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11月 19, 2009

麻州聯邦參議員候選人 帕格陸卡身家逾億最富裕

一眾聯邦參議員候選人,日前公佈了個人資產。本地英文報章波士頓環球報據以計算後,認定經營公司而成為富翁的商人史帝芬帕格陸卡(Stephen Pagliuca),擁有的資產總值在二億五千九百萬元至七億六千五百萬元之間。
在史帝芬帕格陸卡第一次詳細公佈他那富裕程度超逾平常的資產時,他的對手,麻州總檢察官柯克莉(Martha Coakley),卻出現在光譜的另一端,波士頓環球報認為該一申報結果,更令人驚奇。
柯克莉是一眾候選人中,唯一的一個,在申報中表示,她或者她丈夫都沒有價值超過一千元以上,必須申報的財產。
柯克莉擁有一棟位於麥德福(Medford)市的房屋。她還指出,在過去廿一個中,包括她所有的銀行戶口在內,總額不超過五千元。
她的競選發言人Alex Zaroulis表示,柯克莉的確擁有銀行戶口,但存款數額卻沒大到需要申報的程度。
候選人並不需要申報每項資產的確切數額,只需列出一個幅度,這讓人很難決定各候選人到底有多少淨資產。再者有些資產或收入,是由候選人和其配偶共同擁有的。
除了一人以外,一眾候選人的申報內容都包括了從2008年一月到必須申報前的擁有資產概況。
參議院要求候選人若擁有總額超五千元的銀行戶口,或在必須申報期內獲得超過二百元以上的利息,就必須申報該一資產。
柯克莉在她那五頁紙的申報表中,沒有列出任何項目顯示她有那麼多的錢。
柯克莉只列出了她的薪水,去年是135,179。她也列出做為波士頓大學法學院的客座教授,獲得3,950元薪資。她丈夫除了從劍橋市獲得一千元以上的退休金外,還從Pinkerton顧問及調查公司獲得逾一千元的薪水。
史帝芬帕格陸卡(Stephen Pagliuca)公佈的申報內容,卻長達九十四頁,列出了他在全世界各地的一系列投資。僅管他聲稱從未結算自己的資產,也從未證實過數額,但據估計,他過去所擁有的資產在四億元左右。
根據他所申報的情況,
史帝芬帕格陸卡申報的收入為三百萬元,並聲稱那是來自他在貝恩資金公司(Bain Capital)的職位,他在科技研究及顧問公司,嘉納(Gartner)公司的董事席位,以及他身為波士頓凱爾特人(Celtics)隊共同擁有者的收入。他也申報從利息、分紅、以及其他股票上獲得的收入在二千八百九十萬元至九千七百六十萬元之間。
史帝芬帕格陸卡的投資,分散在能源、科技及零售業等非常廣泛的不同公司,包括AT&T 、微軟、沃爾瑪、可口可樂、漢堡王等等。他也申報了他的妻子及子女獨立擁有至少一千七百萬元的財產。
至於其他的候選人,市年(City Year)共同創辦人卡載(Alan Khazei)列出的資產在三十四萬七千元至一百一十萬元之間。他所申報做為「身為改變(Be The Change)」這非牟利機構執行長的薪水為廿四萬五千五百元。他還申報了去年十一月,公共事務(Public Affairs) 給了他一萬七千元的寫書預付款。
聯邦眾議員卡普阿諾(Michael E. Capuano)做為聯邦眾議員,已詳細申報了他的2008年財務狀況,依法不須另做申報。
根據他的2008年申報內容,他的資產約在一百四十萬元至三百一十萬元之間,從這些資產獲得的收入在二萬八千九百一十八元至九萬一千五百元之間,其中最大的一項收入來自三處物業的租金,分別在尚莫維爾及新罕布夏州的Tuftonboro。
麻州參議員,也是共和黨籍這聯邦參議員席位候選人的史考特布朗(Scott P. Brown)申報的資產在一百一十萬元至二百七十萬元之間。他列出來的薪資收入總額為181,838,分別來自他的擔任律師,做為麻州參議員,以及麻州國家守衛隊(Massachusetts National Guard)員。.

星期三, 11月 18, 2009

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年會談華美歷史、電影,籲發揮愛心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十四日在哈佛大學校園內舉辦第三十二屆年會。五名專家、學者在醫療保健、華美歷史、社會人文、生物醫藥及電影藝術等各方面的侃侃而談,讓一百三十多名出席者或讚、或嘆或感動,都說不虛此行。
中華專協今年的年會主題是「天涯若比鄰,高牆今何在,福禍相倚的21世紀」。五名講者包括兩名在美出生的學者,塔芙茨大學副校長陳貽美、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教育系主任江念祖,兩名來自台灣的嘉賓,曾任清華大學代校長,著有廿多本中文書籍的科學家暨作家李家同,電影導演蔡明亮,以及也來自台灣,現任美國Shire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的蘇懷仁。
塔芙茨大學副校長陳貽美講談的是「全球健康: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你?(Global Health: Why Me? Why You?)。她以A型流感H1N1為例指出,疾病無國界,地球村早就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所有人類,甚至動物,都必須面對的事實。如果要有效防治傳染性疾病,全球各地的公私機構、社區與個人就必須互相合作。塔芙茨大學刻正努力的企圖經由教育,創造出一個行諸世界各地都行得通,能夠解決問題的系統。
陳貽美也和出席者分享了tusk.tufts.edu,ocw.tufts.edu/tuftsOER,vue.tufts.edu,www.cfw.tufts.edu,spiral.tufts.edu,tuftsctsi.org等多個塔大相關網站。
麻大波士頓分校傑出教授江念祖談的是「華美歷史、傳統及可能性(Chinese American Histories, Heritages, and Possibilities)」。他藉著「成為華裔美人(Becoming Chinese American)」這影片,以及許多照片,陳述早從1872年明輪號載著一批大清幼童來到美國康州、麻州進修,華人就開始踏足美國,而且是學生、學者、工人、商人,什麼樣的身份都有。
江念祖感嘆的說,這些華美歷史,美國學校從來沒教過。麻州的教育廳廳長安東努西(Robert Antonucci)在1997年時同意亞美歷史也應該被包括進文化傳統教材內,可是在1996年時,不但中小學的教材完全沒有華美歷史,就連十九所麻州公立大專院校開授的15,318科目中,也只有八堂亞美歷史課。江念祖認為,華裔美人應該重視自己的歷史,也要求教育機構正視相關歷史教材中缺了這一塊就不完整的事實。
江念祖指出,麻州本地也有不少華人歷史,就連華人自己都不知道,也沒留意,包括克林頓(Clinton)市有座教堂的彩繪玻璃窗,因為華人社區捐款而繪有「其道大光」的中文字樣,1906年建成的華諸塞壩(Wachusett Dam and Reservoir),有具築壩工程知識及懂得用炸藥的華工參與建造,由於工程太過危險,有些華工因而喪生,葬在克林頓市的木草墓園(Woodland Cemetery)。1798年就有一名十九歲的華人被葬在波士頓一墓地內等等。
江念祖當天展示的許多歷史圖片,在會場中不時引發驚嘆聲。中華專協會長李小玲在講座結束後還主動探問,地方社團可以做些什麼,來促進人們對華美歷史的認識與瞭解。
江念祖展出的圖片包括1870年代華人應聘來美修建鐵路,麻州北亞當斯(North Adams)山普森((CalvinSampson))鞋廠為對抗當地罷工潮引進華工,其中有一部份人後來轉來波士頓平安巷落腳,摩頓市阿壽公司以「中國人的茶店(Chinaman’s Tea Store)」為名登了廣告,哈佛大學請來首名華裔中國文學教授戈鯤化,1879年華埠蓋了座杏花樓,好事福街上那座樓是麻州內第一座由華人擁有的樓宇。
1882年美國竟通過排華法案後,波士頓驚恐於華裔人口的增長,警察於1903年來了次大掃蕩,一舉逮捕三百華人遞解出境。波士頓前鋒報以大字標題配圖刊出,非常形象化的陳現了當年華人的處境。
到後來1925年刊印全美華商名錄,1931年Hop Yuen印刷公司印製的波士頓華人洗衣店分佈圖,顯示出華人開業,並不只集中在波士頓市的華埠,其實是遍佈麻州各處,1940年代,華人開始轉營餐館業。
江念祖也展示了宋美齡在衛斯理學院和同學們的合照,1960年代美國社會要求民權風潮湧起,華埠牆上也出現「Yellow Power」字樣。二戰期間,美國出現日本集中營,有華人在衣服背上貼上「No Jap」字樣,時代雜誌居然刊出如何分辨華人、日本人的文章及頭像照片解析。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年會十四日的其他講談分別為李家同講談「我在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的經驗」 ,呼籲人們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曾任世界第三大生物科技公司Biogen、Idec資深副總裁,現為美國Shire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的蘇懷仁講談「生物科技,基因及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藥物研發」,強調如何在生物科技上求突破,適當的進行基因治療,是醫藥界的未來挑戰。來自台灣的電影導演蔡明亮,則侃侃而談法國羅浮宮邀他拍製該館將典藏的首部電影「臉」的經過,以及他個人的電影及藝術理念。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王世輝(左起)、會長李小玲,理事張重華(右一)和兩名講者,塔芙茨大學副校長陳貽美,麻大波士頓大學教授江念祖。(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王世輝(左起)、會長李小玲,和李家同、張鳳。(圖由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提供)

與移民同慶祝感恩節 麻州長宣佈新美國人議程建議案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Massachusetts Immigrant and Refugee Advocacy Coalition)昨(十七)日中午在州政府大樓大廳(Great Hall)舉辦「感恩節聚餐」,匯集三百多名麻州地區移民、為移民服務機構,以及州市政府官員、議員,分享移民故事。
今年是麻州移民難民聯盟第五年在麻州州政府大樓舉辦感恩節聚餐。該聯盟行政主任米諾娜(Eva A. Millona)指出,昨日活動的重點之一是州長宣佈「新美國人議程」的建議草案出爐,麻州政府在與移民團體合作,改善移民處境上更進一步。她也表示,希望在奧巴馬總統的努力下,移民改革法可於2010年簽署成法,明年有更多移民得以家庭團聚。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昨日特地指出,移民在麻州總人口中佔百分之十四,在勞動力人口中則高佔17%。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移民學習中心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還指出,在2005年時,移民擔任戶長的家庭繳給麻州十二億元所得稅,十億六千萬元物業稅(property tax),可見移民對麻州經濟有多重要。他也以多位學界、商界名人,以及上伊拉克戰場的士兵都是移民為例,強調移民對美國的貢獻。
派區克表示,美國是全世界中唯一為講究民權觀念(civil ideas)而成立的國家,追求平等與公平競爭,也是個舉世皆羨,由移民組成的國家。他去年簽署行政命令,要訂定具有凝聚力的「新美國人議程」。昨日他很高興能夠宣佈,在麻州移民難民署署長李察查孔(Richard Chacon)及州長的難民及移民顧問會(The Governor’s Advisory Council for Refugees and Immigrants)、麻州移民及難民聯盟等合作下,在全州各地徵詢意見,開過六次公聽會,共約有一千兩百人出席,訂出了一百三十一項建議,包括消除種族偏見(racial profiling),擴辦英語班,給移民州內居民學費的優惠(in-state tution),以及給無證移民駕照,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等等。他們將在九十天內,就這些建議訂定實施方案,並列出一份時間表,期以向每五名麻州人中就有的一名「新美國人」,表達歡迎之意。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昨日的這感恩節聚餐,還邀請了也是移民出身的麻州公共衛生廳廳長畢格妣(JudyAnn Bigby),健贊(Genzyme)公司副總裁Zoltan Csimma,MAPS的Martha Vasconcellos,麻州州長的難民及移民顧問會(The Governor’s Advisory Council for Refugees and Immigrants)共同主席Westy Egmont等人講談他們各人的移民故事。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通訊主任Franklin Soults表示,在「新美國人議程」的一百三十一項建議中,他們希望協助在原住國持有醫師、護士及其他專業執照者,可順利獲得在美執業執照,擴大英語班,州政府能把刪減預算時刪掉的10%英語班經費撥回來等等,將是他們爭取優先執行的建議項。
昨日出席麻州移民難民聯盟州政府大樓感恩節聚餐的華人不多,其中有二名麻州大學的本科生,二年級會計系,來自湖南的祈鴻宇,以及工程系,來自山東的陳雲峰等人。波士頓諾特丹(Norte Dame)教育中心英語班及入籍班,也有三名住在昆士市的華人出席。

圖片說明:
麻州州長派區克(左一)昨日在麻州移民難民聯盟的感恩節聚餐中致詞。麻州移民難民署署長李察查孔(Richard Chacon)(左三),以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董事李玉華(左二)等人在台下聆聽。(菊子攝)
麻州州長派區克(中)昨日在麻州移民難民聯盟的感恩節聚餐中,和麻州大學的移民學生們合影留念。左一為祈鴻宇,左五為陳雲峰。(菊子攝)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的感恩節聚餐有數百人出席。(菊子攝)

梁樂詩參與制定新美國人議程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昨(十七)日公佈了「新美國人議程(New Americans Agenda)」報告,說明在如何促使移民及難民更好的融入社會,參與麻州的民間經濟活動上,提出了131項建議案。他也宣佈州政府組成了一個跨部會組織,要在九十天內為這報告製定一份行動計劃。
派區克表示,新美國人議程報告是一份很有價值的聲明,顯示麻州瞭解並歡迎移民們的重要貢獻,也希望能更在促使移民參與把社區整建得更強壯上,能做得更好。
這一份新美國人議程報告,是由麻州難民及移民署(Massachusetts Office for Refugees and Immigrants)、州長的難民及移民顧問委員會(Governor’s Advisory Council for Refugees and Immigrants)和麻州移民及難民聯盟(Massachusetts Immigrant and Refugee Advocacy (MIRA) Coalition)合作製定並呈交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麻州政府可怎樣更好的確認移民人口對麻州的貢獻,以及在國外出生的移民人口怎樣能經由政策及項目,更好的整合進麻州的成長中。
根據聯邦人口統計資料,麻州居民將近有一百萬人是在國外出生。移民約佔麻州人口的14%,以及勞動人口的17%。
這份報告發現,英語流利與否是移民整合進主流社會的最大障礙,因玵要求州政府和私立及非牟利機構合作,消除麻州英語班現有的等候名單。麻州移民及難民聯盟的通訊主任Franklin Soults透露,麻州現有至少一萬七千人排在英語班的等候名單上,但州政府礙於預算赤字,去年才刪了10%的英語班經費。
其他的建議包括教育、公共安全、經濟發展、健康及難民援助等等。
新成立的麻州跨部會組織,共有十五名成員,包括數個州政府機構主管的代表,例如公共安全、經濟發展、教育’、公共衛生,以及麻州反歧視局(Massachusetts Commission Against Discrimination)等。他們將訂定一份行動計劃、時間表,並定期做報告。
麻州州長的難民及移民顧問委員會(Governor’s Advisory Council for Refugees and Immigrants),共有十五人,現年三十四歲,四年前才從加州搬到波士頓的波士頓基金會技術有用(SkillWorks)主任梁樂詩(Loh-Sze Leung)是其中唯一的華人。
父親是曾經搬到香港的廣東人,母親是曾在台灣居住的溫州人,梁樂師能說相當不錯的普通話。她應邀成為州長的難民及移民顧問委員會委員之一,既是她有心服務,主動和該委員會聯繫後,因緣際會的獲邀派。她表示,為製訂新美國人議程,他們在去年十月廿日到今年的三月十八日之間,分別在雀喜(Chelsea)、海尼斯(Hyannis)、新貝福(New Bedford)、羅爾(Lowel)、春田(Springfiel)、費奇堡(Fitchburg)等六個城市舉辦了公聽會,和大約一千二百名民眾晤談過。其中在雀喜市舉行的那場公聽會,有華人前進會和雀喜合作會(Chelsea Collaborative),帶了不少華人出席,其中一人談到工人權益問題,以及如何獲取失業保險金等等。

圖片說明:
梁樂詩是州長的難民及移民顧問委員會委員十五名委員中唯一的華人。(圖由梁樂詩提供)

星期一, 11月 16, 2009

蔡明亮的「臉」 觀眾看不懂

法國羅浮宮將典藏的首部電影,吸引力到底不同。蔡明亮的「臉(Face)」,十四日晚讓哈佛電影檔案館這中小型,約二百多座位的電影院座無虛席。
十四日這天下午,蔡明亮在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年會中說,「臉」片在台灣首映時,全場一半掌聲,一半噓聲。十四日這天晚上,他在哈佛電影檔案館,也一樣面對著觀眾半冷半熱的反應。有好幾名提問者,表達了看不懂的感覺。
對這現象早就習以為常的蔡明亮,在羅浮宮都請他拍電影後,對許多觀眾這「看不懂」的反應,更不以為意。他在和本地媒體晤談,在中華專協的講座,以及在哈佛電影檔案館,經愛默生學院藝術系副主任王淑真做流暢翻譯的與觀眾對談中都說,有位靜空法師說的真好,「不懂?明天就懂了,…明年就懂了」,大家慢慢來,不要急。
蔡明亮還引述了法國羅浮宮館長亨利羅赫特(Henri Loyrette)到台灣出席「臉」片首映,聽到一名台灣官員說「你好大膽,敢請蔡明亮拍片。他拍的電影,連我都看不懂」時的回應,說那是畢卡索最常被問的問題,而畢卡索的回答是,不懂,就要學著看懂。
蔡明亮認為,當掌聲與噓聲同時響起時,那就是創作,他是用電影去呈現人生,促使人們面對生命中的某些可能醜陋、可能讓人難以面對的真相。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越拍越有信心,將來的方向是為博物館拍片。
雖然蔡明亮在不同場合的和觀眾對談中,口頭禪似的常說「你瞭解我的意思嗎?」,他卻也說,觀眾看不看得懂,是觀眾自己各人的體會。儘管看完「臉」片的觀眾,有人陸續追問,片中有鹿從頭到尾的貫穿其中,影片從一開始淹水,到片尾停在一大水池旁,是否在做某些隱喻,蔡明亮也說不必追問他在拍片時的企圖。
蔡明亮坦承自己一向是個很有爭議性的電影人。例如他拍的「河流」這部片,父子兩人恰巧都是同性戀者,都去洗三溫暖。在黑暗之中時,他們只是兩具找慰藉的身體,但燈光一亮,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冒了出來,爭議也隨之而來。
蔡明亮說,這部片拍完時,他的主管私下批評變態,電影的賣座也奇慘,一向買他影片的一名日本片商也嘆氣,說這部片沒女主角,不好賣。但他拍電影不為討好觀眾或片商,是要「創作」。
「天邊一朵雲」這部片,也是蔡明亮另一部備受爭議,一度在台灣引起「全民」議論是否該禁演的電影。十三日在哈佛電影檔案館映畢後,有人說已經是有心理準備而來,竟然還是被「震憾」住了。也有人說,這部片把人們想看的,和人們不敢看的人的身體部份,都給人看了,逼人重新思考起身體對的意義。
所拍電影片中人物的話都很少,本人卻很能侃侃而談的蔡明亮,在獲邀為羅浮宮拍片,所拍影片還將和其他藝術作品一起典藏在博物館後,笑談自己以前一度抗拒人們說他拍的是藝術電影,現在卻很享受自己的被人歸類為藝術導演。
經由蔡明亮發掘而踏上影壇,成為演員的李康生,這幾天一直都陪著蔡明亮出席各項活動,卻鮮少發言。當被人問到怎麼都不說話時,他才略展笑顏的說,蔡導演比較會說話。他也不忘提醒觀眾,導過兩部片的他,在演員之外,「我也是導演」。
哈佛電影檔案館的「蔡明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電影回顧展,今(十六)晚將以「青少年哪吒」劃下句點。導演蔡明亮和李康生已於十五日飛往紐約,出席紐約經文處和「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合辦的「回顧展」。

圖片說明:
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新聞祖秘書袁佐鈿(左起)、哈佛電影檔案館館長Haden Guest、李康生、蔡明亮、王淑真、哈佛電影檔案館項目專員David Pendleton等人在「天邊一朵雲」映畢後留影。(菊子攝)
李康生(右起)、蔡明亮在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講談完畢後,接受會長李小玲、董事長王世輝頒給感謝狀。(菊子攝)
蔡明亮雖是有爭議的國際名導演,粉絲不少。演講會後不少人爭相和他合影。(菊子攝)

星期六, 11月 14, 2009

麻州第五屆清潔能源會 蔣業明談創辦123系統公司經驗

聯合國下個月要匯集世界各地政策制定者到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氣候改變會議」,麻州這星期則邀來了研發改變氣候科技的學者、商家,匯聚於波士頓市的海恩斯會議展覽,出席第五屆「清潔能源會議」。
這場會議分別以減少排碳,重振經濟為兩個主題,共辦有十場業界座談,四場投資座談,探討聯邦及州政府資助項目,國際清潔能源項目及政策,以及由機構、大學分拆出來的清潔能源新創公司。
在這個「清潔能源週」中,相關的活動還包括全國性的「點燃清潔能源比賽(Ignite Clean Energy Competition)來到麻州辦決賽,由十組打入決賽的創業團隊,陳述各自的商業計劃,爭取三萬五千元的頭獎。
新英格蘭清潔能源協會(New England Clean Energy Council)也在約翰甘迺迪圖書館(John F. Kennedy Library)舉辦了第二屆綠領帶嘉年華會(Green Tie Gala),邀有將到丹麥參加聯合國會議的國會眾議員愛德華馬基(Ed Markey)致詞。
前日及昨(十三)日在海恩斯會展中心舉辦的這場第五屆清潔能源會議,則展現大學內的相關研發成果,能源業的經費來源趨勢,太陽能及風能等的最新突破等。
這場會議中的「大學分拆出來的公司」講座,有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及公程系教授蔣業明談他和委內瑞拉企業家傅拉普(Ric Fulop),他的學生萊禮(Bart Riley)等三人於2001年創辦,甫於今年九月廿四日在紐約納斯達克(NASDAQ)股票交易所上市的A123系統公司。
父親是長沙人,母親來自台灣,自己六歲時才移民來美的蔣業明還能說些普通話。他在講座中指出,在能源儲存上,陶磁科學及工程有新興機會。
蔣業明的A123系統公司,起初只有理論基礎。2002年初,他以鋰鐵磷酸鹽做鋰電池材料,獲得比傳統鋰電池便宜、安全又不具毒性的優點後,又藉著加入少量金屬粒子,來提升放電速率,吸引來Black and Decker簽約,研發出可被市場接受的電池,並於2005年十一月正式量產這款每台只要七十九美元的無線纜電動工具,還在推出第一年,就創下兩千萬美元的銷售成績,奠定了A123系統公司的基礎。
後來,A123系統開始朝大型電池發展,投入開發油電混合車、電動汽車用電池,也吸引了摩托羅拉、高通、通用汽車、紅杉資本等投資者入股。
第一代的PHEV(並聯混合動力汽車)是用在豐田的Prius型號車輛上,速率可達每小時五千瓦特(5kwh)。2008年時,該公司還進行了一項秘密計劃,把所研發的電池用在一號方程式(Formula One)賽車上。
今年初,A123在美國能源部二五○億美元發展新能源車無息貸款方案中,獲得其中的十八億美元,刻正增建電池廠,有意在二○一三年底前,產製可滿足約五百萬輛油電混合動力車,或五十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電池需求,以鞏固該公司全美最大鋰電池生產廠商的地位。
和蔣業明出席同一個講座的,還有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Emanuel Saches講談他擔任技術長(CTO),設於麻州勒星頓鎮的1366科技公司,要產製世界上最有效益,具商業可行性的太陽能電池。他也表示,估計到2020年時,太陽能電池的能源成本,將和使用天然煤一樣,屆時整個能源業的環境,將大幅改變。目前要達到這一結果的最大障礙是晶圓製造的成本仍然過高。
在會議展場中擺攤的Spire公司副總裁Mark C. Willingham表示,由於聯邦能源部及刺激經濟法案等的撥給經費,太陽能業在美國刻正方興未艾,連中國的天威英利(YingliGreenEnergy)、天合 光能(TrinaSolar)都已宣佈了有意進入美國產製太陽能。

圖片說明:
A123系統公司共同創辦人蔣業明教授(左)和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Emanuel Saches講談從學術界踏入商界的經驗。(菊子攝)
揚言產品可較一般光伏(PV)產品產製多40-50%電力的7太陽能公司創辦人Peter Vandermeulen表示,中國將是未來的太陽能大國,有意打進中國市場。(菊子攝)

亞美專協座談建立關係要長期經營

要「創造有效的商業關係(Creating Effective Business Relationships)」,得記住和人溝通時,悉心聆聽,深入探問,之後保持經常接觸。亞美專業人員協會(NAAAP)波士頓分會十二日晚舉辦的這場講座,讓六十多名以年輕人為主的出席者受益良多。
亞美專業人員協會(NAAAP)波士頓分會和道富集團的亞裔專業團體,以及華裔專業人員網合作,由亞美專協職業發展小組共同主席鄺朝寶、黃偉權等人邀來牛頓市「小生意結果(Small Business Results)」公司董事長Shelly Berman-Rubera,十二日晚在道富集團位於波士頓林肯街一號的金融中心三十六樓所舉辦的「創造有效的商業關係(Creating Effective Business Relationships)」中做講談。
Shelly Berman-Rubera在會中促請出席者講談自己的經驗,再從旁提點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三名出席者勇敢的分享了他們在辦公室和同事及長官相處不那麼融洽困境。其中一人表示,辦公室內的上司,要求同事競爭,導致彼此互懷恨意,破壞了上班場所的氣氛。
Shelly Berman-Rubera指出,要建立有效率的商業關係,首先要讓自己有趣,也要放開心懷的看什麼都有趣。和人溝通時,要設身處地的從發言者的角度去設想(empathy),透過對話,幫助對方整理出他們的感覺及思緒,才能達到目的。
她也講談了一些交流的策略,包括要和人眼神接觸,握手時強而有力,擬定一些與眾不同說詞,好在認識人,要回答「你在那工作」,「你都做些什麼?」等問題時,能有個與眾不同的答案,也加強人們對你的印象。要瞭解所會晤人士的個別差異,提些「你能告訴我更多一些內容嗎?」等問題,交換名片。為認識的人搭橋,介紹身邊的朋友互相認識等等。
道富集團亞裔專業團體的徐志順,華裔專業人員網的吳家欣等人都表示,聽了這場講座,才醒悟和人溝通,要從為人設身處地著想開始。Shelly Berman-Rubera的引導各人自行思考解決問題辦法,使得現場氣氛非常的有生氣。
亞美專協企業關係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楊頤軒表示,他從這場講座中學到了要建立長久關係,就必須經常連繫,和人交往不能一曝十寒。
查詢亞美專協職業發展未來講座,可洽黃偉權或鄺朝寶,ProfessionalDevelopment@naaapboston.org。

圖片說明:
亞美專業人員協會職業發展委員會共同主席黃偉權(右起)、鄺朝寶和道富集團亞美專業人員團體的徐志順(左一)等人邀請「小生意結果(Small Business Results)」公司董事長Shelly Berman-Rubera(右三)主持建立有效關係的培訓講座。(菊子攝)

星期五, 11月 13, 2009

華埠團體盼有專人研擬社區需求居間協調服務項目

華埠社區聯盟(TCC)昨(十二)日在月例會中討論瞭解社區需要,促進社團合作。出席者不諱言,他們都期盼有機構或專人能花時間瞭解華埠社區民眾的各種不同需要,研究華埠內各社團機構都提供有什麼樣的服務,再居間協調、整合資源,進而避免各社團為滿足社區需求所提供的服務,有可能出現疊床架屋現象。
華埠社區聯盟昨日的議程包括「共同波士頓(Common Boston)」的Justin Crane說明該機構刻正籌辦預定六月十八至廿七日舉行的2010年度「共同波士頓」展,其中的六月十九日這天,將以華埠為主題,安排導覽,介紹華埠一帶建築設計、展出鄰里照片,辦理設計師、計劃師及社區領袖的座談會等。他希望爭取華埠社區機構合作,以豐富華埠社區這部份展覽內容的豐富。
該機構的網站為www.commonboston.org。
華美福利會(AACA)的教育主任高理察(Richard Goldberg)則介紹了該會上週正式推出的「 華埠社區成人教育之路」圖表。他和一群義工從去年五月起就已開始著手收集資料,做整理。這一圖表列出了華埠社區教育夥伴(CCEP)八個成員機構等所提供的各種級別英語班、工作能力培訓項目,以及上課的時間及期間等,希望能幫助新來乍到的新移民,或是有心進修,改善個人就業前景的社區民眾,利用這一圖表,來找最適合自己的進修課程。查詢可洽617-426-9492。
這些機構包括華美福利會、建橋者、波士頓教育技能及訓練─酒店訓練中心、華人前進會、華埠社區中心、中華耆英會、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哈佛大學學生輔導組、亞裔反家庭暴力工作小組、以及紐英崙中華公所等。
TCC昨日還邀請了「波士頓社區聯盟(CHNA) 19的Chrassandra Reeves,和與會的各機構代表討論,如何整合社團資源,爭取更大額贊助經費。
塔芙茨大學社區關係主任芭芭拉魯貝(Barbara Rubel),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玲都表示,TCC目前只是把華埠社區內的許多社團邀集一處,彼此交流資訊,但礙於各機構的人力與經費,他們現在還無法做彼此互助的真正合作。
昨日在會中的報告項目還包括,華美福利會的芽與花早期教育中心(Buds and Blossoms Early Education Center)將於2010年一月十一日開辦波士頓的首家普通話浸淫式托兒中心(Mandarin Chinese Immersion Childcare Center),查詢可洽Judy Kilgore,617-426-9492X259。亞裔反家庭暴力工作小組(ATASK)刻正招聘中文、柬埔寨語支持者(Cambodian Advocate),華美福利會招聘ESOL教師,救世軍的聖誕堡壘將從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九日之間,接受耆英及家庭申請。查詢可洽617-536-5260。

圖片說明:
塔芙茨大學社區關係主任芭芭拉魯貝(Barbara Rubel)(左)和Chrassandra Reeves等人討論社區合作。(菊子攝)
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玲(右一起)、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等,昨日共有約十一名社區機構代表出席會議。(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AACA)的教育主任高理察(Richard Goldberg)希望更多人能利用華埠社區成人教育之路這圖表,來幫助自己選擇適用的進修管道。(菊子攝)

蔡明亮、李康生抵波士頓

所拍電影將典藏於法國羅浮宮的台灣導演蔡明亮,昨(十二)日偕同李康生抵達波士頓,將於今(十三)晚到哈佛電影檔案館和觀眾見面。
蔡明亮除了將出席哈佛電影檔案館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間舉辦的「蔡明亮過去與現在(Tsai Ming-Liang then and now)」電影回顧展外,還將於今日中午出席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亞洲中心研討會的座談,十一月十四日下午四點在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的年會中講演。
在全世界兩百多名導演中雀屏中選,獲法國羅浮宮邀請拍製該機構將典藏的首部電影後,蔡明亮昨日和波士頓本地記者餐敘座談時表示,他發現了自己的拍片新方向,要為藝術,為博物館而拍。
法國羅浮宮將從2010年五月起典藏的這部電影「臉(Face)」,是羅浮宮及法國文化部斥資二億元(應為台幣),蔡明亮費時三年構思、研究才拍成的電影。蔡明亮說,這電影綜合了很多元素,探討著人生的得與失,但到底有什麼隱喻,就得觀眾自己進場去看和體會了。
蔡明亮坦言他認為人們形容他「自溺」是一種奉承,有如說他是有所堅持。因為他拍電影不為市場,也不著眼於為人們提供娛樂,他的電影是需要觀眾「閱讀」,深思的。也由於這種態度,他擔心科技進步到拍電影採用數位相機,完全不須克服場景或影片菲林費用等等困難,一切都來得太容易後,會影響新一代電影人的創作能力。
近年開始從事裝置藝術創作的蔡明亮,為配合「臉」片的在羅浮宮做固定放映,還將製作一裝置藝術品,預定於明年九月起在羅浮宮內和達文西名作「聖施洗約翰」同廳展出。
蔡明亮認為美國是個太過於重視電影娛樂效果的地方,所以他的電影也很遲,直到2000年才進入美國市場,但他卻是早於1992年,就已開始拍電影,並從1994年起,就已在歐洲影展中頻頻得獎了。
蔡明亮表示,亞洲國家如台灣等地,也受美國影響,才會有許多人說看不懂他的電影,就不看了。他坦言自己當年也是看了歐洲電影才受到啟發,看到了電影其實可以在提供娛樂之外,表達出那麼多種不同層次的意象。
哈佛大學電影資料館(24 Quincy Street, Boston, MA 02138)將放映的蔡明亮電影片名及時間如下:11月13日下午7點放映2005年拍成的「天邊一朵雲」,導演將親自出席與觀眾晤談。愛默生學院藝術系副主任王淑真當晚九點起將主持座談會。當天門票十二元。 11月14日晚七點,該館和「國際羅浮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Louvre)」合作,舉辦只開放給哈佛電影檔案館會員及哈佛師生的2009年新作「臉譜(Face)」特別試映會,蔡明亮這晚也將雖片登場。11月15 日下午7點放映1994年拍成的「愛情萬歲」;11月16日下午7點放映1993年拍成的「青少年哪吒」,以及蔡明亮所拍最出名的電視電影「小孩」。查詢 詳情或購票,可洽哈佛大學電影資料館617-496-6604,或新聞組秘書袁佐鈿電話617-737-2057。

圖片說明:
蔡明亮和李康生昨日抵達波士頓,在新醉瓊樓和本地媒體晤談。(菊子攝)

星期一, 11月 09, 2009

哈佛十三日起辦蔡明亮電影展

哈佛大學電影檔案館和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合作,將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舉辦「蔡明亮過去與現在(Tsai Ming-Liang then and now)」電影回顧展,並已邀得蔡明亮導演於十三日(週五)晚七點放映「天邊一朵雲」時,與觀眾晤談。
哈佛電影檔案館表示,這一蔡明亮電影回顧展系列,將共放映三部平日難得一見的蔡明亮往年作品,另有一場只對哈佛大學師生開放的特別試映會,放映蔡明亮還未正式公映的最新作品「臉譜(Face)」。
「蔡明亮過去與現在(Tsai Ming-Liang then and now)」電影回顧展將放映的影片,分別為蔡明亮最出名的兩部現代亞洲電影「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愛情萬歲(Vive l’Amour)」,以及映演次數不多的「天邊一朵雲(The Wayward Cloud)」。
哈佛電影檔案館認為這三部影片既都源於蔡明亮的著迷於現代城市人的疏離感及性挫折,也都有一名共同的男主角─李康生。
李康生和蔡明亮之間的演導關係,經常被人比做有如Monica Vitti 和安東尼奧尼(Antonioni)。李康生和Monica Vitti都是疏離的城市居民,也是情慾人物的象徵,有著爭議性身份及慾望的物體。
經常被人比做安東尼奧尼的蔡明亮,是在從電視轉行進電影時,發掘了李康生,而李康生也從此有如蔡明亮的缪思及創作夥伴。蔡明亮甚至把他拍片時的慢而沉思式節奏,歸因於李康生故意的動作,以及他生動表達孤獨的痛苦與無精打采的憂鬱的那種能力。
這三部片都絕望般的指向無所不在的疏離感,以及似乎無法逃避的孤獨,但卻也擁有溫柔及喜劇性的一面。在他們描繪出孤獨及流離生活之際,也小心翼翼的追蹤著那些無可預測的,被遺棄的兩者之間的空間的網絡,幾乎看不見的軌跡及小儀式,不知怎的把人連繫到了一起。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秘書袁佐鈿表示,蔡明亮與李康生在應邀來美,參加「蔡明亮導演電影回顧展」之際,除了出席哈佛大學電影資料館所舉辦的座談會,還將參加哈佛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研討會,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年會,並接受波士頓地區媒體訪問。
  蔡明亮導演是馬來西亞華僑,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影戲系,執導以來獲獎無數。1993年蔡明亮導演的第一部影片,由李康生主演的「青少年哪吒」,獲得了東京影展銅牌獎。1994年他的「愛情萬歲」獲得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的「金獅獎」;1997年「河流」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1998年「洞」獲得坎城影展費比西獎;2005年他再以「天邊一朵雲」獲得柏林影展「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哈佛大學電影資料館(24 Quincy Street, Boston, MA 02138)將放映的蔡明亮電影片名及時間如下:11月13日下午7點放映2005年拍成的「天邊一朵雲」,導演將親自出席與觀眾晤談。當天門票十二元。11月14日晚七點,該館和「國際羅浮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Louvre)」合作,舉辦只開放給哈佛電影檔案館會員及哈佛師生的2009年新作「臉譜(Face)」特別試映會,蔡明亮這晚也將雖片登場。11月15日下午7點放映1994年拍成的「愛情萬歲」;11月16日下午7點放映1993年拍成的「青少年哪吒」,以及蔡明亮所拍最出名的電視電影「小孩」。查詢詳情或購票,可洽哈佛大學電影資料館617-496-6604,或新聞組秘書袁佐鈿電話617-737-2057。

圖片說明:
「臉譜」一片中的一個鏡頭。(圖由哈佛電影檔案館提供)
「天邊一朵雲」劇照。(圖由哈佛電影檔案館提供)

星期六, 11月 07, 2009

張禮能創造歷史當選劍橋市首名華裔市議員

麻州劍橋市真的創造了歷史。在投票站於十一月三日晚八點截止投票後的四十八小時,劍橋市選務局終於宣佈,張禮能當選為劍橋市市議員。這一宣佈,落實了張禮能成為劍橋市首名亞裔、華裔暨最年輕市議員的地位。
現年三十一歲,還是個哈佛及MIT學生的張禮能,在他獲悉自己正式當選後,興奮的和週圍的朋友、支持者擁抱,互相擊掌,握手。他說自己還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一旦當選,他的下一步是什麼,但在改善市府運作上,他的確有套計劃,要令市政府能更及時因應選民的回饋反應。
劍橋市今年有一名錯過報名截止日期的參選者,Marjorie Decker,發動了一場「填寫進選票」的選戰。由於這一情況,使得計票比往年更複雜,也導致結果公佈時間,推遲了近兩日。
今年的劍橋市選舉,共有一萬六千人出席投票,較2007年的大約有一萬三千人投票增加了約17%。三日晚的初步結算,張禮能這名選舉新人已露出可能當選跡象,但他仍保守的交叉著手指表示,希望一切成真。
計票結果,Marjorie Decker這名參選者,也順利當選了。
在麻州大道這耆英中心內計算的選票中,大約有3,590張輔助選票是投給市議員的,開票結果,有可能變更各候選人的獲票排名。張禮能共獲得1,540票,另加213補助票。
在這場選舉中,錯過報名截止日期,以填寫進選票方事參選的Marjorie Decker,順利當選。遞補默菲(Brian Murphy)去州政府擔任運輸局局長所遺空缺,當了一陣子臨時議員的沃德(Larry Ward),卻被張禮能擠了下台。

圖片說明:
張禮能(左)與未婚妻周吟日前出席華埠活動,請華人遊說朋友的朋友投他一票。(菊子攝)

行政院延攬海外科技人才訪問團19-21日訪波

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率領的「2009年行政院延攬海外科技人才訪問團」,將於11月19日至11月21日間,造訪波士頓,並於20日下午2點至晚上8點在劍橋市之Le Meridian Cambridge(20 Sidney St., Cambridge, MA)舉辦企業和研究單位與海外人才1對1媒合洽談會(HiRecruit Boston Job Fair)。
這一攬才活動是由國科會、經濟部及教育部共同主辦,共計32個產、研單位參加,提供至少1,532個職缺。旨在擴大吸引海外人才回台服務,部份企業並提供在美國及大陸的職缺。
本年度參加波士頓就業展(Boston Job Fair)的徵才廠商包括: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AcBel(USA) Polytech、益華電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
台灣自2003年啟動攬才活動以來,6年之間,共計延攬了3,016人回台服務;加上搭配「HiRecruit」(http://hirecruit.nat.gov.tw)攬才網的求才功能,已成為媒合產、學、研各界和海外科技人才「求才與求職」的重要平台。
目前在HiRecruit網站上的求才單位已超過986家,人才會員也已超過萬人,達10,783人。
這次攬才團所提供職缺大致有4大類別,分別為半導體、光電、資通訊、金屬材料、生技、製藥及綠能等產業。職銜種類包括(1)企業經營管理主管(2)研發主管(3)工程師(4)研發人員等,職缺需求包含生產經理、品管經理、採購經理、研發經理、行銷經理、銷售經理、應用軟體經理、製程經理、產品分析經理、技術開發主管、製程開發主管、專案管理主管、行銷企劃主管、產業研究與分析主管、光電研發工程師、材料研發工程師、光學研發工程師、電子電路設計工程師、面板設計工程師、偵測元件製程開發工程師、IC設計工程師、資深類比IC設計工程師、資深軟體工程師、資深系統工程師、化工化學工程師、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機械工程師、應用工程師、工程師、研究員、材料研發人員、機能性材料研發人員、新纖維材料及技術開發人員、不織布技術研發人員、能源技術研發人員、部門業務推廣人員及能源技術研發人員等。
在吸引海外人才之配套措施方面,研發替代役自2007年3月開放申請以來,已有38個產、學、研單位成功地延攬到49位海外研發替代役人才。申請人只要具備教育部採認之國外大學校院碩士以上學歷,均得報名甄選服研發替代役;且海外徵選為外加之員額,不須與國內學子競爭。此外,亦有延攬科技人才經費之補助,其中「伯樂計畫」便是針對海外資深專業科技人才所設計的延攬措施,4年來已成功延攬71位資深人士返國,提供國內產、官、學界諮詢服務,協助提升國內研發及管理能量。另今年5月初,內政部公告實施「吸引全球優秀外籍人才來台方案」,透過核發「就業PASS」、「學術及商務旅行卡」、「永久居留卡(梅花卡)」的三卡措施,提供外籍優秀人才來台簽證及通關之便利及禮遇。

過去外籍人士抵台工作,需先向勞委會申請工作許可,再到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辦理簽證,並向內政部申請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證,過程繁瑣,且耗時較久。新措施整合不同部會審核及發照作業,整體流程大幅簡化。凡符合資格之外籍人士,可申請簽證、就業許可函、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等4種准證合一的「就業PASS卡」。申請人可委由外籍專業人士、雇主或委託代理人,向我國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提出申請。至於已來台者,則由雇主或委託代理人直接向入出國及移民署提出申請。針對專業及投資移民,政府也核發「永久居留卡(梅花卡)」。凡屬於我國所需的高級專業人才,或在我國投資達一定金額並符合相關規定的外籍人士,經申請並審查符合資格者,可領取「永久居留卡(梅花卡)」,在台居留日數可不受每年183日的限制。
今年攬才團的活動,仍以企業與人才媒合商談會為主,另「政府聯合諮詢服務台」將提供海外「研發替代役」制度簡介、外國人來台工作相關作業、境外科技人才來台子女就學辦法等諮詢服務;「台灣觀光及居住環境推廣區」將提供台灣居住及觀光環境介紹;「攬才推廣服務台」則提供美國人才職缺查詢及如何使用HiRecruit攬才網站服務等。有意參加波士頓就業展者,可逕自上網登記http://hirecruit.nat.gov.tw/english/index.asp,或以電郵傳至 newyork@taitra.org.tw,如需進一步洽詢,可電外貿協會駐紐約辦事處(Taiwan Trade Center New York)Unice Wu ,電話 212-904-1677 分機 106。

張禮能創歷史記錄 當選劍橋市市議員

麻州劍橋市真的創造了歷史。在投票站於十一月三日晚八點截止投票後的四十八小時,劍橋市選務局終於宣佈,張禮能當選為劍橋市市議員。這一宣佈,落實了張禮能成為劍橋市首名亞裔、華裔暨最年輕市議員的地位。
現年三十一歲,還是個哈佛及MIT學生的張禮能,在他獲悉自己正式當選後,興奮的和週圍的朋友、支持者擁抱,互相擊掌,握手。他說自己還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一旦當選,他的下一步是什麼,但在改善市府運作上,他的確有套計劃,要令市政府能更及時因應選民的回饋反應。
劍橋市今年有一名錯過報名截止日期的參選者,Marjorie Decker,發動了一場「填寫進選票」的選戰。由於這一情況,使得計票比往年更複雜,也導致結果公佈時間,推遲了近兩日。
今年的劍橋市選舉,共有一萬六千人出席投票,較2007年的大約有一萬三千人投票增加了約17%。三日晚的初步結算,張禮能這名選舉新人已露出可能當選跡象,但他仍保守的交叉著手指表示,希望一切成真。
計票結果,Marjorie Decker這名參選者,也順利當選了。
在麻州大道這耆英中心內計算的選票中,大約有3,590張輔助選票是投給市議員的,開票結果,有可能變更各候選人的獲票排名。張禮能共獲得1,540票,另加213補助票。
在這場選舉中,錯過報名截止日期,以填寫進選票方事參選的Marjorie Decker,順利當選。遞補默菲(Brian Murphy)去州政府擔任運輸局局長所遺空缺,當了一陣子臨時議員的沃德(Larry Ward),卻被張禮能擠了下台。

圖片說明:
張禮能(左)與未婚妻周吟日前出席華埠活動,請華人遊說朋友的朋友投他一票。(菊子攝)

星期四, 11月 05, 2009

Thomas Menino不倒翁 順利五度連任波士頓市長

波士頓市在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以57%的高得票率,順利第五度連任,把波市市長的在位年期記錄,從十六年延向廿年。
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也出現自1993年以來最高的市級選舉投票率,共約十一萬人投出神聖一票,以63,123票,把現年六十六歲,曾任保險銷售員,來自海德公園(Hyde Park)的萬寧路,留在市長寶座上。
三日晚,萬寧路在柯普利廣場的費爾蒙柯普利廣場酒店(Fairmont Copley Plaza hotel),當著數以百計的支持者,喜氣洋洋的發表當選感言時,台下群眾中有不少人穿著印有「締造了歷史(History Made)」字樣,袖子上印有五字的T恤。
現年四十歲,從1999年起已在位九年的波市不分區市議員米高法拉提也成績不俗,獲得42%的選票。他在多徹斯特的義大利餐廳Venezia中對支持他的群眾說,雖然選舉結果未如預期,但過去一年來,他們提高了波士頓市每一社區居民的期望,也讓許多人的心意,有機會表達出來。他共獲得46,768票。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這次順利連任,讓他加入了極少數的傳奇美國城市鉅子行列,包括從1989年起就在位的芝加哥市市長戴雷(Richard M. Daley)。
波士頓環球報在該報文章中表示,許多受訪選民都把這場選舉看作一場公民投票,支持萬寧路的認為市府發展是往正確的方向走,支持米高法拉提的,多半只是覺得在位者已在位太久,是該換新人上場了而已。
今年的市長選舉,是萬寧路自1993年上任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包括兩名有廣泛選民支持的在位市議員在內的三名挑戰者,都很早就加入選戰,並不斷批評萬寧路的在位時間太長、討厭科技、忽略發展,以及他的管理風格等。米高法拉提一度批評萬寧路獨裁、秘密。
一向臉皮很薄的萬寧路,基本上故意忽視這些攻擊,花大量時間出席剪綵等社區活動。他還花了二百萬元競選,米高法拉提只有一百三十萬元。
撰寫波士頓政治歷史的波士頓學院史學家奧康納(Thomas H. O’Connor)表示,萬寧路現在承諾的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但他在下一任期中,將須面對就米高法拉提競選陣營所提議題去做改善的壓力,包括工地撥給波市居民的工作數量,波市公校的狀況,以及波士頓重建局所扮演的角色等。
強調自己支持任期制,遞出議案呼籲市議員任期應限制為最長十二年的波市市議員約翰托賓(John Tolbin)也表示,這次競選的好處之一,就是前述那些議題更受人注意。
三日晚,萬寧路在當選致詞中也表示,自滿是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
波士頓地方自治研究局會長泰勒(Samuel R. Tyler )表示,在市府稅收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萬寧路將必須做些困難的決定。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左)在華埠的最大助選功臣,非陳毓禮(右)莫屬。(菊子攝)
米高法拉提(左)拉攏尹常賢(右),以聯袂姿態競選,得票率高達42%,難怪支持者三日晚高喊「我們會回來」。(菊子攝)

波市不分區市議員康納利、默菲連任成功 西語裔亞萊奧、非裔普斯利新人上任

三日晚的波市市級選舉結果,不分區市議員部份,二名競選連任者,約翰康納利(John R. Connolly)及史帝芬默菲(Stephen J. Murphy)順利當選,新人費力士。亞萊奧(Felix G. Arroyo, Jr.)及雅仁那。普斯利(Ayanna S. Pressley)登上寶座。
其中的亞萊奧約繼其父之後,成為波士頓市議會第二位拉丁裔市議員。雅仁那。普斯利則成為波市的首名女性非洲裔市議員,也是近廿年來的波市首名黑人不分區市議員。
現年三十六歲的康納利以最高票當選,獲得51,308 票,比現年五十二歲,從1997年起就已在位的史帝芬默菲的50,962票多346票,得票數都高於總投票數111,067的50%。現年三十歲,從事社區及勞工組織行業的亞萊奧獲得45,099票,得票率41%。現年三十五歲,來自芝加哥,參選前擔任聯邦參議員克里(John F. Kerry)的政治主任的普利斯獲得41,847票,得票率為38%。
一名海德公園居民表示,他從未見過那一次選舉像今年的波市不分區議員競選一樣,有那麼多的年輕又有能力的專業人士參選。
現年三十四歲,在麻州州長派區克政府內的職務為創造工作機會的鐵托傑克遜(Tito Jackson)獲30,173票,雖然是第五高票,卻和市議員席位緣憾一面。
得票數排第六的為現年三十四歲,曾任米高法拉提助理的肯尼利(Andrew P. Kenneally),現年三十八歲,曾任波市長萬寧路拉丁裔聯絡員的康沙雷斯(Tomas Gonzalez)排第七,現年三十三歲,曾是南特基(Nantucket)鎮議員(selectman)的班奈特(Doug Bennett)排第八。
在波市分區議員選舉部份,九個分區的在位者全都競選連任,其中有四區有競爭者。但都競選連任成功,包括東波士頓的第一區市議員拉馬汀納(Salvatore LaMattina)、洛士百利第七區的查克透納(Chuck Turner),任務丘(Mission Hill)第八區的波市議會現任議長麥可羅斯(Michael P. Ross) ,以及奧斯頓布萊頓(Allston-Brighton)第九區的席歐默(Mark S. Ciommo)。
同額當選的一眾議員中,轄區包括華埠的林乃肯(Bill Linehan)獲得9,278票,得票率97%。

費奇堡市黃素芬 昆士市柯奇 雙雙成功連任

麻州今年的市級選舉結果,令不少市鎮的在位者落馬下任,但華人社區較為關心的費奇堡(Fitchburg)市市長黃素芬,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雙雙成功連任。
在費奇堡市,在位市長黃素芬獲得2923票,得票率59.23%,打敗了競爭者,僅得708票,得票率14.35%的沃新(Michael Voisine),以及以填寫進選票(write-in)方式參選,僅獲1304票的挑戰者董納利(Thomas Donnelly) ,順利連任。
在昆士市,在位市長柯奇(Thomas Koch)獲得13,230票,以高出1955票打敗了捲土重來,獲11,275票的挑戰者,也是前任昆士市長的威廉范蘭(William Phelan)。
柯奇在謝票時眼中含淚,向支持群眾表示「我沒辦法告訴你們,這(結果)多讓人感謝(I can’t tell you how gratifying this truly is)」。
一路幫助柯奇競選的昆士市市長助理邱潔芳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她說:「我們贏了兩千票。柯奇的勝利真正體現了選民想要什麼、想要誰。」
她還補充到,柯奇是昆士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市長,為亞美社區和市政廳之間架起交流的橋樑。這次的選舉和投票過程,也有許多亞裔人士積極參與。
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聯合主席暨消防員黃永康也表示,選舉結果令他十分振奮,因為「柯奇是個好人」。住在昆市十餘年的張媚說,她非常高興柯奇能夠當選,因為他為昆士做了許多事,例如興建學校、蓋老人房等。另一位華裔人士杜春梅則說,柯奇之所以獲勝主要是因為他為人誠實且平易近人。
在昆士市中,華裔居民較多的第六區,競選連任的麥南米(BRIAN MCNAMEE)以 2,598票順利連任。第五區的古楚(DOUGLAS GUTRO)在無人角逐下,以3,192票同額當選。
麻州今年的市級選舉結果,令麻州市鎮首長將出現例年來最多元化的景象,其中羅倫斯(Lawrence)市選出麻州首名拉丁裔市長,牛頓市也選出該市首名非洲裔市長。
羅倫斯市數以百計喜氣洋洋的選民,三日晚聚在市政府大樓前吟唱著「Si se puede」這西班牙文代表「是的,我們能」的口號,許多人還高興得舞蹈、流淚,來歡迎多明尼加(Dominican)出生的藍提聒(William Lantigua),以54%的得票率當選市長。
牛頓市選民則選出該市首名非洲裔市長華倫(Setti Warren)。他曾參加伊拉克戰役,也曾任聯邦參議員克里(John F. Kerry)及柯林頓(Bill Clinton)的助理。他以11,210票,擊敗在出選中得票數比他高,大選時獲10,747票的麻州眾議員芭瑟(Ruth Balser)。
已在位三任的牛頓市市長柯恩(David Cohen)未競選連任。
麻州今年的市級選舉,似乎不利在位者。從1984年以來,已在位十三任,是麻州內在位時間最長市長的北亞當斯(North Adams)市市長巴瑞特(John Barrett III),將落馬下任。他的挑戰者,現年五十五歲的(Dick Alcombright)艾康布萊特(Dick Alcombright)獲得58%的選票。
在一眾選舉中,最激烈的競爭是林(Lynn)市市議員法蘭根(Judith Flanagan Kennedy)以廿七票擊敗在位者小克蘭西(Edward J. Clancy Jr.)。
在費奇堡市,在位市長黃素芬獲得2923票,打敗了競爭者沃新(Michael Voisine),以及以填寫進選票方式參選,僅獲1304票的挑戰者董納利(Thomas Donnelly)
在昆士市,在位市長柯奇(Thomas Koch)獲得13,230,打敗了捲土重來,獲11,275票的挑戰者,也是前任昆士市長的威廉范蘭(William Phelan)。(徐凱俐參與撰寫此稿)

圖片說明:
昆士市支持現任市長柯奇的華裔民眾黃志康(左二)、昆市長亞裔助理邱潔芳(左四)等人在慶祝柯奇成功連任的會場。(圖由徐凱俐提供)
昆士市市長柯奇(左二)帶著掩不住的滿臉歡欣和家人一起謝票。(圖由徐凱俐提供)
麻州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右)順利連任。(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Thomas Menino勝選將第五度連任

波士頓市在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以57%的高得票率,順利第五度連任,把波市市長的在位年期記錄,從十六年延向廿年。
十一月三日這天,波士頓市也出現自1993年以來最高的市級選舉投票率,共約十一萬人投出神聖一票,以63,123票,把現年六十六歲,曾任保險銷售員,來自海德公園(Hyde Park)的萬寧路,留在市長寶座上。
三日晚,萬寧路在柯普利廣場的費爾蒙柯普利廣場酒店(Fairmont Copley Plaza hotel),當著數以百計的支持者,喜氣洋洋的發表當選感言時,台下群眾中有不少人穿著印有「締造了歷史(History Made)」字樣,袖子上印有五字的T恤。
現年四十歲,從1999年起已在位九年的波市不分區市議員米高法拉提也成績不俗,獲得42%的選票。他在多徹斯特的義大利餐廳Venezia中對支持他的群眾說,雖然選舉結果未如預期,但過去一年來,他們提高了波士頓市每一社區居民的期望,也讓許多人的心意,有機會表達出來。他共獲得46,768票。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這次順利連任,讓他加入了極少數的傳奇美國城市鉅子行列,包括從1989年起就在位的芝加哥市市長戴雷(Richard M. Daley)。
波士頓環球報在該報文章中表示,許多受訪選民都把這場選舉看作一場公民投票,支持萬寧路的認為市府發展是往正確的方向走,支持米高法拉提的,多半只是覺得在位者已在位太久,是該換新人上場了而已。
今年的市長選舉,是萬寧路自1993年上任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包括兩名有廣泛選民支持的在位市議員在內的三名挑戰者,都很早就加入選戰,並不斷批評萬寧路的在位時間太長、討厭科技、忽略發展,以及他的管理風格等。米高法拉提一度批評萬寧路獨裁、秘密。
一向臉皮很薄的萬寧路,基本上故意忽視這些攻擊,花大量時間出席剪綵等社區活動。他還花了二百萬元競選,米高法拉提只有一百三十萬元。
撰寫波士頓政治歷史的波士頓學院史學家奧康納(Thomas H. O’Connor)表示,萬寧路現在承諾的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但他在下一任期中,將須面對就米高法拉提競選陣營所提議題去做改善的壓力,包括工地撥給波市居民的工作數量,波市公校的狀況,以及波士頓重建局所扮演的角色等。
強調自己支持任期制,遞出議案呼籲市議員任期應限制為最長十二年的波市市議員約翰托賓(John Tolbin)也表示,這次競選的好處之一,就是前述那些議題更受人注意。
三日晚,萬寧路在當選致詞中也表示,自滿是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
波士頓地方自治研究局會長泰勒(Samuel R. Tyler )表示,在市府稅收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萬寧路將必須做些困難的決定。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左)在華埠的最大助選功臣,非陳毓禮(右)莫屬。(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為成功五度連任喜滋滋。(菊子攝)
米高法拉提(左)拉攏尹常賢(右),以聯袂姿態競選,得票率高達42%,難怪支持者三日晚高喊「我們會回來」。(菊子攝)

星期三, 11月 04, 2009

哈佛與中央黨校合作探討「中國社會發展」方向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中國計劃和中央黨校合作的第二屆「中國社會發展論壇」,日前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蔡氏禮堂及貝佛(Belfer)個案研究室,舉行了為期兩日的研討。九名黨校代表與十餘名哈佛及MIT教授熱絡交流,期許下屆再聚。
這場論壇由哈佛大學副校長Jorge Dominguez,中央黨校代表團團長張伯里、中國駐美公使謝鋒,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以及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傑出服務教授布魯姆(Barry R. Bloom)等人致詞開幕。二日內共辦了八場活動,分別討論「社會平等」、「教育和公民社會」、「城鄉協調發展」、「政府與民間的關係」、「社會價值與社會政策」、「人口、環境與健康」等議題。
在開幕致詞中,布魯姆(Barry R. Bloom)引用孔子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格物…致知…,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來點出兩校合作這一計劃的終極目的,在充份利用Jorge Dominguez所說的哈佛兩大優點,教育與研究,來腦力激盪出更好的未來中國社會發展之路。
布魯姆也點出「中國社會發展論壇」的源起,說明2001、2002年左右,「非典(SARS)」事件發生時,由劉遠立教授所統籌的「中國計劃(China Initiatives)」,嚐試找出哈佛大學可為中國領導人提供那些協助,拜訪了中央黨校,發展出夥伴關係。他們回哈佛後,邀集校內中國專家,於2007年在北京召開了 第一次會議,請這批最優秀的頭腦協助中國構思如何因應中國面對的種種困難挑戰,諸如醫療健保服務的貧富差距等。
今年他們在哈佛召開第二次論壇,特地邀請非中國問題專家的學者們來腦力激盪,竟意外發現,中國已成顯學,幾乎每個領域的教授都對中國有或多或少的瞭解,或者做有研究。
中共中央黨校科研部主任,也是這次論壇中國黨校代表團團長的張伯里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中國經歷過三次歷史性的,從高度集中轉型為計劃經濟,從社會主義轉型為管理經濟,從封閉社會成為半開放社會等的新社會轉變,十三億人民的生活都有明顯改善,但中國在繼續發展上面對著消費、投資及出口這經濟的三頭馬車如何平穩駕馭,人口增長與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平衡等新社會問題,就如哈佛教授蕭慶倫所指出的,中國的經濟發展不但對中國有直接影響,也對外部世界有很大衝擊,中央黨校這趟訪美,希望既有助於哈佛師生對中國的瞭解,也為兩校共同努力,追求真理奠下基礎。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艾許學院(Ash Institute for Democratic Goverance and Innovation)院長賽奇(Anthony Saich)當天以一席「中國在有深遠影響社會經濟轉型期間的政府治理」講談,為論壇揭開序幕。他在會中展示,2003年至2007年間,他所主持,在中國各地訪談四千人的人民對地方村鎮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透露出一些有趣的結果,包括中國人民對地方村鎮政府的施政滿意度大幅提高,從2003年的23.7%及43.9%增加到69.3%及75.6%。但人民滿意度最高的「計劃生育」,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不關心的施政項目,
賽奇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重新定義了社會結構,私人企業應該扮演的角色,政府官員對社會應負什麼責任,在中國強調「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新政策中,成了人民與政府都積極摸索的課題。目前中國人民最希望政府做的是集中精力在創造工作機會上。
被譽為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家之一的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當天在「社會平等」這一座談中,以「建構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為題指出,中國要達成建構和諧社會這目標,必須解決五個問題,包括實現共同富裕,解決貧富對立,化解社會矛盾,發揮司法效能,反對民族分裂與維護國家統一,建立核心的價值觀體系等。
在這二日的論壇中,其他的講題及講者包括「社會平等」座談中的哈佛教授Mary Jo Bane談「社會福利和扶貧政策」,清華法學院副院長申衛星談「在中國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土地所有權制度」,哈佛社會學教授懷默霆(Martin Whyte)談「中國人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不平等」。
在「教育和公民社會」座談中,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胡振梁談「中國未來領導人的教育與培訓」,哈佛丘成桐教授談「如何更好造就中國領銜的科學家」,哈佛教授Fernando Reimers談「教育政策:相關的國際經驗」。
在「城鄉協調發展」座談中,中央黨校社科系導師向春玲講「中國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胡必亮談「中國建設新農村的戰略選擇」,哈佛教授Dwight Perkins談「支持中國農民工:福利還是投資?」,哈佛教授蕭慶倫談「中國衛生發展的長遠問題」。
在「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座談中,哈佛教授Tarun Khanna談「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相互作用:比較中國和印度」,中央黨校哲學與戰略學教授段培君談「中國科學發展中的社會組織定位」,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局宏觀戰略發展部部長程偉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哈佛講師朱幼飛談「私營部門與社會責任:社會問題的商業解決方案」。
在「社會價值與社會政策」座談中,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謝魯江談「中國現代化與市場化進程中的文化重構問題」,哈佛教授Gary King談「如何測量民意」,哈佛教授Kenneth Winston談「中國職業化、專業化與素質建設」。
在「人口、環境與健康」座談中,中央黨校教授王紅談「以人為本,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談「中國的城市化與財富創造」哈佛教授David Canning談「中國和印度的健康與財富」,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院中國工程項目執行主任Chris Nielsen談「平衡中國對環境和能源發展的需求」,哈佛公衛學院中國項目主任劉遠立談「測量中國的衛生系統績效」。
會議中還邀得中華醫學基金會主席陳致和擔任其中一場講座的主持人。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的中國審計部總審計師孫寶厚、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局宏觀戰略研究部部長程偉、上海市副秘書長蕭貴玉、湖南省副省長郭開朗等人都全程出席了這會議。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傑出服務教授布魯姆(Barry R. Bloom)(左起)、中央黨校代表團團長張伯里、哈佛大學副校長Jorge Dominguez,中國駐美公使謝鋒,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艾許學院(Ash Institute for Democratic Goverance and Innovation)院長賽奇(第二排左一)、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第二排左三)等「中國社會發展論壇」嘉賓及講者。(菊子攝)

哈佛公衛學院中國項目主任劉遠立講談「測量中國的衛生系統績效」。(菊子攝)

程偉(左起)、段培君、Tarun Khanna、謝魯江、朱幼飛等人是「政府與民間關係」座談的主講人。(菊子攝)

國際知名的醫療保險融資及社會保險專家暨哈佛教授蕭慶倫(左),和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右),在會議中的小休時間中交流。(菊子攝)

星期二, 11月 03, 2009

中華公所職員改選 新添核數候選人

紐英崙中華公所一日宣佈,今年的職員改選候選人,除了早已各自召開記者會的兩組人馬外,新增一人。現任中華公所英文書記的陳國華,已獲甄氏宗親會和梁忠孝堂提名,將以獨立候選人姿態參選核數一職。
紐英崙中華公所的下屆職員改選,訂十二月一日舉行。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在十月三十一日的報名參選時間截止後,以電子郵件公佈了一份表格,列明各候選人參選什麼職位,獲得那些僑團提名,提名表遞交進中華公所的日期是那一天等資料。
今年的中華公所職員改選,因各候選人及其助選員在僑社內的友誼關係錯綜重疊的比率極高,各自競爭拉票時,華埠各僑團、公所及其出席中華公所會議代表,幾乎無不感到左右為難。
中華公所歷年選舉以來,首次向外公佈的這一各僑團提名表,或將在最後一刻左右部份僑團及公所的投票決定。
根據該一表格,從十月十一日起到三十一日止,兩組參選人馬的獲提名概況如下:
主席梁永基、中文書記李嘉玲、英文書記雷景林、財政黃光野、核數梅惠聰的這一組,依序獲五、四、四、四、十六僑團提名。
主席余麗瑛、中文書記翁宇才、英文書記陳文浩、財政譚兆倫、核數梅惠聰的這一組,依序獲十三、十一、十一、十一、十六僑團提名。
獨立參選核數的陳國華有甄氏宗親會和梁忠孝堂兩僑團提名。
最早宣佈參選,在僑社內活躍時間並不長的梁永基,共獲五個僑團提名,包括僑聲音樂社,黃氏宗親會、世界廣東同鄉會、遡源公所,以及梁忠孝堂。
其中梁忠孝堂只提名梁永基參選主席,並未提名同組的其他四人。
早從1990年初起,就在僑社內活躍非常,歷任多個僑團主席或會長的余麗瑛,共獲有十三個僑團提名,聲勢最壯。包括洪門致公堂、余風采堂、至德三德公所、紐英倫廣東同鄉總會、國民黨、港澳之友、至孝篤親公所、紐英倫婦女會、昭倫公所、華經會、華埠青年會、梅氏公所、阮氏公所等。
其中洪門致公堂和余風采堂只提名余麗瑛參選主席,其餘四個職位未提名任何人參選。
身為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的梅惠聰是這場選舉中,唯一左右逢源的候選人,在廿個參與提名的僑團中,獲得為數最高的共十六個僑團提名,原本已篤定同額當選,但陳國華獲兩僑團提名,在最後一分鐘臨時加入戰局,使得核數這一職位的花落誰家,可能出現變數。
從這張提名表上,還可見到的有趣現象包括,廿個僑團中有四個僑團只提名了一人參選五個職位中的其中一職。其中波士頓安良工商會、甄氏公所、各提名一人參選核數,洪門致公堂和余風采堂雙雙提名余麗瑛參選主席。

星期六, 10月 31, 2009

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將跨入研擬行動計劃的第二階段

為製定華埠2010年總體發展計劃而舉辦的「華埠的未來:2010年的展望與目標」系列會議,廿九日在舉辦完有近百人出席的第三場社區會議後,收集民意的第一階段告一段落。華埠牌樓聯盟與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預定二週後整理出報告草案。
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將是由三家顧問公司根據華埠民眾的理想與目標,研擬出發展策略及行動計劃,再回頭和社區討論。
根據華埠牌樓聯盟公佈的資料,第一階段的工作為研究展望與目標。他們一共舉辦了三場社區會議,並個別訪問了十八人。
三十日晚,近百名出席民眾分別就經濟發展、房屋、公共空間、公共安全、環境與健康、和鄰接區域互相融合(compatible edges)、社區身份及文化根源(community ident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等七大項目的理想、目標及策略(goal objective and strategies)進一步發表意見。
在環境與健康部份,當晚的出席者最支持的策略是,籲請商業機構攜手合作,找出解決垃圾及噪音問題辦法,以及加強推行華埠清潔運動。
在公共空間上,最多人支持興建圖書館,其次為建文化中心,還有為智障人士而設的娛樂中心等。
在公共安全上,要設計出行人可安全通行的十字路口,維護晚間的戶外安全就應多派警員巡邏。
在經濟發展上,最多人支持通過清潔、美觀和改善地方治安等方式,來改善華埠形象,進而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出席者中也有許多人支持在樓宇屋頂建屋頂花園或溫室,種植蔬果。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還為此特地寫了一篇中英文的個人意見,從西岸金山的華埠歷史說起,並強調大家都想生活過得好,但首要的是解決居住問題。
這第一階段目前的初步總結為,人們希望華埠是個可持續發展,充滿活力的亞裔中心,既可為新移民提供必要的服務與居所,也能吸引新的、多元化的經濟發展,容許不同年齡、族裔,經濟能力及生活方式的人,各適其式的在華埠之內和樂生活。既有適當的活動空間、聚會場所,也有良好的空氣品質、安靜及清潔的環境,治安當然也要良好。
在房屋上,人們希望華埠內有數量、種類更多的住宅可供選擇,包括可負擔住宅、老人屋,以及寬敞到能讓一家人舒適同住的住宅。
在戶外環境上,要街道平整、乾淨,有公園,有可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場所或空間,有安全的環境,即使是晚上,人們也能毫無顧忌的在街頭穿梭,具有華埠特色的一些活動、商鋪、建築或門面等,都應保存。
華埠牌樓聯盟項目協調員梁志生當晚也藉機會報告了夏利臣街─阿爾巴尼街研究計劃的進展,說明該一區域和華埠鄰接,包括濠江芽菜、華福樓、中華頤養院、平價市場、中國超市等,都是和華埠社區有緊密關係,也應是華埠未來發展、擴大的方向。華埠在做總體發展計劃時,應對積極關心該地區的未來規劃。
查詢相關詳情,可洽華埠牌樓聯盟項目協調員梁志生617-851-8520。

圖片說明:

華埠牌樓聯盟項目協調員梁志生呼籲華埠社區民眾關心華埠旁的阿爾巴尼街及報紙街(也就是前鋒街Herald St.)一帶的未來發展。(菊子攝)

陳逢想(前左二)、黃述沾、陳灼鋆等人都是夏利臣街─阿爾巴尼街研究計劃的顧問委員之一。(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