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9, 2025

臺灣人在麻州開農場. 波克萊臺商會介紹余心樂農場、淨零碳排觀念

波克萊台灣商會「田野好食光』聚會。(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周菊子波士頓報導)波克萊臺灣商會(BTCC) 816日近午時分,在波士頓所物街一棟大樓頂樓,以「田野好食光」這主題,請來余心樂農莊莊主郭延鐸分享務農初心,布朗大學助理教授侯傑談淨零碳排,30多人大快朵頤之際,收穫滿滿知識、理想。
波克萊台灣商會會長陳奕如開場致詞。(周菊子攝)

僑教中心主任高家富介邵僑委會訊息平台,i僑卡。(周菊子攝)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高家富應邀出席,向僑胞介紹“連結台灣,擁抱世界”的僑委會6大僑務訊息平台,鼓勵僑胞踴躍申請i僑卡,享受僑委會為僑胞們貼心準備的優惠。

          波克萊台灣商會會長陳奕如在介紹該會有活動組組長夏承賢,資訊組組長葉南谷等7名幹部之餘,強調這是一場結合分享,品嚐,交流,給人不同體驗的聚會。

郭延鐸闡述自己經營農場的理念。(周菊子攝)
           侯傑以「生物科技和制藥業的碳衝擊(The Carbon Impact of Biotech & Pharmaceutical)」為題,闡述2015年時,全球製藥業的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就已經比汽車業高55%,到2019年時,醫療護理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已高達20億噸,佔全球排放量4.4%,其中71%來自極耗能源的醫療護理供應鏈。在研究實驗室比典型辦公室空間的每平方英尺耗用能源量多510倍,而生物科技市場估計每年成長15%,製藥業市場每年擴大11%的發展趨勢下,未來世界的碳排污染程度,不堪設想。要減少生物科技及製藥業未來的碳足跡,策略有6,包括綠化製造,建造可持續性研究及實驗室,可持續的供應鏈,低衝擊的產品設計,綠化設施及營運,測量及報告等。  

布朗大學助理教授侯傑談淨零碳排。(周菊子攝)
             郭延鐸以「我們的農莊,比一個家更多」為主題,闡述以程顥「春日偶成」詩句命名的「余心樂農莊」,位於麻州西部威爾(Ware)鎮,比一般Homestead大四倍以上,不只是個家庭基地,更是社區與生態單元。他們建農舍、雞舍,草場,同時承接管理濕地與野林責任,維護鳥類與生物的棲息地,保護整個生態循環。

波克萊台灣商會會長陳奕如(右起),數位組組長葉南谷,
活動組組長夏承賢(左一)等人是這次活動的籌辦主力。(周菊子攝)
郭延鐸與父親郭中一,曾在中國大陸經營農場10年,也有相當規模,由於時空環境改變,全家遷居來美,在麻州找到一塊曾有三代人經營,但第四代不願接手,已荒廢近10年的牧場,整修建成了佔地96.5英畝,有個非常大水庫,水質很好的Eudaimoina Homestead(余心樂農場)

與會者聽講現場。(周菊子攝)

為什麼農場的英文名稱既不用Farm,也不用Ranch,卻用了homestead?那全因為郭延鐸他們想要經營的是家,又比家包含更多理想、信念的生態體,知識基地與文化島嶼。他們想要在自給自足中顧及大自然的生態系統,物我關係,藉由物種相生相剋道理,做到生產與保育並行,在承擔社會責任中支持地方經濟。

郭延鐸說,他們正在做林木共生的食物森林等計劃,將來會和全美排名第一的麻州大學Amherst分校農業系,以及美國農業部合作,希望有更多人參與。

            波克萊臺商會前會長蘇鴻昌,楊羅東和理事王豫靈,新英格蘭台商會副會長彭聲翔等這天參加活動的人,聽講之餘,還品嚐了余心樂農場放養的新鮮雞鴨,不少人還計畫日後走訪農莊,親眼看看臺灣人在麻州開墾的農場,種的果樹,養的雞鴨羊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