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10, 2013

Social Security Announces New Mobile Site for Smartphone Users


Social Security Announces New Mobile Site for Smartphone Users
 Agency Leverages Technology to Meet Customer Service Expectations
 
Carolyn W. Colvin, Acting Commissioner of Social Security, today announced the agency is offering a new mobile optimized website, specifically aimed at smartphone users across the country.  People visiting the agency’s website, www.socialsecurity.gov, via smartphone (Android, Blackberry, iPhone, and Windows devices) will be redirected to the agency’s new mobile-friendly site. Once there, visitors can access a mobile version of Social Security’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 interactive Social Security number (SSN) decision tree to help people identify documents needed for a new/replacement SSN card, and mobile publications which they can listen to in both English and Spanish right on their phone.
“We are committed to meeting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launch of our new mobile site helps reinforce our online presence and adaptability to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cting Commissioner Colvin said.  “I encourage all smartphone users looking for Social Security information to take advantage of our new mobile site.”
In addition, visitors to the new mobile site can learn how to create a personal my Social Security account to get an online Social SecurityStatement, learn more about Social Security’s award-winning online services, and connect with Social Security on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and Pinterest. For people unable to complete their Social Security business online or over the telephone, the agency also unveiled a new mobile field office locator. The new mobile office locator has the capability to provide turn-by-turn directions to the nearest Social Security office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ered by the person.
“With significant budget cuts of nearly a billion dollars each year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we must continue to leverage technology and find more innovative ways to meet the evolving needs of the American public without compromising service,” said Acting Commissioner Colvin.
Each year, more than 35 million Social Security web page views come via smartphone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o to www.socialsecurity.gov.

星期四, 5月 09, 2013

北大校友談求知、創新、人生選擇 慶母校115週年

北大新英格蘭校友會會長臧充之在會中做報告。(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劍橋市報導) 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54日以「求知、創新和人生選擇」為主題,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舉行年會。曾任北京市委的主講嘉賓關成華提點後進,無論是求學、做事、做人,要懂得調整、適應,並培養動手能力、平等意識。
武世瑾(左起)主持座談,關成華、唐建新、梁衡、吳尚澤、
邱鈞等人分享經驗。
(
菊子攝)
邱鈞介紹個人概況,說明她喜歡瞭解他人。(菊子攝)
 關成華迄今不後悔自己當年辭官,轉進學術界。(菊子攝)

      201354日這天是北大115週年校慶日,北大新英格蘭校友會特地選在這天辦聚會。近百名出席者並為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災區籌得數百元,聊作該會給母校的獻禮。
      北大新英格蘭校友會會長臧充之在會中報告,928日,該會將承辦第6界北美地區北大校友大會,校長王恩哥將親率代表團到訪。69日波士頓龍舟賽,該會也將組隊參加。
      北大校友會這場校慶聚會由副會長武世瑾主持,議程包括臧充之的校友會工作報告,關成華的主旨演講,以及關成華、Leerink Swann生物科技董事總經理梁衡(Howard Liang)、分析集團(Analysis Group)總負責人(Managing Principal)吳尚澤(Eric Qiong Wu)、布朗大學物理工程副教授唐建新(Jay Tang)Nexelon生物科學公司創辦人邱鈞(Jean Qiu)等人,做「求知、創新和人生選擇」的座談討論。
      這幾位特別嘉賓和北大校友們分享了許多他們的人生經驗總結,包括要學會獨立思考,培養願意做某件事的熱情,學會怎麼學習,勤學功課以外知識,多和人打交道,要有理想、原則,在學校時期結交能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多找高人聊天,是求長進的最快速方法等等。
      關成華是北大1986級哲學系校友,1999年起,歷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中共北京昌平區委書記,中共北京市委委員等多項要職,但2010年卻辭去所有黨政職務,出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並於當年秋天來到哈佛大學,和甘迺迪政府學院、法學院進行合作研究,主要方向是美國的創新。
            關成華表示,2008年時,他曾應母校北大之邀,為文科生畢業典禮講話。當年他的講題是「做個腳踏實地的理想者」。這天,可算他那次講話的延續,而且避免理想主義,但強調要有理想。
梁衡()、吳尚澤()當天坦率分享他們的人生心得。(菊子攝)
            他解釋,抱持理想主義者,容易怨天尤人,但有理想的人,會認識到適應、調整,找出達成理想方法的重要性。
            他也以中國官場,連茶水、開車門,都有下屬打點,美國卻即使貴為總統,許多事都得自己動手做為例,指中國內官越做越大的人,往往和民眾、真相的距離越來越遠。官當久了,許多人真以為自己比其他人都聰明,也就引發許多問題。
            關成華笑稱,那一天,中國內的聰明人不再想當官了,或許社會就不同了。
            最近在研究波士頓區域體系創新的他,來到大波士頓後,有許多觀察。波士頓人大都愛看書,是其中之一。他曾經在地鐵上,看到一名穿著優雅,約80多歲的老太太,上車後,慢斯條理的坐定,從手袋中把書拿出來,戴上眼鏡,翻開書看,再收拾,準備下車。從上車到下車之間,花了不下5分鐘做準備,看書頂多3分鐘,卻也還是要看。讓他感受到,要追求創新,就得到愛學習的人群中去。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一度對西方盟國說,「你們根本不用擔心中國,因為中國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內,無法給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關成華則冀望中國人,改變事還沒做就先說的毛病。
            關成華在講談結束前指出,北大的真正生日,其實是1230日,但校慶一度選在1217日,現在則是54日。他希望王恩哥校長研究此事,回歸事實。

波士頓清華要做校友們的大家庭


波士頓清華校友會5日晚在波士頓華埠帝苑大酒樓歡喜聚會,慶祝母校清華4月份華誕102歲,校友總會成立100週年。會長周福民強調校友會要做校友們的第2個家,去年還協助4名校友舉辦了婚禮。
當晚的聚會,活動內容包括會長周福民報告會務,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致詞,劉禎科、任赫辰擔任司儀,介紹李詩穎等傑出校友。
會長周福民表示人的一生,總要經歷求學、成家、工作、退休等階段,校友會要做校友們的第二個家,在生活、事業、朋友上提供支援。他也提醒清華校友,要快樂享受人生各階段,身體健康很重要,六月份該會將再度組隊參加每年一度的波士頓龍舟節,歡迎有意小練身體者加入。
周福民還在會中報告了清華母校獲得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捐給一億美元,設立獎學金,主要以美國學生為對象,每年資助200人到中國留學,以加強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周福民表示,既然校友們目前在美國生活,也應該多參與社區活動,和主流社會交流、互動。
林巍強調,校友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彼此扶持,互相幫助,攜手成長。李詩穎學長等人當年發起時,只有20多人,如今已成2000多人的大家庭,發展之壯大,讓校友們感到自豪。校友們熱心捐輸,每年捐助一名清華學生,幫助母校實現「考得上清華的學生,都能讀清華」這心願。去年,該會募得的款項,還得以資助2名學生。林巍稱讚每名校友都是幕後英雄,希望一眾校友能保持「我奉獻、我快樂、我成長」的作風。
劉禎科透露,當晚的聚會,採興趣編位形式,分成學術、創業、金融、生物醫藥、資訊科技等不同領域,協助校友做更切合需要的交流、討論。
當天出席資深清華校友,學術界有現年已97歲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李詩穎,正好來波士頓探親的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前所長陳弘毅,36歲時就獲聘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曾獲統計學界最高獎─考普斯會長(COPSS Presidents)獎的教授劉軍,布蘭岱斯大學教授洪鵬宇,哈佛大學助理教授郭健等人。創業界有創辦Setra系統公司的李詩穎,創辦Netbrain科技公司的高玲平,ATAFA公司董事長金鵬,SUNS國際公司董事長葉帆,David製藥公司李文舉,以及金融界的道富集團全球顧問部董事總經理劉BTU創投公司副總裁崔新利,威靈頓管理公司副總裁林巍,生物醫藥界BD公司研發經理劉志雄,Vertex製藥公司副主任齊建峰,資訊科技界有IBM華森(Watson)研究中心主任蘇輝,查理士河發展公司首席軟體工程師周福民等人。
波士頓清華校友會當天在共餐、暢敘,欣賞表演之餘,還笑談及清華大學男多女少的傳統,似乎近年有變,已報名參加龍舟賽的30多名校友及志工,竟有3/2為女性。
查詢清華校友會詳情,可上網http://www.tsinghua-boston.org

圖片說明:

      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會會長周福民(左起)和王海、張洁熹、劉栩志、張浩、汪瑜佯、張磊、任赫辰、王一輝、林巍、劉禎科、時珍等校友會幹部和義工們合影。(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李詩穎夫婦(左起),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前所長陳弘毅,哈佛大學教授劉軍,布蘭岱斯大學教授洪鵬宇等人都是當日出席的資深校友。(菊子攝)

      崔新利(右起)、陳迪、潘威夫婦、郭健教授同桌聚談。(菊子攝)

鄭千娜 5/18 談笙


鄭千娜笙講座:笙的演奏藝術                   
講座內容:笙的基本結構和介紹傳統笙、苗族蘆笙及現代三十六簧笙,演奏與示範。
鄭千娜,台灣著名笙演奏家,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前中廣國樂團團員,演出足跡遍佈香港、台灣、美加及法國等地。
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國樂團主辦,哈佛茶會協辦

日期:五月十八日,星期六
時間:二時至四時
地點:哈佛大學科學中心309教室﹝Science Center, 1 Oxford Street, Cambridge, MA
活動公開免費,以中文進行

GBCCA Chinese Music Ensemble presents a Sheng Seminar given by Chien-Na Cheng.
Ms. Cheng is a renowned sheng performer in Taiwan. Graduated from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and former sheng player of the Chinese Orchestra of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 Performance appearances include Hong Kong, Taiwan, North America, and France.
Sheng: a Chinese mouth organ
Saturday, May 18th
2:00 PM to 4:00 PM
Room 309, Science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1 Oxford Street, Cambridge, MA
Free Admission, Seminar in Chinese
Co-sponsored by Harvard Tea Party.

黎卓宇 5/11 鋼琴演奏會


Foundation for Chinese Performing Arts
supports
Longwood Symphony Orchestra,
the orchestra of Boston's medical community and our long-term Summer Music Festival partner. The missionof Longwood Symphony Orchestra is to perform concerts of musical diversity and excellence, while supporting health-relat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rough public performances.

Their Season Finale on Saturday, May 11, 2013, 8:00 PM at NEC's Jordan Hall , with Music Director Ronald Feldman, is Dedicated to the victims of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 and benefiting the
Asian Task Force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Program includes Mendelssohn, Ravel, Stravinsky, and Foss, featuring George Li, piano soloist.
   
Saturday, May 11, 2013, 8:00 p.m.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s Jordan Hall 
30 Gainsborough St. at Huntington Ave., Boston  

Longwood Symphony Orchestra
30th Anniversary Season Finale Ronald Feldman, Music Director | George Li, piano
  
  
 
  
Foss: Salomon Rossi Suite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 2 in D Minor, Op. 40
Stravinsky: Scherzo à la russe
Ravel: Daphnis e Chloé Suite No. 2
  
Music Director Ronald Feldman
and the LSO celebrate the orchestra's 30th anniversary season with an exploration of symphonic repertoire old and new. Join the orchestra of Boston's medical community on May 11 for a concert of works by Lukas Foss, Felix Mendelssohn, Igor Stravinsky, and Maurice Ravel. Praised by The Washington Post for his "staggering technical prowess, a sense of command, and depth of expression," Boston native George Li joins the LSO to perform Mendelssohn's beloved Piano Concerto No. 2.

Buy tickets onlineat www.longwoodsymphony.org
 or call the LSO office at 617-987-0100. Use discount code FCPA20 to save 20% on all tickets.
George Li, piano
Possessing the soul of a romantic matched by brilliant technique, 17 year old George Li is a young artist with expressivity beyond his years. In 2012, Mr. Li captured the Gilmore Young Artist Award and was invited to perform for Germany's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and President Obama at the White House. H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2010 Young Artists International Auditions, as well as the First Prize in the inaugural Cooper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2010. He has appeared as soloist with numerous
 orchestras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the Xiamen Philharmonic in China, the Simon Bolivar Youth Orchestra in Venezuela, among others. Mr. Li started to give solo recitals since he was ten, and attended the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NEC) Preparatory program at Walnut Hill School for the Arts studying with Wha Kyung Byun. Mr. Li will attend the prestigious Harvard-NEC join program starting September 2013.

星期三, 5月 08, 2013

美國精神源於清教徒文化 Horace Mann對麻州教育影響大


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的藝文小集,5(週日)晚談美國的歷史、教育,例舉麻州做為美國文化發源地的諸多歷史第一,饒有趣味。
      這場講座,邀有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暨該校教務長中國事務特別助理,歷史博士胡萬里講談「麻州─美國精神所在」,藝文小集召集人,教育博士沈安平講談「美國公立教育之父:麻州教育聖人霍里斯曼述評」。
      研究歷史的胡萬里本人出生於陜西,中國華夏文明的命脈所在地;來到麻州後,發現麻州是「美國精神」源起點,不禁深入探究起麻州在美國歷史中的地位,找出了麻州擁有的許多個美國第一記錄,以及美國核心價值觀念源出於麻州清教徒思想的各種佐證。
      以誌記各州特色的車牌標語為例,麻州標榜的就是「美國精神(The Spirit of America)」。美國的注重體育,發展公共教育,廣設非營利組織(NGO),都源自於清教徒文化。
胡萬里提及麻州不但是美國從190391日起,第一個發放車輛牌照的州。美國革命戰爭的第一槍,也是177549日在勒星頓鎮發射,之後才有獨立宣言,倡議人生而平等,婦女應有選舉權,以及民權運動,甚至促成了奧巴馬當選為美國歷史上首名非洲裔總統等變化。
麻州的美國第一包括1638年波士頓出現第一個印刷廠,1639年誕生第一個郵局,1690年出現第一份報紙,1716年出現第一個海上燈塔,1773年菲麗斯惠特莉(Phillis Wheatley)成為全美第一個出版著作的黑人婦女,1776年麻州當年首富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第一個在獨立宣言上簽字。1789John Adams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副總統,1813年華森市出現美國第一個現代化棉紡織廠,1813年開始發行股票,籌資建廠,1822年羅爾市成為美國第一個工業化城市,1635年波士頓拉丁學校成為美國第一所公立學校,1636年哈佛成為美國第一所大學,1837年霍利奧克山學院(Mt. Holyoke College)成為美國第一所女子高等學府,1846年麻州申請了第一個縫紉機專利,1851年美國第一個青年基督教協會在波士頓成立,1891年籃球在春田市問世,1895年排球在Holyoke誕生,1898年第一個地鐵在波士頓運行,1903年第一屆世界棒球聯賽在波士頓舉行,1926年羅伯特高達德(Robert Goddard)在波士頓發射了第一枚液體運載火箭,1961年約翰甘迺迪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天主教徒總統等。
這麼多個第一出現在麻州,部份原因是馬丁路德改革宗教,英國誕生新教,清教徒出走,1620年搭乘五月花號向外尋找新天地,第一個落腳地就是麻州。
他說這批美國歷史中的首批移民,來到麻州,面對一大片無政府土地,該怎麼辦,要如何生存,頗費思量,決定在上帝面前宣誓,要組公民團體,訂立法制規章,維護殖民地的共同福祉,其後形成非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及企業界三分天下社會的局面。
這份由清教徒訂定的五月花號契約,為美國奠定了契約精神,法治理念,從而創造性的建立出民主自治的政治原則,衍生成後來林肯總統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這三民主義,強調社區意識與服務等精神。
      胡萬里認為,美國境內的各種大大小小慈善事業,80%是由個人捐贈,包括著名的喬治皮堡迪(George Peabody)、鋼鐵大王卡內基,微軟的比爾蓋茲,股神巴菲特,福瑞曼基金會(the Freeman Foundation)等,都是受清教徒觀念影響。如果把家族也計算進去,該一比例升高到88%。在2011年內,儘管經濟不景氣,美國人共捐了2984億元給各慈善項目,比2010年還多4%
      美國的踏進世界各地爭戰,也源自於清教徒的要「廣宣主(上帝)威」使命感,年花一兆美元,在世上130個國家,維持700個軍事基地,和英國、法國印地安人,以至於後來的內部革命,和墨西哥、西班牙打仗,參加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冷戰等。
      至於美國社會的中堅份子,仍以白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清教徒為主,美國歷任總統中,有不下10人屬於這一類人。美國第一個進太空的宇航員Alan Shepard,名演員瑪麗蓮夢露,演超人的Christopher Reeve等人,也都是這類人。
      沈安平這晚介紹了有麻州教育聖人之稱的霍里斯曼(Horace Mann),從他的成長背景談起,指布朗大學畢業,取得律師資格,1937年被州長指派為麻州首任教育廳長,1938年當上參議會主席的霍里斯曼受擅言傳教士影響,言詞犀利,曾暢言智慧就如希伯來人撒在門前的血,具有保護個人安全作用,說過「讓下一代做我的客戶(Let the next generation be my client)」,「什麼都不會其他人做是毀滅自己(doing nothing for other is the undoing of ourselves)」等名言,在勒星頓鎮協助設立了全美第一所師範學校,倡議老師應獲優厚報酬,學生應上健康及體育課。他在教育領域上的許多想法,當年都非常超前,連曾任美國第6任總統的約翰亞當斯都佩服非常,以致麻州州政府大樓前的兩座雕像之一,有一座就是霍里斯曼。他的成就還包括1833年促使麻州設立第一所精神病院。
      根據沈安平的調查研究,霍里斯曼還是西牛頓市第一統一會教堂(First Unitarian Society)的創辦人之一。

圖片說明:

      胡萬里()、沈安平()為藝文小集談美國精神、教育。(菊子攝)

      講座會場。(菊子攝)

      西牛頓市的統一教會教堂。(翻攝自現場幻燈片)


各州車排標語,有阿拉斯加州「最後的邊疆(Last Frontier)」,新罕布夏「不自由毋寧死(Live Free of Die)」,羅德島州「海洋州(Ocean State)」,北卡羅來納州記錄萊特(Wright)兄弟在該州開始飛行的「第一個飛行(First in Flight)」,紐約州「帝國州(The Empire State)」等,別有意思。

哈佛大學母親節音樂會5/10晚舉行


哈佛大學北橋詩社將於510(週五)7點半至9點,在哈佛大學杜爹利屋(Dudley-House)二樓左端聯誼室(Common-Room),舉辦母親節音樂會。
      音樂會節目包括詩詞歌曲「遊子吟」,俄羅斯民歌「母親」,童聲獨唱「紅蜻蜓」,京劇清唱「兒行千里母擔憂」,「本應當隨母親」,京胡獨奏「迎春」,小提琴獨奏「母親河」,鋼琴獨奏「懷念」,以及詩詞和散文朗誦等。
      應邀表演者包括哈佛大學駐校音樂家朱麗亞‧格林,波士頓大學小提琴教授貝拉‧吉耶斯,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李彥洋,波士頓京劇社朱惠元,李嘉音,柯慶恩,黃河合唱樂團廖東穗,牛頓中文學校黃語紅等人。
      音樂會免費公開。主辦單位表示,特別歡迎到大波士頓探親的父母親們光臨。

廣教學校改課程整頓師資


廣教學校日前召開家長會,介紹中國語言文化課程及師資改革方案,報告董事會已通過,校長曾秀芬領導新課程改革小組精心設計的這一新方案,將從今年9月起的新學期,全面實施。
      廣教學校課改小組表示,他們仔細搜集和研究了大量中文語言教育資料以麻教育局設定的外語高中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國際文憑組織的考試大綱做藍本,為廣教學校的長期教育發展設計出可高中課程接軌新課程體系。他們也根據麻教育局外語教學的嚴格規範,把國語及粵語教學嚴謹地融合在一起。修習新課程學生畢業,將具備足夠中文能力,選擇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參加SAT的中文科考試。換言之,新課程將為升讀大學的華人學生提供莫大幫助。
      新課程的上課時間為週六週日上午9:30至下午12:50,課間休息兩次各十分鐘。新課程比現有的課程增加一小時,以期學生盡快提高中文水平。新課程中,兩小時以國語學習漢語拼音、漢字、語法及書寫;另一小時以國語或粵語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及中文應用等。這一節課以對話、討論及多媒體科技學習,學習語言則由家長自選。
廣教學校指出,新課程以靈活互動的教育方式進行,著重強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顯改變是課程內容提高中國歷史文化、美籍華裔歷史的比,增加國語和粵語的使用比率。安排在下午進行的文化課程和課外活動,包括中國樂器、民族舞、國畫、書法、民間藝術、中國功夫等等。
曾秀芬校長還在家長會上向家長們解釋現有學生按新課程分班的程序。強調,想有一個好開始,就必須根據學生能力當分班,在教學過程中,定期評估學生表現,調整分班
曾秀芬並報告,該校所有老師已接受了年度評估,本週起參加新課程培訓,並將在考試合格後,才根據老師意願能力,做授安排
家長會後,家長認為,新課程與麻省教育局外語高中課程接軌、提高SAT中文科的成績、增加文化歷史知識等三大特色,將他們的孩子受益不盡。

圖片說明:

      廣教學校校長曾秀芬。(圖由廣教學校提供)

華裔退伍軍人會頒獎表揚海軍儲備軍官


美國華裔退伍軍人會(American Legion, Chinatwon Post 328)53日出席在波士頓大學喬治雪曼(George Sherman)禮堂舉行的海軍儲備軍官培訓團(NROTC)頒獎儀式,頒發學業及軍事優異獎。該會副會長司徒文信(左二)與該會董事,左起,陳心松、陳文浩、黃國麟等人頒發學業優異金獎給海軍官校學生Kristin Wihera()。其他獲獎人包括學業優異銀獎Matthew Solomon,軍事優異金獎Natalia Widulinski,銀獎Christopher Greco(圖由美國華裔退伍軍人會提供)

BCNC籲請支持幼兒教育

From BCNC:

Early education and care is essential for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t helps prepare kids for school and has been shown to have far-reaching effects on reading proficiency, graduation rates, and even future earnings. It also helps give parents the support they need to find and keep jobs, improve their economic circumstances, and provide for their families.

Even though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that investments in early education provide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House budget for Fiscal Year 2014 cuts support for these programs, reducing funding by about $11 million from last year's budget. Governor Deval Patrick's budget expanded access to child care for low-income families and invested in new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grams offered, most notably clearing waitlists for low-income families seeking child care support. The House budget level funds or cuts most existing child care accounts.

We need your help to preserve funding for education! Please call and email your local state legislators to support the Governor's budget and to urge increased funding for quality early education and care.  Click here to find your local state legislators.  BCNC's children's programs depend on state funding.  BCNC needs your support to ensure that the children of Acorn have the best possible education and care for a brighter future.

At BCNC, there are 81 young children, aged 15 months to 6 years old, that rely on our services every day.  Many of the parents speak limited English and are considered low income, but in spite of these obstacles, these dedicated parents strive to provide their children with the resources needed to become successful in life.  With the help of BCNC and our programs, these committed parents' desire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ir children are attainable.

Opened in 1972, BCNC's Acorn Center for Early Education and Care provides families with a high quality program accredited by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  Housed in a LEED certified green building, Acorn offers a healthy food program, daily exercise and a curriculum that promote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mpetence, school readiness and creativity.  Acorn provides a dual language (Chinese and English) curriculum with a rich variety of learn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that support the best development for our children.  Teachers plan for integrated math, science and literacy activities with major emphasis on family centered approaches that are culturally competent and foster social/emotional skills. 

麻州財政廳網站得獎


NEW WEBSITE WINS AWARD FROM MUNICIPAL INVESTOR GROUP
Comprehensive Disclosure Tool for Investor Community Praised by NFMA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Municipal Analysts (NFMA) has awarded Massachusetts and its new investor website its prestigious Industry Contribution Award.  The award recognized an innovative and informational tool that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degree of transparency to investors in the municipal bond market.

            “Active for less than two months, our investor website is already reinforcing and enhancing Massachusetts’ reputation as a leader when it comes to disclosure in the municipal bond market,” said Grossman.  “The website helps investo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te’s credit, which increases demand for our bonds and helps lower borrowing costs.”

            The website, www.massbondholder.com, positions Massachusetts as a national leader in terms of investor disclosure.  The site provides more than 30,000 pages of downloadable reports, audits and summaries from different state offices including the Treasurer’s Office, the Executive Office for Administration & Finance, the Department of Revenue, the Office of the State Comptroller, and the Commonwealth’s pension fund.  The new website also provides investors with cutting edge software that allow the state’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ata to be analyzed on a customized basis.

            In presenting the award to Massachusetts, the NFMA noted that it had “chosen to honor the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for its exemplary website, www.massbondhodler.com, with its comprehensive disclosure of financial, debt and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and user-friendly organization for municipal analysts and investors.”

The NFMA Industry Contribution Award i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reasury’s ongoing effort to establish Massachusetts as a leader on investor disclosure.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the Commonwealth has completely revamped its disclosure practices which now include a set schedule of when information is published to the bond market, regular live investor calls, and an annual Investor Conference to showcase Massachusetts’ financial standing. 

Established in 1983, the NFMA is an organization of nearly 1,300 members, primarily research analysts, who evaluate credit and other associated risks in the municipal bond market. These individuals represent, amongst others, mutual funds, insurance companies, broker/dealers, bond insurers, rating agencies, and financial advisory firms.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NFMA or its award, please go to www.nfma.org.

星期二, 5月 07, 2013

首屆麻州香港日逾300人出席


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昨(6)日首次在麻州州政府大樓舉辦香港日活動,藉以慶祝該處成立30週年,加強香港與麻州之間的貿易關係。
      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陳淑華、香港駐美國總經濟貿易專員唐智強率領多名隨員抵波士頓,藉助攜手締造華裔進入麻州議會殿堂歷史的麻州眾議員黃子安、陳德基,以及麻州香港協會會長葉俊年,副會長周榮亞等人之力,吸引了逾300人出席首屆香港日,並獲得一份麻州州長的表揚狀。
      陳淑華表示,「過去十年,香港和麻州之間的貿易增長迅速,從麻省出口到香港的貨值升了86%,令香港成為麻州的全球第11大出口地。」
      唐智強向出席者做了更多有關香港的介紹,以及香港與麻州之間經貿關係的說明。
      他表示,香港自199771日回歸中國以來,在「一國兩治」原則,以及基本法保障下,享有高度自治權,包括法律、經濟、貨幣政策、稅制、海關及移民局,都和中國大陸保持著分開、不同狀態。香港發行自己的護照、維持分開的,自1983年以來和美元掛鉤的貨幣─港元。香港今日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將近37千美元。香港的經濟也連續19年獲傳統基金會、華爾街日報評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不但是世界第6大股票市場及外匯交易中心,也是世界第8大國際銀行業中心。
      2012年,美國出口到香港的金額,達到370億美元。香港已成為美國的第10出口地,也是美國在亞洲的第4大出口地。
      至於香港與麻州之間的貿易,他樂觀估計,將有1.5%至3.5%的增長率。他們相信香港將繼續成為麻州重要的出口港。」
      唐智強也指出香港已成為中國大陸首要的境外人民幣中心,可幫助美國企業消弭匯率浮動帶來的危機。諸如麥當勞、Yum品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福特汽車、Caterpillar等,都在香港發行了人民幣債券。這種形式的融資方式,將有助於降低這些公司在中國營運的人民幣融資支出。
      陳淑華和唐智強在發言前,都向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中的死傷者致意,祝禱,也稱許波士頓民眾過去數週來表現出的亳不畏懼及堅定精神。
      在陳德基及黃子安等人的協調聯繫下,昨日到會的人,將近有一半是各參眾議員的助理,多名參眾議員也親自出席,和來自香港的主人家寒喧、交談。
唐智強和陳淑華昨日並在香港日舉行之前,拜會了麻州眾議院議長狄樂歐(Robert DeLeo),就麻州、香港兩地近況,交換意見。



圖片說明:

      麻州眾議員陳德基()、黃子安()、代表州政府頒發表揚狀給香港駐美國總經濟貿易專員唐智強。(菊子攝)

      麻州眾議員陳德基(左起)、黃子安香港駐美國總經濟貿易專員唐智強、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陳淑華、麻州香港協會會長葉俊年等人向出席者祝酒。(菊子攝)

      華埠社區也有不少人出席香港日活動。左起,周樹昂、余寶愛、周榮亞、陳文浩、余麗媖、曾雪清、鍾潔姿等。(菊子攝)

波市公圖館中文讀書會談張愛玲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中文讀書討論會日前聚會討論夏志清編注的「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一書,把時空拉回到194090年代。一眾書友這才稍忘前些日子發生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引發的緊張心情。
      夏志清編注的「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一書由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討論會書友中的朱大昀認為,這書是中國文學史的研究資料,有重要價值,能讓讀者對張愛玲的性情、思想有更真切了解。
      陳卓儒則認為,張愛玲從1955年來美後,生活淒涼,主因她閉關自守,不善交際,缺少見聞,性情古怪,竟連愛護、提拔她的夏志清教授想請她吃頓飯都不容易。在她缺乏靈感寫文章,改走翻譯路線時,因為市場上做翻譯的作家已太多,路不易行。最糟的是她嫁的美國丈夫Ferdinand  Reyher,既無工作,身體又不好。
主持讀書會的楊慶儀表示,夏志清在書中的注解,有如談家常,顯現文學造詣和功力。她曾在偶然機會中,做研究,訪問到 Ferdinand   Reyher的女兒,確知其名應為Faith,而非夏書中的Ruth。她也指出該書的印刷錯誤,包括402頁的英國詩人,正確姓名應為William Blake
楊慶儀表示,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中文讀書討論會,歡迎社會大眾參加,查詢可洽楊慶儀(617)859-2339

圖片說明: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中文讀書討論會(圖由楊慶儀提供)

CABA年會歡迎首名女性會長喻向陽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長林世文(),主持會長交接儀式。張引()卸任,交棒給
喻向陽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俱樂部舉行年會,宣佈喻向陽成為該會創立以來的首名女性會長,該會董事人數在卸任會長張引加入後,增為十人。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長林世文笑稱今年是女權高揚年,不但新任會長喻向陽是女性,當晚獲表揚的3名義工范艾琳、田澤、李京京,也全為女性。
「全球研發合作的整合」這場圓桌討論會,最壯觀,講者最多。(周菊子攝)
林世文還報告,該會慣例為會長卸任後,就加入董事會。現任會長張引卸任後,該會董事將增至十人,其中有創會會長韓軍,以及吳俊軍、沈立新等3人已回中國發展。韓軍、沈立新當天還特地回波士頓和該會敘舊。
CABA新會長喻向陽()、義工Howfond公司市場行銷及商務發展資深主任李京京,
都是當天受表揚的女性。
(周菊子攝)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今年的年會主題為「加速藥物開發:從實驗室到臨床」,30多名學者、專家及業界高管,講談各自的研發成果、商務行銷策略,包括慢性胃腸功能紊亂的治療,公司的科學與策略,計劃新產品的定價與市場切入,從病人到病人的癌症治療,人性化的臨床前藥物研發,藥物的設計及研發,腫瘤的故事,整合全球科學村來改善病患的生活等等。
當天下午的兩場座談,一場從法律、投資及商務角度談生物醫藥科學家可有的不同職業,一場談研發合作的全球整合。
在生物醫藥科學家可有的不同職業這場座談中,2012年獲得LMG生命科學之星獎的Areta L. Kupchyk,目前是Nixon Peabody律師樓合夥人。她和出席者分享了她今年一月才發表的,「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規範製藥業的權力倍增是誰的責任」這篇文章的精華。
Concert製藥公司董事長Roger Tung(左起)Weatherbie &擔任副投資長的戴海、
CABA董事萬昭奎、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紐約代表處總代表鄭杰等人在
會後討論。
(周菊子攝)
在管理10億元資產的機構資產管理公司Weatherbie &擔任副投資長的戴海(H. George Dai) ,從投資公司的角度來談生物醫藥研發。他表示,投資公司會從某一藥物能治療社會中那些重要病症、能改善的程度、專利的年限等因素,來評估該藥品的利潤,進而才做出是否投資的決定。
波士頓學院新聘的技術轉讓及許可辦公室主任文立民,分享了他從研究者轉行成專利轉讓專家的過程,並指出學術界轉讓專利,旨在幫助業界對社會大眾做出更多貢獻。
「全球研發合作的整合」這場圓桌討論會,是當天最壯觀的座談,有來自中國大陸及美國各州的15名執行長、副總裁、首席科學家,暢論經驗。包括蘇州安尼康藥物研發公司董事兼技術總監施國強,抗體新藥創製研發首席商務官王忠民,上海桑迪亞醫藥技術公司總經理陳晨,威明頓(Wilmington)製藥科技公司副總裁康富安,上海睿智化學研究公司副總裁吳辰冰,上海創諾華醫藥副總裁李金亮,Acme生物科學公司董事長張志安,燼療法(Ember Therapeutics)副總裁Jeff Saunders,鐵木製藥首席調研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喻向陽等人,對於醫藥研發外包的未來前景,各有看法。其中一、二名較為坦率者不避諱的指出,在海外公司也進入中國搶市場,中國工資越漲越高,員工忠誠度相對低落等等情況下,業者都有環境艱困,利潤漸薄的感嘆,也認為這行業將出現兼併、整合趨勢。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當晚還邀請Concert製藥公司董事長Roger Tung分享打造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經驗,輝瑞(Pfizer)製藥公司醫藥化學主管John Mathias講談治療氣喘病的新方法。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會成員現有林世文、王義漢、萬昭奎、陳志宏、韓軍、吳二喜、戴朝陽、沈立新、吳俊軍、張引。

星期一, 5月 06, 2013

李嘉強將獲摩頓市移民學習中心表揚


摩頓市(Malden)移民學習中心(The Immigrant Learning Center)的公共教育學院(Public Education Institute),將於58日在劍橋市,表揚移民企業家。將從11位獲提名者,選出在鄰里企業、企業成長、科技等3個領域上有成就者,予以表揚。
      波士頓環球報指出,獲提名者中有兩名亞裔,一為在劍橋市創辦波士頓生物醫藥公司,來自中國的李嘉強。他的成功來自於扭轉悲劇,創辦波士頓生物醫藥公司,聘用了30名甫遭裁員的科學家,繼續進行創新的治癌藥物研發及臨床測試。他擁有230個專利,共創辦有5家生物科技公司。
      另一人為越南裔,在摩頓市開設四季桌(All Seasons Table, LLC)的陳道格(譯音,Douglas Tran)。陳道格在摩頓市中心的摩頓廣場,開張了他的第5家亞裔餐廳。他和顧客關係十分好,許多人不辭路遠到他的餐廳用膳。

昆市大掃除 亞裔紛獻力


昆士市54日舉辦第24屆「昆市更清潔」年度大掃除活動。逾1500名義工在4日早上,從9點到12點,從海灘到沼澤,從鄰里公園到遊樂場,讓昆市變得更美麗。
      昆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和道富集團亞裔員工會再度合作,出動了不下30多名義工,把市政府大樓門前廣場,打掃得煥然一新。部份義工再回到去年打掃的塘街公園(Pond Street Park),繼續幫忙。
      昆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會長黃永康,道富集團林淑明,和昆市長辦公室的Tom Fabrizio,邱潔芳,昆市居民呂嘉媚等人,當天一大早就匯聚在昆市府大樓前,領得大掃刷,垃圾袋等工具後,就分頭展開清潔工作。一直忙到12點,才和其他人一起到柯奇公園,參加市長感謝義工的免費燒烤會。
      昆市和波士頓市不同的是,昆市並沒有主街這樣的機構,全市也只有六個選區,各區居民早已向市府匯報,大掃除這天該區的清掃重點是那幾條街。昆市的亞裔居民,也散在各自居住的區域,參加掃除。昆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和道富集團所組成的亞裔義工團,比較特別,但在這支隊伍越來越壯大下,亞裔也為社區服務的形象,就越來越清晰。
           
圖片說明:

昆市長辦公室的Tom Fabrizio(左一)和黃永康(立者右一)、林淑明(立者右四)、邱潔芳(前左一)等義工,在昆市府前合影。(圖由昆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