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9月 28, 2010

波士頓高校迎新晚會 樂隊上場氣氛高

日前在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大講堂內,舉辦的「波士頓高校迎新慈善Live演唱晚會」,由柏克萊音樂學院「迷失計劃」樂團做現場伴奏,黃偉強(左起)、羅陽、簡舜、洪帝祺、時枝弘、林德潤、何其偉、徐偉挺、梁恩傑、 (前左起)陸萱、黃韻等來自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印尼、日本的柏克萊音樂學院、波士頓大學、麻州大學、波士頓學院、東北大學學生們輪番表演。一百多名來自各校的新舊學生,興高采烈的隨樂聲搖擺,遇有熟悉曲目,更是狂拍手掌。演唱會在欲罷不能下,一直唱到十點多,學校的樓宇管理人員頻催熄燈號,才不得不散到樓外廣場,三三兩兩聚談,還不忍離去。(圖與文菊子)

星期一, 9月 27, 2010

波城僑界慶十一升五星旗

                 大波士頓僑界為慶祝中國建國六十一週年,廿五日聚集在波士頓市政府廣場前,唱歌、跳舞、講話,升起五星紅旗。
            波士頓僑界第一次在波士頓廣場升起五星紅旗,是1997年。今年在華人前進會、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技協會、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波士頓嚴新生命科技學者等機構合作籌辦下,再度在波士頓市府廣場前拉出各組織旗幟,團團圍住升旗台,以唱歌、跳舞、講話等活動,慶祝即將於十月一日來到的中國建國六十一週年。
            駐紐約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周立民,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波市議員普莉斯萊(Ayanna Pressley)、華人前進會前任主席李素影、哈佛大學副主席孫雷之、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董事會主席胡運炤,以及主持人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技協會會長朱正亞等人,都在升旗儀式中講話,祝賀中國未來更繁盛。
            當天到會祝賀的社團,仍然以國際嚴新生命科技學會拉開的巨幅旗幟面積,聲勢最浩大,人員數目也最多。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夕陽紅活動站獲得籌備活動者的貼心敬老安排,有三十多個坐位。
            華中科技大學校友會由會長方亞雋帶隊,在會場中拉出一面大旗壯聲勢。交通大學校友會會長陳奮指出,北京大學校友會、四川大學校友會,這天都有代表到場。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有前後任會長鍾曉天及李和做代表,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有前任總經理李天舒,會員崔健夫婦等人,難得的遠從大波士頓西郊趕來出席盛會。孩子才二歲多的李天舒表示,當天出席的另一原因是讓孩子接受一下中國文化薰陶。

            今年的升旗典禮,安排了十三項節目。開幕演出是團長黃納斯領隊的鄉土舞蹈團「傘舞春風」。牛頓中文學校、劍橋中文學校、劍橋中國文化藝術團、樂舞族、波士頓京劇社、波士頓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等機構,分別表演了「金孔雀」、「藏族舞─天路」、「涼山姑娘」、「美麗葡萄島」、「穆桂英掛帥」、「夢」、「我愛草原」、「詩朗誦─沁言春、雪」、「春雨」、「歡騰」等。
            數百名聚在會場的中外人士,最後在大合唱「歌唱祖國」聲中,結束這一慶祝活動。

圖片說明:

            波士頓嚴新生命科技學者的旗幟最壯觀。(菊子攝)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夕陽紅活動站是會場內唯一獲得敬老座優待的團體。(菊子攝)
            鄉土舞蹈團的小朋友等著演「傘舞春風」。(菊子攝)
            華中科技大學校友會在會場中拉出旗幟。(菊子攝)
            會場眾人唱完「歌唱祖國」後,開始散去。(菊子攝)
            慶祝中國建國六十一週年,參加升旗典禮的眾人圍聚在波士頓市府廣場前。(菊子攝)

星期日, 9月 26, 2010

哈佛中美作家論壇 王蒙暢談代溝 指改變不需否定從前



               一場中美作家與熱愛文學者之間的「新世紀、新文學」對話,昨(廿四)日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揭幕。曾任中國文化部部長王蒙的一句「讓沒有昨天的人,來創作更美好的明天」,希望未來年輕人有更多「花生米」可嚼,令與會者對年青、年長創作者之間的「代溝」感到莞爾。
            現年七十六歲的王蒙在會中借用毛澤東名言,並修改成「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最終「是他們的」來指出,長江後浪推前浪,未來是更年輕一代人的世界。不過他也認為,世界該變就變,卻不一定需要為改變,就否定以前。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與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中國作家協會和中美交流基金會等機構合作,昨(廿四)日起在哈佛費正清中心舉辦第二屆中美作家論壇─「新世紀、新文學:中美作家與評論家的對話」,邀集了來自中國的八人代表團,以及美國各地與中文、中國有關的作家,舉行為期兩日的「對話」。
            昨日的開幕講話由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系主任Wilt Idema主持。哈佛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中國作家協會的曾任中國文化部部長的王蒙,Claremont McKenna 學院,撰有Among Flower一書的Jamaica Kincaid等人做開幕講話。
            宇文所安強調現代年青作家和年長作家之間的代溝,似乎大於年青作家們之間的國籍差別。
王蒙則說自己當年十四歲時,已為有心保家愛國,籌組地下共產黨,投身革命行列,而他十四歲的孫子,卻只顧玩電腦遊戲,聽到祖父談說當年做對比,絲毫不以為意,還回報以微笑,可見時代、環境差異對人的價值觀有多大影響。
Jamaica Kincaid表示自己以學生心態出席。她回答來自中國大陸,以英文寫作的哈金的提問時表示,以無國籍身份心態寫作,的確有解放(liberating)感覺,但那也是一種自覺的選擇。她透露自己來自一個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上學得學會記得誰是英國國王,才能升級。但長大後,她選擇性的遺忘了「誰是英國國王」。
昨日開幕致詞後,會場發問熱絡。出席者和王蒙之間的「對話」最為精采。一連串的問題包括他對新疆動亂,現代年青人沒有理想、激情的看法,他寫作的最終目的,對網路作家及韓寒等人的看法,現代的主流小說在那裏,代溝、文學商業化等,不一而足。
談及新疆,王蒙說新疆美,可愛,安全、美食好吃,該去旅遊,將來那兒開課,他也希望去教書。
            談及韓寒,王蒙說韓寒是個很有看法的年輕人,不過老舍曾說,年青人的好處是牙利,但吃的花生米不多,老年人的好處是花生米多,不過牙不利。他認為韓寒如果知道泰戈爾、季伯倫等文學名宿,就不會那樣批評冰心。他也因此笑言,希望將來的年青人不但牙利,也有更多「花生米(內容)」可嚼得更香。
            至於主流文學,他坦言還真不知道什麼是主流文學。早年的中國,一年只出版十幾本小說,能出版的,大概都是主流讀物。但現在,中國一年出版一千多部長篇小說,網上(台灣稱為空中)發行的也有一千到二千部。在這三千部小說中,讀者們都已經不見得能夠記得住小說的題目,更遑論小說內容。
            王蒙還提到,中國現在一年出版三十萬種新書,其中最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書籍,從孔子到鬼谷子,無所不有,但那是否就稱為主流,難說得很。他笑說,要回中國之後,多研究一番,下次來,再回答這問題。

第二屆中美作家論壇─「新世紀、新文學:中美作家與評論家的對話」,昨日還進行了兩場討論,一場是田曉菲任主席,張煒、王敖、王德威講談的「廿一世紀的中國文學,一場是David McCann做主席,哈金、馬小淘、毛尖講談,張鳳、李潔做回應討論的「文學及大眾文化」。
(廿五)日將有三場講座,從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依序有黃友義、朱虹、講談,石靜遠討論的「文學、翻譯及轉文化」,任璧蓮、張抗抗、裘小龍講談,鍾雪萍討論的「文學、社會及機構(Agency)」,陳曉明、David DamroschColin Channer講談,Song MingweiKaren Thornber討論的「比較觀點中的廿一世紀文學」。
論壇由哈佛東亞系教授王德威、田曉菲主持,聯絡可洽田文浩whtien@gmail.com。論壇網站為http://www.fas.harvard.edu/~asiactr/China_Literary/China_Literary_About.html

附註:
Jamaica Kincaid原名Elaine Cynthia Potter Richardson1949年五月廿五日出生於安帝瓜(Antigua)及巴布達(Barbuda),並和母親及繼父在那住到1965年。安帝瓜在1966年以前,是英國殖民地。


圖片說明:

            王德威(右起)主持的「第二屆中美作家論壇」,邀請了張抗抗、王蒙、張煒、張鳳、哈金等人講談。(菊子攝)
            
            Wilt Idema(左起)、王蒙、Jamaica Kincaid等人在會中回答問題。(菊子攝)

            馬小淘是來自中國與會作家中,年輕一代的代表。(菊子攝)

            裘小龍是另一名來自中國的與會作家。(菊子攝)

            哈佛大學中國座談主持人瑪麗高柏曼(Merle Goldman)()在講談結束後特地上前和王蒙敘舊。(菊子攝)

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9/26在Boston Common免費公演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廿三日宣佈,波市府和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Boston Pops),以及該團指揮駱哈特(Keith Lockhart)合作,將於九月廿六日(週日)下午三點,在波士頓廣場(Boston Common)舉辦一場免費公開的「夢想持續下去:甘迺迪兄弟肖像(The Dream Lives On: A Portrait of the Kennedy Brothers)」音樂會,同時慶祝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創立125週年。
            萬寧路表示,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是波市最有價值的文化機構之一,他為波市居民及遊客有機會能在這個美國最古老公眾公園內,分享這獨一無二經驗,感到激動。
            「夢想持續下去:甘迺迪兄弟肖像(The Dream Lives On: A Portrait of the Kennedy Brothers)」樂章在今年的五月十八日時做了首演,在戲劇性的管弦樂及合唱聲伴奏中,引述甘迺迪兄弟的演講詞。
            該樂章由Peter Boyer,以及獲過東尼獎的作詞人Lynn Ahrens創作,向甘迺迪兄弟在呼籲公眾服務,推動社會改變,以及為美國感到樂觀的傳統精神上的成就致敬。住在波士頓的著名演員Jeremiah Kissel將為演出朗誦。
            這一節目還將包括向Leroy Anderson致敬,約翰威廉(John Williams)的「星戰(Star Wars)」,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樂章,七十年代的歌曲,以及波士頓人的最愛「甜蜜的卡蘿琳(Sweet Caroline)」,「我要運送到波士頓(I’m Shipping Up to Boston)」。
            這一節目的合作夥伴,還包括波士頓公園及娛樂部門,查詢可洽(617) 635-4505

星期五, 9月 24, 2010

MIT新興科技會議 陳志翔介紹未來交通、城市

MIT所設計的可折疊摩托車。(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的第十屆新興科技(EmTech)會議,昨(廿三)日落幕。MIT媒體實驗室研究員陳志翔以「未來交通」為主題的講談,展示未來車,以及車輛共享理念,獲得會場熱絡掌聲。
陳志翔在EmTech會議中講談未來車及未來城市。(周菊子攝)
              今年的EmTech會議,重心放在能改變局勢的創新研發、理念或成就上。三日會期,各有不同重點,及重量級講者。第一天是「從實驗室到市場」,有微軟(Microsoft)未來社會經驗實驗室(FUSE Lab)主管Lili Cheng,第二天是「全球通訊及合作」,有SPRINT 執行長Dan Hesse4G及無線通訊的快速增長,會改變人們的未來生活;有資訊科技界的遠見家,Wolfram Research的創辦人Stephen Wolfram,講談未來的電腦運算,配合數據搜集,幾乎什麼問題都能找到答案。第三天,也就是昨日是「未來加油」,有MIT媒體實驗室研究員陳志翔,講談未來車及車輛共享的未來城市。
     陳志翔()接受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主編Jason Pontin()
的訪問。(菊子攝)
                   EmTech 今年的年度人道主義者獲獎者為製作Ushahidi部落格,來自肯亞的David Kobia2008年肯亞在選舉後發生暴亂,他的這一部落格網站藉由人們的自由上網,匯整出各地暴亂的報告,幫助不少人避開暴亂,性命得救。
                   今年獲得TR35表揚的人,還包括Philip LowNeuroVigil的創辦人及執行長。他在幫助病人自我監測神經系統疾病上有極大進展而獲獎。谷歌創投合夥人陳天浩則是因為研發了谷歌工具列(Google Toolbar)、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及谷歌聲音(Google Voice)而獲獎。
MIT所設計的未來車,上下車時要打開整個車頂。(周菊子攝)
                昨日的「未來加油」主題日,重心在下一代的燃料、車輛及清潔科技。演講者包括Exxon Mobil的資深科技顧問Nazeer Bhore,蜆殼全球解決方案(Shell Global Solutions)的首席科學家Jose Bravo,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全球改變中心環境政策研究的共同主任John Reilly等人。加州理工學院的Harry Atwater講談了太陽能的科技發展。
                         陳志翔昨日介紹的未來車,是麻省理工學院已研究經年,內容擴展了許多的「智慧城市(Smart Cities)」項目近況報告。
陳志翔早從2003年,這項目剛起步時,就參與其事。昨日他報告了四種未來車。
一種是重量輕到不及一千磅,每加倫汽油可跑150200英哩,停車佔用的面積可比現在已上市的「智慧車(Smart Car)」還小的城市電動車(Citycar)
一種是由台灣工研院和韓國三陽汽車(Sanyang Motors)合作,以大約150個零部件組成的可折疊摩托車(Roboscooter)。傳統由汽油啟動的摩托車,至少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個零部件。
另一個是綠輪(Green Wheel),有電力輔助的自行車,非常節省能源。
最後一個是重新發明的,供個人在市區內自由行動的車輛。這一車輛不但在設計上,進出車輛的方式和傳統車輛大不相同,四個車輪可以靈活轉動,容許車輛平行停洎,設計上還把全車分成可供不同廠商生產的部件,再組合成一輛車等。
陳志翔還侃侃而談汽車共享,指法國巴黎已實施,波士頓市也正準備推動的自行車共享模式,或者是ZipCar的模式,其實也可以用在汽車上,幫助未來城市解決交通擠塞,停車位不易找的問題。尤其是對寸土寸金的城市來說,同樣一百輛車,停這種車的面積不到傳統車所需面積的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是傳統車體積大,停車場的走道需留出更大空間所致。

波市府舉辦第十一屆新波士頓人社區日

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昨(廿三)日在波市府大樓內,舉辦第十一屆新波士頓人歡迎會,擺出九十個攤位,為新搬進波士頓定居,使用125種不同語言的移民們提供資訊,幫助他們在波士頓生活得更自在。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昨日中午到會場歡迎一眾移民,強調波市府舉辦這「新波士頓人社區日」活動,旨在協助新移民熟悉市府提供的各項服務,生活安定後,參與市內各項活動,真正成為波市居民一份子。他說,儘管波市是個民眾使用125種不同語言的多元化城市,但波士頓市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有機會。
            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在歡迎致詞中指出,波士頓市內的新波士頓人,一年共約賺取四十億元,為麻州及波市政府帶來稅收約十二億元。新移民的生活開銷,也為波市本地創造了29,000個工作機會。在大波士頓地區,移民開辦了約5700家小生意,僱用了約13,500人,代表了約十三億元的銷售額。移民對波市貢獻良多,是波市繁榮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陳清音也強調,新移民常因環境陌生,不敢表示意見,但波市府希望不但能幫助移民適應環境,安頓生活,更能鼓勵新移民發聲,參與市內事務,尤其是要參與投票。
            昨日的新波士頓人日活動,由波士頓重建局項目經理林泰英擔任司儀。新波士頓人辦公室經理張家燁,公關及社區外展員Kathleen “Katleen” Jeanty等人坐鎮入口處,歡迎到場的移民。工作內容和為移民服務有關的中華耆英會副行政主任張昆,勞工及就業服務機構的黃夏儀等人,也都到會表達關心。
            昨日的「新波士頓人社區日」,在旗幟遊行,展現波市移民多元化後,會場內有各族裔文化的音樂、舞蹈表演節目,有人帶隊遊市政府大樓,還有不下九十個非牟利機構、組織,在會場擺設攤位,介紹各種移民可使用的服務。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有總館科技部的曹榮昌、南波士頓分館的譚安琪等人,擺出狄斯奈世界英語、美國公民入籍考試的書、DVD等等,向過往移民說明,只要辦張圖書館證,就可免費借用公圖館的所有書及錄影音帶等。波士頓市府還成立了「出租住宅資源中心(Rental Housing Resource Center)」,為租屋而住的新移民,提供租屋指南,租客權益等相關資訊。在租戶與房東發生爭執時,還可出面仲裁等。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也特地安排了移民律師,在會場為新移民提供免費諮詢。
            JobNet到會場擺攤的呂東南(Tony Lu)指出,有心進入職場工作的新移民,第一關要克服的還是語言。他在JobNet 服務逾五年,見到太多醫生、工程師、教授等高級知識份子,或專業人士,因為語言障礙,而無法適才高就。他對新移民的建議是,先多唸些書,包括ESL等英語課程,或是接受技能訓練(skill training)
            呂東南表示,昨日擺攤的機構不下九十家,其中有不少服務,還真是不到會場不知道。他建議新移民該多出席這類活動,以連他都不知道。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公關及社區外展員Kathleen “Katleen” Jeanty表示,昨日約有一千人出席活動,其中約有二百人為華裔。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在儀式部份結束時,特地指出,大波士頓地區的墨西哥人,九月份將慶祝獨立兩百週年,十一月紀念革命百年,本地華人社區則將於本週末慶祝國慶日。       
            查詢新波士頓人辦公室詳情,可洽617-635-2980,或上網www.cityofboston.gov/newbostonians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中左)在向新波士頓人強調,在波市,每個人都有機會。(菊子攝)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曹榮昌(右起)、譚安琪向新移民介紹,辦圖書證可借許多書及錄影帶,DVD(菊子攝)



            「新波士頓人社區日」擺有JobNetBoston Career Link等多個幫助新移民找工作的攤位。(菊子攝)

星期四, 9月 23, 2010

經文處長洪慧珠中秋探耆英送月餅

九月廿二日慶中秋,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與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前(廿一)日、昨(廿二)日,依序探訪喜齡會、中華頤養院,以及波士頓華埠君子樓,送上月餅、水果籃,祝賀耆英們中秋節快樂。
            在中國傳統一年三節中的中秋節時,由經文處處長和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聯袂拜會耆英的「傳統」,是前任波士頓僑教中心簡許邦「創」出的傳統。去年甫到任,就開始拜會賀中秋的洪慧珠處長認為這探訪活動很有意義,今年不但增加探訪地點,還大方出資購買月餅。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提起洪處長的豪爽,就豎起大姆指。
            大波士頓區中華文化協會(GBCCA)喜齡會,由於有老波士頓的趙鍾英等人居間張羅,在波城僑社中一向是個備受嬌寵的團體,廿一日這天的慶祝中秋節聚會,也既有馬滌凡獻唱,策劃文娛節目,又有義工陳富雄及劉緯珊夫婦掌廚,以新鮮果蔬配精湛廚藝,會場氣氛熱絡,四十多名出席者無酒也酣,差點樂不思蜀了。
            中華頤養院則因住在院內的老人家,多半已行動不太靈活。洪慧珠處長及黃正杰主任體貼的,在中華頤養院院長陳力,營養主任金杏濱等老人家們熟悉的人陪同下,親自把月餅送到老人家手中,讓老人家們感到很窩心。
            洪處長與黃主任昨日又到波城華埠的中華耆英會賀節,在該會營養項目經理江浩平等人陪同下,與老人家們閒話家常,分享月餅、新鮮水果。

圖片說明:

            大波士頓文協的趙鍾英(前左一)等喜齡會成員和到訪的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前左四)與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前右一)合影。(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

            中華頤養院營養主任金杏濱(左起)、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
、中華頤養院院長陳力、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等人送月餅給頤養院內的耆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