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1月 07, 2009

張禮能創造歷史當選劍橋市首名華裔市議員

麻州劍橋市真的創造了歷史。在投票站於十一月三日晚八點截止投票後的四十八小時,劍橋市選務局終於宣佈,張禮能當選為劍橋市市議員。這一宣佈,落實了張禮能成為劍橋市首名亞裔、華裔暨最年輕市議員的地位。
現年三十一歲,還是個哈佛及MIT學生的張禮能,在他獲悉自己正式當選後,興奮的和週圍的朋友、支持者擁抱,互相擊掌,握手。他說自己還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一旦當選,他的下一步是什麼,但在改善市府運作上,他的確有套計劃,要令市政府能更及時因應選民的回饋反應。
劍橋市今年有一名錯過報名截止日期的參選者,Marjorie Decker,發動了一場「填寫進選票」的選戰。由於這一情況,使得計票比往年更複雜,也導致結果公佈時間,推遲了近兩日。
今年的劍橋市選舉,共有一萬六千人出席投票,較2007年的大約有一萬三千人投票增加了約17%。三日晚的初步結算,張禮能這名選舉新人已露出可能當選跡象,但他仍保守的交叉著手指表示,希望一切成真。
計票結果,Marjorie Decker這名參選者,也順利當選了。
在麻州大道這耆英中心內計算的選票中,大約有3,590張輔助選票是投給市議員的,開票結果,有可能變更各候選人的獲票排名。張禮能共獲得1,540票,另加213補助票。
在這場選舉中,錯過報名截止日期,以填寫進選票方事參選的Marjorie Decker,順利當選。遞補默菲(Brian Murphy)去州政府擔任運輸局局長所遺空缺,當了一陣子臨時議員的沃德(Larry Ward),卻被張禮能擠了下台。

圖片說明:
張禮能(左)與未婚妻周吟日前出席華埠活動,請華人遊說朋友的朋友投他一票。(菊子攝)

行政院延攬海外科技人才訪問團19-21日訪波

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率領的「2009年行政院延攬海外科技人才訪問團」,將於11月19日至11月21日間,造訪波士頓,並於20日下午2點至晚上8點在劍橋市之Le Meridian Cambridge(20 Sidney St., Cambridge, MA)舉辦企業和研究單位與海外人才1對1媒合洽談會(HiRecruit Boston Job Fair)。
這一攬才活動是由國科會、經濟部及教育部共同主辦,共計32個產、研單位參加,提供至少1,532個職缺。旨在擴大吸引海外人才回台服務,部份企業並提供在美國及大陸的職缺。
本年度參加波士頓就業展(Boston Job Fair)的徵才廠商包括: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AcBel(USA) Polytech、益華電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
台灣自2003年啟動攬才活動以來,6年之間,共計延攬了3,016人回台服務;加上搭配「HiRecruit」(http://hirecruit.nat.gov.tw)攬才網的求才功能,已成為媒合產、學、研各界和海外科技人才「求才與求職」的重要平台。
目前在HiRecruit網站上的求才單位已超過986家,人才會員也已超過萬人,達10,783人。
這次攬才團所提供職缺大致有4大類別,分別為半導體、光電、資通訊、金屬材料、生技、製藥及綠能等產業。職銜種類包括(1)企業經營管理主管(2)研發主管(3)工程師(4)研發人員等,職缺需求包含生產經理、品管經理、採購經理、研發經理、行銷經理、銷售經理、應用軟體經理、製程經理、產品分析經理、技術開發主管、製程開發主管、專案管理主管、行銷企劃主管、產業研究與分析主管、光電研發工程師、材料研發工程師、光學研發工程師、電子電路設計工程師、面板設計工程師、偵測元件製程開發工程師、IC設計工程師、資深類比IC設計工程師、資深軟體工程師、資深系統工程師、化工化學工程師、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機械工程師、應用工程師、工程師、研究員、材料研發人員、機能性材料研發人員、新纖維材料及技術開發人員、不織布技術研發人員、能源技術研發人員、部門業務推廣人員及能源技術研發人員等。
在吸引海外人才之配套措施方面,研發替代役自2007年3月開放申請以來,已有38個產、學、研單位成功地延攬到49位海外研發替代役人才。申請人只要具備教育部採認之國外大學校院碩士以上學歷,均得報名甄選服研發替代役;且海外徵選為外加之員額,不須與國內學子競爭。此外,亦有延攬科技人才經費之補助,其中「伯樂計畫」便是針對海外資深專業科技人才所設計的延攬措施,4年來已成功延攬71位資深人士返國,提供國內產、官、學界諮詢服務,協助提升國內研發及管理能量。另今年5月初,內政部公告實施「吸引全球優秀外籍人才來台方案」,透過核發「就業PASS」、「學術及商務旅行卡」、「永久居留卡(梅花卡)」的三卡措施,提供外籍優秀人才來台簽證及通關之便利及禮遇。

過去外籍人士抵台工作,需先向勞委會申請工作許可,再到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辦理簽證,並向內政部申請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證,過程繁瑣,且耗時較久。新措施整合不同部會審核及發照作業,整體流程大幅簡化。凡符合資格之外籍人士,可申請簽證、就業許可函、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等4種准證合一的「就業PASS卡」。申請人可委由外籍專業人士、雇主或委託代理人,向我國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提出申請。至於已來台者,則由雇主或委託代理人直接向入出國及移民署提出申請。針對專業及投資移民,政府也核發「永久居留卡(梅花卡)」。凡屬於我國所需的高級專業人才,或在我國投資達一定金額並符合相關規定的外籍人士,經申請並審查符合資格者,可領取「永久居留卡(梅花卡)」,在台居留日數可不受每年183日的限制。
今年攬才團的活動,仍以企業與人才媒合商談會為主,另「政府聯合諮詢服務台」將提供海外「研發替代役」制度簡介、外國人來台工作相關作業、境外科技人才來台子女就學辦法等諮詢服務;「台灣觀光及居住環境推廣區」將提供台灣居住及觀光環境介紹;「攬才推廣服務台」則提供美國人才職缺查詢及如何使用HiRecruit攬才網站服務等。有意參加波士頓就業展者,可逕自上網登記http://hirecruit.nat.gov.tw/english/index.asp,或以電郵傳至 newyork@taitra.org.tw,如需進一步洽詢,可電外貿協會駐紐約辦事處(Taiwan Trade Center New York)Unice Wu ,電話 212-904-1677 分機 106。

張禮能創歷史記錄 當選劍橋市市議員

麻州劍橋市真的創造了歷史。在投票站於十一月三日晚八點截止投票後的四十八小時,劍橋市選務局終於宣佈,張禮能當選為劍橋市市議員。這一宣佈,落實了張禮能成為劍橋市首名亞裔、華裔暨最年輕市議員的地位。
現年三十一歲,還是個哈佛及MIT學生的張禮能,在他獲悉自己正式當選後,興奮的和週圍的朋友、支持者擁抱,互相擊掌,握手。他說自己還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一旦當選,他的下一步是什麼,但在改善市府運作上,他的確有套計劃,要令市政府能更及時因應選民的回饋反應。
劍橋市今年有一名錯過報名截止日期的參選者,Marjorie Decker,發動了一場「填寫進選票」的選戰。由於這一情況,使得計票比往年更複雜,也導致結果公佈時間,推遲了近兩日。
今年的劍橋市選舉,共有一萬六千人出席投票,較2007年的大約有一萬三千人投票增加了約17%。三日晚的初步結算,張禮能這名選舉新人已露出可能當選跡象,但他仍保守的交叉著手指表示,希望一切成真。
計票結果,Marjorie Decker這名參選者,也順利當選了。
在麻州大道這耆英中心內計算的選票中,大約有3,590張輔助選票是投給市議員的,開票結果,有可能變更各候選人的獲票排名。張禮能共獲得1,540票,另加213補助票。
在這場選舉中,錯過報名截止日期,以填寫進選票方事參選的Marjorie Decker,順利當選。遞補默菲(Brian Murphy)去州政府擔任運輸局局長所遺空缺,當了一陣子臨時議員的沃德(Larry Ward),卻被張禮能擠了下台。

圖片說明:
張禮能(左)與未婚妻周吟日前出席華埠活動,請華人遊說朋友的朋友投他一票。(菊子攝)

星期四, 11月 05, 2009

Thomas Menino不倒翁 順利五度連任波士頓市長

波士頓市在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以57%的高得票率,順利第五度連任,把波市市長的在位年期記錄,從十六年延向廿年。
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也出現自1993年以來最高的市級選舉投票率,共約十一萬人投出神聖一票,以63,123票,把現年六十六歲,曾任保險銷售員,來自海德公園(Hyde Park)的萬寧路,留在市長寶座上。
三日晚,萬寧路在柯普利廣場的費爾蒙柯普利廣場酒店(Fairmont Copley Plaza hotel),當著數以百計的支持者,喜氣洋洋的發表當選感言時,台下群眾中有不少人穿著印有「締造了歷史(History Made)」字樣,袖子上印有五字的T恤。
現年四十歲,從1999年起已在位九年的波市不分區市議員米高法拉提也成績不俗,獲得42%的選票。他在多徹斯特的義大利餐廳Venezia中對支持他的群眾說,雖然選舉結果未如預期,但過去一年來,他們提高了波士頓市每一社區居民的期望,也讓許多人的心意,有機會表達出來。他共獲得46,768票。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這次順利連任,讓他加入了極少數的傳奇美國城市鉅子行列,包括從1989年起就在位的芝加哥市市長戴雷(Richard M. Daley)。
波士頓環球報在該報文章中表示,許多受訪選民都把這場選舉看作一場公民投票,支持萬寧路的認為市府發展是往正確的方向走,支持米高法拉提的,多半只是覺得在位者已在位太久,是該換新人上場了而已。
今年的市長選舉,是萬寧路自1993年上任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包括兩名有廣泛選民支持的在位市議員在內的三名挑戰者,都很早就加入選戰,並不斷批評萬寧路的在位時間太長、討厭科技、忽略發展,以及他的管理風格等。米高法拉提一度批評萬寧路獨裁、秘密。
一向臉皮很薄的萬寧路,基本上故意忽視這些攻擊,花大量時間出席剪綵等社區活動。他還花了二百萬元競選,米高法拉提只有一百三十萬元。
撰寫波士頓政治歷史的波士頓學院史學家奧康納(Thomas H. O’Connor)表示,萬寧路現在承諾的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但他在下一任期中,將須面對就米高法拉提競選陣營所提議題去做改善的壓力,包括工地撥給波市居民的工作數量,波市公校的狀況,以及波士頓重建局所扮演的角色等。
強調自己支持任期制,遞出議案呼籲市議員任期應限制為最長十二年的波市市議員約翰托賓(John Tolbin)也表示,這次競選的好處之一,就是前述那些議題更受人注意。
三日晚,萬寧路在當選致詞中也表示,自滿是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
波士頓地方自治研究局會長泰勒(Samuel R. Tyler )表示,在市府稅收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萬寧路將必須做些困難的決定。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左)在華埠的最大助選功臣,非陳毓禮(右)莫屬。(菊子攝)
米高法拉提(左)拉攏尹常賢(右),以聯袂姿態競選,得票率高達42%,難怪支持者三日晚高喊「我們會回來」。(菊子攝)

波市不分區市議員康納利、默菲連任成功 西語裔亞萊奧、非裔普斯利新人上任

三日晚的波市市級選舉結果,不分區市議員部份,二名競選連任者,約翰康納利(John R. Connolly)及史帝芬默菲(Stephen J. Murphy)順利當選,新人費力士。亞萊奧(Felix G. Arroyo, Jr.)及雅仁那。普斯利(Ayanna S. Pressley)登上寶座。
其中的亞萊奧約繼其父之後,成為波士頓市議會第二位拉丁裔市議員。雅仁那。普斯利則成為波市的首名女性非洲裔市議員,也是近廿年來的波市首名黑人不分區市議員。
現年三十六歲的康納利以最高票當選,獲得51,308 票,比現年五十二歲,從1997年起就已在位的史帝芬默菲的50,962票多346票,得票數都高於總投票數111,067的50%。現年三十歲,從事社區及勞工組織行業的亞萊奧獲得45,099票,得票率41%。現年三十五歲,來自芝加哥,參選前擔任聯邦參議員克里(John F. Kerry)的政治主任的普利斯獲得41,847票,得票率為38%。
一名海德公園居民表示,他從未見過那一次選舉像今年的波市不分區議員競選一樣,有那麼多的年輕又有能力的專業人士參選。
現年三十四歲,在麻州州長派區克政府內的職務為創造工作機會的鐵托傑克遜(Tito Jackson)獲30,173票,雖然是第五高票,卻和市議員席位緣憾一面。
得票數排第六的為現年三十四歲,曾任米高法拉提助理的肯尼利(Andrew P. Kenneally),現年三十八歲,曾任波市長萬寧路拉丁裔聯絡員的康沙雷斯(Tomas Gonzalez)排第七,現年三十三歲,曾是南特基(Nantucket)鎮議員(selectman)的班奈特(Doug Bennett)排第八。
在波市分區議員選舉部份,九個分區的在位者全都競選連任,其中有四區有競爭者。但都競選連任成功,包括東波士頓的第一區市議員拉馬汀納(Salvatore LaMattina)、洛士百利第七區的查克透納(Chuck Turner),任務丘(Mission Hill)第八區的波市議會現任議長麥可羅斯(Michael P. Ross) ,以及奧斯頓布萊頓(Allston-Brighton)第九區的席歐默(Mark S. Ciommo)。
同額當選的一眾議員中,轄區包括華埠的林乃肯(Bill Linehan)獲得9,278票,得票率97%。

費奇堡市黃素芬 昆士市柯奇 雙雙成功連任

麻州今年的市級選舉結果,令不少市鎮的在位者落馬下任,但華人社區較為關心的費奇堡(Fitchburg)市市長黃素芬,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雙雙成功連任。
在費奇堡市,在位市長黃素芬獲得2923票,得票率59.23%,打敗了競爭者,僅得708票,得票率14.35%的沃新(Michael Voisine),以及以填寫進選票(write-in)方式參選,僅獲1304票的挑戰者董納利(Thomas Donnelly) ,順利連任。
在昆士市,在位市長柯奇(Thomas Koch)獲得13,230票,以高出1955票打敗了捲土重來,獲11,275票的挑戰者,也是前任昆士市長的威廉范蘭(William Phelan)。
柯奇在謝票時眼中含淚,向支持群眾表示「我沒辦法告訴你們,這(結果)多讓人感謝(I can’t tell you how gratifying this truly is)」。
一路幫助柯奇競選的昆士市市長助理邱潔芳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她說:「我們贏了兩千票。柯奇的勝利真正體現了選民想要什麼、想要誰。」
她還補充到,柯奇是昆士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市長,為亞美社區和市政廳之間架起交流的橋樑。這次的選舉和投票過程,也有許多亞裔人士積極參與。
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聯合主席暨消防員黃永康也表示,選舉結果令他十分振奮,因為「柯奇是個好人」。住在昆市十餘年的張媚說,她非常高興柯奇能夠當選,因為他為昆士做了許多事,例如興建學校、蓋老人房等。另一位華裔人士杜春梅則說,柯奇之所以獲勝主要是因為他為人誠實且平易近人。
在昆士市中,華裔居民較多的第六區,競選連任的麥南米(BRIAN MCNAMEE)以 2,598票順利連任。第五區的古楚(DOUGLAS GUTRO)在無人角逐下,以3,192票同額當選。
麻州今年的市級選舉結果,令麻州市鎮首長將出現例年來最多元化的景象,其中羅倫斯(Lawrence)市選出麻州首名拉丁裔市長,牛頓市也選出該市首名非洲裔市長。
羅倫斯市數以百計喜氣洋洋的選民,三日晚聚在市政府大樓前吟唱著「Si se puede」這西班牙文代表「是的,我們能」的口號,許多人還高興得舞蹈、流淚,來歡迎多明尼加(Dominican)出生的藍提聒(William Lantigua),以54%的得票率當選市長。
牛頓市選民則選出該市首名非洲裔市長華倫(Setti Warren)。他曾參加伊拉克戰役,也曾任聯邦參議員克里(John F. Kerry)及柯林頓(Bill Clinton)的助理。他以11,210票,擊敗在出選中得票數比他高,大選時獲10,747票的麻州眾議員芭瑟(Ruth Balser)。
已在位三任的牛頓市市長柯恩(David Cohen)未競選連任。
麻州今年的市級選舉,似乎不利在位者。從1984年以來,已在位十三任,是麻州內在位時間最長市長的北亞當斯(North Adams)市市長巴瑞特(John Barrett III),將落馬下任。他的挑戰者,現年五十五歲的(Dick Alcombright)艾康布萊特(Dick Alcombright)獲得58%的選票。
在一眾選舉中,最激烈的競爭是林(Lynn)市市議員法蘭根(Judith Flanagan Kennedy)以廿七票擊敗在位者小克蘭西(Edward J. Clancy Jr.)。
在費奇堡市,在位市長黃素芬獲得2923票,打敗了競爭者沃新(Michael Voisine),以及以填寫進選票方式參選,僅獲1304票的挑戰者董納利(Thomas Donnelly)
在昆士市,在位市長柯奇(Thomas Koch)獲得13,230,打敗了捲土重來,獲11,275票的挑戰者,也是前任昆士市長的威廉范蘭(William Phelan)。(徐凱俐參與撰寫此稿)

圖片說明:
昆士市支持現任市長柯奇的華裔民眾黃志康(左二)、昆市長亞裔助理邱潔芳(左四)等人在慶祝柯奇成功連任的會場。(圖由徐凱俐提供)
昆士市市長柯奇(左二)帶著掩不住的滿臉歡欣和家人一起謝票。(圖由徐凱俐提供)
麻州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右)順利連任。(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Thomas Menino勝選將第五度連任

波士頓市在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以57%的高得票率,順利第五度連任,把波市市長的在位年期記錄,從十六年延向廿年。
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也出現自1993年以來最高的市級選舉投票率,共約十一萬人投出神聖一票,以63,123票,把現年六十六歲,曾任保險銷售員,來自海德公園(Hyde Park)的萬寧路,留在市長寶座上。
三日晚,萬寧路在柯普利廣場的費爾蒙柯普利廣場酒店(Fairmont Copley Plaza hotel),當著數以百計的支持者,喜氣洋洋的發表當選感言時,台下群眾中有不少人穿著印有「締造了歷史(History Made)」字樣,袖子上印有五字的T恤。
現年四十歲,從1999年起已在位九年的波市不分區市議員米高法拉提也成績不俗,獲得42%的選票。他在多徹斯特的義大利餐廳Venezia中對支持他的群眾說,雖然選舉結果未如預期,但過去一年來,他們提高了波士頓市每一社區居民的期望,也讓許多人的心意,有機會表達出來。他共獲得46,768票。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這次順利連任,讓他加入了極少數的傳奇美國城市鉅子行列,包括從1989年起就在位的芝加哥市市長戴雷(Richard M. Daley)。
波士頓環球報在該報文章中表示,許多受訪選民都把這場選舉看作一場公民投票,支持萬寧路的認為市府發展是往正確的方向走,支持米高法拉提的,多半只是覺得在位者已在位太久,是該換新人上場了而已。
今年的市長選舉,是萬寧路自1993年上任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包括兩名有廣泛選民支持的在位市議員在內的三名挑戰者,都很早就加入選戰,並不斷批評萬寧路的在位時間太長、討厭科技、忽略發展,以及他的管理風格等。米高法拉提一度批評萬寧路獨裁、秘密。
一向臉皮很薄的萬寧路,基本上故意忽視這些攻擊,花大量時間出席剪綵等社區活動。他還花了二百萬元競選,米高法拉提只有一百三十萬元。
撰寫波士頓政治歷史的波士頓學院史學家奧康納(Thomas H. O’Connor)表示,萬寧路現在承諾的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但他在下一任期中,將須面對就米高法拉提競選陣營所提議題去做改善的壓力,包括工地撥給波市居民的工作數量,波市公校的狀況,以及波士頓重建局所扮演的角色等。
強調自己支持任期制,遞出議案呼籲市議員任期應限制為最長十二年的波市市議員約翰托賓(John Tolbin)也表示,這次競選的好處之一,就是前述那些議題更受人注意。
三日晚,萬寧路在當選致詞中也表示,自滿是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
波士頓地方自治研究局會長泰勒(Samuel R. Tyler )表示,在市府稅收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萬寧路將必須做些困難的決定。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左)在華埠的最大助選功臣,非陳毓禮(右)莫屬。(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為成功五度連任喜滋滋。(菊子攝)
米高法拉提(左)拉攏尹常賢(右),以聯袂姿態競選,得票率高達42%,難怪支持者三日晚高喊「我們會回來」。(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