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9月 29, 2015

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綜論中美醫改概況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昨(28)日在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揭幕,從美國的推行可負擔保險法,試圖藉改革醫療付費方式,來提高醫療品質,降低醫療費用,談到中國的正積極培養全科醫生,推動分級醫療制度,改變人們獲取醫療方式等作法。
            中美健康峰會是由曾在哈佛公衛學院任職,現為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的劉遠立創辦的。今年跨入第五屆,邀來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和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全球事務辦公室亞洲主任Erika Elvander做主旨發言。
            為期兩天的會議,將共探討六個主題,包括昨日舉行的中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比較“,改善獲取醫療衛生服務渠道”,“以證據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改革評估”,醫療及製藥政策及規範“,以及訂今(29)日舉行的“醫藥創新”,“使用科技來改善醫療護理”。
            今日下午,中美健康峰會將推出首屆“中美青年領導論壇”,並將由出版了“中國能領導嗎(Can China Lead)“一書的哈佛大學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William Kirby)做閉幕講話。
            在昨日的主旨發言中,孫志剛坦言中國正在試行分級診療制度,並希望2020年時,每戶人家都和一名全科醫生簽了約。
孫志剛指出,中國國務院早已通過實施全科醫生計畫,有廿多個醫院設立了培訓基地,最近還正在推動民眾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約有十個大城市績效不錯,但要讓這做法深入農村,還面對著一般民眾不習慣的困難。
改善醫生的待遇,也是政府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
            Erika Elvander表示,美國正在推行可負擔保險法,其中的一大環節是改革付費方式,包括根據醫療效果來付費,以要求醫生對醫療結果承擔相當責任等的做法。政府也計劃設立兩套系統,來支持15萬名醫生互通有無。
            Erika Elvander自從實施可負擔醫療法以來,大約多了1760萬名美國人獲得了醫療保險,約有30%的醫護機構都採用了新的制度。消費者去年能在十個醫療護理市場中的大約八個,獲得扣除抵稅優惠後,每月付款低於一百元的醫療保險。他們希望到2018年時,有50%的醫療護理付費都能經由替代付款模式來達到責成醫療品質或價值的目的。
            昨日的開幕式由哈佛大學陳曾熙公衛學院院長David Hunter,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辦公廳主任于學軍,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全球事務辦公室亞洲主任Erika Elvander做開幕講話,由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醫改辦主任Kelly Cronin以“中美兩國的醫療衛生改革”為題,做主旨發言。
            中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比較“這場會議中,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終身教授蕭慶倫申論“全球面臨的挑戰和中美經驗”,拋出中國醫改面對著公、私立醫院全都追逐營利的僵局;公立醫院不知道何謂公益性;經濟政策與衛生政策互相矛盾等挑戰的問題,促請與會者討論。
            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今日下午還將舉行“中美青年領袖健康論壇”。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衛學院院長David Hunter(左起)和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全球事務辦公室亞洲主任Erika Elvander,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的劉遠立,哈佛教授馬晶。(菊子攝)       

            第五屆哈佛中美健康峰會昨日在哈佛公衛學院舉行。(菊子攝)

            哈佛教授蕭慶倫(左)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曾益新(右)等人回答現場提問。(菊子攝)

            哈佛教授蕭慶倫(右)和哈佛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Ashish Jha(右)等人回答現場提問。(菊子攝)

            清華大學教授薛瀾(左)和比翼醫療基金合夥人何淑圭(右)都是中美健康峰會的董事。(菊子攝)

            新任加斯林糖尿病中心創新國際部副總裁的徐千田(右)和InterSystem的產品創新主任李琦(左)都是與會者之一。(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