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希望藉由講座、工作坊、公共演講、分組實驗、非盈利組織的實地考察等行動,培養「種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共情能力、賦權意識、專注精神,甚至辦理、實踐項目的領導能力,進而帶動更多熱心人以實際行動,策劃並辦理能掀起改變的社會公益創新項目。
「免費午餐」發起人暨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基金項目發起人鄧飛,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康曉光,”多背一公斤”發起人暨愛聚公益創新創辦人余志海(安豬)、哈佛豪澤中心中國項目主任胡馨、美國強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臨床研究和醫療事務全球總監方威凱等人,昨日評講前述五個項目。
其中1978年出生的「微博打拐」,也是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熱情非常,當場表示,有興趣和其中兩個項目合作。他願意成為「中國非牟利機構社會影響評價指標(Social
Impact Evaluation Metrics)」的首個測試對象,也願意把免費午餐三條路線中的其中一條線,撥給「夢想架橋者(Dream-bridgers)」,讓他們使用免費午餐的人脈、網絡資源,培訓有意下鄉支教的大專學生,讓他們在下鄉前做好該教什麼,如何和鄉村學校裏原有的授課老師合作等準備。
康曉光和方威凱在總結時都指出,種子們若希望所提公益項目計劃獲得資助,在撰寫項目計劃書、預算製作、營運模式架構等許多方面,都還待加強,但種子們提出的許多構想,似乎都確有其特殊的市場需要。
「哈佛公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主要發起人吳爭,昨日在報告結束時,激動的感謝包括徐嫣雯、王書藝、王海等所有參與活動的義工、贊助者與一眾老師。他表示第一期結業,是種子班成功走了四分之一的路,未來還需要種子們互相支援、保持聯繫,在未來一到五年間,種子們所提的項目都能落實,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才算是大家夢想成真。
查詢哈佛姑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詳情,可上網
http://www.hcs.harvard.edu/summercamp/。該項目仍在徵求合作或資助,查詢可洽harvard.chinanpo@gmail.com 。
圖片說明:
方威凱(右起)、鄧飛、康曉光、胡馨等人應「哈佛公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的徐嫣雯等人之邀,擔任報告講評人。(菊子攝)
「哈佛公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主要發起人吳爭。(菊子攝)
吳爭(右一)介紹「哈佛公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義工團隊。(菊子攝)
“多背一公斤”發起人余志海。(菊子攝)
一名出席者在會中講述他個人參加美國領導力訓練遊戲的經驗。(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