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1月 04, 2009

哈佛與中央黨校合作探討「中國社會發展」方向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中國計劃和中央黨校合作的第二屆「中國社會發展論壇」,日前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蔡氏禮堂及貝佛(Belfer)個案研究室,舉行了為期兩日的研討。九名黨校代表與十餘名哈佛及MIT教授熱絡交流,期許下屆再聚。
這場論壇由哈佛大學副校長Jorge Dominguez,中央黨校代表團團長張伯里、中國駐美公使謝鋒,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以及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傑出服務教授布魯姆(Barry R. Bloom)等人致詞開幕。二日內共辦了八場活動,分別討論「社會平等」、「教育和公民社會」、「城鄉協調發展」、「政府與民間的關係」、「社會價值與社會政策」、「人口、環境與健康」等議題。
在開幕致詞中,布魯姆(Barry R. Bloom)引用孔子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格物…致知…,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來點出兩校合作這一計劃的終極目的,在充份利用Jorge Dominguez所說的哈佛兩大優點,教育與研究,來腦力激盪出更好的未來中國社會發展之路。
布魯姆也點出「中國社會發展論壇」的源起,說明2001、2002年左右,「非典(SARS)」事件發生時,由劉遠立教授所統籌的「中國計劃(China Initiatives)」,嚐試找出哈佛大學可為中國領導人提供那些協助,拜訪了中央黨校,發展出夥伴關係。他們回哈佛後,邀集校內中國專家,於2007年在北京召開了 第一次會議,請這批最優秀的頭腦協助中國構思如何因應中國面對的種種困難挑戰,諸如醫療健保服務的貧富差距等。
今年他們在哈佛召開第二次論壇,特地邀請非中國問題專家的學者們來腦力激盪,竟意外發現,中國已成顯學,幾乎每個領域的教授都對中國有或多或少的瞭解,或者做有研究。
中共中央黨校科研部主任,也是這次論壇中國黨校代表團團長的張伯里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中國經歷過三次歷史性的,從高度集中轉型為計劃經濟,從社會主義轉型為管理經濟,從封閉社會成為半開放社會等的新社會轉變,十三億人民的生活都有明顯改善,但中國在繼續發展上面對著消費、投資及出口這經濟的三頭馬車如何平穩駕馭,人口增長與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平衡等新社會問題,就如哈佛教授蕭慶倫所指出的,中國的經濟發展不但對中國有直接影響,也對外部世界有很大衝擊,中央黨校這趟訪美,希望既有助於哈佛師生對中國的瞭解,也為兩校共同努力,追求真理奠下基礎。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艾許學院(Ash Institute for Democratic Goverance and Innovation)院長賽奇(Anthony Saich)當天以一席「中國在有深遠影響社會經濟轉型期間的政府治理」講談,為論壇揭開序幕。他在會中展示,2003年至2007年間,他所主持,在中國各地訪談四千人的人民對地方村鎮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透露出一些有趣的結果,包括中國人民對地方村鎮政府的施政滿意度大幅提高,從2003年的23.7%及43.9%增加到69.3%及75.6%。但人民滿意度最高的「計劃生育」,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不關心的施政項目,
賽奇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重新定義了社會結構,私人企業應該扮演的角色,政府官員對社會應負什麼責任,在中國強調「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新政策中,成了人民與政府都積極摸索的課題。目前中國人民最希望政府做的是集中精力在創造工作機會上。
被譽為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家之一的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當天在「社會平等」這一座談中,以「建構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為題指出,中國要達成建構和諧社會這目標,必須解決五個問題,包括實現共同富裕,解決貧富對立,化解社會矛盾,發揮司法效能,反對民族分裂與維護國家統一,建立核心的價值觀體系等。
在這二日的論壇中,其他的講題及講者包括「社會平等」座談中的哈佛教授Mary Jo Bane談「社會福利和扶貧政策」,清華法學院副院長申衛星談「在中國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土地所有權制度」,哈佛社會學教授懷默霆(Martin Whyte)談「中國人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不平等」。
在「教育和公民社會」座談中,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胡振梁談「中國未來領導人的教育與培訓」,哈佛丘成桐教授談「如何更好造就中國領銜的科學家」,哈佛教授Fernando Reimers談「教育政策:相關的國際經驗」。
在「城鄉協調發展」座談中,中央黨校社科系導師向春玲講「中國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胡必亮談「中國建設新農村的戰略選擇」,哈佛教授Dwight Perkins談「支持中國農民工:福利還是投資?」,哈佛教授蕭慶倫談「中國衛生發展的長遠問題」。
在「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座談中,哈佛教授Tarun Khanna談「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相互作用:比較中國和印度」,中央黨校哲學與戰略學教授段培君談「中國科學發展中的社會組織定位」,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局宏觀戰略發展部部長程偉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哈佛講師朱幼飛談「私營部門與社會責任:社會問題的商業解決方案」。
在「社會價值與社會政策」座談中,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謝魯江談「中國現代化與市場化進程中的文化重構問題」,哈佛教授Gary King談「如何測量民意」,哈佛教授Kenneth Winston談「中國職業化、專業化與素質建設」。
在「人口、環境與健康」座談中,中央黨校教授王紅談「以人為本,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談「中國的城市化與財富創造」哈佛教授David Canning談「中國和印度的健康與財富」,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院中國工程項目執行主任Chris Nielsen談「平衡中國對環境和能源發展的需求」,哈佛公衛學院中國項目主任劉遠立談「測量中國的衛生系統績效」。
會議中還邀得中華醫學基金會主席陳致和擔任其中一場講座的主持人。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的中國審計部總審計師孫寶厚、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局宏觀戰略研究部部長程偉、上海市副秘書長蕭貴玉、湖南省副省長郭開朗等人都全程出席了這會議。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傑出服務教授布魯姆(Barry R. Bloom)(左起)、中央黨校代表團團長張伯里、哈佛大學副校長Jorge Dominguez,中國駐美公使謝鋒,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艾許學院(Ash Institute for Democratic Goverance and Innovation)院長賽奇(第二排左一)、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第二排左三)等「中國社會發展論壇」嘉賓及講者。(菊子攝)

哈佛公衛學院中國項目主任劉遠立講談「測量中國的衛生系統績效」。(菊子攝)

程偉(左起)、段培君、Tarun Khanna、謝魯江、朱幼飛等人是「政府與民間關係」座談的主講人。(菊子攝)

國際知名的醫療保險融資及社會保險專家暨哈佛教授蕭慶倫(左),和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右),在會議中的小休時間中交流。(菊子攝)

星期二, 11月 03, 2009

中華公所職員改選 新添核數候選人

紐英崙中華公所一日宣佈,今年的職員改選候選人,除了早已各自召開記者會的兩組人馬外,新增一人。現任中華公所英文書記的陳國華,已獲甄氏宗親會和梁忠孝堂提名,將以獨立候選人姿態參選核數一職。
紐英崙中華公所的下屆職員改選,訂十二月一日舉行。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在十月三十一日的報名參選時間截止後,以電子郵件公佈了一份表格,列明各候選人參選什麼職位,獲得那些僑團提名,提名表遞交進中華公所的日期是那一天等資料。
今年的中華公所職員改選,因各候選人及其助選員在僑社內的友誼關係錯綜重疊的比率極高,各自競爭拉票時,華埠各僑團、公所及其出席中華公所會議代表,幾乎無不感到左右為難。
中華公所歷年選舉以來,首次向外公佈的這一各僑團提名表,或將在最後一刻左右部份僑團及公所的投票決定。
根據該一表格,從十月十一日起到三十一日止,兩組參選人馬的獲提名概況如下:
主席梁永基、中文書記李嘉玲、英文書記雷景林、財政黃光野、核數梅惠聰的這一組,依序獲五、四、四、四、十六僑團提名。
主席余麗瑛、中文書記翁宇才、英文書記陳文浩、財政譚兆倫、核數梅惠聰的這一組,依序獲十三、十一、十一、十一、十六僑團提名。
獨立參選核數的陳國華有甄氏宗親會和梁忠孝堂兩僑團提名。
最早宣佈參選,在僑社內活躍時間並不長的梁永基,共獲五個僑團提名,包括僑聲音樂社,黃氏宗親會、世界廣東同鄉會、遡源公所,以及梁忠孝堂。
其中梁忠孝堂只提名梁永基參選主席,並未提名同組的其他四人。
早從1990年初起,就在僑社內活躍非常,歷任多個僑團主席或會長的余麗瑛,共獲有十三個僑團提名,聲勢最壯。包括洪門致公堂、余風采堂、至德三德公所、紐英倫廣東同鄉總會、國民黨、港澳之友、至孝篤親公所、紐英倫婦女會、昭倫公所、華經會、華埠青年會、梅氏公所、阮氏公所等。
其中洪門致公堂和余風采堂只提名余麗瑛參選主席,其餘四個職位未提名任何人參選。
身為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的梅惠聰是這場選舉中,唯一左右逢源的候選人,在廿個參與提名的僑團中,獲得為數最高的共十六個僑團提名,原本已篤定同額當選,但陳國華獲兩僑團提名,在最後一分鐘臨時加入戰局,使得核數這一職位的花落誰家,可能出現變數。
從這張提名表上,還可見到的有趣現象包括,廿個僑團中有四個僑團只提名了一人參選五個職位中的其中一職。其中波士頓安良工商會、甄氏公所、各提名一人參選核數,洪門致公堂和余風采堂雙雙提名余麗瑛參選主席。

星期六, 10月 31, 2009

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將跨入研擬行動計劃的第二階段

為製定華埠2010年總體發展計劃而舉辦的「華埠的未來:2010年的展望與目標」系列會議,廿九日在舉辦完有近百人出席的第三場社區會議後,收集民意的第一階段告一段落。華埠牌樓聯盟與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預定二週後整理出報告草案。
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將是由三家顧問公司根據華埠民眾的理想與目標,研擬出發展策略及行動計劃,再回頭和社區討論。
根據華埠牌樓聯盟公佈的資料,第一階段的工作為研究展望與目標。他們一共舉辦了三場社區會議,並個別訪問了十八人。
三十日晚,近百名出席民眾分別就經濟發展、房屋、公共空間、公共安全、環境與健康、和鄰接區域互相融合(compatible edges)、社區身份及文化根源(community ident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等七大項目的理想、目標及策略(goal objective and strategies)進一步發表意見。
在環境與健康部份,當晚的出席者最支持的策略是,籲請商業機構攜手合作,找出解決垃圾及噪音問題辦法,以及加強推行華埠清潔運動。
在公共空間上,最多人支持興建圖書館,其次為建文化中心,還有為智障人士而設的娛樂中心等。
在公共安全上,要設計出行人可安全通行的十字路口,維護晚間的戶外安全就應多派警員巡邏。
在經濟發展上,最多人支持通過清潔、美觀和改善地方治安等方式,來改善華埠形象,進而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出席者中也有許多人支持在樓宇屋頂建屋頂花園或溫室,種植蔬果。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還為此特地寫了一篇中英文的個人意見,從西岸金山的華埠歷史說起,並強調大家都想生活過得好,但首要的是解決居住問題。
這第一階段目前的初步總結為,人們希望華埠是個可持續發展,充滿活力的亞裔中心,既可為新移民提供必要的服務與居所,也能吸引新的、多元化的經濟發展,容許不同年齡、族裔,經濟能力及生活方式的人,各適其式的在華埠之內和樂生活。既有適當的活動空間、聚會場所,也有良好的空氣品質、安靜及清潔的環境,治安當然也要良好。
在房屋上,人們希望華埠內有數量、種類更多的住宅可供選擇,包括可負擔住宅、老人屋,以及寬敞到能讓一家人舒適同住的住宅。
在戶外環境上,要街道平整、乾淨,有公園,有可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場所或空間,有安全的環境,即使是晚上,人們也能毫無顧忌的在街頭穿梭,具有華埠特色的一些活動、商鋪、建築或門面等,都應保存。
華埠牌樓聯盟項目協調員梁志生當晚也藉機會報告了夏利臣街─阿爾巴尼街研究計劃的進展,說明該一區域和華埠鄰接,包括濠江芽菜、華福樓、中華頤養院、平價市場、中國超市等,都是和華埠社區有緊密關係,也應是華埠未來發展、擴大的方向。華埠在做總體發展計劃時,應對積極關心該地區的未來規劃。
查詢相關詳情,可洽華埠牌樓聯盟項目協調員梁志生617-851-8520。

圖片說明:

華埠牌樓聯盟項目協調員梁志生呼籲華埠社區民眾關心華埠旁的阿爾巴尼街及報紙街(也就是前鋒街Herald St.)一帶的未來發展。(菊子攝)

陳逢想(前左二)、黃述沾、陳灼鋆等人都是夏利臣街─阿爾巴尼街研究計劃的顧問委員之一。(菊子攝)

星期三, 10月 21, 2009

「亞裔姊妹」培養無所畏懼的領導力

「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Asian Sisters Participating In Reaching Excellence)」日前在波士頓大學舉辦第五屆亞美女性領導者會議。約150名亞裔高中、大專學生和年輕專業人士在「無所畏懼的領導力:以信心領導(Fearless Leadership: Leading with Confindence)」主題的會議中,熱絡交流。
2001年才成立的「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簡稱ASPIRE)」,今年新聘了一名行政主任張湋忻。她表示,亞裔面對的一大挑戰是,經常已被人刻板化的認定為是「模範少數族裔」,很有成就,不太需要幫助。結果導致許多亞裔年輕女性缺少可做模範的榜樣,也乏人帶引輔導。結果不單止,在15至24歲之間的年青女性中,和白人、黑人及西語裔人相比,亞裔的自殺率最高,而且由於文化與社會壓力,亞裔少女經常在她們有機會探索未來可能有的所有職業選擇之前,就陷入了傳統行業之中。今年的會議,就探討了這方面的議題。
ASPIRE今年以「無所畏懼的領導力:以信心領導」為主題,目的就在鼓勵亞裔年輕女性克服挑戰、擁抱新經驗,以獲得信心,成為表現優異的人。
今年出席會議的學生來自布魯克蘭( (Brookline)、布萊頓(Brighton)、安多福(Andover)等高中,以及衛斯理(Wellesley)、波士頓(Boston)、史東希爾(Stonehill)等大專院校。還有許多年青的專業女性參加。
當天的會議主講人來自各個領域,包括New Demographic公司創辦人兼總裁Carmen VanKerckhove、亞太裔婦女中心執行主任Rosie Abriam、9Tailors執行長Samantha Shih、Mimoco公司資深設計師Lillian Chan等。

圖片說明:

「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的董事們。(圖由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提供)

「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的講座,塔芙茨大學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右二)是其中一名講者。(圖由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提供)

「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出席者聆聽演講。(圖由亞裔姊妹邁向優異會提供)

星期一, 10月 19, 2009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與網協成員暢敘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十三日晚在劍橋市五月花餐廳辦了場「語笑飯香」聚會,為中國高官和波城達人搭起腦力激盪橋樑,要為中國的電子商務農民化想想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和中國審計署總審計師孫寶厚、湖南省副省長郭開朗、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蕭貴玉等人,目前都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這些日子來,他們大幅度的展現親民做風,繼十月三日聯袂出席留美華人企業家協會有兩百多人出席的中秋慶祝會後,十三日晚應網協之邀,來了場共約廿人出席的小規模深度座談。
蔣耀平在座中侃侃而談他的理想,要在中國農村推動電子商務,期以造「富」農村,帶動整個中國的現代化與經濟發展。
蔣耀平指出,中國早從2005年就已開始推動「萬村千鄉」這農村電子化市場工程行動,選了廿個省做試點,迄今效果不錯。他認為要發揮電子商務功能,更直接造福農民,如何讓可能不會上網用電腦,經濟能力不高的一般農民,也懂得應用,將是一大方向。他個人正在探討研發農民版iPhone的可行性,讓已很會用手機發短信的民眾,都能藉著他們已熟悉的電子介面來進行電子商務。他相信藉著這電子商務功能,幫助農民做更有效率的生產與買賣決策,生活富裕起來,就能創造內需,進而帶動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
目前在波士頓陪讀,在加州經營創意光(Creative Light)公司的高健新當晚透露,他已交出一份商業計劃書,希望能在這方面做點事。
根據中國商務部今年九月在湖北省仙桃市公佈的訊息,「萬村千鄉」這個要把城市連鎖店和超市型式的批零結合式綜合服務,帶進農村,以擴大農村消費,提高農村的商品流通速度與質量的計劃,到2009年八月底時,已做到改造了三十六萬家連鎖化農家店和1186個配送中心的成績。
十三日晚出席這高官親民座談的人包括網協會長陸德禮、「語笑飯香」系列負責人張列,網協董事會主席尹南鷹、董事何曙光,留美華人企業家協會關定安、高健新,以及白雲、丁剛等人。

圖片說明:
孫寶厚(前右起)、何曙光、陸德禮、蔣耀平、以及關定安(前坐者左一)、湖南省副省長郭開朗等人聚會後合影留念。(圖由陸德禮提供)

星期六, 10月 17, 2009

徐志嘯在哈佛談詩論詞

哈佛大學中國文化工作坊及紐英崙華文作家協會昨(十六)日中午在燕京圖書館的一場「美國學者的漢學研究」講座,在會內引發中國學者、美國學者怎麼看中國詩詞文學的熱烈討論。
這場由紐英崙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張鳳安排的講座,主講者是復旦大学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徐志嘯。
徐教授昨日把講題更改為「北美學者中國古代詩學研究」,從西方理論怎麼解析、比較中國古代文論,他們的文學研究對象,中西文學批評的基本差異,中西聞論圖表解析、六論辨析等談起,也談到語際批評家的分份和職責、關於中國古詩的闡釋,以及中西詩歌的批評、比較等等。
徐志嘯指出,中國詩既抒情,也敘事,還講究視覺意象,是一種很豐富的文學結晶。中國的漢字,又既表意,有藝術視覺形象,也兼具抽象空間,更講究意在言外。西方學者在解剖中國詩時,有從字的結構來解析的,有從詞語意思來解讀的,做法不一而足,但中英文或其他語文,都常有一字多意現象,例如「文心雕龍」一詞,據他所知就有十五、六種翻譯,要精確傳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出席者中有一人也提及,中國詩詞中的主詞,常是隱藏性的,如「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樣的句子,根本找不出是你、我或他在現在、過去或未來的時間中,做了和這幾樣物品有關的什麼事,不知西方學者是怎麼來看這樣的關係。
主持人張鳳在會後表示,該會將每月舉辦一次這樣的文學類講座,歡迎有興趣的人加入該會電郵名單。查詢可洽張鳳zhangphong@yahoo.com。

圖片說明:

紐英崙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張鳳(右)邀請復旦大学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徐志嘯講談中國古詩學。(菊子攝)

星期四, 10月 15, 2009

「唐人街店面圖書館」開張大吉

波士頓華埠五十三年前失去的公共圖書館,經過一群熱心人士費時經年努力,昨(十四)日在州市政府民意代表雲集道賀,遠近民眾齊來趁墟的熱鬧中,藉著座落於波士頓華埠華盛頓(Washington)街640號的「唐人街店面圖書館」,將暫時復活三個月。
華埠圖書館之友負責聯絡的黎麗莎在一篇「繼續爭取華埠圖書館運動」的文章中指出,華人前進會青年動力項目的一群青少年在2001年聽了一場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有關華埠歷史的講座後,發起了一項「是否支持華埠圖書館重回社區?」的意見調查。99%接受訪問調查的民眾,都支持在華埠重建一座公共圖書館。
華人前進會榮譽主席李素影昨日也在開幕式的致詞中表示,在華埠重建公共圖書館意義重大,因為這圖書館將不儘是供成人、孩童借閱書籍,增長知識的地方,更會成為社區中心。她也打趣的說,有圖書館可去時,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上賭場了。
當年擔任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會長的范王柳娥發起成立圖書館之友會後,和黎麗莎等青少年發起意見調查,和華埠居民會的余仕昂等人合作,向波市府請願,獲得昨日都出席在場的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以及波士頓市議員米高法拉提(Michael Flaherty)等人支持,爭取到五萬元的重建華埠圖書館可行性研究,以及圖書館可能重建地點的調查等。
這項調查雖有初步結果,但落實地點,與及建館經費都仍是個大問題。創辦非牟利機構波士頓街道實驗室(Boston Street Lab)的萊斯莉及山姆戴沃(Leslie and Sam Davol)夫婦和華埠圖書館之友,以及哈佛大學的微型都市項目幾經商討後,訂出了一個流動圖書館的計劃。
萊斯莉及山姆戴沃花了許多時間來推動這一計劃,除了爭取的哈佛大學的設計學院微型都市項目及華裔發展商關定安等人出資贊助流動圖書館的設計及書架組裝,也爭取到拱石(Archstone) 地產公司,拱石波士頓廣場公寓(Archstone Boston Common apartments)的發展商及業主,捐出了該棟大樓位於一樓店面的三千呎空間。整個硬體設備有了基礎。
他們和華人前進會的青少年、哈佛大學學生,以及社區內的許多熱心人士一起合作,分頭募捐,鄭與崔出版公司、哈佛/MIT書店及許多民眾捐出書籍,甚至連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上任的文化組組長周弘慶都捐了四大箱的中文書籍來共襄盛舉。
萊斯莉及山姆戴沃昨日感性致詞,感謝所有為「唐人街店面圖書館」出力的人,包括設計書版(bookplate)的謝莎拉(譯音,Sarah Sze),小學學習計劃(The Learning Project Elementary School)、Dawn C. Donovan、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劉繼明夫婦、Virgina Ward等等不勝枚舉的熱心人士。
她倆也很欣喜的宣佈,在熱心人士的捐款下,圖書館不但僱得章佩蘭擔任駐館經理,還將延長圖書館的開門時間,週二到週四從早上十一點延長到下午六點,週五及週六從早上十點至下午五點,讓更多人可以從容的享受圖書館內的優美環境及各類報刊、圖書。昨日掛在書架上的,就幾乎是大波士頓地區所有的中文報紙,不論是日報還是週報,一份不缺。
昨日趕到會場,轄區包括華埠的新任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Sonia Chang Diaz)、新任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紛紛表示,她兩在競選時就已把爭取建華埠圖書館當作是競選政綱之一。她們明白在建永久性的公共圖書館上,華埠還有一條長路要走,但她們強調在大環境的經濟情況好轉後,她們一定全力爭取,協祝華埠獲取必需的經費。
昨日雲集會場的民意代表還包括市議員尹常賢、林乃肯、史帝芬默菲,以及正在參選波市不分區市議員,有陳翟蘇妮支持的小阿若約(Flexi Arroyo Jr.)刻正聯袂競選。麻州電信局局長Geoffrey G. Why也代表麻州州長派區克頒給相關人士一份表揚狀。
波市府計劃長沈其樂,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僑領陳毓璇,廣教學校董事長陳秀英等人,波市長亞裔聯絡員翁耀漢、林乃肯的亞裔助理陳偉民等人,昨日也都擠身在慶祝華埠唐人街店面圖書館開張的人群行列中。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人類發展覆蓋區計劃設在「唐人街店面圖書館」內的工作室,也藉昨日一起舉行的開張式。該會社區聯絡員張冬將一週三天駐守在圖書館內,協助社區民眾學習如何查找、使用社區的人口地理等許多資料。

圖片說明:

萊斯莉及山姆戴沃(Leslie and Sam Davol)夫婦(後左二起)和波士頓市長萬寧路,以及華人前進會榮譽主席李素影(前左三)、華埠圖書館之友發起人范王柳娥(前右三)等人歡喜誌記唐人街店面圖書館開張。(菊子攝)

波市長萬寧路(右)陪三名小朋友把圖書放上書架,藉以完成山姆戴沃的「父輩鼓勵子女讀書」的象徵寓意。(菊子攝)

住在大同村,現年八十多歲的黃雪霞(中)感慨的說,過去幾年來,她們不知出席過多少次爭取在華埠建圖書館的遊行。這臨時圖書館很漂亮,但沒廁所,將來還是要建座真正的公共圖書館才行。旁邊向她解說圖書館內情況的是張冬(右)、章佩蘭(左)。(菊子攝)

住在南端,現年七歲半的麥應林(左起)、麥應滿、五歲的麥錫應,七歲半的麥應滿等小朋友,昨日由父母帶到會場參觀,坐在兒童部內翻看圖畫書。(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