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回應出席者提問時,坦言“換國旗,改國號”都不是當務之急。“島國前進”希望明年春天時能拿到十萬份連署書,再回到立法院施壓,要求修改憲法,廢除公投法第三十條所規定的“百分之五十投票率“,以及提案修憲需要十萬人連署等門檻,期以補充代議政治的不足,改變很多議題難以提交公投,付諸民意表决的現狀。
林飛帆、陳為廷、周馥儀、賴品妤和賴郁棻等五名學生,都是從今年三月十八日“太陽花運動”中的代表人物,在太陽花事件後,分別與其他同伴組成了「島國前進」,自我定位為左獨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此行是應北美洲台灣然教授協會(NAPTA)之邀,為該會年會發表演講後,再應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之邀,到舊金山、密西根、華府、波士頓、紐約等地巡迴演講,預計廿九日回台灣。
據悉,由於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成長背景,對台灣的社會環境認知頗不相同,兩場晤談會的討論重點有不小差異。
在勒星頓的那場晤談,許多出席者期許年輕人承擔起改革台灣重任。在哈佛這場,許多人希望聽進一步的解釋,問從體制內改革,可以做什麼,在海外的人能怎麼出力等。
會議主持之一的杜荷洲在會中指出,海外有不少人很想聽聽他們對“追求民主”和“追求獨立”是否可以劃上等號,和中國統一有什麼不好的想法。陳為廷認為,民主必須本土化,台灣在實質上是一個主權國家,其實也不必公投建國,但應該防止中國侵略,應設法參加國際組織,打開國際空間。
部分出席者稱許這些學生在台灣,海外激發的關心台灣時勢,政情,社會心情,卻也對學生批評多於建議,訴求議題不斷增加,失去明確焦點,略表失望。一名年長出席者以幽默敘述強調,看人看事都要看長期,他將持續關注林飛帆等人的將來行動。
圖片說明: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現任會長張皓博(左二起),前任會長鍾佳君,周馥儀、陳為廷,林飛帆,賴品妤,杜荷洲,賴郁棻等講者,主辦者會後合影。(菊子攝)
部分出席者和林飛帆等講者合影。(菊子攝)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現任會長張皓博(左),以及杜荷洲是哈佛大學這場座談的主持人。(菊子攝)
台灣人在大波士頓辦的活動,平時難得見到這麼多人出席。(菊子攝)
“撒種迎旭日”的太陽花座談,因燕京圖書館門還沒開,在草坪上先開始。(菊子攝)
兩名主持人介紹五名講者。(菊子攝)
杜荷洲身上穿的T恤,別的太陽花胸針,都是大波士頓在三月份支持太陽花運動時做的。(菊子攝)
賴品妤做自我介紹。(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