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9月 09, 2023

慈濟基金會進哈佛辦證嚴上人研討會 奠立慈濟宗派基礎

慈濟基金會在哈佛大學舉辦「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研討會」。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 慈濟基金會和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麾下的CAMLab 合作,934兩日,在哈佛地理學大樓,舉辦「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研討會」,邀得30餘學者,法親,從不同角度論述佛法,證嚴上人創立慈濟的用心、做法、影響力,以及其未來。

代表證嚴上人的德宸法師 (右起),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哈佛大學亞洲藝術史
教授暨CAMLab創辦人汪悅進教授,副執行長何日生簽屬合作備忘錄
(周菊子翻攝自會議視頻)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左)、副執行長何日生(右)和哈佛大學
亞洲藝術史教授暨
CAMLab創辦人汪悅進教授。 (周菊子攝)
             慈濟基金會和哈佛大學CAMLab還在93日第一天的會議結束時,簽署合作備忘錄,約定2026年,慈濟六十週年時,由CAMLab以其融合創意與學術研究的理念與實踐,製作全方位的多媒體沉浸式展覽,先在哈佛大學和慈濟臺灣總會舉辦首場展覽,再陸續到慈濟全球各地分會巡迴展出。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暨學術委員會召集人何日生直言,這是共善學思會的第9屆會議,並是第一次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為主要研討內容。他們希望藉著哈佛大學這個開放平台,能讓更多人認識證嚴上人,進行更深刻的宗教門派交流,討論慈濟與證嚴上人對於世界目前面對的各種問題,都有哪些解決方法,實際解決到甚麼程度,對全球還可以有些什麼貢獻,也探討證嚴上人和佛教的關係,其所繼承的佛教脈絡,逐步建立出更完整的慈濟理念與思想 論述,以奠定慈濟宗門的永續基礎。

             何日生表示,他相信慈濟人要做的就是維持原有的價值那種心靈狀態,不要過度官僚化,才能夠創新的為眾生,也就發揚了佛教原本的精神。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負責人長金滿(中)歡迎波士頓經文處
處長廖朝宏(左),僑教中心主任潘昭榮(右)進會場。(周菊子攝)
             這場為期2日的會議由哈佛大學亞洲藝術史教授暨CAMLab創辦人汪悅進 (Eugene Wang),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普林斯頓大學佛學研究教授Stephen Teiser,代表證嚴上人的德宸法師致詞開場,接著有證嚴上人的社會影響,從歷史來看證嚴上人,證嚴上人的哲學等主題的3場學術報告,以及佛教及跨宗教互動,慈濟的全球慈善事業座談討論。

第三場報告,主題是證嚴上人的哲學,由普林斯頓大學佛學研究教授
Stephen Teiser (右依)  主持。 (周菊子攝)
             第一場報告,主題是「證嚴上人的社會影響」,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學榮休教授趙文詞 (Richard Madsen)主持。渥太華大學比較政治教授Andre Laliberte,維琴尼亞大學中國宗教副教授Natasha Heller做評議。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嘉倫 (Caroline Reeves)   申論Charity Philanthropy的區分,指Charity 是一種給予,針對短期危機,提供金錢等物品來解決問題的行為,而Philanthropy 則是一種投資,有長期使命,經過深思熟慮,要得到令人滿意結果的行為。她強調詞彙在理論上儘管抽象,但在經驗應用上卻意義深遠,因而用詞很重要。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闡述慈濟理念與行動。 (周菊子攝)
              Depaul大學人類學客座教授C. Julia Huang 談「魅力和同情心2.0」,申論慈濟從2005年開始重新整頓志工系統,講究琉璃同心圓,成立慈濟宗門,形成靜思法脈,然後在20152018年間有過反彈,再經歷組織轉型,訂定清修士制度,以印證法源,依止靜思,傳承法脈,恆立宗門。衍進到化身、報身、法身的新三身。

               慈濟大學國際事務院長 Elise Anne DeVido談「證嚴大師的我們時代的大哉教育”:吃素和拯救世界」。她以臺灣藝術家凌宛琪一幅插畫上寫著的全球每一秒有2556隻動物被殺害,每天有22千多萬生靈被宰,每年有806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 (Debra Boudreaux)闡述
慈濟心懷所有人的理念。 (周菊子攝)
億多動物送命來帶出素食的意義,地球狀態的反映人類精神,慈濟雖是佛教,但在對抗新冠病毒,注重環保上卻都依循科學,申論證嚴上人的大哉教育傳承著中國佛教關於動物與業力的持久傳統。她的研究目的是刻劃出慈濟如何在佛教,科學及國際發展這三種論述中遊走,並形成一個獨特的宇宙學。

                 倫敦大學宗教及哲學系中國佛教讀本教授 Stefania Travagnin談「她如是說: 證嚴大師的話有如新智言」。她闡述證嚴上人的開示,經臟演繹,以及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具有包容性,超越佛教的佛教。
德宸法師 (右二)籲請所有人做證嚴上人的分身。左起為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
哈佛CAMLab創辦人汪悅進教授,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 (周菊子攝)
  以「慈濟全球慈善事業」為主題的座談,由法鼓山文學院
佛教研究系主任鄧偉仁 (右依) 主持。 (周菊子攝)

第二場報告,主題是歷史背景中的證嚴上人。由倫敦大學宗教及哲學系中國佛教讀本教授 Stefania Travagnin主持,玄奘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釋昭慧法師,北京大學佛學中心教授王頌做評議。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及宗教研究院及哲學系教授何建明談「現代人間佛教宗派觀的傳承與創新」,澳門理工大學講師桑海談「中國文化脈絡中的證嚴上人思想」,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林建德談「印順導師與證嚴上人『菩薩觀』之初步對比」,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侯坤宏談「臺灣佛教史上的證嚴法師」,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退休教授林安梧談「『慈濟思想』對念一世紀人類文明的啟示以『大愛』為核心的展開」。

             第三場報告,主題是證嚴上人的哲學,由普林斯頓大學佛學研究教授Stephen Teiser主持,田納西州大學東亞宗教副教授Megan Bryson,邁阿密大學宗教研究副教授Justin Ritzinger做評議。

國立政治大學佛教哲學中心助理教授Pei-ying Lin談「證嚴法師在當代臺灣的菩薩道」,法鼓山文學院佛教研究系主任唐偉仁談「法華經和證嚴的慈濟使命」,慈濟大學宗教及人文學院副教授何日生談「證嚴法師的哲學及慈濟菩薩道 先人後己的菩薩道」。

             以「佛教與跨宗教互動」為主題的座談,由慈濟大學宗教及人文學院副教授何日生主持,有印尼DAAI電視執行長陳豐靈 (Tjhin Hong Lin) , 馬來西亞李炳玄,慈濟基金會文史部主任賴睿伶(Lori Lai)各做簡報,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宗教研究講師Lina Verchery,中佛羅里達大學宗教及文化研究副教授Ann Gleig,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任東亞語言及文明系教授羅伯松 (James Robso)n發表評議。

清修士是慈濟成立宗派後的新制度。這次會議共有3名清修士出席。 (周菊子攝)
             以「慈濟全球慈善事業」為主題的座談,由法鼓山文學院佛教研究系主任鄧偉仁主持,有慈濟基金會計畫及志工發展經理 Joe Huang,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 (Debra Boudreaux)各做簡報,UCSD榮休教室Richard Madsen,以及哈佛宗教學院助理院長桑福德(Monica Sanford)做評議。

             曾於大約10年前以證嚴上人及慈濟基金會做個案研究,哈佛大學商學院及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公共管理教授Herman Leonard也分享了他對證嚴上人及慈濟基金會面對危機,卻能在不確定狀態中有效率發揮領導力的研究。

慈濟基金會從1991年起從事國際賑災活動。
               這場會議還有靜思精舍3名清修士,黃晟祐 (思浩),陳祖淞 (思擔),潘翠微 (靜涵),紐約分會蘇煜升、以及長金滿率波士頓分會所有慈濟人,包括金花師姊和蕭蕙菁操辦素食餐點的全力支援。

             慈濟基金會在網路上公佈了2日會議的視頻,網址分別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RoUsSnYjs,以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EAKKCJIn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7CMF5q9Liw    (更新版)

俄烏戰爭爆發後,慈濟前往波蘭馳援難民。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嘉倫 (Caroline Reeves)   申論
Charity Philanthropy的區分。 (周菊子攝)
哈佛大學商學院及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公共管理教授Herman Leonard
早在10年前就以慈濟為領導力個案做研究。 (周菊子攝)
德宸法師致詞。 (周菊子攝)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右),副執行長何日生(左)送紀念品
給哈佛教授汪悅進 (中)。(周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