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16, 2013

亞裔姐妹邁向優異會談領導力培訓首重無懼


亞裔姐妹邁向優異會(ASPIRE)日前在西蒙斯(Simmons )學院舉辦第九屆亞美婦女領導力會議,請“無懼(fear.less)“雜誌創辦人Ishita Gupta做主講人,鼓勵亞裔女性不要受傳統觀念束縛,闡述每個人都有領導能力,關鍵在於克服恐懼心理。
         Ishita Gupta原本是醫學院學生,但在求學過程中受心中熱情驅使,轉而研習拍攝記錄片,拍了一個有關諾貝爾得奬者的短片,還獲選上了Seth Godin為期六個月的市場行銷創業培訓課程。她說自己起先還覺得自己幸運,得以和另外九名有豐富市場行銷經驗的人一起學習,但接下來感受的壓力,卻讓她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這期間,以及其後應邀繼續跟隨 Seth Godin工作了二年,協助Seth Godin出版了商業類最暢銷書之一,“Linchpin: 你是否不可取代“一書等生活經歷,參加“婦女會議(conference for women)”的機遇,讓她懂得了要培養領導力,就得讓自己處於令自己感到不安的地方,進兒學習預期,並控制令自己不安的因素。
        在這場以“擁抱你自己就是領導的概念(Embracing the Leader You Are  )“為主題的會議中,Ishita Gupta強調,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技能。要具有領導力,還要能夠不怕被拒絕,有計劃的事前做準備,練習。
            亞裔姐妹邁向優異會表示,很多亞裔婦女都認為得等自己到了某個年紀之後,才能當領導。該會希望藉由這會議向年輕女性們展示,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齡段,在家裏,學校,工作場所等各種不同領域,層面,展現領導力。
            當天的會議還安排了“我也能領導“:亞美婦女在職場的領導”,“亞裔同性戀者的聲音”,“如何防止政府關門:讓更多亞美婦女進政府”等等。
            亞裔婦女邁向優異會是個在全美有500多會員,150多名專業義工,致力教育高中,大學,以及青年專業亞裔女性,幫助他們成為更有效率的領導者的非牟利組織。查詢該會詳情,可上網http://www.girlsaspire.org/

圖片說明:

            Ishita Guptay在會中和出席者互動。(菊子攝)


            亞裔姐妹邁向優異會(ASPIRE)的第九屆亞美婦女領導力會議,有不下二百人出席。(菊子攝)

馬咪訪波籲移民法保留家庭團聚類

亞美促進正義會(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 ,簡稱AAJC)會長兼行政主任馬咪,日前在華美福利會解釋“新移民改革法將如何影響親屬移民和我們的社區“,呼籲移民社區以書信,電郵或電話,向各自居住地區的聯邦議員表達意願,促請國會議員在通過移民改革法時,保留親屬移民類別。
            馬咪所代表的亞美促進正義會,創立於1991年,目前在全美29州,代表125各社區組織,是全美極受矚目的民權團體之一,以促進亞美人士的民權及人權為宗旨,鼓勵公平的平等社會。
            曾任三屆明尼蘇達州參議員,最近擔任亞太裔太平洋島民健康論壇(the Asian &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Health Forum ,簡稱APIAHF)策略影響副總裁,管理APIAHF的政策分析,政治活動,策略溝通及研究,評估,分析的馬咪,最近還獲得華府地區雜誌界選為“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之一。
            馬咪在華美福利會發表講話時指出,美國及亞裔都有重視家庭的傳統。在所有合法移民到美國的人中,約有88%是經由家人贊助移民來美的。但是過去幾十年來,美國移民法中的親屬移民類,卻一直未改善。
她指出,親屬移民分直系親屬與優先親屬兩類,每年批准上限為48萬人,其中優先親屬類每年上限為226 千人。所有的申請者還都必須在美國有一名保證人提供財務支持承諾,對許多亞裔家庭來說,造成了額外壓力。
            由於這分類辦法,以及規定要求的不妥善,整體簽證系統的官僚作業不當,目前全球有430萬名以親屬團聚名義遞出申請案者,仍然在苦等有朝一日能夠和親屬在美團聚。在這些人中,有將近一半來自亞洲國家。
            根據華盛頓郵報今年三月發表,來自國務院的資料,等候親屬團聚的申請移民者中,有226921 人來自中國,267千餘人來自越南,306千人來自印度,423千人來自菲律賓。
馬咪指出,這些亞裔申請者的等候團聚日期,都長得令人難以置信,從1023年不等。亞裔社區應在美國國會討論改革移民法之際,呼籲國會議員們適當修法,消除移民申請案的常年積壓情況,容許亞裔美國人與包括成年,已婚的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及早團聚。


圖片說明:

            馬咪(Mee Moua)到華美福利會呼籲亞裔社區催促國會適當修訂移民改革法。(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董事長陳美霞(左)介紹馬咪(右)講談。(菊子攝

麻州還只有852人加入奧巴馬健保

麻州健康連繫者(The Massachusetts Health Connector)昨(15)日更新了在麻州交換網站上選擇參加奧巴馬醫療保險計劃的人數,852
這結果對麻州醫療相關 人員來說,代表了一個可怕的前景。他們一直說會做萬全準備,以防止約15萬名在州政府改革後目前享有醫療保險的人,在未能順利轉換到符合聯邦要求的保險計劃時,失去醫療保險。
全美各地登記參加奧巴馬鑒寶的人數稀落,使得奧巴馬政府十四日時宣佈,不符合新健保法規定的醫療保險計劃,可以再續約一年。這一年的展延期,適用於購買了“被取消保險計劃(cancelled plans)”的個人,以及買了聯邦選擇(Commonwealth Choice)項目的麻州居民。
麻州官員也獲得聯邦政府許可,把人們從州政府補助計劃轉移出去的截止日期,從2014年一月一日展延至2014年三月三十一日。
麻州連繫者發言人 Jason Lefferts 昨日回覆本報查詢,說明截至目前,已有58,265人開設了戶口,56,847開始辦理申請,19,141人已完成申請手續。
之前外界公佈的數據為,在十月一日至十一月十一日之間,有54700人開設了戶口,其中有53511人開始辦理申請,18625人已完成手續。
申請表要求使用者輸入收入資訊,以評估他們是否符合補助條件;也要使用者輸入人口地理資訊,以決定他們可以獲得哪些計劃。使用者會獲得一些選擇,但只有852人採取行動,選擇了醫療保險計劃。

麻州連繫者發言人 Jason Leffertsy昨日表示,該機構行政主任楊晴(Jean Yang)將於十一月廿日和亞裔媒體座談,向亞裔社區進一步說明可負擔保險法(Affordable Care Act)可有的選擇,福利,以及擴大的補助,如何獲取資訊等。

加拿大聖誕樹預定12/5在波士頓廣場亮燈

趕在感恩,聖誕節前,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送給波士頓市,高47尺的白雲杉,昨(15)日抵達,預定十二月五日時,在波市頓廣場豎立起來,慶祝聖誕節。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送白雲杉,是為了感謝波士頓,在1917年哈利法克斯(Halifax)發生大爆炸,不下兩千人殞命,半個城市毀損時,波士頓的醫生,護士,是感到當地救援的第一批人。
            今年已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第42送白雲杉來波士頓。該省發言人表示,這四十多尺長的白雲杉由兩名卡車司機,一名鎮內員工戶送,下午一點多出發,在比樂瑞加(Billerica)的交通站停留一晚後,十五日早上十一點多抵達波士頓廣場。
            波士頓市和加拿大之間的這情感連繫,在兩地人民間都有延續。多徹斯特Mather小學有一班學生上了一堂有關哈利法克斯大爆炸的歷史課,週五時特地到波士頓廣場迎接該樹。
            該班學生還計劃在十二月初時,用skype和哈利法克斯市的聖史蒂芬小學交談。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 Menino)將於十二月五日和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首長Andrew Younger一起點亮這白雲杉聖誕樹。哈利法克斯居民還在一本“感謝書”上簽了名,到時將一起交給波士頓市。

星期五, 11月 15, 2013

TCC要為新市長定華埠議程 心意雖佳反應少

波士頓華埠社區聯盟(TCC)昨(14)日開會。討論狀況透露,“給新市長的華埠議程(Chinatown Agenda for New Mayor)”制定不易,邀新市長進華埠巡走一圈,或為第一步。
            波士頓華埠社區聯盟昨日召開的月例會,議程包括介紹塔醫代理執行長Michael Wagner,波士頓茶黨行政主任Shawn P. Ford促請華埠民眾關注該博物館明年慶祝240週年的重演歷史活動,昆士中學共同校長張可仁匯報該校遷址計劃,8Centric周柏凱介紹他創辦,掛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下的服務組織,TCC執委芭芭拉魯貝(Babara Rubel)討論將遞交給波市新市長的建議信等。
            芭芭拉魯貝表示,TCC希望收集華埠內各方意見,整理成一封信,在新市長上任時交給他,促請他關注華埠希望他優先處理的事物。
            中華頤養願董事陳秀英表示,這封信最好儘快交給新市長的交接團隊,因為這個團隊將在市長上任前,助他底定未來一年的市府大政方向,華埠必須在市長上任前有所表達,希冀的事物才可能排進來年的市長議程。
            芭芭拉昨日在會中拿出一篇波士頓環球報要馬丁華殊(Martin Walsh)整頓波士頓重建局,不要廢除的文章,指出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向準市長進言,華埠也應該有所表示。不過她坦言,華埠社區聯盟公佈這意圖已不下二個月,迄今還未收到任何進言意見。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梅陳月嫦表示,或許該邀請馬丁華殊進華埠走一圈,實在的認識一下華埠內各個組織。
            華美福利會營運長史華姿(Sunny Schwartz)表示,聯邦政府的裁減經費,使得波士頓市府資助社區團體的經費更加重要,但波市府的就業及社區服務辦公室(Mayor’s Office of Jobs and Community Services)卻因為市長即將更換等因素,遲不公佈鄰里就業信託金的申請情況。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房屋主任劉安琪表示,新市長應該要讓華埠內可負擔住宅的增加速度,和市價單位一樣。美國小生意行政局(SBA)波士頓辦事處的新任專員伍少武則說,華埠內有許多小企業,應該也徵詢,匯整他們的意見提交。其他人還紛紛表示,公共安全,可負擔住宅等也都是他們希望新市長關注的事。
            芭芭拉魯貝請社區內有意提供意見者,發電郵給她。
            TCC在網站上更新了執委成員名單,包括主席華人佈道會牧師廖永誠(Enoch Liao),副主席塔醫社區健康改善主任曾雪清,財務波士頓華人社區中心行政主任李隆華,秘書從缺,執委塔芙茨大學社區關系主任芭芭拉魯貝,華人前進會副主任劉衛恒,亞美社區發展協會項目主任吳欣儒。

圖片說明:

            波士頓茶黨行政主任Shawn P. Ford(立者)促請華埠民眾關注該博物館明年慶祝240週年的重演歷史活動。(菊子攝)

            昆士中學共同校長張可仁(左)向TCC匯報該校遷址,和波士頓藝術學校合建新校址計劃。(菊子攝)

        TCC執委芭芭拉魯貝(Babara Rubel( 前左)唸波士頓環球報上關於波士頓重建局的文章。後為波士頓重建局負責華埠等地帶的計劃員。(菊子攝)


塔醫代理執行長Michael Wagner早從1990年代就已加入塔醫。他表示塔伊最近才重組人事,將更注重以人口為基準的醫療護理(Population based care)。(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