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州國際貿易及投資處商務發展經理Hunter M. Richard表示,他個人曾經訪問台灣兩次,目前是該辦公室負責亞洲事物。他指出,該辦公室同時負責處理州長的貿易代表團,現任麻州州長迄今已率貿易訪問團出國十四次,但其中還未包括台灣。
他指出,台灣的經濟表現在過去十五年間有起有伏,GDP成長最高時達到10.76%,最低時曾出現過負成長,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為3/14%,和全世界的GDP成長度持平。以世貿組織今年四月的排名來看,台灣的2013年商品貿易出口在全世界排名第廿,進口第十八。服務貿易出口第廿六,進口第三十。在BERI的投資環境危險度評估上,台灣的獲利機會在全世界排名第三。競爭力排名第十二。整體商業環境排名第十六。
石大玲指出,台灣的人均個人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在2013年時為美金20958元,但購買力卻等於美金39854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可証台灣雖小,實力仍不可小覷。截至今年五月,台灣的失業率為3.85%。
石大玲在闡述台灣與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關係,說明台灣是美國第十二大貿易夥伴,第十六大出口夥伴等概況後,也說明台灣和麻州的貿易關係,包括台灣是麻州的第十一大出口夥伴,第十三大進口夥伴。麻州出口到台灣的最大宗類別是機械零件,總額約為五億元,佔對台總出口額的59.87%,其次為光電,醫療或手術用品等。麻州從台灣進口的最大宗物品是用于電視,音響系統等的電子機械設備,總額約一億五千八百萬元,佔26.63%。
石大玲提醒出席者,台灣商務環境的最近變化,包括2010年六月,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了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2013年又和紐西蘭,新加坡簽署了FTA(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在推動加入TPP
(泛太平洋和左夥伴),以及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中華經濟研究院最近的一份研就顯示,台灣加入成為TPP會員,美國的社會福利可增加154億元,GDP成長也至少可以增加0.1%。
在問答時間中,美國小企業行政局(SBA)專員伍少武問台灣做了什麼,能讓失業率這麼低。石大玲表示,台灣的失業率從未高過2.5%,3.85%已經非常高了。目前政府在積極鼓勵發展新事業,生物,醫療器材,服務業,以及青少年創業。估計,經濟要轉型,仍需五到十年。目前的失業率不算好。
圖片說明:
經濟組長石大玲的報告,從台灣在哪裡說起。(菊子攝)
經濟座談有三人發言,屋斯特商會會長穆瑞(右二)主持。(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