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16, 2012

波市亞裔房東盼議會通過保護房東法


波士頓亞裔房東協會14日晚談「錢」,講裝修貸款、財富管理,呼籲房東們促請麻州議員通過保護房東法。
波士頓亞裔房東協會在潘樹仁、劉伯岳等人經營下,已形成規模,每個月都有四十到六十,甚至更多的房東,共聚一堂,學習新知,交流經驗。
這些房東們每次聚會,從晚上六點到十點,長達四個小時,卻一點也不累似的,九點以前聽演講者以英文講談當房東須知的各項議題,九點以後,以中文舒暢討論各自的特定問題。
房東們最頭痛的問題,迄今仍是遇上潑辣、賴皮房客時怎麼辦。每逢有房東提起面對驅逐房客困境時,討論立即火熱,曾經有切身之痛的房東,更是分享經驗。
房東之一的鹿道京(David Lu)和協會主辦人潘樹仁當晚在會中提醒房東們注意,麻州眾議員,代表傅萊明罕(Framingham)Chris Walsh,已提案修改麻州總法中的第186章第15B-C節,把准許房東徵收遲繳房租罰款的期限,從30天降為10天。
David Lu促請房東們各自打電話給代表自己所住區域的州議員,促請支持通過這麻州眾議會第2273號法案。
潘樹仁並提醒房東們,在草擬租約時,記得加入遲交房租要罰款,每遲一天罰五元之類的字句。這樣一來,一旦與房客有爭執,鬧到上法庭時,才有憑證支持。
其中一名房東感慨表示,她有一名房客在兒童醫院工作,房客的女兒是畫家,時薪至少25元,兩人加起來的月收入,高逾萬元,卻賴房租,履催不果,鬧上法庭,最後法官雖然判她贏了,她卻還是收不到房租。法官告訴她,可有25年的追討期,但這名房客後來申請破產。她認為麻州議會應修訂法律,容許房東從不交房租房客的每月薪資單中,直接扣取房租。
劉伯岳建議房東們看看「世界上最糟房客(World’s Worst Tenants)」這電視節目。潘樹仁表示,看來驅逐爛房客仍是房東們最頭痛問題,下次可再專場討論。
十四日晚,波士頓亞裔房東協會在麻省理工學院史龍管理學院E51-395 室舉行本月份講座,有富國住宅貸款部(Wells Fargo Home Mortgage )Cora Holbrook主講「住宅翻修專用貸款」,AegonWorld Financial Group的夏根娣(Cathy Xia)講資產管理「你的財富與你」。
Cora Holbrook指出,富國公司是目前房貸市場上,極少數提供翻修貸款的機構。凡是一至四個單位的住宅物業,或是只有20%面積作商業用途的商用單家庭物業,可向該公司申請翻修貸款,額度上限為翻修費用的75%。如果申請者的資產負債率在38%41%之間,信用分數720以上,銀行中存有很多錢做抵押,應該很輕鬆就能貸到錢。目前的利率約為4.5%,交割費用(closing cost)視代辦律師而定,銀行另外收取手續費、審核費等。一般在4560天內就可辦妥手續,取得資金。
查詢波士頓亞裔房東協會詳清,可洽潘樹仁(617834-4071


圖片說明:

            潘樹仁與David Lu和出席房東們討論促請麻州議會通過保護房東法。(菊子攝)

            Cora Holbrook()說明,翻修貸款只限一到四個單位的住宅物業申請。左為主持人潘樹仁。(菊子攝)

            劉伯岳建議房東們欣賞一下共有四集,每集半小時的「世界上最糟房客」電視節目。(菊子攝)

星期六, 7月 14, 2012

饒毅慨言回國發展子女人格成長更健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昨(十三)日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發表回國感言,以子女未來發展人格更健全為由,鼓勵有心從長遠角度兼顧事業與家庭者,打道歸國。
            哈佛大學醫學院中國專家學者聯合會(HMS-CSSA)昨日邀來2007年成為北京大學首位全球公開招聘院長,2008年「準確預測」了下村修、錢永健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饒毅,分享他的回國感言。
            慕名而來聽講的學生、學者,不但擠滿了禮堂,甚至還站到了禮堂外聽講。
            2005年在「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了25年以來,第二篇來自中國論文的饒毅,1983年從江西醫學院畢業,進上海第一醫學院讀碩士,1991年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博士後,1999年起就發光發亮,在科研上有陸續與諸多科學先進創辦神經研究所、開BIO2000研究生課,創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等的成就。
            饒毅備受矚目,不但因為他是北京大學首位全球公開招聘院長,他在2008年發表介紹綠色螢光蛋白及其發現者的文章兩天後,下村修、錢永健就得諾貝爾化學獎,更因為他還敢言。
2004年,他和王曉東、鄧興旺,建立北京生並科學研究所的那年,他就公開建言改革中國科技體制,建議中國科技部只管政策,不管經費。2007年起開始寫博客的他,前日(七月十二日)仍不改敢言本色,以「高考不能代考,科研經費申請不能有償代寫」為題,批評市場上出現的代申請經費公司。
            饒毅昨日的講談,非常坦率。他並不否認中國的整體大環境還並不完善,但指中國也自有優點。在帶妻小回國的問題上,他表示,有些人擔心子女接受教育的水平,但他看到的卻是在小孩子在中國成長,人格培養可以更自由無慮,反而不會有在美國成長時,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長期想著要適應、融入所謂主流社會的顧忌。
            昨日的會議主持者在會議結束時,建議饒毅出版一本「歸國寶典」,做為有心回國發展者的參考。
            饒毅將於今明兩日,在波士頓參加第四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北美校友聚會。



圖片說明:

            饒毅講談結束後被團團包圍。(菊子攝)

            饒毅講談會場不但有站位,還站到門外去了。(菊子攝)

布朗醫學院與浙大、成功兩校交流學生


國大專院校和中國大陸及台灣的院校合作、交流,早就不是新鮮事。同一學校內的同一院系,同時和大陸、台灣分別辦有合作、交流計劃的卻不多。羅德島州布朗大學醫學院在路可(Luke)基金會贊助下,成為先猷。
            布朗與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國際中醫交流項目,是五年前由布朗大學Alpet醫學院國際醫學系訪問學生副院長(Associate Dean of Medicine for Visiting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of Alpert Medical School)Julianne Ip提出來的,徵得路可基金會贊助後,訂定布朗與浙大兩校,各以每次兩人,一年共選送六名學生的方式,進行交流,開拓學生眼界,擴展其生活及行醫經驗。
            第一年舉辦後,有浙大學生表示,美國醫院醫生和病患之間的相處有如朋友方式,醫護人員十分尊重病患隱私及要求等行為,令人印象極深刻。布朗大學學生Jack Cossman則在到訪杭州兩個月後,為布朗的該項目草擬的一份準則。指出到浙大中醫學院交流,是羅州有心學中醫者的最佳途徑。到浙大交流的學生會住在國際保健中心,可選修四週到六週的課程。
            路可基金會透露,這醫學院學生交流計劃第一年舉辦時,就贏得家長稱讚。一名來自香港學生的家長Hong Chang Pang,還因項目辦得好,慷慨捐出一百萬元給布朗大學,以支持長期舉辦這交流項目。
            布朗大學醫學院附屬婦女及嬰兒醫院病理系教授,曾以馬來西亞華僑身份在台灣進修的宋健人,第二年起為布朗大學和成功大學牽線,辦起布朗和成大的醫學院學生交流項目,也經由路可基金會的每月一千元,最高一千五百元的贊助,每年各選四名學生互訪兩個月。布朗大學的學生可經由成功大學家庭醫藥/鄉鎮醫藥部,參加社區健康研究項目。
            據悉,成大醫學院和世界各地多所院校辦有交流計劃,但學生們偏愛申請與布朗交流的這項目,原因是二個月間,他們不但學到知識,還享受到與羅德島華人社區互動的溫暖。
            今年,來自浙大和成功大學的醫學院交換學生,正好同時期在布朗大學進修,又遇上美國國慶日,應邀出席迦納團契、鄭心恩等人的團契活動,賞煙花、吃燒烤之餘,呈現一幕和布朗學生交流之外的兩岸學生熱絡交流美景。
            路可基金會成員包括葉超、吳子平、畢靈頓、宋秀珍等人,日前也特地舉辦第四屆醫學院交流項目餐會,宴請承辦交流項目的宋健人教授、Julianne Ip和浙江、成功、布朗大學參加項目的學生們。

圖片說明:

            路可基金會的葉超(前排右二起)、吳子平、畢靈頓、宋秀珍(前左一),日前在中國客棧舉辦第四屆醫學院交流項目餐會,宴請承辦交流項目的宋健人教授(前右一)Julianne Ip(前左四)和學生們。(圖由布朗醫學院交流項目提供)

中華耆英會兩對夫婦慶金婚五十週年


中華耆英會白禮頓樓昨(十三)日慶生又慶婚,六十多人唱歌、吃蛋糕,享用營養餐,恭喜兩對夫婦五十週年金婚大喜。
            耆英會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昨日親自主持慶祝會,致詞、獻花、送禮給壽星們後,邀請出席耆英們一起為壽星唱生日歌,切蛋糕。
            她也提醒耆英們,七月十九日中午十二點半,有講座,註冊護士楊靜紅將講談「血壓與食物」。八月份還將舉辦郊遊活動。
            梅麗梨表示,現代社會變化快速,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同老的伴侶越來越少,昨日白禮頓樓卻很幸運的,同時有兩對夫婦已攜手走過半世紀,這天要慶祝金婚大喜。
兩對夫婦中,現住布萊頓鎮的梁濃滾、李堯卿說廣東話,十多年前才從南美洲移民來美,加入中華耆英會,不過三年光景。現住衛斯理的李振修,黃明琦說國語,三十多年前已從中國青島移民來美,加入中華耆英會約四年左右。
梅麗梨透露,儘管兩對金婚夫婦都已年逾七十,但在耆英會中,實在還算年輕。早前有一名一百多歲的耆英遷往頤養院,白禮頓樓現在年紀最大的會員九十七歲。
            耆英會白禮頓樓歌唱班,昨日表演「甜蜜蜜」、「風陽花鼓」、「天佑美國」等歌曲。個別耆英也獻唱,自娛娛人,包括翁秀玲唱「柳絲長」,李振修唱民歌,羅予禮唱「祝你平安」,周玉韶唱「祝福」,李彥莊「歌唱二郎山」。
            中華耆英會的營養餐是由波士頓市府營養部門贊助,凡年滿六十歲以上耆英,只要提前一天電話預訂,就可到中華耆英會的君子樓、康樂樓,以及白禮頓樓等地,享用依照市府營養規定,由該會兩名營養師調配菜單,每天更換排骨、雞肉、魚等主食,還包括水果的營養午餐。
            查詢詳情可洽耆英會白禮頓樓617-789-4298.

圖片說明:

            左到右,梁濃滾、李堯卿伉儷,李振修、黃明琦伉儷和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合影。(圖由耆英會白禮頓樓提供)

星期五, 7月 13, 2012

柯奇市長進波市談昆市發展 籲亞裔投票積極參與地方政治


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十二)日「出境」,踏入波士頓市,在華美福利會的社區論壇中暢談移民的「挑戰、機遇和社區參與」,強調昆市正在不斷前進(on the move),尤重發展經濟。
            華美福利會營運長史華姿(Sunny Schwartz)表示,該會服務的群眾中,有20%來自昆市,最新的2010年人口統計調查也指出,昆市亞裔人口已遽增至24%,昆士市市長如何看移民社區面對的挑戰、機遇和社區參與,因此格外重要。
在亞裔助理邱潔芳陪同下到會的昆士市市長柯奇,從他自己是第三代德裔移民,在昆市出生、長大說起。他透露妻子是自己當年的北昆士高中同學,三名子女中的十五歲兒子已進入北昆市高中就讀,兩名十三歲雙胞胎,也已上八年級。他自己家的生活,和昆市息息相關。
在闡述昆市概況,未來遠景,再談移民社區最關心教育、治安,公共交通後,柯奇坦率直指,亞裔民眾應更積極參與地方政治。
柯奇表示,不論是教育、治安,或是公共設施,對民眾生活品質影響最大的這些服務,其實全由地方政府提供,但民眾遇到選舉時,卻有本末倒置傾向,聯邦、州級選舉的出席投票率竟比地方市鎮選舉高得多。他自己去年競選第三度連任時,全市的出席投票率就竟然不到35%。亞裔居民的情況差不多。昆市已登記為選民的6000名亞裔中,只有不到1000人出席投票,這現象令他憂慮,讓他感到不安(disturbing)
柯奇也提到,昆市內的居屋,一半為出租物業,一半為民眾自置物業。由於年前發生租戶在火災中喪身事件,揭露新移民須更瞭解房東、房客各自的權利義務等情況。如何讓所有新移民都瞭解到他們也受法律保護等,相當具有挑戰性。
柯奇認為,昆市從192030年代起,就已是移民社區。如今昆市中小學的學生們使用18種不同語言,昆市居民中有24%是亞裔,並未改變昆士市是移民城市的本質。
他自己在2008年當選為昆士市長以前,已在昆市府不同職務上服務經年,對昆市概況十分熟悉。礙於近年的全球經濟不景,過去五年來,昆市也面對很多殘酷現實,包括必須裁減約200名市府員工,但昆市府持續強調要為市民提供優良的教育體系,保障青少年未來有成功機會。在公共安全上,他很高興昆士市的犯罪率低,但也坦承市內有毒癮問題。
目前昆市府的工作重點是發展經濟,預計2013年二、三月動工,耗資十六億元,至少新建三棟20層高大樓的昆市中心重建工程,將把1625年起就已有居民聚居,1881年建市的昆士市老舊基礎設施改頭換面。這一工程估計將在未來七年中為昆士市創造一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其中會的四千個建築工作機會,至少有25%會聘用昆市當地居民。
柯奇強調,在昆市中心重建工程完工後,區內的新設施估計將為市府帶來一千至一千兩百萬元的新稅收。
            在回答史華姿昆市有無類似波市的鄰里就業信託金的問題時,柯奇坦言,昆士市和波士頓市的規模無法比,沒有那麼多大型工程,來湊出一筆可觀的就業培訓基金,但昆市也已設有「可負擔住宅信託基金」,以10%為目標,要求土地發展工程撥備住宅單位,或等同款額,支持可負擔住宅。
            因應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吳欣儒所提及的,許多昆市民眾因無車可搭,無法往金門超市購物,只好到波士頓市採買。柯奇的立即反應是,這問題和中國超市東主方妙昆早前要在北昆市蓋超市的申請案有關。他強調,方妙昆的超市案未獲支持,純粹是因為地方交通問題。
            麻州難民移民援助處(MIRA)的一名代表問柯奇,昆市居民以及他本人對安全社區法(Secure community)的看法。柯奇表示,昆市內並無人討論相關問題。至於他本人,礙於地方行政人員的身份,他只能依法行事。
            在昆市拓展服務,新建佔地近三萬平方呎門診中心即將於八、九月啟用的華人醫務中心;甫獲得各項牌照許可,正在籌資,準備喬遷的中華頤養院,昨日依序有行政主任衛爾金、董事陳秀英盛讚昆士市長柯奇,以及昆市府的協助、配合。
 
圖片說明:
CC071212A-1
            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右起)、中華頤養院董事長雷偉志、道富集團執行副總裁毛正行、華人醫務中心行政主任衛爾金、中華頤養院董事陳秀英、麻州住宅投資公司發展主任陳家驊等人和昆士市市長柯奇(左三)在會後合影。(菊子攝)
CC071212A-2
            華美福利會青年會成員吳嘉倩(右起)、黃子昇、鄺莉莉、司徒仲賢等人在會後還繼續和昆士市長柯奇(右三)、昆市長助理邱潔芳(左一)交流。(菊子攝)
CC071212A-3
            昆市長柯奇(Tom Koch)強調昆市不斷在動。(菊子攝)

教育部和波士頓大學簽五年合作協議


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組長黃薳玉(12)日代表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與波士頓大學人文科學學院簽署為期五年的國際教育合作備忘錄。
經文處文化組表示,這是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波士頓大學第二次簽署備忘錄,雙方繼續合作,意義重大。
波士頓大學為表示重視這一合作關係特由該校副校長兼總教務長琴恩莫瑞森代表簽署該校負責國際合作事務助理副校長威里斯王、東亞考古及文化歷史國際中心主任慕容傑、亞洲研究中心前主任傅士卓、現任主任尤金尼爾曼諾岡、政治系主任威廉葛萊姆,以上一次的備忘錄起草人人類學系主任羅伯偉樂,共有不下六名校內主管到場觀禮。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也有副處長鍾麗文出席。
      經文處文化組指出,教育部20072011間,以經費補助方式鼓勵波士頓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逐年開設與臺灣人文歷史相關課程,並購置圖書舉辦華語文演講等活動促進該校師生對華語文及中華文化的認知及研究,也加強該校與臺灣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互動
目前波士頓大學已正式增設「臺灣人種誌」、「華人電影」「亞洲海洋歷史 600-2000AD」、「臺灣:政治及蛻變」及「由臺灣、日本及韓國看亞洲政府與公共政策」等5門課程。
在華語文教學上,波士頓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除積極辦理華語文競賽及慶祝中秋節及中國新年等文化活動外,今年正式成立中文主修學程。
教育部補助,該校東亞考古及文化歷史國際中心購置600多冊有關臺灣文化圖書資料,更加充實了該中心為感謝臺灣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捐贈畢生藏書而成立的「張光直圖書室」
      經文處文化組表示,為延續這友好合作關係,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與波士頓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將繼續推動「臺灣研究」相關學術活動,包括獎助該校東亞考古及文化歷史國際中心和臺灣大學,以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合作建立第一個彙集臺灣考古、文化、歷史及人文相關的數位書目資料庫與該校亞洲研究中心合作邀請臺、美學者專家就共同關注之議題舉辦「臺灣論壇」等,以增進波士頓大學與臺灣學界之學術合作與交流。

圖片說明:

      左起,亞洲研究中心前主任傅士卓、國際合作事務助理副校長威里斯‧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鍾麗文、該校副校長兼總教務長琴恩‧莫瑞森女士、文化組組長黃薳玉、東亞考古及文化歷史國際中心主任慕容傑、亞洲研究中心現任主任尤金尼爾‧曼諾岡、和文化組黃瑋婷祕書(圖由經文處文化組提供)

華埠社區健康需要'評估九月出爐 居民患肺癌比率高


華埠社區聯盟(TCC)昨日在月例會中報告社區及健康需要評估預定九月出爐,大都會未來(MetroFuture)盼華埠民眾參與定義何謂公平(equity)
            承辦2012華埠社區及健康需要評估的梅雪嫻表示,自從1994年上次製作華埠社區及健康需要評估以來,華埠的人口數量及人口地理分佈,都有很大改變,為確實反映目前的社區需求,查察那些事務對民眾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影響最大,很有必要再做一次調查。
            目前這份調查,歷時八個月後,已進入最後編輯階段,預定九月發行報告。
            這新調查採用至少三種資料來源,包括美國人口統計調查、敦請ACANSA兩機構以三十年為期所做的人口比較,七次焦點小組討論,以及波士頓公共衛生局的數據等。
            梅雪嫻指出,在人口變化上,華埠總人口約增加了30%,其中白人增加90%65歲以上耆英則在2000年時跌至8.3%,但2010年時升至15%
            焦點小組的討論,重點在社區資產和優勢、憂慮。參與討論者認為,華埠的優點是為第一語言非英語的家庭、人們,提共了一個共聚、社交,以及文化、經濟、服務樞紐。民眾最擔心的則是個人及公共安全,希望有更多可負擔住宅,可供家庭居住的地方等。
            年青人關心成年人獲得教育或就業培訓的機會,也覺得社區內抽煙情況太普遍。居民及商戶則認為垃圾處理是個大問題,對地方安全、衛生及生意都有影響。父母及耆英認為需要公廁。成人英語班學員則認為需要更多休閒娛樂場所。
            在疾病上,肺結核及乙型肝炎這兩種傳染病的患病率非常高。最高死因是癌症,其中又以肺癌為最。
            大都會未來(MAPC)的政策分析師Jessie Grogan昨日在會中說明,該機構正在草擬都會波士頓之內的「公平狀態(The State of Equity)」,以期為大波士頓地區訂定直到2030年的區域發展計劃。該機構匯聚了約5000人的意見,訂出65項目標,13個實施策略。其中包括30多個指數(indicators)
            Jessie Grogan坦言,該會的調查結果中雖然包括亞裔社區數據,但由於採樣困難,有關亞裔的指數,呈兩極化,可能非常的有誤導性。
            她指出,該機夠認為,「公平意味著所有人都有完全,以及平等的機會,來發揮他們的所有潛能」。
            在他們的調查中,街道上的人口外貌在變,以2010年和2030年的估計來比,每一百人中,白人會從72人降至69人,少數族裔會從28人增至31人,在外國出生的人會從18人增至23人,年紀在20歲以下的人會從24個降到23個,年紀在55歲以上的人,則會從25個增加到33個。
            25歲以上者的受教育程度上,白人有49%有大學程度,黑人23%,亞裔60%,拉丁裔20%
            2009年的貧窮率來說,白人6%,黑人20%,亞裔12%,,拉丁裔25%
            Jessie Grogan表示,這些數據是要描繪現狀,再據以設法,改善環境,為居住在波士頓大都會內的所有人,提供更公平的發展、生活機會。
            昨日在會末報告的社區未來活動包括,華埠龍騰圖書館刻正招請圖書館員,八月七日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在華埠大同村廣場有打擊犯罪夜(National Night Out),八月十二日有華埠中秋節。
            華人前進會副主任劉衛恒並報告,有將近廿人早前到該會投訴天馬旅行社出售空頭機票,代辦入籍收取費用卻未遞件等情況。該會已將投訴案交給大波士頓法律事務援助處處理。

圖片說明:

            梅雪嫻報告,2012社區健康需要評估將於九月出報告。(菊子攝)

            大都會未來(MAPC)的政策分析師Jessie Grogan(立者)進華埠探問華埠意見。(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