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前進會董事會主席黃夏儀、行政主任駱理德等人,率同該會員工黎麗莎、鄺寶蓮、呂嘉媚、劉偉恆等人,十六日晚在昆士小學飯堂,向大約七十名出席者解釋「華人協選會」是501C (4)的非牟利組織,人們捐款給這組織時,不能抵減稅款,但該組織可無限制從事遊說、支持政治候選人。
駱理德說明,該會推動成立「華人協選會」,旨在藉此機構匯聚選民力量,促使候選人、當選的民意代表,在選前、選後,都更重視華人所關注的議題、事務。黃夏儀補充表示,華人前進會和華人協選會將是二個各自獨立的組織,但彼此會有如姊妹,在辦活動時攜手互助。
陳玉珍和華人前進會員工黎麗莎透露,華人協選會已獲麻州聯合(Mass Uniting)捐款四萬元,支持該會營運十八個月。
華人前進會和華人協選會當晚還在會中徵詢出席者最關心那些議題,並做了一場華埠政治歷史時間表介紹,直言不諱的指波士頓市議會迄今只有兩名有色人種市議員,華埠社區民眾應在選區重劃上爭取發言。
出席者提出的關心議題包括治安、圖書館、失業、就業問題、可負擔住宅、教育、住客權益、衛生環境、歧視、生活環境品質等。
陳玉珍、鄺寶蓮、呂嘉媚等人,當晚以口頭報告及幻燈片向出席者說明,華人移民最早於1869年落戶在平安巷的帳篷內。1882年訂定的排華法案,使得本地華裔人口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增加。
呂嘉媚指出,那不但因為南波士頓一直是大波士頓內,白人佔全區人口比率最大,出席投票率最高的一區,更因為已登記選民中,華埠的7881,和南端的15304,加起來都還不如南波士頓的27816多。麻州正在辦理的選區重劃,或可改變這一情況,華埠應該要求進華埠舉辦一次選區重劃公聽會。
呂嘉媚還提出一項很有意思的數據,指出南波士頓是市府員工最多的一區。截至2010年二月,共有1190名南波士頓居民是市府員工。
呂嘉媚等人當晚還在會中說明,波士頓市議會13名議員,現在有四名有色人種,分別為拉丁裔的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非洲裔的普斯莉(Ayanna Pressley)、第四區的楊西(Charles Yancey)、第七區的介克遜(Tito Jackson)。
2003年,華埠選民的出席投票率高達之前一年的274%。呂嘉媚並說明,華埠居民有兩個投票站,分別為第5區第一小區(Ward 5 Precinct 1),以及第3區第八小區(Ward 3 Precinct 8)。
十六日晚,波士頓市議員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和亞太裔投票聯盟(APIAVote)行政主任李超榮,亞裔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John Xie等人都出席關切。
小阿若約表示,他是來恭喜「華人協選會」成立,也來親自聽聽選民關心什麼。李超榮指出,拉丁裔的OISTE也是個501C (4)的政治組織,辦得非常成功,在麻州頗有舉足輕重地位。他認為「華人協選會」的成立,有助華人發揮政治影響力。
圖片說明:
雷錫嚴(左起)、陳玉珍、吳玉琪、李雙雙等人是華人協選會的首任董事會成員。(菊子攝)
華人前進會董事會主席黃夏儀(右二持咪者)說明華人前進會和華人協選會是姊妹組織。(菊子攝)
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是十六日晚唯一到會的市議員。(菊子攝)
會場展示的波士頓第二選區劃分圖。(菊子攝)
鄺寶蓮(右起)、劉偉恆等人在會中徵詢大家關心的議題。(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