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工作人員與講者合影。(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三日在波士頓希爾頓逸林酒店(DoubleTree)舉辦年會,探討“生物醫藥產業,下一個十年”,頒獎表揚工作人員,宣佈喻向陽卸任,楊志勇接任會長,曲芸獲選為候任會長。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長林世文(右)主持會長交接。喻向陽(左)卸任,楊志勇 (中)接任。(周菊子攝) |
2012年獲時代雜誌選為一百大年度人物之一的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金融教授羅聞全,當天應邀做CABA年會晚宴的主講人。他以“分而治之:孤立化所有疾病(Divide and Conquer: Orphanizing All
Diseases)”為題,提出大膽構想,要籲請一千萬人,每人投資三千元的籌三百億元,成立“治癒癌症”大型基金,來提高生物醫療界藥物研發效率。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新會長楊志勇(右)感謝羅聞全(左)教授擔任講者。(周菊子攝) |
羅聞全的構想,旨在商業化生物醫藥研發的融資渠道,以舉債,取代產權(equity)方式,舒緩醫療研發取得資金漸趨困難現象,甚至進而改變醫藥昂貴的社會現實。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長林世文(右)感謝Concert製藥公司執行長董羅傑 (譯音,Roger Tung)擔任該會顧問。(周菊子攝) |
1984年取得哈佛大學經濟博士學位,20多年前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終生教授,並於2004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最年輕院士,在MIT創辦了金融工程實驗室的羅聞全, 早已被譽為金融工程學領袖,對沖基金研究泰斗,以及最早把神經科學,進化和計量經濟學結合在一起來研究金融的經濟學家。
三日晚,他在CABA年會晚宴中指出,製藥業目前面對著很嚴重的投資問題,處於以20億元做為期十年投資,一旦投資成功,藉著十年專利,享有20億元利潤,但成功機率僅約為5%狀況。因成功率太小,投資額過鉅,近年來投資進生物醫藥夜的風險投資公司,數量大為減少。以Huggett, NBT的2013年五月統計為據,美國投資進醫藥業的創投公司,從2008年的201家,銳減至2012年的136家,歐洲從105家跌至68家,同期全球總量從309家降到196家。
但根據醫藥界的統計,醫治少數人所罹患病症的“孤兒藥”,卻有遠為理想的投資報酬率,年銷量也能達到一億至五億元的規模。在目前全美約有二千五百萬人染患約7000種罕見疾病,總市場規模達到900億的情況下,針對罕見病做大型投資,同時研發150個醫藥項目,理論上可獲得10-20%的投資回報。
羅聞全與同事已于2012年,2013年分別在“自然(Nature)”,“今日藥物研發”等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三日晚,他呼籲座中的生物醫藥業專家,研究,支持這一理論。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今年的年會,還邀得Concert製藥公司執行長董羅傑(譯音,Roger Tung),NeoBioLabs執行長朱鵬程,Dicema 執行長Douglas Fambrough, ArQule首席科學家Tom Chan,輝瑞(Pfizer)製藥全球研究發展外部研究方案主任Min Zhong,Cubist製藥智財權法律顧問主任顧鴻生,Choate Hall & Stewart律師樓合夥人陳昉莉,Johnson & Johnson創新中心的波士頓負責人Robert Urban,東北大學企業的藥物尋覓負責人Tomi Sawyer,DFCI研究負責人Jessie English等約15名學者,業界專家,探討四個領域課題,包括討論小分子, 大分子, 多聚環,RNAi及其他新興科技在未來醫學中的應用; 報告學術界與醫藥工業界的合作方式及新興的商業模式;研究影響首次公開募股成敗的重要因素;探討中國的合作研究機構是否對外界失去吸引力?該如何撥雲見日等。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當晚頒發2014年度創新獎表揚董羅傑,羅聞全兩人,令頒頒義工獎表揚該會工作人員,包括金昱彤,王志剛,朱振東,李浩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