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8月 17, 2018

迪美博物館8/18推出清代皇后生活與藝術展 多件展品首次面世

迪美東亞藝術部主任王伊悠。(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塞冷鎮報導)波士頓迪美博物在818日推出國際上首次以清代皇后為主題的展覽," 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以200多件來自北京故宮,該館及個別私人的收藏品,展現中國清代皇朝鮮為人知的一面,其中多件展品從未展出過。
                    這展覽由波士頓的迪美博物館,華府的史密森博物學院的佛利爾-賽克勒藝術博物館,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
史密森中國藝術部主任司美茵(Jan Stuart)。(周菊子攝)
迪美東亞藝術部主任王伊悠和史密森中國藝術部主任司美茵(Jan Stuart)聯合策畫此展,歷時四年的收集,查核資料,在清代20多位皇后中,以崇慶,孝賢,慈禧的一生故事為重點,圍繞婚姻,國事,家事,生活,精神世界等六個主題,挑選展品,呈現女性在清朝宮廷中的地位,也藉龍袍等衣飾,書畫信件,金銀玉器珠寶,佛教文物等御用品,展現清朝皇家生活面貌,包括愛聽昆曲京劇,愛刺繡女紅,以及滿人女子不纏足,衣服袖口緊縮,太后常被稱為聖母,有母儀天下責任等滿漢文化差異。
            王伊悠指出,迪美是最早收藏中國文物的美國博物館,許多館藏從未面世。這展覽就緣起於她在2013年底加入該館,清點,修復該館館藏,為查核孝賢皇后肖像畫資料,與北京故宮聯繫。
乾隆皇帝為36歲就辭世的孝賢皇后寫的一首悼詩,也因此在這展覽中首度面世,讓人難得看見乾隆皇帝深情的一面。
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以清代皇后為主題。(周菊子攝)
展覽中首次在美國亮相的,包括收藏乾隆母親崇慶皇后落髮,重110公斤,鑲滿寶石,形狀有如佛教舍利塔的金發塔,既顯示乾隆對母親的尊崇,也透露佛教對清朝的影響。
展覽中的另一亮點是高五米的慈禧太后油畫像,是慈禧為改善其國際形象,由美國畫家凱薩琳卡爾繪製,送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因尺寸太大,後來由史密森博物學院收藏的作品,和中國畫作普遍以水墨繪製大不相同。此畫也彰顯這展覽還帶有慶祝中美建交40週年意義。
皇后大婚的禮服。(周菊子攝)
" 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將從818日起在迪美博物館展至2019210日。在六個月展期中間,預定十一月時,會有來自中國故宮的30件新展品,然後於2019330日轉往華府史密森博物館展出,其中將又有三分之一的展品會換新。
迪美博物館指出,此展得以推出,得助於許多個人,機構的支持,包括劉丹(譯音),周全,北山堂基金,Henry Luce基金會,上海博物館美國之友等等。
查詢此展詳情可上網,www.pem.org/exhibitions/empresses-of-chinas-forbidden-city
皇后頭飾。(周菊子攝)







王伊悠為了讓參觀者體會皇后坐轎入宮時的視覺感受,特地設計
這視頻及場景。(周菊子攝)

孝賢皇后畫像。(周菊子攝)

升級皇后之後,得到的玉璽。(周菊子攝)

器皿上畫作象徵清廷女性地位。(周菊子攝)

乾隆皇帝所寫悼妻詩作,首次面世。(周菊子攝)

乾隆皇帝所寫悼妻詩作,首次面世。(周菊子攝)

乾隆皇帝所寫悼妻詩作,首次面世。(周菊子攝)

王伊悠解釋清皇后愛聽昆曲,愛女紅刺繡。(周菊子攝)




照片中的慈禧太后。(周菊子攝)


送給羅斯福總統的慈禧太后由畫像。(周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