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30, 2012

財政廳華美銀行合作 進昇電子貸得35萬元


華美銀行和麻州財政廳昨(廿九)日舉行儀式,頒發35萬元貸款支票給進昇電子公司(Adcotron EMS Inc.),慶祝「小企業銀行合夥(Small Business Banking Partnership)」項目,在華裔社區內取得進展,鼓勵少數族裔、婦女經營的小企業,充分利用該項目獲取拓展所需資金。
            麻州財政廳廳長葛羅斯曼(Steve Grossman)是在2011年五月五日時,首度推出這「小企業銀行合夥」項目,一年下來,截至2012年六月三十日時,州內48家承辦銀行,已在160個社區內,辦理了2503宗貸款,貸出二億六千七百五十萬元(262,750,000)
            葛羅斯曼表示,家族經商傳承給他的教訓是「聆聽客戶的需要」。他上任以後巡迴麻州各地,舉辦圓桌會議,聽到的小企業聲音是有太多牌照、許可得申請,需要技術性援助,煩惱缺乏取得資金管道等。他也同時獲悉,州政府收來的民眾稅款,存進金融機構或互惠基金後,竟有60%轉出境外,諸如澳洲、亞洲等地,未能幫助本地商家,發揮融資週轉功用。
葛羅斯曼指出,財政廳因此推出這「小企業銀行合夥」項目,把該部門通常存在全國性,或國際性金融機構的現金儲備,以一千萬元為上限,存進麻州本地銀行。在存款之際,和銀行簽署備忘錄,要求收取存款的銀行,擴大貸款給州內有信用小企業,尤其是少數族裔和婦女經營的公司,以期幫助更多小企業穩定發展,也為麻州創造就業機會。
進昇電子公司,就是一個少數族裔及婦女經營公司,因「小企業銀行合夥」項目而獲益的最新例子。
進昇電子公司董事長湯惠芬表示,七月份辦妥手續,從華美銀行取得35萬元貸款後,該公司已購買一台自動組裝電子零件的機器,奠定擴展基礎,將可增加十個工作機會,並計劃在現有的35000平方呎廠房面積外,再增加租用海洋工業園區(marine industrial park)內,現用樓宇的地下室。
湯惠芬在致詞時表示,她本人在中國出生,四歲後遷居香港,1968年才移民來波士頓,第一份工作是在先鋒電子廠裏當會計,接著一路晉升至管理員(controller)、財務。她坦言從沒想到過要自己來經營公司,只是沒想到,工作了28年後,先鋒電子廠竟然決定在2005年關門。她個人非常不捨,和幾名老同事商量後,大家也都同意留下來,於是由她代表,和公司管理層談判,最後接手公司。起初她們只有15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現在員工已增至70人,95%是少數族裔,流動率低於1%
進昇電子公司的客戶,GeomagicHaptic製造主任Tom DeWolfeCasa SystemSean Jordan,昨日各自代表公司出席儀式,並盛讚進昇電子的產品及服務品質,也幫助了他們公司的成長。
華美銀行新英格蘭區總監葉俊年表示,幫助像進昇電子公司這樣的少數族裔企業穩定發展,是該公司的目標。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該行就可把麻州財政廳存在該行的五百萬元全都借出去,進而符合資格再拿麻州財政廳五百萬元存款,幫助更多小企業。
昨日出席觀禮的有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

圖片說明:

            麻州財政廳廳長葛羅斯曼(Steve Grossman)(右起)和進昇電子公司董事長湯惠芬、華美銀行新英格蘭區總監葉俊年,以大支票慶祝貸款活動成功。(菊子攝)

            出席儀式者合影。(菊子攝)

            麻州財政廳廳長葛羅斯曼(Steve Grossman)(右起)和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等人,在進昇電子公司董事長湯惠芬帶引下,參觀工廠。(菊子攝)

南京玄武代表團訪波 助先聲藥業百家匯招才


大波士頓地區醫藥人才豐沛,中國各地代表團從省、市到區,接踵而至的來波招人。南京市玄武區日前與先聲藥業搭檔,拋出「高薪」、「高端」方向,籲請波城人才移駕南京中心地帶發展。
            南京市玄武區代表團一行,成員包括區委書記儲永宏、常委騰濤、發展改革局局長吳開芬、人才辦公室副主任朱駿、玄武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戴修成、南京徐庄軟件園主任張仲金。先聲藥業代表有高級副總裁殷曉進、總裁助理叢欣等人。
            儲永宏在「創新藥物百家匯」推介會上表示,南京是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古都之一。2013年和2014年的亞青會、青奧會都將在南京舉行。而南京的中心城區,南京市委、市政府所在,就是佔地75平方公里,人口65萬的玄武區。
            儲永宏介紹玄武區不但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科教資源也無可比擬,每萬人的在校研究生數量,高居全中國第二位。區內共有18所高校、30家科研院所,32名獲選入國家千人計劃的人才,未來將新增載體空間240萬平方米。該區每年撥出區級預算3%,投入人才建設,撥給區校合作的資金超過兩億元。將依托江蘇省首家科技金融園和長三角技術產權交易中心,搭建實驗室邁向市場的技術轉化高速公路。
            儲永宏強調,位於徐庄園的先聲藥業「創新藥物百家匯」是南京玄武區支柱項目,也是代表團此行訪美重點推介項目。該區將在載體設施、人力資本、公共政策等三方面加強服務,要實現吸引、留住生物醫藥業領軍人才200名,孵化和培育創新藥物研發型公司不少於100家的目標。該區也將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鼓勵重點企業建設和技術創新。
            先聲藥業高級副總裁殷曉進在會中報告該公司打造世界級創新藥物的理想,以及在百家匯的發展計劃,呼籲有心發展者,加入行列。
            紐英崙美中醫藥開發協會下屆會長候選人林慶聰,當天主持會議。該會現任會長陳敏、候任會長鈄理強、前任會長李和,理事茍大明等人,當天全都出席和代表團互動,為70多名出席者服務。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龔家驪也陪同代表團參觀哈佛、MIT

圖片說明:

            南京市玄武區區委書記儲永宏(前右五)、常委騰濤(前左二)、先聲藥業高級副總裁殷曉進(右四)和紐英崙美中醫藥開發協會會長陳敏(前右六)、前任會長李和(右三)、下屆會長候選人林慶聰(後右二)等人在會中合影。(圖由美中藥協提供,孫天宵攝)

星期三, 8月 29, 2012

紐英崙客家鄉親 四海匯聚力量大


看炊煙繚繞,聞美食飄香,聽歡聲笑語。紐英崙客家鄉親會的100多名鄉親和嘉賓,上週末在牛頓市奧本戴爾公園(Auburndale Park)暢快交流,驚詫發現許多社區聞人,竟然都是客家人,笑說「客家力量大」,在波士頓也非戲言。
          今年四月甫當選紐英崙客家鄉親會的新會長張桂英,這天嚴盡會長宣傳客家文化責任,穿上深藍客家布服,在會場入口迎迓來賓,讓遠遠看見的人都知道,這兒有場客家聚會。
      邱西蔷、劉悅慧則和才從台灣來美三年多,最近在客家鄉親會當舞蹈老師的洪螢娥,一起守在入口處,親切的為鄉親辦理報到手續。趁空還看舞蹈錄影帶,為預定明年五月推出的表演做準備。她們笑說,客家鄉親會舞蹈團成員,平均年齡六十歲,舞姿可卻是一點也不差。
      新任副會長陳裕逢把才剛高中畢業的兒子陳奕銘貢獻出來,做燒烤大員,和曾正泉,以及穿著粉紅條T恤,被譽為當天最搶鏡男士的華漾小館(Taipei Tokyo)東主林展輝別苗頭,負責燒烤雞翅膀、牛肉串等肉食。
會場裏擺出來的豐富菜餚,全是一眾客家鄉親們自己準備的,有滷蛋、餃子、炒米粉、油飯、烤條瓜、醃草菇、清煮玉米豌豆等等。陳裕逢的太太余媚鳳,也把她從台灣帶回來的酸梅粉貢獻出來,沾在小蕃茄上。經文處文化組的姚君佩一口吃下後,連連讚美,直說這是台灣才有的美味。當天負責攝影的謝開明,嚐了一碗薏米綠豆湯,也忍不住露出一臉的滿足,聲稱湯裏的砂糖甜,已是多年沒嚐過的台灣味道。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這天很捧場,不但處長洪慧珠親自出席,連新到任副處長陳銘俊,以及組長簡宏昇、官大鉎,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都到了,分頭和鄉親們互動。
新英格蘭台灣商會和紐英崙客家鄉親會的前任會長曾秀梅、許炳煌夫婦淵源深厚,這天也大規模出動,歷任會長的王本仁、方本仁、蔡明機都來了。現任會長胡美惠還把正好來波士頓探親的母親帶來,和一眾新朋舊友暢敘。
出席者中,還有大波士頓文化協會會長周一男、余國豪夫婦,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暨紐英崙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張鳳、黃紹光夫婦等。起初,有人以為他們都是應邀而來,與客家鄉親互動的嘉賓。大家一聊起來才知道,竟然都是客家鄉親,周一男是海豐的客家人,黃紹光是第廿四世的客家人,十七世那一代遷居台灣。新到任的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也是客家人。
當天趕到會場,與一眾客家鄉親交流的,還有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的何淑蓉等人。

圖片說明:

          紐英崙客家鄉親會一眾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紐英崙客家鄉親會副會長陳裕逢(左起)、會長張桂英(左二)和前任會長曾秀梅(右一)一起歡迎經文處處長洪慧珠。(菊子攝)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左一)這天全家到會,在餐桌前斟酌,該為家人拿些什麼菜。(菊子攝)

          紐英崙客家鄉親會理事,華漾小館東主林展輝,不但捐出當天燒烤的所有肉類,還親自掌廚,燒烤。(菊子攝)

          邱西蔷(前左)、張桂英(後左)、洪螢娥(前右)等人在入口處為鄉親辦報到。(菊子攝)

ACMES 邀集專家探討自閉症中西醫療方法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26日在哈佛大學麥克林(McLean)醫院舉辦第二屆自閉症研討會,介紹新書「自閉症的革命」,探討中西醫結合的進步生物醫學治療法。出席者逾150人。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會長孔學君在會議場刊中指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神經發展失調疾病,近年來患病者數目增長快速,美國境內,已達得每88名兒童,或每54名男孩中就有一人染患自閉症的程度,在全世界流行程度也已達到1%,對全球的公共醫療體系,造成極大負擔。
      該會針對這一情況,已於20112012年七月發行的「北美醫學與健康」期刊中,登載專文,討論自閉症成因,以及治療新方向。該會也另成立了「治療自閉症研究所(Institute To Cure Autism)」。
      八月廿六日,該會再辦第二次專場會議,邀來十七名專家分任主持人與講者,在「傳統中醫」、「研究創新」、「生物醫學療法」等三場座談中分享他們的經驗、心得。其中哈佛醫學院副教授李豫偉講談「治療自閉症的中醫角度」,指用傳統中藥治療自閉症,有許多潛在處方。劉京、陸衛東、章珍珍、張群豪等中醫師也在會中分享他們以中醫針灸、藥方治療自閉症的經驗。劉京、張群豪都指出,中醫古籍中就有不少談及治療神經異常的篇章。由於此病目前並無根治的說法,一般而言,使用針灸治療,改善效果頗顯著。
當天會議還另邀甫出版「自閉症的革命(The Autism Revolution)」一書的作者瑪莎赫伯特(Martha Herbert),講談她倡議從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全身系統著手。
      瑪莎赫伯特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系助理教授,也是麻省總醫院小兒科神經專家,生物醫學影像Martinos中心的神經發育障礙的治療研究和神經科學評估(簡稱TRANSCENDTreatment Research and Neuroscience Evaluation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項目主任。
            瑪莎赫伯特在會中指出,自閉症的新模式是,自閉症是系統有著已改變參數的新興物,可能是整個身體,包括大腦的細胞功能遭遇挑戰,引發的動態活躍後果。這些細胞改變可能和環境受污染有關,而這種細胞反應的改變,可能是大腦及身體出問題的根源,而許多細胞功能問題是可以治療的。她指出,人們可以上網到www.autismWhyandHow.org網站,查找什麼是自閉症,如何造成的、可以怎麼治等資料。她的新書,「自閉症革命:讓生命盡其所能的全身策略(The Autism Revolution: Whole Body Stragegies for Making Life All It Can Be)」,借由情況改善了的人們的故事,談說自閉症系統的生物學。
            孔學君指出,瑪莎赫伯特剛出版的新書,「自閉症革命」,強調自閉症是種多系統全身疾病,源於環境毒素和易受感染的基因結合。近年來自閉症發病率急遽上升,有三分二和居住環境裏的毒素增多有關,有三分之一和基因有關。她認為現在已知有100多種基因和自閉症有關,但大多數並不是導致自閉症的主要原因。由於人們不太可能改變自體基因,卻可改變自身週遭環境,瑪莎赫伯特建議有心治療自閉症者從改善環境著手,例如飲食要健康,不吃垃圾食物等。
      查詢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詳情,可上網www.acmes.net

圖片說明: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會長孔學君()頒發感謝獎牌給「自閉症的革命(The Autism Revolution)」一書的作者瑪莎赫伯特(Martha Herbert)()(菊子攝)

      瑪莎赫伯特(Martha Herbert)()在會中回答提問。(菊子攝)

      哈佛醫學院副教授李豫偉()也是哈佛有機生物與天然產物研究實驗室主任。(菊子攝)

      各自開有中醫診所的張群豪()、劉京()坦言,在治療自閉症上,西醫迄今拿不出什麼好方法。許多人轉而向中醫求助。他們使用中醫的針灸等做法,改善了不少人的自閉症程度。(菊子攝)

星期二, 8月 28, 2012

陳彥玲三場講座談人生選擇 放下壓力自然快樂


來自台灣,常住加州的心理學演講家陳彥玲,上週末應邀來波士頓,一連舉行三場講座,暢論「人生是不斷選擇的過程」,凡事向正面看,才能讓自己、別人更快樂,世界更美好。
      陳彥玲曾在台大精神科做臨床工作,製作的DVD獲台灣國家圖書館典藏,近年在美國灣區的廣播、電視台主持節目,經常台、美兩地飛。上週末,她應波士頓僑務促進委員馮文鸞邀請,為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波克萊台商會及麻省理工學院同學會、台大校友會各做一場演講,談父母成長教育、講溝通、舒壓。
      陳彥玲非常能說善道。她把自己的成長經歷,看診病患的故事,揉和進一個個要改善人際關係,紓解壓力,生活得更快樂,就得怎麼做的重點。她也強調,每個人每天都要做很多決定,每個決定都是一次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可能帶出不同結果。但既然決定是自己選擇的,後果也當然要由自己負責。
      陳彥玲強調,各人腦子裏裝了些什麼,對社會、對人、對事,就會有什麼樣的選擇,想要把壓力變助力的第一步,應該是先瞭解給自己造成壓力的人或事,不要一味的從自己的角度去想,去鑽牛角尖。
      陳彥玲表示,自己當年在台灣大學唸醫,來美後轉修教育,驚訝發現,美國資優班竟很正規的有門叫做選擇的課,甚至還有正式的「選擇」課教材,老師每天要學生們從報章新聞中「選擇」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新聞,再為他們各自的選擇提出理由。習以為常後,自然能夠從容面對生命中接踵而來的,該上那所學校,該修那些課,該和誰交朋友,該怎麼計劃未來等種種須要做決定的事,有條不紊的做選擇。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這場講座中,陳彥玲要求出席者玩小遊戲,各自從全體出席者中挑出一人,做一對一交流,其中一個人說,一個人聽,從中體會,每個人的一言一行,無論有意或無心,都會對身邊週遭的人造成一定影響。
      陳彥玲以一名麻省理工學院同學得提招呼新到校同學,添購生活必須品為引,請出席者就手頭只有廿元的新同學,該先買什麼東西做建議,得出熱水瓶、速食麵、一袋米、萬用皮包等等答案後,緩緩指出,各人給出的不同答案,來自各人腦袋的選擇,源於各人不同的生活經歷與背景。
      陳彥玲又以台灣早年大噴現代已禁用的DDT殺虫劑,藉以消滅瘧疾的歷史實例指出,當年人們對DDT的藥性瞭解不足,沒想到DDT在農田菜地,留有餘毒,人們吃下染有餘毒的蔬果後,竟還會把餘毒傳給下一代。她強調,當年決定採用DDT來殺虫的人,那會想到自己的選擇,影響了不知多少人的一輩子。
      陳彥玲還用一張圖片,請出席者看像是愛因斯坦,還是瑪麗蓮夢露,繼而指出,有很多心理學的圖片都顯示出,人的眼睛是會騙人的,眼見不一定是實。世界上的很多誤會、壓力,都來自於對同一件事(同一張圖片)有不同認知。各人如果能夠放寬心胸,接納不同意見,認清自己的價值觀,不受別人如何看自己的影響,很多壓力,就可以消失於無形,人生也因此更快樂。
  
圖片說明:

      陳彥玲遠道來波士頓講談舒壓。(菊子攝)

      陳彥玲在波士頓僑教中心,為台大校友談舒壓。(菊子攝)

      陳彥玲在講座中問出席者,那些人看圖片,認為是愛因斯坦或瑪麗蓮夢露。(菊子攝)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婦女部主任陳梁潔瑩(前右一)和部份出席者與陳彥玲(前右四)在講座中合影。(圖由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提供)

蘭亭雅聚 Framingham公圖館談書法


波士頓郊區新成立的書法藝術團體「蘭亭雅聚」上週末在傅萊明罕鎮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討論王羲之的蘭亭序,談書法、篆刻美學。三十多名住在郊區的中國書法、篆刻及繪畫藝術熱愛者,暢快交流。
            當天有二名主講者,分別為今年七十歲,從北京退休後,來麻州定居,作品曾多次在中國全國大賽中得金獎的周九卿,以及刻在布朗大學做醫學臨床研究,習書法、篆刻逾26年,把中醫理論帶進書法的程岭。
本身擅長金文,篆書,隸書,行書和草書等多種字體的周九卿,這天講「淺議“蘭亭序”的淵源和影響」。
他說,根據歷史記載,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東晉名士謝安、孫綽、孫統、郄曇、許詢支道林等各界名流、文人、隱士共41人,在會稽山之蘭亭聚會、飲酒、吟唱。席間,眾人推王羲之為詩集作序,王羲之乘著酒興,寫下了有名的“蘭亭序”。由於這篇「蘭亭序」,不但把行書的瀟灑演繹到極致,文句間對待生活的瀟灑的思想境界,都被後人譽之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據傳王羲之後來又專門寫過蘭亭序,都不及當時那一本。後來蘭亭序真跡隨唐太宗陪葬而失傳,但留下了許多臨暮本。
周九卿在講談中還介紹東漢劉德昇是行書的真正創始人,“蘭亭序”的最佳摹本是馮承素的神龍本。大書家褚遂良摹本和歐陽詢的定武本,也都不錯。
            北美藝術家協會理事程岭這天講的是 “書法和篆刻的美學標準探討”。他從中醫的角度來談書法、篆刻之美,指書法、字體的門派林立,就如世界人類的族裔、膚色各異一般,非常多元,何謂美,難有定論,不過就如中醫鑑定人體健康與否時的講究精神與氣,書法、篆刻是否美,基本上看字裏行間的氣勢是否平衡,一點、一撇、一捺之間的變化是否自成其趣。
            當天出席的書法愛好者,包括齊雅明,周穎, 楊波,蔡逢庚,王溢楣、陳綺怡和方正厚,還有國畫家許聰玲,都各抒己見的欣賞、點評,和與會眾人熱烈討論。
            講談結束後,周九卿,程岭,方正厚等人,都拿出大筆,即席揮毫,寫出篆,楷,行,草等多種字體作品十多幅。
「蘭亭雅聚」中國書法講座研討會的下次活動,訂923(週日)下午2點到430舉行,將由楊波講談“攝影與書法的藝術借鑒“(暫定)。查詢「蘭亭雅聚」詳情,可洽孫志勝zsun98@gmail.com

圖片說明:
            程岭應「蘭亭雅聚」之邀,出席講談氣對書法、篆刻之美的影響。

星期一, 8月 27, 2012

廣教學校夏令營 逾200學員穿越時空結業


中華廣教學校23日夏令營結業,校長交棒。獲有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及生物博士學位,從1986年起就參與中小學教育的曾秀芬,即起接棒,準備帶領廣教學校走向新開始。
      廣教學校今年的夏令營以「穿越時空,開創未來」為主題,共有逾200名五到十七歲學員,近70名來自各大專院校及高中的學生擔任助教。學校在七月二日至八月廿四日的將近兩個月間,為學員們安排了學習趣味漢語、英語、數學、奇妙科學、創意寫作,參觀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兒童博物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參加國際青年旅社的社區壁畫製作、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等豐富活動。
      廿三日的結業式,由數學老師兼助教協調員的余紹強主持,該校資深老師張鎮田率領鼓隊學生擊鼓開幕。
      結業表演包括揚琴、小提琴演奏,功夫示範,舞獅、跳舞,演唱「數數」、「叫我也許」、「大西瓜」、「大中國」等歌。其中小班朋友們的時裝走秀表演,最是惹人憐愛。五歲的胡曉南獨唱粵曲「帝女花」,也讓出席的學校董事陳毓禮、蘇李煥珍,榮譽董事李伍綺蓮等人開懷誇獎。
            教音樂的葉秀聰、教舞蹈的洪螢娥、教小班學生的劉惠儀等老師,剛從薩福克大學畢業,從2002年起就在廣教學校就讀的助教協調員梅漢錦,都在會場幫忙招呼,欣賞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今年十五歲的北昆市高中學生龔秀文透露,她原本就在廣教學校上課,擔任夏令營助教,不但讓她達成學校社區服務要求,還獲得培養領導力機會,只是有時候要讓小朋友安靜下來,還真有挑戰性。
            廣教學校代校長劉曉楠廿三日中午,先在龍鳳酒樓安排了一場點心宴,感謝將近70名義工,在夏令營期間,任勞任怨的幫忙,發獎給20名各班老師們推選的表現優良助教,再在下午的結業成果展中,發水晶蘋果給49名學習成績優秀學員。
            劉曉楠也在閉幕致詞時說明,典禮結束後卸任,廣教學校即起由曾秀芬接任校長一職。
圖片說明:

            廣教學校表揚義工助教們。(圖由廣教學校提供)

            張鎮田()老師為學生表演彈揚琴辦伴奏。(菊子攝)

            廣教學校夏令營結業式以擊鼓開幕。(菊子攝)

            五歲的胡曉南獨唱粵曲「帝女花」。(菊子攝)

            (坐者右起)廣教代校長劉曉楠、董事蘇李煥珍、榮譽董事李伍綺蓮、董事陳毓禮、廣教新校長曾秀芬等人一起欣賞學員表演。(菊子攝)

            小班朋友時裝走秀後唱大西瓜歌。(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