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2, 2012

當選美東總長 余超群服務宗親路再上層樓


新當選為全美余風采堂美東總長的余超群,九月九日晚在龍鳳酒樓設宴,答謝僑社各界登報祝賀,並和紐英崙余風采堂主席余景新聯袂宣佈,第25屆全美余風采堂懇親大會,將於2015年到波士頓舉行。
      根據全美余風采堂網站,余氏宗親會始祖,溯自北宋時期名人余忠襄。1886年時,數百名余氏宗親移民來美後,集資在舊金山自置物業,成立了姓氏公所,其後逐步擴展,迄今在全美各地共有14個分所。
      全美余風采堂章程規定,凡各地公所擔任副主席二年,主席兩年者,有機會參選美東、美西正副總長,一任三年的二任以後,當過總長者,得以晉升為元老。
紐英崙余風采堂兩名年逾八十的宗親余金爵,余仕昂,都曾當過美東總長,現已升為元老。最新的這名美東總長,是今年八月在西雅圖舉行的第24屆全美余風采堂懇親大會中,全票當選的余超群。
      九日這晚,波士頓僑社有不下150人應邀出席,在余超群、張美蓉伉儷的答謝宴中,再沾喜氣。華林派女師傅余翠梅也應邀派徒弟到會,舞獅祝賀。
      在中國台山出生,1955年隨父母到香港,余超群在1962年他25歲時,才和余溢泉等兩個弟弟,以及兩個妹妹和父母,一家七口移民來美。初到時,他不懂英文,在香港科技學院修讀的暖氣工程,派不上用場。為了謀生,他進了當年座落在夏利臣街和必珠街交界處的遠東餐廳工作。
      余超群自己也沒想到,一腳踏進餐館業,一待就是四十年。從1965年他在麻州郊區的Stought開了第一家餐廳廣東樓(Canton House)後,竟一路擴展,1969年開了余家園(Yee’s Drive In)1972年在衛斯福(Westford)開了七喜樓(Tikilau)1975年再在Amesburg開第二家七喜樓的這些波里尼西亞式中餐館,然後一直經營到2000年他半退休,2007年在一子二女對餐館業全無興趣下,把所有餐館都賣給拿現鈔求購,遊說不下整整三個月的一名艾克頓市的雪佛利車經銷商,開始全心過退休生活,也為余風采堂宗親貢獻更多心力。
      余超群坦言,早年實在太忙,他埋頭工作,和外界接觸不多。2000年時,在一次參加宗親會的活動中,經余定邦慫恿,才開始每週日到波市乞臣街的紐英崙余風采堂會所服務,為公所整理、製作400多名會員的資料庫,改革管理方法,以中英雙語製作所有會議記錄,修訂獎學金發放辦法等等。
      公所婦女部書記透露,當初余超群回公所服務,帶動宗親把公所清理得煥然一新時,就已顯現出他作為一名好主席,優秀高層的能力。
      余超群透露,全美余風采堂今年增兩萬元,共撥出六萬元給各公所發獎學金。全美余氏也藉由各地宗親資助,在中國辦了三所,在香港辦了一所風采中學。上任美東總長後,他將繼續為紐英崙余風采堂服務,同時履行做美東總長職責,到各地開會。

圖片說名:

      波城僑領陳毓璇(右起)、昆士市地方法院法官余達明、紐英崙余風采堂主席余景新,和元老余仕昂(左二)、副主席余國華(左一),一起祝賀余超群(左三)當選為全美余風采堂美東總長。(菊子攝)

星期二, 9月 11, 2012

哈佛學生學者迎新 孟曉犁鼓勵學生學溝通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HCSSA)九日晚在該校西北大樓迎新生,介紹會長張旭、副會長李可誠、徐黎蕾等近40名新任幹部。該校首名華裔文理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犁談教書育人,鼓勵新生學會溝通。
            孟曉犁本人也是哈佛校友。甫於今年八月十四日上任為文理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轄管57個科系,共3700名學生的他,在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迎新晚會中,彷如教他所創的EM16課簡縮版,「真實生活統計:你的快樂(或愁苦)機會(Real-Life Statistics: Your Chance for Happiness (or Misery))」,短短廿、三十分鐘內,不斷引爆笑聲。既以圖片展示他從復旦到哈佛的演變,要會玩、用功、和人交往,更提綱契領的提醒哈佛華人學子,既然來到美國,學會用英語溝通很重要。
            孟曉犁強調,哈佛教育不只是意味著知識及技能,更是公民意識、同情心、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觸類旁通,以及善於溝通。他建議研究生們除了第一年博士生的必修課「教學統計的藝術與實踐」之外,更要學會為依序為二、三年級學生設計的「統計中的解決問題」、「蘊釀及總結研究工作室(Research Cultivation & Culmination Workshop)」,善用學校各部門聚會,向前輩、教授探求職業發展忠告,也善用校內做研究報告的機會,訓練個人陳述表達個人所學的能力。
            會長張旭當晚向二、三百名出席迎新會的新舊生們介紹該會幹部,包括副會長李可誠、徐黎蕾、秘書長雷雨等人,感謝贊助商花旗銀行,說明該會過去一年來,曾舉辦過不下一百次大小活動,包括每年的迎新會、新年慶祝會、邀請著名人士講談,包括哈佛女孩劉亦婷,當代中國硬筆書法開拓者龐中華,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人。
            今年哈佛有近百名來自中國的新生。張旭表示,暑假期間共有22名志願者,為73名新同學提供了接機服務。他們很高興所有新生對他們獲得的接機服務都很滿意。他們希望新同學們能加入該會,參與服務或出席活動。
            該會下一個大活動是十月六日的慶中秋賀國慶活動。
            哈佛大學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及學者學人,近年激增,若加上留居本地的哈佛畢業生及學人,總數早已逾千。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HCSSA)也因此早已成為一龐大組織,下分校友關係及職業發展、會務發展、聯絡通訊、外遊、公關、講座、社交及文化事務、體育、創投俱樂部、多媒體支援、木蘭藝術團等十一個小組,共有三、四十名幹部。
            哈佛校方昨日回覆本報查詢,說明該校的國際學生並無新生國籍統計,但若以上學年度為准,全校共有582名學生來自中國,83名學生來自台灣,18人來自香港。
            來自中國大陸學生中,除醫學院無人就讀外,人數最少的是牙醫學院3人,人數最多的是文理學院288人,公共衛生系有57人。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會長張旭(右二)、副會長李可誠(左一)、校友關係主任李陽(右一)邀請哈佛大學首位華裔文理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犁做迎新會主講人。(菊子攝)

            孟曉犁在迎新會中主持抽獎,賣關子,說得獎人的姓與名開頭都是Y(菊子攝)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新一屆幹部在迎新會中露面。(菊子攝)

華醫中心慶40週年 表揚唐哲君、李炯文

華人醫務中心行政主任衛優俊()邀得該中心發起人阮陳金鳳()
中華頤養院前任董事長陳秀英
(),一起慶祝40週年。(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華人醫務中心,九月八日晚在約翰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慶祝成立四十週年,介紹創辦人,頒發人道主義獎,表揚唐哲君,李炯文。
     會上並宣佈該中心行政主任Eugene Welch,從此名叫「衛優俊」。
華人醫務中心發起人之一的阮陳金鳳()、張黃玉鶯()頒發
人道主義獎給李炯文
()(周菊子攝)
      華人醫務中心是由華人創辦,90%員工都是華人的機構,1972年成立迄今,40年來不斷擴張,從夏利臣街199號的開會討論地點,到波士頓市華盛頓街885號上的昆士學校社區協會,往波市南街145號的自置樓宇,再進昆士市興國街(Hancock)435號的北昆市診所。八月廿五日還又剪綵了昆市荷姆街88號。如今已有四個為社區民眾診病的地點。
      華人醫務中心任期最長,迄今已十四年的行政主任衛優俊指出,華人醫務中心抱著要為不通英語者,以他們能懂的語言,提供與主流社會同樣水準醫療服務的理想成立,現在聘有230名員工,以每年約二千五百萬元的預算,為27000名病患看診逾16萬餘次。經營順利,全得歸功於發起人、歷屆行政主任,有著能夠理解病患心情的熱心員工,以及社區支持。
 唐哲君()和女兒唐安曾、唐士曾。(周菊子攝)
      華人醫務中心當晚特地邀請當年的發起人,阮陳金鳳、張黃玉鶯,頒發人道主義獎,給為該會服務近四十年的該會董事,本身都是醫生的唐哲君、李炯文。
      最近才從退伍軍人醫院退休的李炯文上台致詞前,由兒子李文龍、李文民做介紹。唐哲君由一對女兒,唐士曾、唐安曾做介紹。他倆一個在紐約,一個在亞歷桑納州鳳凰城,都是在美出生的移民後代,從父母輩的遭遇,深知新移民遇有病痛,有口難言,生活更困難的處境。他們因此願意和其他許多熱心人一起,犧牲週末假日與晚上的休息時間,數十年如一日的為華醫奉獻心力。
李炯文()和兒子,李文龍、李文民。(周菊子攝)

      華醫發起人之一阮陳金鳳表示,當年他們成立了華美福利會,以新移民為主要對象,為華人社區謀福利。其中一組專注於醫療,一組專注於老人服務,一組專注於社會服務,後來就衍變成華人醫務中心、中華耆英會,以及現在英文名已改為亞美福利會的華美福利會。
華人醫務中心行政主任衛優俊()進華醫十四年來,贏得該中心
所有員工歡心,在慶祝會中爭著和他合照。
(周菊子攝)
      麻州公共衛生廳廳長(Commissioner)歐若伯(John Auerbach)當晚應邀致詞,稱許華人醫務中心的心懷社區,坦言早年的美國,族裔關係緊張,但人們對醫療的需求是一樣的,新移民因此集中到了波士頓市,讓他們有歸屬感的華人社區就醫。他也指出,儘管在美住久了的移民第二、第三代,患慢性病的人也多了起來,族裔之間的醫療服務不平均(disparity)如今仍然存在,有如華人醫務中心這樣一站式的醫療服務,對新移民來說尤其可貴。
哈佛先鋒醫學協會(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理事長石原(Carl Isihara)當晚也應邀演講。他表示,今日人們可能會忘記那些人才是自己人(who were my people),但人們絕不會忘記,其他人是怎麼對待自己的。擁抱多元化,因而也是今日至關重要的課題之一。至於醫療保健,最大挑戰仍是費用,
 在華人醫務中心服務近四十年,最資深員工之一,現為昆士市診療處
負責人的穆培莉(左),對華醫走過四十年,感到滿懷欣喜。
(周菊子攝)
      當晚的另一高潮,是華醫前任董事伍振耀和黃煜凌為華醫行政主任Eugene Welch,正式取了個中文名字衛優俊,在會場上解釋各自源由。華醫也貼心的印了一套新名片送給衛優俊。
            當晚獲點名道謝的華醫發起人有發起人阮陳金鳳、張黃玉鶯、黃陳如芳、Buella Huang等人,八名歷屆行政主任鄺朝寶、Francis Pancho Chang、陳李慧珍等。
會場。(周菊子攝)
      到賀嘉賓中,麻州眾議員陳德基代表聯邦眾議員威廉基(William R. Keating)以及麻州眾議會送上表揚狀。其他嘉賓還有麻州參議員約翰基南(John Keenan)、昆士市市長柯奇,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witz)、中華頤養院董事長雷偉志、董事陳秀英,僑領陳毓璇,Senior Whole Health執行長Wayne Lowell,加斯林糖尿病中心首席科學家金良城、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劍橋中國文化中心董事長紀虎民等人。
      五百多名來自各界的衣香影繽嘉賓們,絕大部份都逗留至將近十點,慶祝會結束時,才滿懷笑意離開。


羅州龍舟賽台灣日 長龍風箏慶龍年

羅德島州龍舟節台灣日的主辦人及嘉賓們,左起,葉超、羅州總檢察官柯馬丁
(Peter Kilmartin)、普塔基市長葛瑞賓(Donald Grebien)、經文處處長洪慧珠、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吳子平等人在龍舟賽入口處合影。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羅德島州報導) 第13屆「羅德島州龍舟賽暨台灣日節慶」,九月八日再度吸引人潮。首次在羅州普塔基市(Pawtucket)迎空飄揚,輝映今年是龍年的250呎長龍風箏,更是轟動一時。來自紐約的電子龍(Electric Dragons)隊獲龍舟賽龍組冠軍。Eric Steinberg獲吃餃子賽冠軍。
來自紐約的電子龍(Electric Dragon)隊奪得龍隊冠軍。(圖由經文處提供)
      十三年前由羅德島州黑石谷旅遊協會(Blackstone Valley Tourism Council)和羅州商人葉超、吳子平發起,徵得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的「羅德島州龍舟賽暨台灣日節慶」,歷經13年努力,如今已是人口僅105萬,華人不過4974這羅德島州的知名大活動。普塔基市規模最大的普塔基市藝術節,也已年年都把這全市藝術節慶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活動,包括進該藝術節為期三週的歡慶活動陣容中。
      近年來已形同班底的紐英崙青少年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支援精采表演節,工作坊各具家長們擺出中華民俗技藝展示攤,馬曾夏慧以流利中英文主持舞台節目等,都為現場增光不少。經文處新聞組賴水池組長、陳文昌秘書擺出的介紹台灣國土民情文宣攤位,也很受歡迎,各種雜誌、傳單都索閱者眾。
余永興()指導義工壯漢扯龍風箏。(菊子攝)
      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在團長張昆、黃美晴夫婦帶隊下,以「台灣節慶」為主題,安排了粽子舞、戰鼓舞,以及舞獅、扯鈴、武術示範等一系列民俗技藝與舞蹈表演。最具台灣特色的巨型玩偶電音三太子的在台上舞動,尤其引得小朋友樂呵呵。
250呎長的龍風箏在龍舟賽會場飛揚入空,引人矚目。(菊子攝)
      藝術工作坊的家長們,包括歷任勒星頓中文學校校長李政欣、陳燕貞等人,在展示篷內示範書法、繪畫、臉譜彩繪、以及繩結、捏麵人與燈籠等傳統民俗藝技的製做。他們還闢有「台灣美食區」,擺出鳳梨酥、珍珠奶茶、茶葉蛋及豆花,地瓜麵包等台式風味點心等,誘人十分。
      在波士頓創辦文化風箏節的鍾應泰、余永興,這天應經文處之邀,把250呎長的龍風箏帶到會場,請出席龍舟賽活動的圍觀壯漢幫忙扯風箏。由於風力不穩,壯漢們沒有經驗,場地不夠寬闊,要加載星條旗和青天白日旗,使得風箏更重,以致好不容易升空的龍風箏,遇上龍尾捲進樹叢,纏上紮營標旗等狀況。不過還是成功升上高空幾次,引得圍觀群眾嘩聲四起,人手一相機的爭搶鏡頭。
參賽隊伍慢慢的划回岸邊。(菊子攝)
吃餃子比賽,今年仍由已從羅州眾議員成為羅州總檢察官的柯馬丁主持。波士頓僑教中心黃正杰主任出資一千元贊助,讓圍觀吃餃子比賽的觀眾也享了口福,吃到剛煮出來,熱騰騰,香氣四溢的餃子。一眾參賽者緊張競比後,在3分鐘內共吃下45個餃子的Eric Steinberg,奪得冠軍。
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的表演,每一個節目都很精采。(菊子攝)
      龍舟賽部份,今年共有21隊參賽。波士頓龍舟賽創辦人之一,劉凱忠仍然熱心到會幫忙。黑石谷旅遊協會會長畢靈頓(Bob Billington)則是靈魂人物,調動21隊依序出陣,在波濤洶湧的河上競逐。比賽結果的龍、獅、虎隊冠軍,依序為電子龍對(Electric Dragons),邪惡三文魚隊(Wicked Salmon),以及亞美專業人士颱風隊(NAAAP Typhoon)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洪處長慧珠、羅州聯邦眾議員施修林(David Cicilline)、羅州聯邦參議員席爾瓦(Gus Silva)、普塔基市長葛瑞賓(Donald Grebien)、羅州總檢察官柯馬丁(Peter Kilmartin)及藝術節主席包思特(John Baxter)等嘉賓,都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詞。
洪慧珠處長感謝羅州黑石谷旅遊協會及各界人士對「台灣日」的支持。她強調經文處希望藉由此活動,促進美國主流社會人士對台灣文化的瞭解,增加台、美兩國情誼,並希望藉此激發羅州人民前往台灣旅遊的興趣。

星期一, 9月 10, 2012

羅州星星中文學校新學年開課


開學囉。創立於1996年的羅德島州星星中文學校九月八日興高采烈開學,迎接逾百名新舊學生,透露將為家長們不定期舉辦講座,並可能增設英文寫作培訓班。
校長王曉元與校長顧問章賢信,副校長才旭、張華、饒彬,中文教學部部長徐海英、數學教學部部長孫曉娟,以及老師白立芬、趙軍、鄭穎蘋、鄭小清等人,九月八日一大早就趕到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這該校租用的校舍,佈置出註冊處、領書處,以及各個不同班別的報名處,迎接攜子帶女到校報名的家長們。
校長王曉元表示,該校經營迄今,將近廿年,能夠開辦出這麼多不同班別,因應眾多學生的各種需求,全靠家長配合,老師支持。
中文教學部主任徐海英表示,這些年來,該校各項工作已走上軌道,迄今共開有七個中文班、七個數學班,SAT數學班和SAT英語班,還有繪畫班,以及專門為無中文家庭背景學生(以及成人)而設立的中文班。今年該校還考慮再為三年級到高中學生,開一門英文寫作培訓班,以滿足需要提高英文寫作能力學生的需求。
羅州星星中文學校由於使用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會址做校舍,既有寬敞的停車場,還有體育場,以及可供家長休息的寬闊空間。家長們可以在小孩上課期間,利用校舍內的場地及設施,打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或是自覓一安靜角落看書、上網、閒聊。該校還將不定期為家長舉辦各種講座,投資、理財、稅務知識、教育子女、協助高中應屆畢業生申請大學、如何青少年時期的正確心理輔導等受家長歡迎的題目,都在考慮之列。
星星中文學校的老師們表示,看到舊生開心返校,興奮訴說各自別後的暑假生活,都讓他們都為星星中文學校已在學生們的心中紮根,每週六到星星中文學校上課,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而感到很開心。
查詢星星中文學校詳情可上網http://www.starchineseschool.com

圖片說明:

            星星中文學校的老師幹部們,左起章賢信、張華、呂晶、白立芬、趙軍、王曉元、才旭、孫曉娟、數學教師BernieSAT數學教師Brain Silvestro、徐海英等人,九月八日迎接新學生。(菊子攝)

      

星期六, 9月 08, 2012

網協推創業項目 辦加速營 續推YES7.0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在新年度裏推出系列活動,既要幫會員創業,找職業發展新方向,更顧及會員子女,九月將第七度辦理青年創業服務(YES)項目。
      網協的創業興趣小組(Entrepreneur SIG)由高弘主持,王振榕輔佐,今年八月邀得麻州創新夜(MassInnovationNights.com)的創辦人Bobbie Carlton,和已創業業的會員們,分享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來拓展商機,安排該會幹部吳丹陽邀得Orbeus共同創辦人孟醒等人暢論草創期公司如何進入美國最好的孵化園,也推出了加速工作坊(Accelerator),要幫助有心創業者,更快進入狀況。
      Bobbie Carlton指出,現在的科技社會,社交網路媒體多到不勝枚舉,凡是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關鍵是在要利用人氣、轉發,來達到推廣效果。她創辦的MassInnovationNights.com,就藉由這方式,在很短時間內吸引到很多人參加活動。現在他們每個月都有五到十家初創期的公司,經由參加者投票的方式,爭取到會場展示,做說明的機會。這活動既給初創期公司一個廉宜的展示產品,獲得消費者意見的機會,還很可能為他們帶來投資者的注意。她鼓勵有心創業者,或是對新產品、新服務有興趣者,參加該會每月一次的活動。
八月底還安排該會會長洪銘勝、該會總經理鄭茹、律師戴晨方等人,為加速工作坊舉辦了一場啟動式,提出創業者若須向外尋覓成立及發展資金,就得學會說故事,打動投資人支持自己的項目,並懂得運用心理學影響力,向人介紹自己或創業項目時,都充滿熱情等忠告,還實用的教出席者如何寫商業計劃書等。
      高弘表示,創業興趣小組是為已創業者提供交流平台。成立以來,他們觀察到不同領域及規模有異的創業者,各有不同需要,他們還在摸索,該如何更好的滿足會員需要。同時他們發現,許多在業者,有心加入創業大軍,卻沒頭緒,特地推出這加速工作坊,請Kepha合夥人暨紐英崙創投資本協會理事Jo TangoUpstart創始董事Andy PalmerFASCRP創辦人Ken Der等人評談,幫助參加者在不需要辭去現有工作下,實現創業理想。他相信這是各地第一個半職式(part-time)的孵化器。
      職業講座是網協最近這一、二年發展出來的項目,最新的一次活動將是九月十二日(週三)晚六至九點,在麻州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E-51大樓145室舉行的「在不同的職業道路上尋找個人的最好選擇(Seeking Trade-Offs in various Career Paths and Finding the Best Option for you)」。惠普(HP)旗下Vertica公司的企業售前及專業服務主任蕭明(譯音)主講。
      網協理事陸德禮所創辦的青年創業服務(YES)項目,今年跨入第七屆,將以「讓我們的城市更智慧」為主題,已從八月廿日起接受報名,將於九月廿一日截止報名。全程約半年,共十堂課,參加的學生們可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獲取商業知識、培養團隊精神等。預定九月廿二日起開課。報名可上網http://necinayes7.eventdove.com
      查詢網協相關活動,可上網www,necina.org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的楊湛萍(左起)、田田、會長洪銘勝、吳丹揚、創業小組負責人高弘、王振榕、戴晨方、kelly等人和講者Bobbie Carlton(右四)會後合影。(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洪銘勝(立者)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帶氣氛。(菊子攝)

波士頓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聲援香港學生、家長


波士頓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六日發出聲明,響應北美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盟提出的「聲援港人「反國教」  反倒退」行動。 
                波士頓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和華盛顿海外香港華人聯會、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溫哥華支援民主運動聯合會、卡加利中國民主促進會、三藩市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以及多倫多的港加聯,紐約的天安門紀念基金會等組織, 響應北美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盟,聯名發表聲明,指香港中學生們組成「學民思潮」,家長們成立「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國教運動」。他們徵集簽名,他們遊行,他們示威,他們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令香港政府當局撤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