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1月 12, 2011

哈金新書南京安魂曲面世

已有人稱之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華裔作家的哈金,日前出席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和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合作的書談會,和讀者交流他寫「南京安魂曲(Nanjing Requiem)」一書的目地之一,是要傳達戰爭所帶給人的真實痛苦感覺。
哈金透露,在中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談論並不多,但來美國後,他卻吃驚見到華裔美人每年都辦紀念活動,也開始更關注相關歷史。
2007年他執筆寫「南京安魂曲」一書時,在張純如於1997年出版的「南京暴行:被人遺忘的大屠殺」,以及一、二部影片之外,描寫這段慘痛中國歷史的著作,還不多,他希望自己能聊盡一己之力,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知道戰爭帶給人多大的痛苦。
讓哈金自己意外的是,這本書竟這麼難寫,他不但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寫,還修改了32次,才找到可以更順遂鋪陳的角度,之後還又改寫了八、九次才定稿。
這本「南京安魂曲」是以金陵女子學院代理副校長,本身是基督徒,曾於1937年南京淪陷後,在安置區內救過數以萬計中國難民,最後卻因目睹太多日軍暴行,患上嚴重抑鬱症,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明妮魏特林(Minnie Vautrin)為主角,藉她所救助的中國人數,甚至遠超過電影「辛德勒名單」中那名德國人所救助猶太人數目的真實經歷,配以一名虛構的華裔助理高安林,寫出的小說。
哈金表示,明妮魏特林(Minnie Vautrin)是基督徒,卻以基督徒認為不光采的自殺方式,結束生命,以致坊間有關她的記載,非常之少,再加上他本身不是西方人,母語也非英語,構思、鋪陳這部小說時,要如何以符合魏特林女性、西方人的身份、語氣及心理感情狀態,又忠於當年歷史的來呈現身處當時當地人們所面對的驚恐與心理壓力,成了非常困難的事。閱讀有關南京大屠殺相關資料時所感受到無以復加的難過、抑鬱,邊哭邊寫,也讓他動筆緩慢。
哈金後來想出為魏特林虛構一名華裔助理高安林這辦法,來彌補單從西方人角度,無法更全面展現那段歷史全貌的遺憾。由於在魏特林藉金陵女子學院救助中國人的那二年半間,並無特殊大事發生,哈金還必須構思出一些小情節,來營造小說的戲劇張力。
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書及電影等,近幾年來越出越多。除了2006年有中英美投資,以張純如小說改編的「南京」一片之外,還有小說家嚴歌苓和導演張藝謀合作,即將搬上大銀幕的「金陵十三釵」。
哈金這本「南京安魂曲」,英文版已由 Pantheon出版社於十月十八日發行,中文部份,除了已由中國內的文學雜誌「收穫」全文發表外,已有北京時代華語出版公司與江蘇文藝出版社共同出版,季思聰翻譯的中文版書面世。台灣市場也預定本月中上市。
美聯社對這本書的評價為「每一個不清楚南京曾經發生過什麼的人,都應該一讀的書」,紐約時報則稱「南京安魂曲」為那段廿世紀最殘暴的歷史,提供了一個微妙而有力的視野」。另有書評家稱哈金為最人性(humane)的作家之一,他保持的那種真誠絕對假不來。
哈金在書談會中回答出席者提問的他有沒回中國大陸收集資料時,難過的表示,他迄今還無法取得簽證回中國。早前母親生病,他兩度申請簽證,都被拒絕了。如今他還在等待,有朝一日,能回家探望母親。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董事會主席周鍾潔姿(右起)、亞裔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John Xie等人邀作家哈金(左二)舉辦書談會。(菊子攝)

        著名作家哈金講談「南京安魂曲」。(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