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2月 06, 2010

魯重賢稱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理論中的協變原理無效

早從2000年,甚至以前,就發表過一系列文章,指稱愛因斯坦相對論有錯誤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魯重賢,日前在中華公所會議廳召開記者會,宣布證明相關懷疑的實驗,已經完成。不日之內,將正式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總結論文。
星島日報波士頓版甄雲龍,早於五年前,就曾在星島週刊上寫過一篇文章,說明魯重賢的相關發現與研究,也藉以誌記愛因斯坦一百週年誕辰。
愛因斯坦是在1905年時發表了相對論。獲有加拿大皇后大學數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學位的魯重賢,則是1990年代初期,發現愛因斯坦理論中的協變原理等,根據有問題。於是一頭栽進找答案的相關研究中。
過去這三十年來,他陸續知道,自己並不是對愛因斯坦理論提出質疑的唯一個人。西方人不算,華人中也有曾任北大校長的周培源,早在1936年就企圖用實驗證明愛氏的”協變原理”不成立。
魯重賢認為,由於大多數提出質疑者,本身都不具備較深入的數學知識,無法有效的理解問題關鍵。但他的實驗,現在證明了周培源當年提出的「座標有關論」其實是正確的。
魯重賢在會議中也提供了一份他今年一月定稿的英文報告,名稱為「愛因斯坦相對論中可糾正的不一致及相關問題(rectifiable inconsistenci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n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這篇文章的大綱為:這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遲來的重要分析。在動態情況下,愛因斯坦方程是無效的,因為它不可能得到一個物理解決方案。在靜態情況下,愛因斯坦的「協變原理」,已經證明無效。這個錯誤來自愛因斯坦的衡量理論,採用了在物理中彷彿有效的黎曼幾何中的距離概念。大家可以看得到,在愛因斯坦的預測中,並沒有使用這理論。他用來做支持的論證,是以無效的狹義相對論為根據。不過,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卻對補正他那衡量理論的缺點,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麥克斯韋牛頓(Maxwell-Newton)用在大量來源上的近似值(Approximation),也證明在動態情況下,是獨立有效的。
那麼,要解釋二進制脈衝星實驗,愛因斯坦方程式必須要用一個有不同藕合跡象的引力性能量壓力張量,來做額外來源。
在公式E = mc2被證明只是有條件的有效後,荷質相互作用被發現了,它的存在也經實驗證明。這也證明了統一引力及電磁場是有必要的。這個新的力量,解釋了美國航天局先鋒號的異常特徵。再者。由於光子必須包括引力能量,不把引力列入考慮,是不能完全理解分子物理學的。
當天的記者會由星島日報甄雲龍召開,出席者包括紐英倫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紐英崙培正校友會會長梅國治,魯重賢好友Richard Ho等人。
梁永基表示,魯重賢做學問的堅持不懈精神,是現代學子的榜樣。
魯重賢歡迎對相對論這議題有興趣者,以電子郵件c_y_lo@yahoo.com和他交流討論。

圖片說明:
魯重賢當天拿出一本Hans Ohanian所寫的「愛因斯坦的錯誤」一書,指出認為愛因斯坦理論有誤的,大有人在。但他應是第一個提出證明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