉由與媒體,科技,科學界,多元社群級機構合作,以藝術改變社會未來及環境的行動。
在為期四日的交流會中,台灣的藝術家們展示,觀摹作品,蕭麗虹和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瑪悧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還分別作了專題演講。
蕭麗虹和瑪悧介紹了“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包括舉辦利用當地食材舉辦早餐會,探討人與在地環境關係,以“編織低碳都市村落“為出發點,推動出流動手工博物館,以”我校門前有條溪“為主題,與竹圍國小合作,創造五感的在地學習,與福德里合作社區劇場,與竹圍國中合作在地綠生活等等,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社區環境藝術。
黃文浩的演講,以該中心於2012年承辦“台北數位藝術節”的成果,介紹他們稱為第二自然,藉由媒體科技所創造出來的擬真文化數位藝術。黃文浩透露,該中心是台灣唯一的數位藝術機構,目前暫時只和法國里昂,德國一城市作交流。美國雖然有不少很優秀的數位藝術家,但還未組成機構。
當晚與會的本地藝術家,包括從紐約來的Alfred 大學訪問助理教授傅嘉琿,麻州石雕藝術家謝茵,水墨抽象畫家田文浩等人。

圖片說明:

            參加國際跨文化交流會雙年展的藝術家們合影。(菊子攝)

            左起,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瑪悧,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和“超越:台灣藝術行動”共同策展人賴香伶等人是這次台灣團的主要負責人,他們還應邀參觀了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菊子攝)

            左起,國際跨文化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統籌Mary Sherman,波士頓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文化部紐約辦事處主任游淑靜。(菊子攝)

            右起,波士頓大學教授Christopher Muller,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Benjamin Juarez,波士頓經文處處長洪慧珠, 文化部紐約辦事處主任游淑靜,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牙醫師阮浩鑾都是晚宴嘉賓。(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