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5, 2025

哈佛教授劉軍退休 將返中國籌辦清華統計數據系

波士頓北大校友會請劉軍分享經驗。(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哈佛大學統計學教授劉軍甫於今年4月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旋即於7月退休,將返中國,全職加入清華大學,為他在該校創辦的統計學研究中心,以及正在籌備的統計與數據科學系效力。

哈佛教授劉軍(左)和MIT教授張偉這2位院士對談。(周菊子攝)
            8名來自全美各地的學者,728日在哈佛大學校內為劉軍舉辦了一場一整天的「推動前沿數據科學、人工智慧和統計學習(Advancing the Frontier Data Science, AI, and Statistical Learning)」研討會之後,新英格蘭北京大學校友會也在82日下午,假達納法伯(Dana Faber)舉辦了一場「暢談科研之路與學術人生」的院士對談,請來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張偉和劉軍對談。

波士頓北大校友會邀院士座談。(周菊子攝)

            研討會有不下30名學者,專家,談了「人工智慧和統計學中的貝葉斯方法(Bayesian-inspired Methods in AI and Statistics)」,「透過人工智慧和統計建模推進生物發現和治療(Advancing Biological discovery & Therapeutics through AI and Statistical Modeling)」,「人工智慧在行動:從複雜數據到可靠發現(AI in Action: From Complex Data to Credible Discovery)」,「人工智慧與統計學的結合—雙向力量提升(AI eets Statistics - A Two-Way Power Boost)」等議題。

            

波士頓北大校友會理事會主席王開元提問。(周菊子攝)
院士對談,先由年甫60的北大數學系81級校友,哈佛教授劉軍,以「我對研究,人工智能,以及科學撰述的看法」為題,講述自己的「一甲子」的人生經歷。

            劉軍列出13個重點,表示自己一直是清華人,中小學都在棣屬清華的學校就讀,1985取得北大數學學士學位後,又考上清華數學系的陳省身出國項目,才來美國深造。

            抵美後,劉軍先進Rutgers讀博士,再轉芝加哥大學拿統計學博士,後加入哈佛大學當助理教授,1994年辭職轉赴史坦福大學,2000年才又回哈佛就任終身(正)教授。

            2002年,劉軍獲得COPSS獎,應北大之聘任長江訪問教授,2005又被清華大學網羅為數學系訪問教授。2015年時,清華校長陳吉寧邀他創立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2024年他再在清華建立統計與數據科學系,然後今年,2025,劉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決定退休,全職加入清華。

            劉軍形容自己當年有數學基礎,對哲學感興趣,是憑著直覺和判斷,選擇了統計學作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展示照片時,劉軍一度笑說統計小故事,指個人姓名中有個小字的人,似乎都很容易成功,哈佛大學教授田曉霏,庄小威,孟曉梨,劉小樂的名字都有個小字。

            劉軍在這場標題為「人工智能再次興起的契機和新思想」的對談中,從現代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Hinton 的研究軌跡說起,指出統計、計算和數學思維的協同作用是人工智慧創新的關鍵。統計學是人工智能的基礎。人工智能成功是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許多日常任務,有更大更靈活的表達能力,但存在以訛傳訛,信息可靠度,安全性,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定義合規策略等問題。

            劉軍和張偉都坦言自己並不常用ChatGPT之類的人工智慧工具,同意人工智能對社會形態有很大影響,但質疑人工智能無法自行具有目的性,目前沒有自我意識,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