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國好民」是1957年出生,1979年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台灣著名記錄片女導演,陳麗貴的最新作品,探討台灣今日年青人對台灣人這身份的認同感。
王丹在該座談會中拋出「台灣有獨立的現實條件嗎」這問題。
影片一方面藉著不同背景台灣人對台灣這地方,台灣人這身份的看法、行為,反映出部份台灣人民意識現狀,一方面也促引觀眾思考,台灣和大陸之間未來關係。
片中有受訪者提及二二八事件,指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從未明確敘述有關台灣的歷史,當他長大,看了更多書,陡然發覺怎麼史實和當年學到的不一樣。
未能來到美國出席首映的陳麗貴,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闡述了她自己拍這部關於台灣認同紀錄片的緣由。
陳麗貴表示,她自己在認同這條路上,有過一段曲折歷程,和她同一世代的台灣人,在過去這廿多年間,和她一起見證了台灣的民主開放,參與了台灣的各種進步運動,感覺建立一個理想國家的夢想,就要實現。陳麗貴隨後的措辭,顯然偏綠,指2008年國民黨再上台後,台灣的一切情勢逆轉,令她和許多人感到焦慮,也促使她興起拍一部探討台灣認同影片的念頭,隨後在陳紹鴻、王振源,以及許多美國同鄉支持下,拍成這部低成本的記錄片。
陳麗貴也在電郵自白中透露,剛開始籌拍時遭遇了許多挫折,有人告訴她「等我們這代人都死光了,下一代就沒有認同的問題了」,也有人說這是老掉牙的問題,沒什麼好拍的,或者說國族認同是禁忌,不要去碰,甚至有人說,一談這問題,中共就會打過來。她的應對方法是讓年輕人來回答。
陳麗貴在電郵中坦言台灣認同這問題非常複雜,如今的台灣,既有外省、客家、原住民族群,還有外籍配偶等各個不同族群。她拍的"好國 好民",並無意強迫觀眾接受某一種認同,也沒有指責不同族群的不同認同。她說,她只是希望藉由呈現台灣的認同現況,引發更多人認真思考台灣的前途,因為不管各人的過去歷史背景如何不同,一旦共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台灣未來的任何變化,都將由住在台灣上的人共同承受。
陳麗貴還希望藉此記錄片,讓美國人瞭解台灣有許多人希望獨立自主,並不希望與中國統一。
王振源則認為,台灣走過這麼多年以後,無論是住在台灣的,或是已移居海外的人,都有許多心路歷程的轉折,這部記錄片的意義之一,是要協助台灣人找出共識,無論是要獨立自主,或是和中國統一,只要是台灣人自己做的決定,就誰也沒有話可說。
出席者蘇鴻昌也表示,台灣的命運應由住在台灣的人自己來決定,是很多台灣人的心聲。
王振源在放映會中表示,這部記錄片拍成後,共製作了五千份DVD,將在各地放映會中,供人索取,建議捐款額十元。
該片已於24日在麻省理工學院,放映了美東地區的第二場。預定十一月五日在北卡州立大學放映,十二月十日在紐約市放映。
查詢詳情,可洽該片美國總協調黃泰郎、周明宏、王振源,或上臉書www.facebook.com/DearTaiwan、部落格DearTaiwan.blogspot.com,電郵Contact.DearTaiwan@gmail.com等。
圖片說明:
CC102511A-1
波士頓台灣同鄉會會長王振源(右一)和「好國好民」一片的兩名英文翻譯,在放映會後主持問答。(菊子攝)
CC102511A-2
波士頓首映會現場,放映陳麗貴在台灣出席放映會片段。(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