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顯然是許多人有興趣的話題,大波士頓文化協會(GBCCA)的這場養生講座,吸引了不下60人出席。許多人還在講座結束後,圍著柯曼雯探問穴位、按摩及泡腳方法細節。
這天她從中國最著名、最古老,約在西漢中晚期,亦即兩千多年前寫成的黃帝內經談起,和出席者分享她鑽研整理出來的簡易養生心得。
一般來說,健康是由遺傳等內在因素,外在環境、醫療條件及個人生活方式等4大因素決定的。其中個人生活方式佔的比重高達60%,因而每個人真正的醫師其實是各人自己。
如果各人出現容易疲倦、腰酸背痛、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等身體、心理狀況時,多半是疾病前兆,最好的因應之道是治未病,也就是在病症還未形成之前處理。
當然,人的年紀大了,跨入中老年後,身體的自我調節功能減低,但不妨透過拍打法、312經絡鍛鍊法、手足按摩法、拔罐法、刮痧法及針灸來刺激恢復自我調節功能。
要保養正氣、陽氣,可以練脊柱健身操,常吃生薏米加赤小豆煮的粥或湯水,去除體內濕邪之氣。
柯曼雯還講了中西醫之間的差別,基本的養生之道,強調泡腳比吃補藥還好。
柯曼雯認為泡腳是非常簡單有效的養生做法,因為人體從膝蓋以下到腳底,有許多重要穴位,只要在溫水中泡到全身發熱,微汗,堅持三年,就一定看得見身體經絡疏通的改善效果。
至於祝總驤教授提倡的312經絡鍛鍊法,主要講合谷、內關、足三里等3個穴道,1種腹式呼吸,以及例如走路等以雙腿為主的體育活動。
當天的出席者中,好些人曾跟著柯曼雯到商店裏採購泡腳盆。曾任GBCCA會長的譚彩旋則在講座結束後和朋友閒談時透露,柯曼雯講的312經絡鍛鍊法,她已練了一年有餘,真的有效,以前整天坐在電腦前工作造成的腰酸背痛,全消除了。
圖片說明:
中醫師柯曼雯示範內關穴的位置。(菊子攝)
張鳳(前左)提問,文協會長(後立者)、柯曼雯(右)聆聽。(菊子攝)
柯曼雯的姊夫(中)從生物化學角度談他的看法。(菊子攝)
柯曼雯(左二)為出席者描畫穴道位置。(菊子攝)
劉泰國(右)愛妻心切,親自上場當義工,協助示範足三里穴道位置。(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