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0月 29, 2012

法國首名韓裔部長訪波 招商宣傳創新經濟


法國中小企業、創新和數位經濟副部長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廿五日出席MIT新興科技會議,宣佈法國推動「向法國創新說是(Say OUI to France Innovation)」。
            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是今年五月上任的法國首名韓裔部長。她在投資進法國(Invest in France Agency)負責人M. David Appia北美董事長Philippe Yvergniaux,以及法國專利及商標辦公室(French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主管M.Yves Lapierre等人陪同下,特地選在麻省理工學院新興科技會議舉行時,來波士頓宣佈推出「向法國創新說是(Say OUI to France Innovation)」項目。
            法國當天同步在美國、加拿大、印度、中國及巴西等地推出這Say OUI項目,但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本人選擇到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新興科技會議中宣佈,藉以配合該項目講究創新意義。
            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MIT新興科技會議中向出席者表示,法國有心推動創新及數位經濟,尤其對新能源、創意產業、生命科學企業等有興趣,已設計、營造了對公司及投資者友善的環境,包括本月份訂定了優惠稅率,新開設了備有400億歐元,專供企業融資的公營銀行等。
            法國代表團在活動時發出的聲明還指出,法國已迎進二萬家外資公司,以2011年而論,法國是外資及工業活動到在歐洲各國的首選地。
            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也透露,法國即將和歐洲各國簽定專利協議,容許企業在歐洲只需申請一次專利,就可適用於20多個國家。這是歐洲各國努力了40年的成果。
            她指出,法國境內已有71個園區,各有不同特色。法國將以數位經濟為重點,鼓勵軟體業、電子醫療業、高附加價值的各種行業到法國開公司。她也透露,法國未來要進行的,包括發展目前還缺乏,德國有的中型企業,創公司及大公司,但在中型的產業包括數
廿五日在另一場記者會中,有兩家已進法國開分公司的企業派員到會。其中MathWorks的高極戰略師董建平表示,法國園區內的上下游產業鍊完整,是該公司願意前往發展的主因之一。
            法國代表團隨行官員透露,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雖為韓裔,但一歲半時就被法國人收養,並不會講韓文。
            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向本報透露,她雖然不會說韓文,但學過日文,知道自己的東方臉孔讓她在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時很受歡迎。

圖片說明:

            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在記者會中回答問題。(菊子攝)

麻州外語協會第45屆年會 更多中文講座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與中文學校協會、中文教師專業協會等機構合作,日前在麻州外語協會年會中舉辦華文教學研討會,介紹「全球華文網」、「台灣書院」網站,以及網上好用的數位工具。
麻州外語協會(The Massachusetts Foreign Language Association)日前於1025日至27日,在SturbridgeHost 旅館及會議中心舉行第四十五屆年會,辦有85場以上的各語言主題演講、教學觀摩,會中還有頒獎、聚餐,以及圖書教材展示等活動。共有數百名麻州外語教師參加,會場內擺出的各式外語教材展示攤位,不下六十餘。
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不但在會場中擺有展示攤位,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還和波士頓華語文數位學習中文示範點負責人莊紀華、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專業協會會長葉金惠等人合作,辦了一場華文教學研討會,介紹僑委會推動的華語教育相關業務「全球華文網」以及「台灣書院」網站。他們強調這兩個網站資源豐富,教師們善加利用,可輕鬆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準。
僑教中心的展示攤位擺出了僑委會提供的「生活華語」,「全新版華語」,及「Live互動華語」等教材,教育部「華語測驗」文宣。即席贈送的試題樣本,引來許多主流學校華語老師駐足參觀探問。
麻州外語協會中唯一的華裔董事,在波士頓公校任教的劉善理,以及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專業協會會長葉金惠,波士頓市國際語主任林遊嵐,都在會議中各主持了一場講座。
劉善理和國際教育美國協會的Anthony J. Kane,一起主持了「孔子及範例教學:聯繫東方與西方(Confucius and Exemplary Teaching: Connecting the East with the West)的講座。舒士百利中學(Shrewsbury Middle School)老師葉金惠講談了「用iPad教、學中文(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with the iPad)」,林遊嵐與哈佛大學的Richard Delacy,波士頓大學的Amani Abu Shakra等人一起講談了「教授非拉丁語系語言的方法(Methods for Teaching Non-Latin Script Languages)」。
      貝爾蒙丘(Belmont Hill)學校的高健(譯音,Jian Gao)也做了一場「讓它簡單、好玩(Keep It Simple and Make It Fun!)」講座,闡述老師有如演員,得用各種方式及活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和王月娥、葉金惠等人還參加了27日中午的午餐會,和來自麻州各校的華語教師交流,並獲大會主席公開感謝他們對年會的支持。

圖片說明:

(右二)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專業協會(NECTA)秘書張福增、(右四)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專業協會會長葉金惠、(右五)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波士頓華語文數位學習中文示範點負責人莊紀華(後左二)、麻州外語協會理事劉善理(左一)(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星期六, 10月 27, 2012

尼葛洛龐帝追求教育改革 探討如何啟發人的學習熱情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傳奇人物之一,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MIT新興科技會議中強調,知道(knowing)和瞭解(understanding)不同,教育要改善,啟發學習熱情,促使人學會如何學習才是關鍵。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也是「每童一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公司的創辦人。
他說,每個人在各自的一生中,都可能記得一位自己認為最好的老師,但記得這老師,往往並不因為這老師懂得(knowing)很多,而是因為這名老師瞭解(understand)自己。教育界現正積極尋找的,正是如何創造這種激發人學習熱情的環境、因素。
他略述了「每童一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如今已使用25種語,在35個國家,發出了約四千萬台電腦。但他們才剛進行了五個月,到非洲極其偏遠,部落人民完全未接觸過文明社會的地區,去實驗小孩子在沒人教導之下的使用電腦學習情況。
工作人員把平板電腦留在部落內,任由小孩子們發現、把玩,甚至要自行找出開關。沒想到那些小孩子五天之內,就學會使用不下47種軟體,二週以後,還學會唱ABC歌。目前他們還在繼續實驗,希望知道這些小孩最後是否能自行學會識字、閱讀,但至少他們已經深信,學習的關鍵因素在於是否有學習熱情,其次是學會如何學習。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 1966年起就在MIT任教,以電腦輔助設計出名,出版有Being Digital一書,曾任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董事會董事,給不下40家公司提供過啟動資金。他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初「每童一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沒有直接進中國推廣,是因為中國教育部部長認為他們的計劃做法,太過於以兒童為中心(child centric),但中國的教育,一向是成人、老師導向,他面見教育部長五次,都不得要領,因而做罷。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對他們在非洲進行了五個多月的計劃,感到非常興奮,計劃以二年時間做實驗,企圖為教育下一代,找出更好方法。


圖片說明: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麻省理工學院新興科技會議中暢談他的新實驗。(菊子攝)

黃逸人發明可事後變焦相機 獲年度企業家獎

 Lytro創辦人黃逸人獲MIT新興科技會議年度企業家獎。(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本年度的新興科技會議 (EmTech) (廿六)日落幕。年度企業家獎頒給了發明可在拍照後再調焦距相機,也是 Lytro 公司執行主席的黃逸人(Ren Ng)
      今年的MIT新興科技會,從科技角度談可替換能源,娛樂、社交網絡、企業資訊科技、醫療保險、基因和教育,邀集了多名不同行業領導人來分享經驗。
35名年齡在35歲以下,獲頒TR35創新獎的得獎者中,至少有黃逸人、方小文 (Danielle Fong兩人已開公司數年,透露出全球都在追求,科技不僅要創新,更要能夠商業化的方向。
 所有出席的TR35創新獎得獎人在會議結束時獲表揚。(周菊子攝)
            根據維基百科,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過世前,特地找黃逸人面談過,想要藉用Lytro的技術,來改善蘋果的相機。
            1979年九月出生的黃逸人,是九歲才移民到澳洲的馬來西亞華僑。他透露姓氏英文用Ng是福建發音。
            他認為自己很幸運,在史丹福大學修博士時的論文指導老師Pat Hanrahan,毫不吝惜的傳授數位光場攝相(Digital Light Field Photography)方面的知識,他才能在2006年畢業,取得博士學位,獲得ACM博士論文獎,並開了公司。
            不過,Lytro所用,讓人們能夠拍攝立體相片,還能在拍完後調整相片焦距的數位影相技術,可是他和公司同仁努力了九年的成果。
TR35華裔獲獎者中包括,方小文(右二)、范曦文(左三)等人。
(周菊子攝)
            維基百科還透露,Lytro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包括至少兩名華人,NEAPatrick Chung,以及Greylock合夥人的Charles Chi
            Lytro出品的相機,首度面市是2011年十月十九日,當時只有8G的容量。今年二月推出了16G容量的款式,售價依序為399499美元。黃逸人表示,上週,該相機也在香港上市了。由於產品銷往其他國家,需要做許多本地化相應準備,黃逸人稱已獲得五千萬元投資的Lytro,目前規模還小,暫無到中國,或更大規模國際行銷的計劃。
今年的TR35獲獎人中,包括前述的黃逸人在內,有十名華裔。其餘各人為陳奇新(譯音,Qixin Chen)研究的是改善電力需求預估,進而節省能源,縮減排放;方小文(Danielle Fong)藉著有如擠壓空氣的方法來儲存能源,使能源開銷更容易清償;范曦文(Christina Fan)從母親的血液樣本做產前檢查;王正(Zheng Wang)降低光速,以助芯片和光纖數據配合;張白樂(譯音,Baile Zhang)用普通材料做的,可用在大型物件上的新隱形斗篷;趙為安(譯音,Weian Zhao)偵測細胞的原本棲息地,進而發展更好的測試及藥物;田博之發明了人工組織(Artificial tissue),使得監管、改善健康能夠深入的單個細胞的程度;潘喬絲(譯音,Joyce Poon)一個供光線使用的微型過山車(roller coaster),藉以幫助保持數據庫的冷卻;魯南姝(Nanshu Lu)發明柔軟,具靈活性,能夠綁在皮膚上,甚至器官上的電子,讓人能夠更好的監管個人健康。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開幕 黃哲倫登台與觀眾晤面


第四屆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廿五日晚在劍橋市布瑞托(Brattle)戲院,以「白蛙(White Frog)」一片開幕。紐約名劇作家黃哲倫與該片編劇溫重恩、Bobo Steward等人隨片登台,多名入選影片製作人員紛紛出席,與觀眾互動,會場氣氛十分熱絡。
            「白蛙」一片,描寫富裕華人家庭中的一名十五歲,患亞斯伯格症,也是輕度自閉症的少年,在寵愛他的哥哥意外去世後,不但發現一向形象完美的哥哥是同性戀,每週五晚聚會,其實是聚賭,和父母一起大受打擊,還彼此衝突起來。但在破解電腦密碼,看到哥哥生前錄製的自白錄影後,體會到哥哥形容自己有如越南人把青蛙放進椰子中育養,長成皮膚嫩滑的「白蛙」,因而悄悄做慈善,捐款幫助青少年認識、面對真實自我的心意。
            維基百科形容,這部片是部描寫家庭、友誼與愛的力量的電影。
            「白蛙」編劇兼製作人,史丹福大學畢業的溫重恩,八歲隨家人從香港移民美國加州,目前在CBS廣播電視台電影組工作。她在回答觀眾提問時表示,「白蛙」一片是她和母親攜手編撰的。她強烈推薦有心嚐試寫劇本者,和母親合作,增進母女感情。她也透露,會選這題材,起因於身邊有朋友經歷了類似的所愛至親隕歿的悲傷,也看到有自閉症子女家庭面對的困境。
            以「蝴蝶君(Mr. Butterfly)」一劇聞名,曾獲東尼獎,手邊工作一串的紐約名劇作家黃哲倫,廿五日晚在影片映畢後到場。他坦言因為和溫重恩同是史丹福大學校友,才看了她遞的劇本,一看之下,覺得還真的不錯,這才同意擔任執行製作,還找來曾與他合作過的陳沖、黃榮亮等已闖進美國好萊塢的大牌亞裔演員參加演出。黃哲倫自己在片中軋了一角,飾演牧師。他笑言在幕前當演員,和幕後做編劇,經歷的確大不相同。經由此片,他也學了很多。
            有著中韓日俄及美國土著血統的Bobo Steward才十八歲,但已演出過好幾齣獨立製作影片、電視電影,最近還參演過「暮光之城:月食(The Twilight Saga: Eclipse)」。他是「白蛙」一片的主角,飾演患有自閉症的弟弟Nick。他雖然年紀還青,已忙碌非常。廿五晚出席電影節開幕映演後,昨日一大早就已飛赴他地拍片。
            在問答時間中,他們三人對於亞裔美人在美國電影界的機會與現狀這問題,答案大同小易,都認為情況有改善。但當然須要有更多亞裔美人投入這一領域,寫劇本、製片,才能為亞裔自己創造機會。
            出席觀眾中,有一名年梳著龐克髮型的輕男子表示,自己當高中戲劇老師,原因之一就是幾乎沒有演出機會。另一名穿著西裝,長相乖巧的年輕男子也說,他對演藝事業有興趣,但父母仍是亞裔家長的傳統觀念,希望他當律師、會計師或醫師,或至少當名工程師。
            黃哲倫、溫重恩都坦言自己幸運,家人不但沒反對,還很支持。黃哲倫透露,他父親起初也不贊成,他只能利用課餘時間寫劇本,後來公演,請父親看,竟讓父親受劇情感動,從此開始支持他。
            他們對前述提問兩人的忠告都是,堅持自己的愛好,努力付出,終會有夢想成真的一日。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創辦人甄翠嬿和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新任董事會主席雷朗然在開幕致詞中強調,AARW籌辦亞美電影節,旨在藉展現亞美人的生活經驗,增強亞裔美人在美的力量,同時也為大波士頓亞裔社區及電影人提供更多資源。
            甄翠嬿透露,波士頓亞美電影節是由一批熱愛電影者籌辦出來的活動,四年下來,選映的影片及觀眾人數都更見規模,令人欣慰。今年她們從三月就開始籌備,「白蛙」這開幕片,就是遠到加州覓片時發現的。
            廿五日晚出席開幕式的電影人包括「陳培:武林先進」一片導演陳美美及其母陳蘇珊,以「承諾(The Committement)」一片參展的陳偉健。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今(廿七)日起,將繼續映演,包括今日下午兩點在劍橋市布瑞托戲院,以及廿八日中午十二點半在波市派拉蒙中心(559 Washington Street, Boston)放映的「陳培:武林先進」。
今晚七點的「高先生進華府(MR. CAO GOES TO WASHINGTON)」,以及廿八日下午五點的「上海呼叫(Shanghai Calling)」,都將在在波市派拉蒙中心(559 Washington Street, Boston)映演。
2012波士頓亞美電影節門票,可到放映戲院或上網baaff.org購買,每張十元。查詢詳情可上網 http://www.baaff.org/ 或洽 baaff@aarw.org.

圖片說明:

溫重恩(左起)、黃哲倫、Bobo Steward在布瑞托戲院的「白蛙」放映會中回答觀眾提問。(菊子攝)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創辦人甄翠嬿()和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新任董事會主席雷朗然()為開幕致詞。(菊子攝)

            Bobo Steward(右起)和陳美美、陳蘇珊等人在電影節開幕式中相見歡。(菊子攝)

星期五, 10月 26, 2012

張佳林訪波談「華埠三步曲」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的寫作者俱樂部上週末邀請紐約作家張佳林(Henry Chang)訪波,暢談他已出版的三本書,以及他希望拍成電影,製作成DVD,做更廣泛發行的理想。
            張佳林在紐約華埠長大,2006年才開始踏入寫作領域,陸續出版了三本以紐約華埠幫派為背景的小說,「華埠線路((Chinatown Beat)),「狗年(Year of the Dog),和「红玉(Red Jade)」。三本小說都以一名華裔警探Jack Yu為中心人物,並藉由他的破解一宗宗案件,呈現出華埠不同階層人物的生活故事。
      其中的第一本書「華埠線路」更獲得紐約時報書評,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的好評。
      今年六十歲的張佳林表示,年紀漸長後,他覺得華埠、華人的故事,總得有人來說一說真實情況,不能讓美國好萊塢或主流電視長期忽視、扭曲,而且現在不寫,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於是提起筆來。
      在書談會中,張佳林也感嘆,這樣的故事內容,要爭取到主流媒體、娛樂界的關注,迄今仍不容易。他曾經把小說內容轉化成劇本,但還未爭取到HBO出資製作系列影集。
      張佳林透露,華人移民很多都經歷豐富,有很多故事,但諸如他父親那一輩的「打日本仔」的故事,要在美國引起讀者興趣,恐怕不太容易,所以他選擇以紐約華埠裏發生的各種人事為對象,從他親眼見過的五花八門離奇故事取材,編撰出一個個感人故事。
      當天出席的聽眾,幾乎都看過他的小說,在張佳林朗讀了幾段他的作品後,還和他討論書中人物。主持書談會的雷展鵬更是三本書全都看過。
      當年在紐約市立大學主修電腦,但寫書之外還寫詩的張佳林透露,他雖然住在紐約,但經由打籃球等活動,和許多波士頓人熟稔。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寫作者俱樂部負責人之一余麗馨表示,該俱樂部成立至今已有小成就,將於十一月二日下午四到八點,在塔芙茨醫療中心的Wolf禮堂(Tufts Medical Center, Wolff Auditorium (800 Washington Street, Boston, MA 02111))發表他們的作品,並將在亞馬遜上出售。
         
圖片說明:

            張佳林(右六)和李素影(左三)、呂嘉媚(右一)、朱翠蓮(右五)、雷展鵬(右四)、余麗馨(左四)等部份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北美合唱協會慶五週年 將赴維也納演唱


北美合唱協會上週末在哈佛大學山德斯(Sanders)劇院舉辦「閃亮的日子」音樂會,慶祝成立五周年,為該會即將赴維也納演唱暖身。
      當天有六到十個合唱團以不同組合出場,和助陣嘉賓,女高音魏晶,男低音張興彥,合共演唱了25首歌,從「歌頌祖國」,「愛我中華」,唱到「閃亮的日子」,「我像一朵雪花天上來」,團員們情緒高昂,觀眾們鼓掌頻仍。
      北美合唱協會在當天派發,彩色銅版紙印的精美節目單上,介紹了該會概況,指出該會正式成立於2007年五月,現由麻州的黃河藝術團、東方之聲合唱團、愛之聲合唱團、安多福合唱團、沙龍合唱團、新世紀合唱團、華韻聲樂團、木蘭藝術團,康州的中華聯誼合唱團,羅德島州的愛我中華合唱團,新罕布夏州合唱團等十二個合唱團體組成,團員近三百人。
      參加五週年「閃亮的日子」音樂會的合唱團,包括艾克頓-安多福(Acton-Andover)合唱團、Mathword合唱團、北美男子愛樂合唱團、北美女子愛樂合唱團、北美愛樂合唱團、東方之聲合唱團、東方之聲男子合唱團、東方之聲女子合唱團、康州中華聯誼合唱團,以及當天第一個出場,聲勢還最壯大,但並不是北美合唱協會麾下合唱團之一的劍橋中國文化中心的夕陽紅合唱團。
      各合唱團當天選唱的歌曲,類別繁多,既有王洛賓撰寫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台灣帽子歌后鳳飛飛的名曲「我的心裏沒有他」,藏族歌曲「香格里拉」,以及「草原夜色美」,「太陽出來喇」,「蒙古人」,「那達慕」,「蘇麗科」,「牧歌」、「再別康橋」、「不了情」、「龍船調」,「滿江紅」,西方歌曲「Danny Boy」,「Coulter’s Candy」等。
      女高音魏晶,男低音張興彥,在會中各演唱了一中一西兩首歌。魏晶的「我親愛的爸爸」,「秋─帕米爾」;張興彥的「中國的土地」,唐巴西利奧的咏嘆調「造謠誹謗」等,都搏得聽眾的熱烈安可要求。
      北美合唱協會藝術總監兼指揮喬萬鈞當天強調,各合唱團員的熱愛唱歌,不辭辛勞,令人感佩。他尤其要感謝各合唱團指揮,包括東方合唱團程紀平、安多福合唱團王慶、世紀合唱團黎進、艾克頓合唱團楊帆,以及該會秘書長李捷,當晚司儀沈心焯等人為各合唱團熱心服務。

圖片說明:

      北美合唱協會演唱結束後謝幕。(菊子攝)

      男低音張興彥(前右)介紹女高音魏晶(左前)(菊子攝)

      「蒙古人」一曲的領唱者,本身還是圍棋高手。(菊子攝)

      魏晶演唱「我親愛的爸爸」。(菊子攝)

星期四, 10月 25, 2012

粵韻曲藝社多元演出娛耆老


粵韻曲藝社上週末在昆士小學禮堂舉辦第八屆敬老獻愛心演唱會,再創爆滿佳績。廿名藝社表演者和耆英觀眾們在演出結束時,彼此滿臉帶笑,互道明年再見。
            粵韻曲藝社是由在麻州郊區Whipman市開「南中國美食」外賣餐館的凌峰和一群志同道好者創辦的戲曲社團。從創辦以來,每年公演一次。十月廿日的這場,在美東燒臘老闆鄺佩康獨家贊助下,十三名粵韻曲藝社成員和七名波士頓鄉土舞蹈團團員合作,分兩場表演了52首曲目。
      凌峰表示,由於這場演唱會的目的是敬老獻愛心,該社成員不但事前費心挑選適合老人家聽的曲目,力求多元化的安排出包括時代歌曲、小調、粵劇折子戲,以及舞蹈等內容,還分別走訪波士頓華埠內的幾乎每一座老人屋,邀請耆英們在演出那天去聽歌、看表演、拿禮券。
      粵韻曲藝社成員,分別來自香港、中國等地,以廣東人為主,既有餐館老闆、大廚,金融保險、房屋管理業專業人士,也有幼稚園老師,髮型師。他們雖然各自從事不同行業,卻都有喜唱大戲的共同愛好,還轉眼間已一起歌唱了六年。
      上週六,他們在昆士小學禮堂從凌峰、陳丹彤合唱「念親恩」拉開序幕,一直唱到下午六點,全體大合唱「願望就是明天」,才拉下帷幕。一眾社員們唱得高興,數百耆英們聽得開心,一幅皆大歡喜場面。
      他們演唱的曲目中,既有本地耆英耳熟能詳的「鳳閣恩仇未了情」,「舊歡如夢」,「萬水千山總是情」,也有一般不常聽到的「搜書院之拾箏」,「岳飛少年遨遊」,「芙奴傳」,「怒劈華山」等曲目。除了獨唱、對唱外,演唱會中也安排了兩次小合唱,分別為吳明珠、陳瑞儀、陳丹彤、徐妙英等人合唱的「友誼之光」,以及彭力、何靜婷、凌峰、吳明珠、何倩影等人合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其他的粵韻曲藝社表演者包括黃祥、胡秀珍夫婦,以及鄧虹、玫瑰、黎桂芬等人。
      粵韻曲藝社成員認為,該社演出廣獲耆英欣賞,不單只因為社員們誠懇、認真,演唱功力不錯,更因為他們設想週到的擺出至少三個電視螢幕,在演員演唱時打字幕,讓老人家們在聽歌,享受樂音之際,還能看字,感受歌詞意境。不少老人家在演出結束後,還特地找他們握手,述說這天比自己過生日還高興,更讓他們覺得自己能為社區內的老人家們提供點生活娛樂,感到開心。
      凌峰在演出後表示,粵韻曲藝社這幾年來多虧美東燒臘老闆鄺佩康每年加碼的獨家贊助,得以年年順利的製作、演出。今年包括製作費及派發給耆英,一張三元,共發出近七百張的禮券,鄺佩康贊助了不下五千元。他慨言,如果華埠社區內有多幾個鄺佩康,華埠社區內的老人家們就更有福了。


圖片說明:

      左起,黎桂芬、吳秀珍、陳丹彤、何倩影、陳瑞儀、何靜婷、凌峰、黃祥、鄧虹、吳明珠、徐妙音、玫瑰等人在演出後謝幕。(菊子攝)

      吳明珠()和鄧虹演唱「分飛燕」。(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