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8月 20, 2011

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為EITC談文化創意


 新興資訊與科技研討會(EITC)的第一屆青年研究調查學者(Investigator)會議(十九)日邀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副主任石井裕(Hiroshi Ishii)主講,展現科技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進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介紹故宮怎樣因應全球性的文化創意產業趨勢,包括從1987年起設立了館內自己的電腦中心,1997年建了網站,2001年起,系統性的把館內680,000件藏品一一數位化,以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奠定基礎。
周功鑫形容,故宮的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成績,一部份可反映在故宮禮品部從2008年到2010年的營業額增長逾一倍,從一千一百萬元增加到二千三百多萬元上。
過去這幾年,故宮還開始從事提升業界文化創意層次的工作,組織了每組有六、七十人的十二到十五個工作坊,每個工作坊長六個月,藉著教會學員認識、欣賞故宮藏品,學習藝術,進而設計、創作。參加的產業包括科技、飲食、珠寶、旅遊、貿易、時裝、設計、紡織、造紙、建築材料、教育性媒體等。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副主任石井裕(Hiroshi Ishii)從他在MIT媒體實驗室的項目講起,指創意常來自使用者對應用及功能的需求,因為科技更新很快,壽命可能只有一年,滿足使用者需要的應用程式或產品,壽命卻可有十年左右。
            石井裕也強調,眼睛通常居於主導地位,但人們實際動手做的卻不夠多。他以幻燈片展示了許多MIT媒體實驗室內有形媒體組(Tangible media Group)做的項目,包括發光黏土,驅動工作台(actuated workbench)Topobo具有動力學內存的積木(building blocks with kinetic memory),能夠傳遞個人感受的inTouch,能夠把任何物品上的顏色,一沾就轉到電腦畫布上的I/O刷筆等等。石井裕強調,科技應用要有社區對象,同時創造要講究合作,才更有競爭力。
      (十九)日的會議還討論新媒體、娛樂科計及文化、創意設計、數位人文。應邀講談的有全球連結與合作董事長陳劉欽智教授,台灣藝術大學教授謝顒丞教授,南加大電機系教授郭宗杰,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超媒體主任Tito Dupret,台灣大學數位典藏中心主任項潔等人。
      劉欽智指出她承製的世界文化遺產網,到2011年六月三十日後,已儲有153國的936處地點的圖文資料,包括725種文化,183種自然景觀,以及28項綜合項目。根據Alexa.com這追蹤網路點擊率的網站,世界文化遺產網在推出後不過三個月,就已有一千二百餘萬次的點擊率。
      謝顒丞介紹了該校把地方博物館藏品數位化後,為謀應用,推廣進產業界,於是這些藝術設計變成了門窗、磁磚、皮具、名片,甚至還成了裝飾海灘車的超大貼紙。他們也做成電子書等藝術典藏品,來供人收藏、欣賞,最後再帶進教育性活動之中。
      郭宗杰講談資訊科技服務重點在品牌,原因之一在人們的記憶力有限,品牌及盈利率通常掛鉤,業者因此對品牌也極端在意。譬如排第一名的搜索引擎是谷歌,書籍是亞馬遜,拍賣是EBay,電腦及週邊設備是戴爾(Dell)等。但回過頭來檢討時,資訊科技產業的新水平線是人、需求及供應。誰能掌握這三要素,把握雙向溝通原則,注重內容及服務,就成贏家。
      Tito Dupret介紹了可360度展現實地景象的資訊科技,並以故宮等地拍得的影像做例子。
            大會主席,哈佛大學教授許益祥在會議結束後宣佈,這一會議明年移師史丹福大學舉行,接著再回哈佛舉行。

圖片說明:

            劉欽智()主持最後的座談。 後坐者為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李琳山、謝顒丞、周功鑫、Maximilian Schich、項潔、Tito Dupret等人。(菊子攝)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昨日還抽空參觀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為故宮的預定在一、二年後擴建,找參考。(菊子攝)

            劉欽智介紹她所執行的世界文化遺產網,內容越來越豐富。(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副主任石井裕(Hiroshi Ishii)分享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