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僑辦這「華文教育,名師巡講」活動,今年至少在美國十地舉行,波士頓是第四站,下一站將赴費城。
名師巡講團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任李曉梅領隊,老師三名,講談「中國文化」、「兒童教育心理學」、「漢字、詞匯趣味教學」等不同主題。
勾利軍的中國文化課,分有中國文化的淵源、和諧的商周文化、強悍的秦朝文化、富有想像力的漢文化、瀟灑不群的魏晉文化、爐火純青的隨唐文化、理學文化與市民文化等七大主題。
她指出中國是以農為本,重視土地,講實際功效,融和性強的國家,看世界從立足於大自然中的角度出發,和西方把人和大自然分成兩個對立面的看法,差異很大。
勾利軍藉著神話、考古發掘物、古人詩詞來說故事。其中長沙馬王堆一號裹帛畫上的圖案,龍是天,貌似青蛙的蟾蜍是地,就象徵著中國人的重視天地人三位一體觀念。
談及唐朝,勾利軍批評張藝謀沒文化,「滿城盡帶黃金甲」片中人物的服裝,完全偏離唐朝講究寬鬆、開放的文化特色。她以永秦公主墓壁畫指出,那個朝代的婦女,從容、自信,即使身穿透明輕紗,也絲毫不以為意。在這種開放風氣下,中國大方的吸收外來文化,諸如唐朝的胡旋舞,乾陵的翼馬等。
勾利軍指出,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融和性強,外來文化進了中國,都被融和成具中國特色的新文化,例如唐三藏從印度帶回中國的佛教,在中國因應現實環境,出現了以知識份子為對象的禪宗,和以老百姓為對象,強調唸阿彌陀佛經句,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的淨土宗。甚至馬克思主義,流傳進中國,也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談及宋朝,她說根據農業社會的注重經驗,宋朝總結唐朝滅亡原因,在於君王太寬鬆,於是改行集權做法,「杯酒釋兵權」的先從軍權抓起。
她說,從宋朝以後,中國經濟發達,出現市民階層,人們開始追求平等、法規、制度,講究時尚,逐漸有了川、魯、蘇、粵等四大菜系,整個社會結構,更形多元化。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承辦的「華文教育,名師巡講」活動,廿一日晚有來自艾克頓、牛頓、沙龍、溫徹斯特、世紀及劍橋等中文學校的不下四、五十名老師參加。三堂課全上者,可獲中國海外交流協會頒發的培訓證書。查詢詳情可洽781-788-8558。
圖片說明:
許多老師在聽完勾利軍教授(左八)講課結束後,還不斷提問,關切中國文化今後去向。(菊子攝)
劍橋中文學校校長暨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副董事長陶凱(左)為接待勾利軍教授(右)等名師到訪,累壞了。(菊子攝)
長沙馬王堆一號裹帛畫。(菊子攝自現場幻燈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