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5月 06, 2009

交通作梗 昆市議會否決中國超市申請

中國超市爭取進昆士市開分店,向市府申請變更用途特別許可案,歷經九個月的爭取,召開了不下六次公聽會與聆訊,昆士市議會四日晚卻以七比一的票數,否決了該一申請。
昆士市議員們強調,每次中國超市案開會時,都有驚人的逾百名華裔民眾出席支持,讓他們很強烈的感受到昆士市內確很需要有更多亞裔超市,但他們仍做出不同意申請的決定,純粹是因為就交通安全來說,那地點不適合。他們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和中國超市合作,協助該超市在昆士市內另覓合適地點。
中國超市從去年九月起,就開始爭取在舊波士頓齒輪公司(Boston Gear)大樓的海華(Hayward)街10-14號,開張一家更大的中國超市,還打算在裏面設飲食廣場,倉庫等。經過數次公聽會後,中國超市也順應議員及昆士市交通及停車局主任吉倫(John T. Gillon)的意見,改動了申請案,把經營雜貨超市的面積縮小到只剩原先提案三分之一的16,000平方呎,另加2,911平方呎的辦公室,並保留34,000平方呎的地下室,在必要時供做停車場用。
不過,就在這一地帶,差不多一段條道遠的漢考克(Hancock)街上,過去兩年內,發生過不下五宗交通意外。
昆市英文報章也形容,中國超市申請在該一地點開超市的消息傳出來後,把市內居民分成了兩派,一派迫不及待的希望在北昆市內有一家走路就可去到,還已傳出品種繁多,貨品新鮮名聲的亞裔超市,另一派指陳該一地段的交通早已擠塞非常,再出現一個會吸引更多車輛、人流的超市,交通安全更加可慮。
在四日晚會議中,中國超市代表律師哈靈頓(Christopher Harrington)和昆士市交通及停車局主任吉倫(John T. Gillon)一度就呈交報告,評給意見的日期、時間不合常理,互相批評。昆市第六區市議員麥南米(Brian McNamee)還一度提案批准中國超市的特別許可申請,指出依照特別許可法的第17.04.180條,申請者要獲得特別許可,必須符合四項條件,包括特定地點適合作特定的用途,該一用途不會對鄰里造成負面影響,不會對車輛及行人造成麻煩或嚴重的危險,有足夠及適當的設施來辦理所申請的特別用途等。議員們還請昆市律師Jim Timmons解釋特別許可的批准程序。
昆士市議會四日晚從六點半到九點十五分,除中間休庭約十分鐘,處理另案外,花了冗長的時間來讓中國超市律師,市府交通局首長,以及各個議員發表意見。市議員高夫林(Kevin Coughlin)、基南(John F. Keenan)都表示,他們曾親自到預定地點及中國超市在波城林肯街的店外觀察交通情況,認為人車流量會比中國超市所製做的交通報告多得多,漢考克街上原已阻塞的交通,勢將更為惡化。整晚的發言,幾乎沒有辯論可言,唯一投贊成票的是住在該一地區的昆市不分區市議員費喬(Joseph Finn)。
根據本報所獲資料,中國超市在交給昆士市議會的陳情書上說明,中國超市的擁有人(owner)方妙昆,已於今年三月十日,以三百一十二萬元買下了海華街十至十四號的這一大塊土地。該陳情書還指,這一購買行為,將可為昆士市府帶來一年約三萬二千五百元的土地稅收入,為昆士市民帶來六十到七十五個工作機會。
四日晚,方妙昆也親自出席在場。華人社區內包括黃述沾、伍育俊、伍國光、雷如鏡等人,都到會表達關切。中國超市代表律師未說明中國超市是否將提出上訴。
昆士市愛國者報昨(五)日在報導這一則消息時指出,中國超市代表律師曾打出族裔牌,暗示中國超市一案受阻,背後有種族歧視因素,以致各議員都強調自己的決定是就事論事的從交通安全角度著想,和族裔無關。
昆士市內的亞裔居民比率,在麻州的351個市鎮中是最高的一個,在17%到20%之間,但昆士市迄今還無一名亞裔當選公職,據說在昆士市的登記選民人口中,以姓氏來看應是亞裔的人,也只佔10%左右。


圖片說明:

昆士市議會議長戴維斯三世(James H. Davis III)(左一),和第六區市議員麥南米(Brian McNamee)(左三)、第五區市議員古楚(Douglas S. Gutro )(右三)等一眾議員,在中國超市聆訊中途,休會頒表揚狀給一家決定歇業的汽車代理商東主。(菊子攝)

四日晚昆士市議會舉行的中國超市申請特別許可案聆聽會,雖然公眾沒有發言的機會,仍有近百人到場關心。(菊子攝)

紐頓中文學校堅持廣東話教學 慶祝創校三十週年

大波士頓內在廣教學校之外,資歷最深的廣東話中文學校─紐頓中文學校,五月二日在家長、校友及師生同聚的溫馨中,盛大慶祝創校三十週年。
三十年來搬過四、五次家的紐頓中文學校,二日在畢吉羅中學(Bigelow Middle School)體育館內舉辦這慶祝會,還邀來牛頓市市長柯恩(David Cohen)致詞,牛頓市華裔市議員譚繼欣頒獎給該校創辦人翁林愛齡,及十二名資深教師。
紐頓中文學校校長譚小德表示,在波城郊區要持續辦理一所廣東話中文學校,很不容易,但難得的是該校老師們相處融洽,合作無間,有不下四名老師服務滿廿年以上,還有兩、三名老師已開始在學校內當自己孫子女的老師了。
其中最難得的是已任教三十年的伍惠勻。譚小德笑說,正確來說,伍老師服務的時間是三十一年,因為她在創校前就已開始服務了。
其他的獲獎資深教師分別為服務滿廿一年的林仲瓊,滿廿年的楊笑怡、梁美絲、十九年的陳麗英、十八年的區清塵,十六年的盧蓮馨、十一年的劉綺文,十年的翟國裳、五年的黃鳳怡、羅歐芝華、鄭玉琼等人。
譚小德指出,該校有一批學生的家長,至少其中一人是西人,因此該校辦學比其他學校面對更大的挑戰,在一個學校之內,得安排二種不同的教學系統與教材,一種是正常的中文學校教學法,採用冀南大學編撰的教材,要求學生們會聽、會說、會讀、會寫,但另外一組會話組,則強調要會聽說,讀寫就隨緣了。但廣東話教材不易找,幸好該校早年有老師費心的自行編製了一套教材,沿用至今。
該校當天也特地編製了一輯幻燈片,和出席者重溫該校走過的這三十年點點滴滴。表演活動部份,安排有L5半王詠儀表演古箏、已畢業的鄭家富表演武術,紐頓中文學校舞蹈團表演「一帆風順」,小班同學唱中國兒歌。
該校現有學生175人,老師十八名,網站www.newtoncantoneseschool.org。

Newton Cantonese School, 42 Vernon Street, Newton, MA 02458 Telephone (617) 930-3380


圖片說明:

紐頓中文學校校長譚小德(右一)和一眾資深教師。(圖由紐頓中文學校提供)

紐頓中文學校創辦人翁林愛齡(左)和任教三十年的伍惠勻老師。(圖由紐頓中文學校提供)

紐頓中文學校創辦人翁林愛齡(左)、譚小德校長和牛頓市市議員譚繼欣。(圖由紐頓中文學校提供)

紐頓中文學校創辦人翁林愛齡(左)、譚小德校長揭示該校創校宗旨。(圖由紐頓中文學校提供)

星期二, 5月 05, 2009

麻州長波市長攜手宣佈政府撥經費延長銀線服務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昨(四)日和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麻州交通局局長(Transportation Secretary)艾洛西( James Aloisi)一起在杜爹利廣場(Dudley Square)宣佈,將動用一億一千四百萬元的聯邦刺激經濟方案費用,來把銀線的巴士服務,展延到麥特潘(Mattapan),並在另一端連接到南車站。
州政府表示,這一兩階段的巴士快速轉運計劃,將在今秋把杜爹利(Dudley)車站直接連到南車站去,用更為快速的銀線巴士來取代現有使用量高的麥特潘(Mattapan)到洛格斯(Ruggles)車站路線。
波士頓環球報表示,地方居民及社區領袖聽到這一消息時,卻感覺錯綜。民眾一方面開心,巴士服務將有改善,但同時覺得這是州政府的片面決定,社區完全沒有參與過意見。一些社區領袖還擔心,如果銀線巴士不斷擴展,地方社區將失去在這迴廊一帶,得回一條無軌電車線的機會。那是大約廿年前,華盛頓街上的橘線拆除時,有關機構允諾要給回社區的交通補償。
代表這一地區民眾的麻州眾議員,民主黨籍的霍克絲(Gloria L. Fox)表示,如果還是巴士服務,在麥特潘和杜爹利廣場之間發生的阻擾情況,將會一樣。
連接銀線到南車站的工程,預計秋季完工。反對在城中區建隧道,來把銀線連到南車站的人,希望昨日宣佈的新情況,意味著隧道提案就此完結。
麻州眾議員洛辛(Byron Rushing)則帶頭吟唱「現在就結束隧道提案」。
華埠一直十分關心銀線工程進展,但顯然大部份的人也都還不知道州市政府有這樣的提案,也不知內情。

至孝篤親公所為社區介紹工作機會 IRS今明兩年將聘8000人

美國稅務局(IRS)紐英崙地區經理陳文贊二日中午在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表示,IRS將在九月起的今、明兩年內,招聘八千多人。有意願進稅務局工作者,可上www.usajobs.gov查找職位,及早準備。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文浩表示,有鑑於經濟不景氣,許多人需要找工作,篤親公所特地陸續安排就業展,幫助社區探尋可能的機會。
三月份時,篤親公所透過前任主席陳家驊的關係,邀得聯邦調查局紐英崙辦公室,舉辦了一場該局招聘辦法說明會。五月二日,陳文浩請來自己的親兄弟陳文贊,率領包括該局全國招聘專員麥桂爾(Kathleen Maguire),刑事罪調查探員蔡育文(David Toy)等六人,浩浩蕩蕩的安排了一場就業展,一口氣列出十三種職位,任由參展人選擇、探問。
陳文贊及麥桂爾表示,IRS已有近十年未辦理過大規模招聘,但美國國會通過的一百一十四億元2009年預算,比該局預期的多了至少三千七百萬元,因此計劃從今年九月起,在一、二年內招聘逾八千人。
IRS大型及中型商務營運組區域經理陳文贊指出,他所負責部門要招聘的人,都是聯邦政府五至十三級的專業人士職位,至少要有四年大專院校學歷,還需修有24個會計學分,6個商務相關學分等。這一階段職級的薪資在33,507元到113,815元之間。不過他也說明,IRS內需要的工作人員種類很多,也有些職位要求沒有那麼高,有意進IRS工作的人,可以上網細查各個職位的要求條件與相關細節。
麥桂爾補充道,由於這是聯邦政府職位,應聘者必須具有美國公民身份。除了應聘IRS執法人員職位有年齡低於三十七歲以下的限制外,其他所有職位,依法都不得有年齡限制。她還告訴一名覺得自己年紀已大,不容易找工作的出席者,曾有年屆六十的申請者,獲IRS聘用。
二日當天在會場擺出來的各項資料,包括聯邦政府職級薪資表,聯邦政府工作機會網站www.usajobs.com,IRS內部稅務服務員(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稅務專員(Revenue Agent)、稅務官(Revenue Officer) 、特別探員(Special Agent)等職位的職務及資格說明,必備的會計課程概述等。
麥桂爾還特地把內部稅務專員(Internal Revenue Agent)這可從五到十一職級職位的詳細要求,列在一張紙上,提醒出席者,有意於九月份就馬上獲聘者,宜於五月十四日前繳交所有文件。
查找IRS就業機會資訊的網站為www.jobs.irs.gov,查找適合大專學歷不同主修科目的聯邦工作機會,可上www.usajobs.opm.gov/ei123.asp,查找IRS現正招聘的所有職位,可上http://jobsearch.usajobs.opm.gov/a9trirs.asp,查找聯邦政府內適合學生的工作機會,可上www.studentjobs.gov。
麥桂爾也鼓勵有問題的人,寫電子郵件給她kathleen.M.maquire@irs.gov。

圖片說明: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文浩(左四)邀來他在IRS工作的兄弟陳文贊(右二),率同IRS全國招聘專員麥桂爾(右四)等人,為社區帶來IRS將招聘八千人的好消息。旁為篤親公所元老陳毓禮(右一)、顧問陳建立(右六)、陳家驊(左二)、陳黃海蘭(左一)等人。(菊子攝)

非牟利團體聯袂呼籲辦理波市長選舉辯論

包括華人前進會在內的三十二個社區非牟利機構組成聯盟,三日發出新聞稿給一眾媒體,催促波士頓市長馬連奧和他的競選對手做公開辯論。
2006年曾協助籌辦麻州州長候選人論壇,推動這三十二個組織合作的「麻州投票(MassVOTE)三日也表示,他們將和非牟利機構合作,今秋舉辦三場論壇。該機構政策主任克勞芙(Cheryl Crawford)表示,民眾希望聽聽候選人怎麼說,而且他們也向各競選陣營的人表達了意願。
這三十二個機構並已預定在九月廿二日初選前的九月三日、十七日舉行二場辯論,然後在十月廿七日,舉辦大選前的辯論。他們也計劃在十月十日時,為參選波市不分區市議員的各個候選人,舉辦一場辯論。
「麻州投票」也指出,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波士頓市內有五萬五千人是第一次參加投票,這些人對選舉結果將是具影響力的變數。
目前已知加入波士頓市市長選戰的候選人,包括波士頓市現任市長馬連奧,兩名波市不分區市議員米高法拉提(Michael F. Flaherty Jr.)、尹常賢(Sam Yoon),以及住在南端(South End)的商人麥奎亞(Kevin McCrea)。
不過根據波市選務局的選舉日程,登記參選的截止日期為五月十九日。在已領取表格,要爭取至少三千民眾簽名,以符合參選資格的十一名可能候選人中,除前述四人外,會否還有其他人加入選戰,目前還是未知之數。
波市選務局將在六月廿三日結束簽名審核,落實有那些候選人將名列於選票之上。
波士頓環球報昨(四)日在相關報導中指馬連奧在前二次的競選連任選戰中,都只出席過一次辯論。馬連奧今年已聘請曾組織過總統競選辯論,現已退休了的CBS電視台新聞主管傅熙(Ed Fouhy)來統領他的競選陣營,就可能的辯論做協商。
馬連奧的競選經理勞琳(Emily Nowlin)表示,馬連奧有意在初選前和任何一名符合資格的候選人辯論。
除了前述兩機構外,參與要求辯論的機構還包括NAACP、市區聯盟(Urban League)、拉丁裔政治組織奧伊斯特(Oiste),律師的民權委員會(Lawyers' Committee for Civil Rights)、麻州可負擔住宅聯盟(Massachusetts Affordable Housing Alliance)、一個麻州(ONE Massachusetts)等。他們還打算要求電視台播映辯論。
本地的媒體組織,包括WBUR電台、WGBH電視台和波士頓環球報,也攜手要求候選人辯論。WGBH「大波士頓」節目執行製作人波拉琦(Linda Polach)相信,由於目前的經濟環境,以及馬連奧的已在位那麼久,任何一場辯論,都會引人注目。
米高法拉提的發言人羅馬諾(Jonathan Romano),尹常賢的政策主任史班瑟(Jim Spencer)都表示,他們的候選人願意和包括馬連奧在內的對手辯論。

羅州政要齊栽樹 同賀櫻花將滿巷

羅德島州內,連接普塔基(Pawtucket)市及中央瀑布(Central Falls)市的那一段羅斯福道(Roosevelt Ave.),五月一日在羅州政要齊聚,逾百人圍觀的熱鬧中,有了個「櫻花巷(Cherry Tree Lane)」的新名字。
中央瀑布市公共工程局主任倪爾德(Joseph Nield)在和普塔基市公共工程局主任卡尼(Jack Carney)一起鏟土種樹時笑稱,是不是該把這一活動稱為「兩市傳奇(A Tale of Two Cities)」。他們還希望將來能每年舉辦櫻花節活動。
辦公室就設在這條「櫻花巷」內,特地從華府趕回來的羅德島州國會眾議員派區克甘迺迪(Patrick Kennedy)忍不住興奮的說,「想想看,華府的櫻花節每年吸引上百萬人前往欣賞,羅斯福道上的櫻花巷,只要能吸引華府櫻花節遊客的百分之一、二,已可對促進羅州經濟及旅遊業大有幫助」。
一日中午出席「櫻花巷」啟建誌慶儀式的中央瀑布市市長莫瑞奧(Charles Moreau)、普塔基市市長杜爾(James Doyle),羅州眾議員柯馬丁(Peter Kilmartin)、羅州總檢察官派區克林奇(Patrick Lynch)等人和派區克甘迺迪,在致詞中都提及這「櫻花巷」得以建成,都靠葉超、吳子平等地方商家的大方捐款支持。
黑石谷旅遊協協會(Blackstone Valley Tourism Council)會長畢靈頓(Bob Billington)表示,五月一日這天在慶祝儀式中使用的巨大櫻花汽球,是由全國著名的藝術家Toni McKay設計的,用在梅西(Macy’s)及玫瑰盃,以及每年一度的華府櫻花節遊行中。
普塔基基金會(The Pawtucket Foundation)行政主任文湯姆(Thomas A. Mann, Jr.,)表示,櫻花巷的構想是葉超及吳子平等人提出來的,他們並捐了二萬五千元來購買第一批的六十株櫻花樹。
由於櫻花樹項目的第一個目標是在羅斯福道上種植共一百廿株櫻花樹,普塔基基金會特地也捐出兩千元,並成立櫻花樹項目(Cherry Tree Project)以及普塔基基金會景觀改善基金(The Pawtucket Foundation Landscape Improvement Fund),邀請黑石谷旅遊協會會長畢靈頓等人組成委員會,來繼續籌款,辦理後續活動。
目前已共籌得約四萬元,除前述葉超及吳子平的大澳、沛澳公司捐款外,還有Collette Vacations公司董事長暨總裁蘇利文(Daniel Sullivan)透過愛麗絲蘇利文基金會(Alice Sullivan Foundation)捐的一萬元。
畢靈頓一日當天也宣佈,歡迎熱心人士購買將鋪在每株樹四週的紀念紅磚,價格視紅磚尺寸而定,從一百元起價。
中央瀑布市的當地報紙「時報(The Times)」在報導這一誌慶活動的文章中指出,根據負責種植櫻花樹的賀禮林業公司(Largess Forestry, Inc)的拉吉斯( Matthew Largess)的說法,櫻花巷所種的櫻花樹,是源自日本、中國及韓國的牧場櫻花樹(rancho cherry),以花朵美麗,能在城市環境中欣欣向榮著稱。
日本駐波士頓總領事勝達(Masaru Tsuji)一日應邀致詞。他略為解釋了櫻花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日本東京市在1912年送了三千株櫻花樹給美國華府,以示感謝及友誼的這櫻花節的源起。
當天出席這在羅斯福道555號M住宅大廈前舉行誌慶儀式的嘉賓,還包括羅州民主黨黨主席威廉林奇(William Lynch),羅州眾議員郭蕾(Elizabeth Crowley) 等人。羅德島州華人協會會長劉有成、理事黃樺等人也出席致意。
圖片說明:

黑石谷旅遊協會會長畢靈頓(右一起)、日本駐波士頓總領事勝達(Masaru Tsuji)、特地從華府趕回來的羅德島州國會眾議員派區克甘迺迪(Patrick Kennedy)、大澳公司董事長葉超、羅州民主黨黨主席威廉林奇(William J. Lynch)等人出席了羅州櫻花巷誌慶活動。(菊子攝)

普塔基市市長杜爾(James Doyle) (中)舉起櫻花巷的名牌。站在他右手邊的是中央瀑布市市長莫瑞奧(Charles Moreau),以及羅州總檢察官派區克林奇(左一)。(菊子攝)

星期一, 5月 04, 2009

波城僑界賀至孝篤親公所一門三傑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二日晚在龍鳳酒樓設宴,感謝僑社在報章上刊登大幅廣告,恭賀該所一門三傑,陳毓禮獲華光一等獎章,陳玉律獲海華榮譽獎章,陳家驊獲聘為僑務委員,並強調這榮耀也歸於整個華人社區。
與陳毓禮已有近廿年交情的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二日晚親自出席到賀,還開玩笑的說,「啊,我們不知道陳毓禮都做了些什麼」。
言歸正傳之後,馬連奧指陳毓禮、陳家驊都為社區服務多年,無論是爭取可負擔住宅,推動美化華埠、維護華埠治安,他們對華埠的關心,大家都有眼可見,也對他們的努力,有相當的尊重與推崇。至於陳玉律在藝術方面對社區的貢獻,也一樣重要。他認為人們必須要保持文化傳統,並讓後代子孫知道,那也是美國傳統的一部份。
和陳毓禮、陳家驊都有幾十年交情的陳建立,當晚代表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上台致詞。他以老朋友的身份強調,三名陳姓宗親獲重大表揚及重要聘任,不單只是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的光榮,也是整個華人社區的榮耀,因為世界上沒有那個人能夠自外於他人而有所成就,他們三人得有今日的榮耀,也全因為台前幕後,有無數志同道和的家人、朋友協助。
他透露自己1974年進波市府工作,擔任波市華埠小市長起,就和在波市採購部任主管的陳毓禮一起為華埠社區服務,又一起在至孝篤親公所為宗親服務,深知華埠之內,幾乎無人不認識陳毓禮、陳毓琁兄弟。陳毓禮的獲得華光一等獎章,確是實至名歸。至於陳家驊,他們倆人也相識四十年,曾一起辦過為華埠青年服務的許多項目,包括主持華人之音電台,辦英文班,還一起擔任華埠與塔芙茨大學談判的七人小組成員,親密到只差沒有同居而已。
陳建立表示,他雖然和陳玉律不熟,但常從報章上看到有關這位宗親的報導,知道她和夫婿林愛迪創辦的紐英崙中華藝術協會已有廿五年歷史,作育青少年英才無數,可稱為「婦女能撐半邊天」。
這場祝賀晚宴,由陳黃海蘭任儀式,陳單鳳琴主持餘興卡拉OK,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代表有關單位授獎,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兩名主席陳文浩、陳禮簡潔的感謝僑界人士的出席。陳建立及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顧問陳日華還分別做了多首詩來獻上祝賀。


圖片說明: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右二)代表有關單位授獎給林愛迪(右一起)、陳玉律夫婦,梁潔瑩、陳家驊夫婦、陳毓禮、黃杏蓉夫婦。(甄雲龍攝)

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左二)也特地出席,恭賀陳毓禮(右一起)、陳玉律、陳家驊等人獲獎及獲聘任要職。(甄雲龍攝)

星期日, 5月 03, 2009

麻州再傳四人染患豬流感

麻州政府官員昨(一)日下午表示,麻州居民又有四人證實染患豬流感。
麻州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Commission)局長奧爾巴(John Auerbach)昨日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這四宗個案的患者,都正在復原中。但他提醒的指出,當局並不認為未來的日子內,還會出現更多個案。
麻州之前已證實成為豬流感受害者的,只有羅爾市的兩兄弟。
波士頓市公共衛生局昨日下午也宣佈,哈佛大學牙醫學院學生,可能有九人受病毒感染。
奧爾巴表示,這四宗新證實的個案,和哈佛醫學院個案無關,也和安赫斯特學院的疑似個案無關。
波市公共衛生局昨日下午宣佈,有九名住在長木校區內,就讀三、四年級的哈佛學生可能染患豬流感。他們都參與治療病人活動。追蹤病毒者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學生受到病毒感染。
波市傳染病局主任巴利(Anita Barry)博士估計,該校牙醫診所內,約有廿名病人和染上豬流感病毒的學生有接觸。不過以這些學生們平常處理病人袍、手套等物品來看,這些病人實際上曝露於病毒下的機率不高。
麻州政府表示,即日起,麻州位於牙買家平原的實驗室,將為出現發燒、咳嗽、疼痛等染患流感症狀的人檢驗鼻子及喉嚨樣本,以決定他們是否染病。
昨日下午,有哈佛華裔學生以電子郵件警告同學,有住在校園外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被診斷出染有豬流感病毒,提醒眾人要注意清潔及安全,用肥皂洗手,勿和他人分享食物、飲水。

碧毫藝術品賞會為昆士醫療中心籌得四萬元

昆士醫療中心(Quincy Medical Center)經紐英崙藝術學會全力支持舉辦的首屆碧毫藝術品賞會,四月廿八日晚在數百名大昆市社區中西醫生及民眾川流不息,昆士市長柯奇(Tom Koch)親自到會,表揚籌辦活動主要人物的盛況中,為該中心的亞裔服務基金籌得四萬元。
昆士醫療中心社區發展專員譚秀婷表示,在這場盛會成功舉辦之後,從該中心入門大廳到主電梯的通道,將成為「昆士醫療中心藝術廳(QMC Hall of Fine Art)」,經年陳列當地藝術家的作品,藉以延續首屆碧毫藝術品賞會為社區民眾和醫院及藝術搭起的橋樑。
不少出席者在會後表示,這場昆士市內的盛會,無論聲、色或味,都是一場美的饗宴。一些西人醫師也讚嘆表示,這還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那麼全面的欣賞到中國藝術之美。
這場盛會是譚秀婷早從一、二月前就敦請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及紐英崙中華表演藝術協會會長譚嘉陵擔任共同主席,邀得三十五名籌委參與策劃、宣傳的結果。譚秀婷不僅情商來紐英崙藝術學會的梅宇國、梅國治、譚嘉陵、趙羨藻、林浩宗、林卓培等藝術家提供了四十三幅書法、繪畫及攝影作品,在現場展示、拍賣、即席揮毫,還經由紐英崙中華表演藝術協會協助,請來張正山、黃少堅、楊信誼等老師級人馬,演奏中國民樂,胡炳超少林洪家武術學院舞獅獻吉,昆士龍鳳酒樓及Fuji 1546提供中日美食。
昆士市長柯奇在致詞時也特地指出,昆士市能夠有那麼多元、豐富的文化,全因為有這麼多才華橫溢的民眾,無私的和大家分享各種藝術。他也表揚昆士醫療中心的努力服務昆士市內廣大的亞裔人口,指出當晚籌款所得,將用於為亞裔民眾提供免費的健康教育、檢驗,及印刷品。他說,讓每一名昆士市民都有機會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是昆士市的優先目標。
昆士醫療中心董事長季本斯(Gary Gibbons)也在致詞中特地感謝華人社區的慷慨支持,才讓該中心的這一藝術饗宴構想,得以落實。他也強調該中心致力於因應社區的醫療服務需要。
譚秀婷也特地感謝參與籌劃的社區人士,包括張慶榮,陳超然,梅沛傑、杜潔文、莊潔儀、衛爾金(Eugene Welch)、容梓峻、梁戰士、關靜儀、余忠勤、馬偉業、蔡麗梨、林月嬋、林小霞、林穗盈、劉郁庭等人。

圖片說明:

昆士市市長柯奇(右六)、昆士醫療中心董事長Gary Gibbons(右九)、昆士醫療中心發展專員譚秀婷(左二)、紐英崙中華表演藝術協會會長譚嘉陵(右一)、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左六)、紐英崙藝術學會共同會長梅宇國(左五)等人在碧毫藝術品賞會中合影。(圖由昆士醫療中心提供)

紐英崙藝術學會的張曉茵(右起)、梅國治、林卓培、林浩宗、譚嘉陵,以及張浩甜(左二)、梅宇國(左一)等人,是碧毫藝術品賞會中提供藝術品拍賣的主要人物。(圖由昆士醫療中心提供)

台灣關係法維繫台海和平三十年

學者專家: 現狀不變,無需修訂
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今年跨入三十週年。王維正、楊念祖兩名教授四月三十日晚在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與波士頓世界事務協會(Boston World Affair)合辦的視訊會議中,異口同聲表示,該法維繫了兩岸和平三十年,在現狀不變下,沒有必要修訂,美國也樂見其繼續存在。
台灣關係法(TRA)是美國卡特政府一九七八年決定和台灣斷交,美國國會不滿其做法而通過的特別法案,讓台灣在不獲美國承認為一個國家的情況下,仍曖昧的享有國家待遇。
這一因應當年情況而訂,許多人都以為只會暫時存在的法案,竟然一過三十年,迄今仍然在美中台的三方互動中,發揮著作用。
國立中山大學教授、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楊念祖表示,台灣關係的主要精神之一,是要求台海兩岸和平解決彼此的歧見。同時因為美國明白表示不得動武,一旦台海安全受到威脅,美國將予保護,逼使中國出兵前得三思。
美國里奇蒙(Richmond) 大學政治系主任王維正則指出,從學者的角度看,除非中國大陸不兵而降的統一了台灣,或是台灣突然走上獨立之路等影響台灣關係法存在的情況出現了,他認為美國願意繼續支持台灣關係法,也樂見兩岸現狀永遠維持下去。
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眾要員的共三十多名出席者,以及主持研討會的K&Gates律師樓律師林美音提出了在兩岸通商,經濟關係越加緊密的發展下,台灣將如何在經濟上仍然保持一個國家的狀態,同時又進入大陸投資,以及七十年之後,兩岸關係可能有什麼樣的演變,兩岸的軍備發展影響等問題。
楊念祖和王維正兩人從學者角度所做的回答,令不少來自台灣的在座者深思。楊念祖指出,台灣關係法對兩岸民眾有著心理上的影響。其中之一是國家身份的認同問題,在蔣介石時代,台灣是中國民國,但二年之後,當中華民國得慶祝成立一百週年時,台灣內有多少人會興奮得好像美國在慶祝建國兩百週年時的舉國同歡,很讓人懷疑,尤其是過去這廿年來,台灣之內有本省人、外省人,山地人、客家人,以及中華民國和台灣建國之類,迄今未歇的爭議,許多人都已對自己的國家身份到底是什麼,感到模糊不清了。至於中國大陸的年輕人,普遍有並不關心中國是否統一台灣,但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心態。
王維正指出,許多人當年都認為,在蘇聯瓦解之後,共產社會主義,獨裁政權必將消彌,訂定台灣關係法的人也都以為,往後的世界局勢發展,會使得這法沒有存在的必要,但結果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或一黨專政國家,獨裁政權等都照樣存在,台灣關係法也一立三十年,可見世局衍變,詭譎難測。他也指出,今日的台灣年青人其實都認為,儘管兩岸在民主化的腳步上,距離越拉越遠,但在經濟上,他們的未來卻和中國大陸連在一起。

圖片說明:

高蓋茲律師事務所律師Harry P. Grill(左起)、新聞組組長王麗珠、林美音律師、王維正教授、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世界事務協會波士頓分會代表等人籌辦台灣關係法會議。(菊子攝)

台灣關係法視訊會議現場。(菊子攝)

星期六, 5月 02, 2009

塔大種族歧視案 肇事者向韓裔學生道歉

十三名塔芙茨(Tufts)大學韓裔學生四月初在校內遭同學以種族歧視字眼辱罵一事,在律師出面後,經有關方面協調,罵人者和被罵者已和於四月廿四日達成協議。
該一協議規定,罵人的霍斯特(Daniel Foster)必須在塔大校報上刊登道歉信,承認他說過種族歧視語言,吐口水,還威脅要殺了這十三名韓裔美籍學生。塔大校方將勒令他下學期(2009年秋季)停學一學期。根據梁聯星律師發出的新聞稿,塔大行政部門於四月廿五日在協議書上簽了字。
韓裔學生、肇事者、塔大校方,雙方律師經過無數小時,氣氛緊張的協商後,才達成的這協議也規定,霍斯特在塔大就學期間,不得參加兄弟會之類的組織,須報名上匿名酗酒者班或其他的相關治療活動,參加反歧視、反仇恨項目。塔大行政部門已宣佈,在塔大准許他回校上課前,霍斯特必須顯示他已從這一事件學到教訓。
道歉信已刊登上網http://www.tuftsdaily.com/freshman-admits-to-racial-incident-with-ksa-members-1.1734525

星期五, 5月 01, 2009

李瑾談情感能力 「沉默是金」文化不適用於美國

布朗大學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教授李瑾上週末以「情感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y)」為主題,為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舉辦了一場講座,點出華人在職場應注意管理個人感情;父母們應注意中美兩種文化對子女的衝擊,以及怎麼做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李瑾指出,華人的「沉默是金」文化,和美國文化的要求個人敢於發言,表達意見有南轅北轍之別,以致深受華人傳統文化薰陶者,在美國職場中比較不容易成為領導人物。有心在企業階梯上向上爬者,必須做自我心理建設與調適。
李瑾也指出,在越來越多現代僱主以處理情感能力為僱用與否的決定因素之際,留居美國的華人也應該培養自己的管理情緒能力。
至於在子女教養上,華人家長必須要瞭解子女在學校、社會中接觸的是美國文化,在家中接觸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若父母平日不適當引導,不注意傾聽子女心聲,就容易和子女發生溝通問題,嚴重時還會影響子女的人格健全發展與家庭關係。
當天出席的聽眾,有許多人聽後,都有心有戚戚焉之感,發問踴躍。
李瑾也告訴與會者,她正在進行一項探討二歲至四歲幼兒在學習興趣、語言能力及各項發展上情況的調查研究。有意參加研究的華裔移民家庭可電洽401-863-6405。
網協將於五月三日(週日)上午九點,假華森(Waltham)市Foley Hoag LLP律師事務所(1000 Winter Street, Suite 4000, Waltham, MA),接待天津風險投資協會,舉辦「駕馭東西方風險投資潮流─助你夢想成真」研討會。
查詢詳情可上網necina.org。

圖片說明:

布朗大學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教授李瑾講談後,不斷有家長趨前發問。(圖由網協提供)

張冠梓編著「哈佛學者看中國」預定十月出版

關心中國問題的哈佛大學學者看中國,並不是新鮮事,但訪問這些學者,把他們對中國的看法結集成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理事長張冠梓,大概還是第一個。
預定於今年八月返回中國的張冠梓,利用他在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做訪問學者的機會,約集幾十名青年學者,訪問了至少廿二名哈佛大學內舉足輕重的學者、教授,預定今年十月出版「哈佛學者看中國」一書,藉以向中國建國六十週年祝壽。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的張冠梓,2007年時曾發動社科院150多名青年學者,和142名社科院學部委員學習交流的活動,藉由這些青年學者的視角及訪談,整理成「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一書,展現學部委員們的成長之路,與及他們的學術生涯、冶學經驗。該書出版後,獲得中宣部、文化部及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原創圖書獎」。
2008年,張冠梓知道自己將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做訪問研究後,起草了一份約廿頁的「哈佛看中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訪談活動工作手冊」,當年九月呈交給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得贊助,來到哈佛後就如火如荼的推動起這邀集青年學者訪談哈佛大學知名學者的活動。
張冠梓認為,在中國開放改革三十年後,正積極和國際接軌之際,瞭解西方人和中國人對問題的看法,有什麼視角差異,不走極端的分析出因應之道,對中國反思自己處境,研擬未來發展很有助益,而訪談哈佛學者對中國的看法,不失為達到這目地的捷徑之一。
不過,美國和中國的環境到底不同,不論是哈佛的知名學者,或是在哈佛大學圈中的青年學者,學生,每個人都很忙碌,在協調訪問人,受訪者及訪談題目上,張冠梓耗費了許多心力。經由目前正修讀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師從哈佛亞洲中心主任賽奇(Antony Saich),並擔任哈佛中國沙龍主持人的于盈,適時從旁協助,這本書現在已接近完成階段。
張冠梓自己親自上陣,訪問賽奇教授,並整理成四十頁,二萬五千字的「轉型中的中國和中國的轉型」一文,已在人民網上發表。
于盈訪談了以「軟實力」理論著稱,將出任美國駐日本大使的約瑟夫奈爾(Joseph Nye)。約瑟夫奈爾曾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院長。2005年他還獲選為美國之內,在國際關係上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聘他擔任駐日大使的消息,早於今年一月外傳。日本的每日新聞社於四月十八日發佈新聞,指約瑟夫奈爾已確定將出任美國駐日大使。于盈的這篇訪談,中文版逾一萬二千字,英文版已刊在美國版人民日報上。
根據訪談名錄,受訪的哈佛大學教授、學者,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文化,幾乎沒有一個領域未觸及。除前述兩人外,還有曾任費正清中心主任,目前集中精力撰寫「鄧小平傳」的傅高義(Ezra Vogel),現任費正清中心主任柯偉林(William Kirby),法學院研究所副所長安守廉(William Alford),擔任國家資源中心東亞部主任的包庇德(Peter K. Bol),研究中國近代政治及文化大革命的麥法圭(Roderick MacFarquhar),研究中國群眾運動和社會變遷的政治學教授斐宜理(Elizabeth Perry),榮譽歷史教授柯文(Paul Cohen),曾任商學院副院長的麥法蘭(F. Warren McFarlan)。受訪的華裔哈佛教授及學者,則包括曾任美國勞工部部長的趙小蘭,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丘成桐教授,以及東亞文明系教授王德威等人。

圖片說明:

于盈、傅高義、張冠梓日前在一場講座中留影。(菊子攝)

去年十二月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右)訪問波士頓,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演講後,約瑟夫奈爾(左)特地趕到會場和董建華晤談了十餘分鐘。(菊子攝)

星期四, 4月 30, 2009

五麻州眾議員候選人 昆士飯堂二會華埠民眾

波城華埠內的第二場麻州塞弗克郡第三選區眾議員候選人論壇,廿八日晚在昆士小學飯堂舉行。五名出席候選人陳述的政見,和華埠眾人之前聽過的並無不同,六、七十名以耆英為主的出席者,有一部份因為天氣太熱,進行時間太長,論壇還未結束就先行離席了。
在長逾二小時的候選人論壇結束後,主持論壇的華人前進會職員黎麗莎提醒一眾出席者,不要忘了五月十九日出席初選投票。
這場麻州塞弗克郡第三選區眾議員特別選舉,迄今共有民主黨四人,共和黨一人,以及無黨籍一人登記參選。
五月十九日時,選民將依各人所屬黨派獲發選票。民主黨籍者要四選一,共和黨籍者要做圈選參選人,或另填寫姓名,舉薦合自己心意候選人等的選擇。
廿八日由亞裔議程聯盟、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華埠聯盟、華埠居民會、華人前進會、華埠圖書館小組、皮革區區議會等七個組織具名合辦的這場候選人論壇,和華美福利會一週前,在四月廿一日舉辦的候選人論壇一樣,只有五名候選人出席。
這五人中,民主黨籍的有四人,分別是民主黨籍的前任麻州眾議長的選民服務主任,30歲的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曾任金融分析師,47歲的蘇珊柏信尼(Susan Passoni)、27歲律師露茜里維拉(Lucy Rivera)、州政府員工,29歲的布萊恩羅斯(Brian Ross)等四人,以及以獨立無黨派候選人資格參選, 44歲的南端(South End)地產商人約翰基斯(John Keith)。
這場論壇,由華人前進會職員黎麗莎主持,事先安排的提問,全由華埠居民會執委或華人前進會員工提出。
余仕昂強調做為公民的最大權益,是可選舉投票。他問候選人對雙語選票的態度。湯建華想知道候選人有沒辦法,可從刺激經濟方案中爭取到15%的經費,來為華埠失業工人創造就業機會,提供就業培訓。鄺寶蓮以父母的身份關心子女教育問題,要求候選人協助制止波市學區的要由三分五,保障華埠居民就讀昆士學校機會。陳丹心自己以中英雙語發問,指州府刪減老人福利預算10%,持白卡者的居家護理(home care),以及送午餐服務都將遭裁撤,各候選人有什麼鞤助老人家的辦法。余民光則說起「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等俚語,強調候選人需支持華埠建可負擔住宅及老人屋。
在前述這些問題上,各候選人的態度,基本上並無太大出入。
在雙語選票上,麥家威強調,那是他的最優先議程。他也強調自己除了數次出席波市議會支持雙語選票外,還曾安排波市議員尹常賢和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晤面,以促使威廉蓋文進一步瞭解亞裔民眾心聲。蘇珊柏信尼也強調自己曾二度參選波市議員,深知選民心意,數度站在華埠民眾這一邊,親上波市議會陳情。約翰基斯則率性指出,雙語選票受阻,都是麻州州務卿從中做梗,如果要他來處理,就會索性開除州務卿。
在教育問題上,蘇珊柏信尼指出,教育是她的熱情所在,也是兒童及青少年的未來關鍵。她反對波市公校總監卡蘿強森把學區縮小增多的提案,認為那會限制了家長的選擇權。她以自己擔任波市成人教育中心董事多年的經驗表示,她知道要如何有創意的來辦理教育,為民眾增加學習英語及工作技能機會。露西里維拉認為華埠一帶須要有更多教中文的雙語學校。約翰基斯批評地方政府令人民失望。他贊成重劃學區,但認為由三分五做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也不符合家長們心意。
在老人福利上,麥家威強調,一旦他當選,勢必爭取保留這些對老人家安適生活來說,很重要的福利。約翰基斯表示,一旦他當選,老人福利經費,一毛也不刪。蘇珊柏信尼則表示,在支持老人福利要保全之外,她還會爭取撥給額外經費。
在開放給現場觀眾提問的問題中,華埠主街董事會主席余俊明表示,許多候選人在競選時,都說得天花亂綴,一旦當選就人影都不見了。他質問一眾候選人在參選之前,曾為華埠做過些什麼事,和華埠有過什麼樣的合作經驗。
麥家威表示,在擔任麻州眾議會議長社區聯絡員及主任的四年半中,他親身參與和華埠有關的每一議題,也為華埠爭取到撥給廣教學校的十萬元,撥交華埠信託基金會掌管,由華埠主街執行的促進華埠旅遊業經費十萬元。
蘇珊柏信尼說明她兩度參選波市議員,過去這四、五年來,也一直在華埠身邊,在市議會或街頭,支持華埠民眾的爭取雙語選票、建圖書館等每一行動。
露西里維拉表示,她是律師,經常的在法庭上為地方民眾爭取權益。她的辦公室和住家都在華埠鄰近,她瞭解華埠民眾缺人代表,教育不高,受僱情況不理想,她有心改善這一切。
布萊恩羅斯表示,他在州長內閣內的工作,讓他有機會瞭解地方上有很多事該做而沒做,一旦當選,他可利用自己的知識,推動改善。
約翰基斯強調他生在這,長在這,也工作在這,熟悉地方。華埠民眾期望的可負擔住宅,只有具地產發展上的他,能真正為華埠民眾帶來具創意的解決辦法。

圖片說明:

歲的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右起)、蘇珊柏信尼(Susan Passoni)、露茜里維拉(Lucy Rivera)、布萊恩羅斯(Brian Ross)四人在五月十九日的民主黨初選中,將做決戰,過關者將進入六月十六日的大選,和約翰基斯及共和黨初選勝利者繼續爭戰。(菊子攝)

五名麻州眾議員候選人在論壇結束後和華埠居民會執委合影。(菊子攝)

天氣太熱,論壇進行時間太長,部份耆英耐不住,先行離席。(菊子攝)

兩代華裔退伍軍人共聚一堂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為慶祝亞裔傳統月,由兩名曾上伊拉克戰場服役的年輕退伍軍人司徒文信(後左一)及Amy Au(前左二),以及該校亞美研究教授江念祖籌畫,四月廿八日下午在該校的惠特利(Wheatley)廳學生休息室,舉辦了一場「兩代退伍軍人交流會(Inter-Generation Exchange)」,把華埠退伍軍人會328站成員和麻大波士頓分校亞美退伍軍人聚在一起。
美國退伍軍人會的前任全國會長Jake Comer,華埠退伍軍人會328站會長李錦棠(後右四),副官周暢(後右一),分別講談了美國退伍軍人會成立的目地,華埠退伍軍人會過去的活動,以及歷史等。該會副會長司徒卓榮(後左四),會員黃沛儒(前右一)、余國華(後右三)等人都出席了交流會。
許多出席的退伍軍人們也分享了他們的軍旅生活經驗。
在三個多小時的活動中,還放映了一段二次世界大戰影片,以展現退伍軍人們的經歷。(圖由周暢提供)

星期三, 4月 29, 2009

江念祖:美國歷史應包括亞裔美人

亞裔美國人到底是不是美國人,為什麼麻州的初、高中美國歷史課教材,至今仍然一字不提亞裔美國人?
麻州大學亞美研究項目及研究所教育系主任江念祖廿五日在牛頓中文學校五十週年慶祝研討會中,向出席的各中文學校家長及代表,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
父親來自江蘇無錫,母親是第三代蘇格蘭人的江念祖,小時候和很多雙親都是華人,在美出生的小孩一樣,都面對著自己以為自己是美國人,但美國歷史課本中卻沒把他們這一族群包括進去的問題。
1997年時,麻州教育局局長安東努西(Robert Antonucci)在一封信中向亞裔社區表示,他同意1882-1943年期間的日本集中營,亞裔美人對麻州的貢獻,以及其他的元素,都是要完整的研究美國與文化傳統中不可缺少的部份。但是十多年過去後,麻州內的美國歷史課教材,關於亞裔美人部份,仍然付諸厥如。
江念祖指出,根據他和同事就麻州十九所大學院校所做的調查研究,截至1996年時,也只有八所院校開有亞美研究的課。即使到了2002年,也還是有許多學校連一門亞美研究的課也沒有。
但是從新聞報導的如阿壽茶庄開張,北亞當斯引進華裔工人,三百名華人在大圍剿中被捕,美日戰爭時,有照片顯示華人在背上貼張「我,中國人,不是日本人」的布條,在咖啡店外有字條寫著不接受日本人,麻州的華諸塞儲水壩(Wachusett Reservoir),也有華人參與建蓋,1900年早期,麻州柯林頓鎮上公理會教堂的彩繪玻璃,寫著中文字,甚至公園街教堂旁,葬有波城名人山姆亞當斯(Samuel Adams)、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及保羅里維爾(Paul Revere)等人的墓園,竟然也葬有一名華人,即使是在2000年,人口統計調查顯示麻州有華人84,392之前,華人及亞裔在大波士頓已是無處不在,但是直到現在,華裔,亞裔美人,那管他們是在美國出生的土生土長美國人,卻仍然不被當作美國的一部份。譬如設計越戰紀念碑的林櫻,是俄亥俄州土生土長的華裔美人,但美國的一名將軍Thomas Moorer卻曾經表示,他參觀過越戰紀念碑,但感覺複雜,如果是由他來決定,他不會建造一座那樣的紀念碑。一想到那碑不是美國人設計的,就讓他不喜歡。
江念祖指出,這是所有華裔、亞裔都必須為他們子女著想的問題,因為他們無法知道自己的子女到學校,進入社會時,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處境。他認為第一步該做的是,華人得先尊重自己在大波士頓、麻州的歷史,足跡。

圖片說明:
華夏文化協會創辦人王啟華(左)聽完演講後,向麻大教授江念祖(右)致意,要求合照。(菊子攝)

牛頓中文學校帶動紐英崙地區中文學校冒如春筍

牛頓中文學校今年慶祝成立五十週年,繼三月十四日舉辦社區日感謝晚會後,四月廿五日又在麻州大學孔子學院內舉辦一日會議,研討中文教學,暢議成立中文學校協會。五月三十日還將在勒星頓(Lexington.)的凱瑞紀念廳(Cary Memorial Hall)舉辦一場大型表演,來把慶祝活動推到最高潮。
在四月廿五日發給出席者的場刊中,牛頓中文學校自我介紹,該校是1959年時由五個華人家庭創辦成立的。過去這五十年來該校從五個家庭到有逾千名註冊學生的發展、變化,就有如大波士頓華人社區的一頁發展史。
這一場刊對牛頓中文學校的描述包括,該校最早是由從中國直接抵美的知識份子創辦。成立後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由來美留學定居的台灣移民維護,八十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牛頓中文學校也陸續有新一批從中國大陸抵美的留學生,移民們參與、推展。
場刊還指出,由於人員的變遷,促使中文學校不斷做更新與調整,以儘可能滿足廣大學生、家長、教師的要求。
有熟悉牛頓中文學校近廿年演變者指出,這其中的一大變遷,就是從中國大陸抵美家長陸續取代從台灣抵美家長,成為學校整體組成份子及行政人員的骨幹。
牛頓中文學校也在這些年間,儼然母親般,衍生出一所又一所的中文學校。
華心中文學校董事陳瑞虹,當天代表該校向牛頓中文學校五十歲道賀。她在致詞中敘述的淵源,比場刊更直接的談到牛頓中文學校「擴展史」。
陳瑞虹表示,牛頓中文學校由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這一名稱在牛頓中文學校場刊中被印為「大波士頓區文化協會」)成員中的幾個家庭於1959年創辦後,1972年時,牛頓中文學校的部份家庭,另立勒星頓(Lexington)中文學校。1982年又有部份勒星頓中文學校家長另立全是福(Chelmsford)中文學校。當年這三個中文學校,全都棣屬於GBCCA。
到1987年GBCCA發動籌款,並於1993年自置會址後,部份GBCCA成員又在會址內成立了華人中心勒星頓中文學校,簡稱華心中文學校。
1996年成立,設在傅萊明罕鎮(Framingham)的世紀中文學校,在這場刊上也自爆與牛頓中文學校有深厚淵源和緣份。
就如牛頓中文學校場刊中所輕描淡寫的中國抵美知識份子,台灣移民,中國大陸留美學生、移民等。在過去這近百年間,大波士頓地區華裔人士雖然一樣都選擇定居、留學麻州,但彼此背景各異,各人性格及聚居地點不同,紐英崙地區的中文學校於是順應時勢的開枝散葉。從最早的廣教學校、牛頓中文學校,繁衍到今日的共有將近三十所中文學校。
這些中文學校,各有不同的創辦背景與成員結構,說廣東話,來自台灣,來自中國大陸,來自工薪家庭,來自博、碩士專業人員家庭,講究注音符號或拼音,注重音樂、書畫等藝術課餘活動,不一而足。
以廣東話教學為主的中文學校,除了廣教學校以外,還有英文名字是牛頓廣東話學校,創立於1978年的紐頓中文學校,以及昆士中文學校、中華僑立學校,忠義學校等。

牛頓中文學校五十大壽 一眾校長八方雲集來賀

牛頓中文學校廿五日在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內慶祝成立五十週年,邀集十餘所中文學校的校長或代表出席「中文教學研討會」,並強調家長們辦理中文學校,是為「傳承薪火、兼容並蓄、服務社區」。
這場誌記牛頓中文學校走過半個世紀的研討會,邀請來麻大中國學院行政主任暨麻大孔子學院主任郭先奎致詞,麻大波士頓分校中國項目主任胡萬里討論如何利用中文學校現有資源彼此協助,麻大波士頓分校教育系主任江念祖講談「傳承薪火、兼容並蓄、服務社區」,還由該校現任校長李屏主持了一場「中文學校社區內的中文學習及教學方法,兒童人格及社會發展」座談。
牛頓中文學校董事會董事長孫京等人為會議的開幕式致詞後,主持人沈安平及牛頓中文學校校長李屏介紹出席在座的歷任校長,以及該校五個創辦家庭中,目前在社區內還十分活躍的唯一一對夫婦,趙鍾瑛、李瑞駿。
牛頓中文學校這天的研討會,也有如紐英崙地區中文學校的大拜拜,共有十餘所中文學校的校長、代表應邀出席,報告各校概況,彼此交流,也討論成立協會互助的可能性。
這些出席到賀的學校,有紐英崙最資深,高齡九十三歲,以廣東話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廣教學校,有在牛頓中文學校以外,也以人數稱霸的劍橋中文學校,還有遠從羅德島州趕來的星星中文學校,從麻州屋斯特(Worcester)趕來的麻州北京中文學校。其中好幾所學校,才成立四、五年,包括都在2003年成立的艾克頓(Acton)、安多福(Andover)、麻州中部中文學校,以及2004年成立的沙龍中文學校、文誠中國文化學校(Winchester)等。
一名從衛斯理鎮來的女士,那天也上台介紹,一群家長正籌備要在鎮上開辦中文學校,以方便近兩年遷入的不下五百戶華裔家庭。她還表示,開辦之初,學校將選擇在週六上課,以俾向其他現有的中文學校調將借才。
當天的講座,有布朗大學教育系教授李瑾談「作為文化社區的中文學校如何促進華裔兒童的心理健康」,麻州中小學教育部學生測試中心教育專家沈安平講「中文學校與華裔兒童族裔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有三十多年幼教工作經驗,曾任牛頓中文學校校長的王瑞雲講「學前教育:人生智慧的開端」,波士頓西郊牛頓市南高中中文教師盛蘭蘭談「中文生字與課文的多種教法」,著有「在美國當家長」一書,曾任舢舨中文編輯的朱偉憶講「中文學校與華裔兒童的全面發展」。

圖片說明:

牛頓中文學校慶祝成立五十週年,校長李屏(前左二)邀得中華廣教學校校長周豔玉(前排左起)和李瑞駿、趙鍾瑛、華心中文學校陳瑞虹等多所中文學校的校長、代表同賀。(菊子攝)

牛頓中文學校慶祝成立五十週年,牛頓市議員譚繼欣(右二)、今年也正好五十歲的Ted HessMahan(左二)特地出席,頒發表揚狀。校長李屏(左一)代表接受。右為沈安平。(菊子攝)

星期二, 4月 28, 2009

華韻聲樂社鋪陳舞台 波城好漢嬌娃齊獻藝

華韻聲樂社和巴布森亞洲商務論壇合作的「唱起那動人的歌謠─中國影視歌曲演唱會」,廿六日晚在巴布森學院索倫森(Sorenson)藝術中心搏得滿場采聲。
華韻聲樂社八男七女的十五名成員,從2004年成立,舉辦「往事並不如煙」演唱會,打響名頭以來,一年比一年活躍。去年除了舉辦三月歌會,以及李玉新、吳國鈞、楊光的歌唱、音樂家講座,還參與了「溫暖中國2008─冰雪災害賑災義演晚會」,「愛的奉獻─為四川地震抗震救災義演晚會」演出。
四月廿六日晚的「中國影視歌曲演唱會」是該社的又一大膽嚐試,一方面藉著「唱起那動人歌謠」,帶著全場聽眾重溫他們在中國大陸時,耳熟能詳的電影、電視歌曲,以及當年的青春年少情懷,一方面又邀來李玉新、曾燕琴等專業歌唱家,劉珊這專業長笛演奏家,來提高整體演出質量;更安排有芭蕾舞劇、交響樂配舞蹈、歌劇、配樂詩朗誦、舞蹈、武術表演,以及傅東東獲優勝獎的電影歌曲有獎問答來豐富晚會內容。
木蘭藝術團、劍橋中文學校舞蹈隊、福蓉聲樂班、林勁執教的亞文中心兒童拉丁舞班,Bruce Lee的武術,花木蘭健美班,天使舞蹈團這些活躍於華人社區,各有名聲的團體,也藉著這安排,和華韻聲樂社的本身社員,交織出一晚的美好演出。
就如華韻聲樂社在演出節目冊中所介紹的,華韻聲樂社是由一群各有不同背景的歌唱愛好者組成的,既有經營金門超市的胡運炤、王文雅夫婦,擔任牙醫師的蘇明放、趙小嬰夫婦,開電腦銷售及維修公司的張瑞峰等等。
華韻聲樂社的成員中,廿六日晚上台獨唱的有張瑞峰的「紅星照我去戰鬥」,吳秋琴的歌劇「繡紅旗」。傅麗娜的河南「牧羊曲」,還放映李連杰演出的電影少林寺片段,和Bruce Lee現場耍拳做背景。
蘇明放、趙小嬰手牽著手做男女聲二重唱「美麗的神話」,一幅鯜鰈情深模樣,引來觀眾的熱烈嘉勉掌聲。王雅文與楊曉華合唱的廣東歌「萬水千山總是情」,照顧了包括贊助商之一的吳皓醫師等,當晚出席的少數粵語界人士。
嘉賓演唱部份,在該社所辦歌唱比賽中獲得前三名的王慶演唱連續劇「西遊記」中的「敢問路在何方」,李屏演唱電影「我們村裏的年輕人」中的「[人說山西風光好]。
原中央音樂團男高音李玉新,當晚把他的第一次演唱流行歌曲這紀錄獻給了大會。台灣電影「搭錯車」中的「是否」,經他一唱,馬上讓觀眾感覺到專業演唱家的歌喉、運聲,就是不同凡響。當晚他應觀眾要求「安可」,還加唱了「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
原廣西歌舞團流行歌手曾燕琴,也在一曲「籬笆牆的影子」後,應現場要求,欲罷不能的加唱了「思念」。
天使舞蹈團配合「大漠敦煌」這氣勢恢宏的大型舞劇演出「西夏鼓舞」時,配舞音樂竟兩度突然中斷,是整晚演唱會中的唯一意外。
廿六日的演唱會,最後在華韻聲樂社男士團員配舞,高迪領唱「水滸傳」好漢歌後,全體演出人員在台上齊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歌,以寓意演出者和觀眾的「我和你」聲中結束。

圖片說明: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中國影視歌曲演唱會」結束時,演出者在台上向觀眾揮別。(菊子攝)

華韻聲樂社中的綠葉們,邊唱邊舞扮「梁山好漢」。(菊子攝)

「花木蘭健美班」成員演出「天路」青藏舞蹈,其實大都是打鴉子上架,由張川川臨陣擦槍教出來的。(菊子攝)

原廣西歌舞團流行歌手曾燕琴已成為波士頓歌唱表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台柱之一。(菊子攝)

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的夫人王雅文(左)和楊曉華合唱「萬水千山總是情」,告慰粵語觀眾。(菊子攝)

李玉新加唱「生死相依我愛戀著你」。(菊子攝)

牛頓市長上社區電視宣傳五月二日「牛頓台灣日」

牛頓市市長柯恩(Davis B. Cohen)昨(廿七)日下午隆重其事的在牛頓市市長辦公室內,面向牛頓市社區電視台,宣佈五月二日將舉辦「牛頓台灣日」活動,還邀請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簡許邦,「台灣花園」委員會主席馬滌凡,一起在這社區電視節目上亮相。
柯恩市長在說明台灣日活動時,特地感謝協辦這一活動的海德社區中心行政主任約翰萊斯(John Rice),指出由於他的努力,牛頓市得以增添許多文化活動。
約翰萊斯表示,波士頓華僑文化中心二年半前遷進海德社區中心,今年也是他們第二度合作舉辦「牛頓台灣日」活動。在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的努力下,現已安排有三十多個攤位,許多的舞蹈、武術等表演節目。
根據主辦單位已準備的節目單,當天將有少林洪家武術學院、中華藝術協會中國傳統舞蹈團、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慈濟基金會等單位做包括手語歌等各種表演,並有工藝民俗品展示、台灣小吃攤位等。
文教中心還說明已準備大量台灣山地民族頭飾,櫻花鉤吻鮭魚及牛年燈籠勞作摺紙、從空中看台灣DVD等,將於活動當天分贈與會人士。
昨日的介紹重點之一是波士頓台灣移民社區認養了海德社區中心旁的公園遊樂場,將重新栽花植樹,命名為「台灣公園」。委員會主席馬滌凡並表示,當天將為「台灣花園」破土豎牌。
查詢可洽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617-965-8801,傳真 : 617-965-8815,地址90 Lincoln street, Newton Highlands ,MA 02461。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簡許邦(右起)、海德社區中心行政主任約翰萊斯(John Rice)、牛頓市市長柯恩(Davis B. Cohen)、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台灣花園」委員會主席馬滌凡等人,昨日向牛頓市民宣佈,五月二日將舉辦「牛頓台灣日」活動。(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