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16, 2012

波市房租太貴 市長推微型住宅

 華人前進會副行政主任劉衛恒(左二)率領該會執委及義工,在華埠中秋節
聯歡會場,舉標語牌,籲請民眾支持把時信樓保持為可負擔住宅大樓。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大波士頓地區儘管經濟未見多大起色,房租卻漲了7%10%,後灣(Back Bay)、南端(South End)等搶手地區的房屋空置率,甚至低於1%。波士頓市長萬寧路早前因此鼓吹「微型屋」,華人前進會也再呼籲,華埠需要可負擔住宅。

華人前進會為吸引遊人注意,製作了「保留可負擔住宅」
巨幅標語,在時信大廈旁的高樓垂下。
(周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早從去年底,推廣位於南波士頓水前(waterfront)區的「創新區(Innovation District)」時,就提出了要求發展商建造小至375平方呎住宅的構想,希望這些公寓的租金,能因「小」而降到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元,約等於目前波士頓地區一睡房單位一半的這價格,讓更多人可負擔得起。

                   今年七月五日時,波士頓環球報指出,根據Trulia報告,波士頓市今年上半年的房屋市場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0.3%,全美的平均漲幅,卻只有5.4%,使得波士頓的房市漲幅高居全美前五名,僅次於舊金山(14.7%)、屋克蘭(Oakland)、丹佛(Denver)、邁阿密(Miami)

                      今年七月廿五日時,租汁(RentJuice)報告再刊出,芬衛(Fenway)地區的房租價上漲9%,比後灣區的7%還高。

坎磨(Kenmore)廣場一帶二睡房的平均租金要價是1913元。東劍橋市一帶將近3000元。最叫人意外的應該是衛斯理(Wellesley)一帶的平均租金要價,竟高達4435元。傅萊明罕(Framingham)一帶最廉宜,約1363元。

                       波士頓市計劃長沈其樂(Kairos Shen)去年在推廣創新區時也說,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的2010年普查,波士頓市2034歲的人口遽增,「居不易」,是他們的最大憂慮,建這種小尺寸,曼哈頓式住宅,有助於讓年輕人住進波士頓市創新區。

                  東北大學市區及區域政策杜卡吉斯中心主任Barry Blueston表示,租住房屋常耗去年輕人月收入的將近一半或以上,他們能花在上餐館、買衣服等事務上的錢,自然就少了。「微型公寓」想來會極受歡迎。

                    截至去年年底,依照波市法規,住宅單位最小不能小於450平方呎。在那個時候,水前區計劃建造300個那種尺寸的住宅單位。其中有發展商John B. Hynes III計劃在海港廣場計劃內的三座樓宇裏,建150個這種住宅。

另有北邊道(Northern Ave.,)上的四號碼頭(Pier 4)Melcher63號,國會街(Congress)381號,以及D411號等地,都在計劃蓋這一類微型住宅。

波士頓市有關人員表示,市府今年在租金壓力最大的後灣、芬衛、海港區等地,發出了3256個公寓單位的建築許可證,另外還發出1077個可負擔住宅單位的建造許可。若以過去兩年來計,波市重建局共批准了7000個公寓或共管住宅(Condominums)單位的建造申請。

其中有700個單位座落在水前區,包括今年七月破土,座落在A街,造價一億元,有202個單位,約一半以上為600900平方呎一睡房單位的波士頓碼頭塔(Boston Wharf Tower)

該住宅大廈的發展商,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Gerding Edlen公司還打算在Melcher63號建27個大約33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

                    波士頓市華人前進會自從夏利臣街15-25號的時信樓一度被列為危樓,數十名租戶流離失所近月後,再三鼓吹華埠亟須可負擔住宅;中華公所早年為發展可負擔住宅,從塔芙茨大學爭取來的SCM大樓,在租約還有二年多才到期時,就再續十年租約等事,也因此在華埠社區內引發極多討論,但仍無定論

默多克Murdoch、彭博Bloomberg支持移民


媒體鉅子默多克(Rupert Murdoch)和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週二晚來到波士頓,異口同聲強調,移民對美國有貢獻,若不設法保持此路暢通,美國將無活路。
            他們倆人都認為應該放寬移民合法進入美國的途徑,也應為現有的非法移民找出合法居留的道路。他們兩人有都提及中國將有許多移民湧入。
默多克是新聞集團執行長,彭博在踏進政界前是自己辦有企業的億萬富翁。他倆是新美國經濟合作會(Partnership for a New American Economy),這全美市長及商界領袖聯盟,游說合理的移民改革組織的共同主席。
在座談討論中,默多克辯稱美國迫切需要無法從國內供應的工程師及其他技能專業人士。他對美國不自動發工作簽證給那些從美國大學畢業,取得高等學位的人,反而逼他們申請有限制的H1-B簽證,感到震驚。
            他說,我想這個國家是在危機之中。默多克本人在澳州出生,後來成為美國公民。
            彭博表示,人們廣泛同意,美國需要改變法規,幫助有技能的,以及季節性員工進美國,以填補重要的工作空缺。但他說,這意見迄今在國會中被阻擋了,遭遇到在諸如現有移民要多久才能家庭團圓等其他議題上協議合作的共和黨、民主黨員抵抗。
            彭博還以頗情緒性的聲調指出,在奧巴馬政府任內遭遞解出境的人數,比奧巴馬前五任總統的總和還多。他認為來美國的移民是用腳投票,希望改善生活,辛勤工作還交稅的人,應該受到歡迎。
            彭博在會議結束後,花了好幾分鐘時間,緩慢的,以頗為流利的西班牙文,在西語電視台記者的鏡頭前發言。
商界人士組成的紐英崙會議(The New England Council)十四日傍晚在波士頓海港酒店(Seaport Hotel)廣場室(Plaza room)舉辦「移民論壇」,默多克和彭博應邀出席,發表看法。
            十四日早上,彭博和前白宮幕僚長William M. Daley,在芝加哥舉辦了一場類似的會議。「新美國經濟合作會」在波士頓本地有些會員,包括飛橋資本合夥人(Flybridge Capital Partners) Jeffrey Bussgang ,麻州互信(MassMutual)執行長Roger W. Crandall,以及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 Menino)
            萬寧路在會中表示,這不是個民主黨或共和黨的問題,是個美國問題。他說,移民使得波士頓成為更好的城市。波市居民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是在美國以外出生。
據悉,美國境內現有約一千一百萬名非法移民。
保守的傳統基金會的研究主任James Carafano表示,特赦沒有用,只會鼓勵人們藐視移民法。
奧巴馬總統六月時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准許設以千計的非法移民暫時合法的在美居留及工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朗尼(Mitt Romney)假設性的批評了這一行動,表示在移民問題上,美國需要更為全面的解決方案,儘管他並未提出任何細節。
默多克和彭博都說,他們覺得朗尼還沒有藉著提出和緩移民法規的綱領計劃,以及為已經在這的移民解決法律身份問題等做法,來爭取西語裔選民,簡直不可思議。
默多克表示,給他們一條成為公民之路。他們付稅,他們辛勤工作。為什麼朗尼不這麼做,我一點都不清楚,因為他們是天生的共和黨人。
彭博補充道,共和黨從拉丁裔社區走開是任何一個政黨可能採行的最笨策略。
許多州最近都在掙扎是否該給非法移民某些福利,諸如上公立大學時的州內居民學費,以及執行聯邦移民法時要執行到什麼程度。最高法院最近才駁斥了亞歷桑納州(Arizona)打擊非法移民的部份條款,但維持了頗具爭議性,准許警察檢查人們移民身份的辦法。

圖片說明:

            媒體鉅子默多克(Rupert Murdoch)()和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八月十四日在波士頓發表支持移民談話。(菊子攝)

            媒體鉅子默多克(Rupert Murdoch)(左二)和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右二)和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星期三, 8月 15, 2012

失去的歲月獲羅德島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記錄片獎


加拿大記錄片製作人朱勤達拍製的「失去的歲月」一片,十二日獲得羅得島州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記錄片獎,也在波士頓市塔芙茨大學塞克勒廳(Sackler Hall),讓將近二百名觀眾為華人移民在海外的經歷,唏噓不已。
      「失去的歲月」一片,是加拿大埃德蒙頓(Edmonton)華人,曾入圍2005年加拿大國家製作人實習計劃的朱勤達,以其個人家族四代經歷為緯,耗時十二年收集材料,並以二年時間拍攝,描繪海外華人過去150年來,在世界各地遭受歧視狀況的記錄片。
            記錄片內容分兩個部份,一部份是他自己家族四代人,從中國台山移民到加拿大艾伯他(Alberta),先遭每人500元,這在當年是天文數字的人頭稅壓榨,再遇排華法案,禁止華人進入加國的歧視,以致他們一家人隔絕兩地,數十年未謀一面的坎坷故事,另一部份是十九、廿世紀,華人移民在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地遭受歧視的歷史。
            片中提及,首先實施排華法案的美國,隨後遊說鄰近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同樣採行排華法案,以杜絕華人從這些國家入境美國的可能。
            影片重點介紹了加拿大首位揚名國際的華人職業冰棍球員吳啟光,騎機車長征萬里,呼籲平反人頭稅的退休加拿大空軍黃金煥(Gim Wong),以及早年移民稱為地獄門、失魂河的地方,經常傳出靈異事件的一些故事。
片中還提及加拿大一名惡商欺虐華人移民的地方,竟成了觀光景點。片中穿著復古裝的女導遊介紹,該名惡商僱用華工,不但發給的工資僅及白人一半,還規定這些華工住在他提供的所謂宿舍,再收取約等於這些華人每次發餉一半金額的租金。這宿舍放有多張小如嬰兒床的雙架床,還一張床得睡三個人,屋內竟只有一個廁所,一週只清倒一、二次。女導遊所描述這些的情況,惡劣得令人驚詫、難過。
影片放映後,在問答時間中,一名觀眾忍不住問,「為什麼華人在世界各地都遭遇歧視」。一名伍姓觀眾,激動憶述當年其父為家庭所做的犧牲。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副董事長馬以正,則探問這部片必有達到教育作用目的,在現今青少年鮮有機會瞭解自己的祖先歷史之際,該片可如何分享進年輕人的圈子。
朱勤達在回答問題時提及,該片將在公視放映,以及參加各電影節映演後,發行DVD影碟。他認為海外華裔的確應該關注這些歷史,因為他在進行一些法律方面的研究時,發現甚至近如2005年,都曾有議員提出向移民徵收「落地費(The Right of Landing Fee)」的事。
在波士頓市的這場「失去的歲月」放映會,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主辦,美國銀行及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協辦。朱勤達當晚和他在波士頓的阿姨,以及表親陳偉民等人餐敘。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的錢廷玲(左起)和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行政主任伍麗華介紹「失去的歲月」製作人朱勤達。(菊子攝)

      朱勤達本身是法學院畢業生,拍影片技術是進Ryerson大學記錄片工作室學的。(菊子攝)

      朱勤達拍記錄片時,收集了許多早年移民的圖片、文檔資料。(菊子攝)

      退休加拿大空軍黃煥章。(翻拍自記錄片)

      加拿大首位揚明國際的華裔職業冰棍球手吳啟光。(翻拍自記錄片)

漢字文化節書法、藝術家中秋揮毫

林卓培(左起)、周文熙、譚健章、黃鏡明、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陳始榮、
方正厚、阮伯疇、吳紹營,伍振中等人,在「漢字文化節」攤位前合影。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地區多名書法、藝術家,八月十五日在華埠中秋節聯歡會中排成一列,同步「揮毫」,為第三屆漢字文化節的第二場活動造成聲勢,引來眾多遊人圍觀、索字畫。
漢字文化節是由波士頓僑教中心發起,波士頓中華書法會、紐英崙藝術學會、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紐英崙中華公所等機構響應合辦,宣傳中國漢字之美的文化活動,今年已跨入第三屆。
黃鏡明(左起)、譚健章、陳始榮、阮伯疇、方正厚、林蘭詩等人一起揮毫。
(菊子攝(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新到任副處長陳銘俊十五日當天,在華埠中秋節聯歡會舞台上致詞後,還在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陪同下,特地到「漢字文化節」攤位上,慰問揮毫寫字、畫畫的一眾書法、藝術家們,感謝他們撥冗,在美國波士頓向廣大民眾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漢字之美。
紐英崙藝術學會會長林卓培,前任波士頓中華書法會會長周文熙,以及黃鏡明、吳紹營、方正厚、陳始榮、譚健章,以及紐英崙藝術學會共同會長梅宇國的學生林蘭詩(Nancy)等人,當天輪流上場,以狼毫羊毛等各種大小毛筆,即席揮毫的寫出行、草、篆、隸等不種字體書法,令遊人讚嘆中國字可以美得這麼多元化。
阮伯疇是當天唯一揮毫畫畫,展秀中國水墨蝦的人。(菊子攝)
紐英崙藝術學會的阮伯疇,是當天唯一的非書法家。他也佔據展攤一角,展示被人譽為有齊白石之風的透明水墨蝦。一份擺在攤位前的中英文介紹,還指出有報章編輯稱他為蝦王。
當天坐鎮漢字文化節攤位的林卓培表示,今年不巧,有多名會員正好外遊,又有人生病,得上班,要不然展攤之前會更熱鬧。
「漢字文化節」預定在今年十月,舉行第三場活動。


台華社將免費分享數位華語教學法


台灣華語社與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中華廣教學校合作,將於本月1819日,依序在廣教學校和僑教中心,免費舉辦「波士頓華語教材教法數位教學分享會」。815日截止報名。
多倫多數位華語教學點的方舟中文學校校長蔡素娥,將以其在台灣中小學任教十多年的經驗,2010年寒假時獲德州休士頓的全球第一個台灣書院之邀,擔任數位華語講師的資歷,介紹最新教材及教法,幫助中文老師們學習教授基本語法及常用句型。利用數位教學提升教學力,搭配卡通及動畫學華語,讓中文教學更加優質化。
課程主題有二,包括如何設計一堂「有聲有色」的中文課,以及數位「生活華語」輕鬆教。
研習會中將介紹海外兒童華語教材 (Living Mandarin),以及創新的「正簡全教」教材。
海外兒童華語教材是專為以中文為第二語言學習者設計,幼兒K1-3與音標首冊教材,每冊含課本、習作與音樂CD。課文設計由兒歌「唱謠」導入「說聽」,以活潑彩繪讓小朋友學習「畫字」。音標首冊以K1K2的歌謠為基礎,為注音符號與拼音整合版,學注音也認得拼音。
    創新的「正簡全教」教材,幫助學生自然學會兩大漢字體系,多元包容,行走兩岸都通。
兩場研習的時間及地點分別是:818(週六)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波士頓市的中華廣教學校(87 Tyler StreetBoston)819(週日)上午9點至中午12點,在牛頓市的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90 Lincoln St., Newton Highlands, MA)。報名可洽范琳琳老師:skymandarin@gmail.com

星期二, 8月 14, 2012

昆市亞協 8/19 辦第25屆中秋節聯歡會


昆市亞裔協調會訂八月十九日(週日)上午十一點至下午兩點,舉行昆市中秋節聯歡會,將首次安排騎小馬、坐纜車等活動,並以逾20項文化展演,盛大慶祝25週年。
      昆市亞裔協調會會長胡運炤、行政主任約翰波德表示,為配合昆市正在翻修、重建昆士市中心的工程,今年的昆市中秋節聯歡會無法全部安排在興國街上,將借用隔街的停車場,做為第二展場。
      昆市亞協表示,昆市中秋節聯歡會每年都吸引逾萬人參加,是是南岸地區規模最大的戶外亞洲文化慶典活動。
八月十九日當天,將由舞龍、舞獅開場。兩個舞台上將有20多場不同的文化表演節目;國際美食區會有更多新餐館參加,還會有出售特色食品的小吃卡車;亞洲文化區有互動式的藝術展覽,文化探索。兒童遊玩區有新攤位,南岸青年會新增Zumba健身操、跳繩、瑜伽、手工藝、繪臉、紋身、摺紙等活動。
聯歡會舉行地點為昆士市興國(Hancock)1400-1600號。活動日若遇雨,可能延至826日舉行。詳情可洽(617472-2200


圖片說明:

      昆市亞協去年中秋節聯歡會上的兒童表演舞蹈。(圖由昆市亞協提供)

      昆市亞協去年中秋節聯歡會上的舞獅。(圖由昆市亞協提供)

藝協舞蹈夏令營開幕


中華藝術協會主辦的第十四屆紐英崙中華民族舞蹈夏令營,十二日開營。四十名小學員滿心歡喜,準備在一週之內,跟隨從台灣來的,美國本地的優秀老師,學習中國傳統舞蹈,以及芭蕾、爵士訓練、嬉合(Hip Hop)等舞蹈的基本功,甚至還學舞台化妝。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新到任的副處長陳銘俊,以及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等人紛紛應邀出席,為舞蹈夏令營開營表達祝賀。
                中華藝術協會執行長陳玉律親自出馬,擔任舞蹈夏令營營主任。她表示,夏令營為期一週,營員每天至少接受四小時的舞蹈訓練,包括中國傳統舞、芭蕾舞、爵士舞、現代嬉合舞等,藉以體驗不同的舞蹈風格。營員還要學中國舞蹈基本功及舞台化妝。她認為,舞蹈夏令營不但可讓營員們學到舞蹈動作,身體韻律,還能學會與人相處的團隊精神,是再好不過的消磨暑假方式。
        今年的舞蹈夏令營,藝協特地從加拿大請來台灣國立藝術大學畢業的鎖彬欣,擔任中國舞蹈課程老師。
        鎖彬欣不但是Lesley大學舞蹈治療系碩士,還曾遠赴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巴哈馬及多明尼加等許多不同國家,做文化交流演出。她也曾經是台北民族舞蹈團、華岡舞蹈團及無垢舞蹈劇場的主要舞者,巡演足跡遍及德國、義大利、波蘭、希臘、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
        鎖彬欣在台灣時,曾在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實驗國民小學執教,一度在波士頓定居多年,擔任過紐英崙中華藝術協會傳統中國舞蹈團、波士頓勒星頓中文學校的中國舞蹈教師。
        芭蕾基本訓練再次聘請到Lexington School of BalletMs. Li-Ann Lim擔任;爵士基本訓練教師仍然由Ms. Deidre Williams擔任;Hip Hop課程由Ms. Christin Collins繼續擔任;中國舞蹈基本由陳嘉琪擔任;舞台化妝由陳玉律兼任。
        藝協將於八月十八日(週六)下午二點舉行結業典禮與學習成果展,免費對外開放,歡迎各界觀賞。查詢詳情可洽藝協www.acas-ne.com,或(617)332-5376

圖片說明:

        中華藝術協會第十四屆紐英崙中華民族舞蹈夏令營開幕。藝協總監陳玉律(後二左六)邀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後二左四起)、副處長陳銘俊、處長洪慧珠,以及一眾老師、助教、學員合影。(圖由藝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