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市議員張禮能強調自己重視多元文化。(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劍橋市報導) 即將於11月3日舉行的本年度市級選舉中,華人社區在劍橋市要關注的候選人,將是刻正競選第4度連任的該市唯一華裔市議員張禮能。
2009年時,張禮能才30出頭,還是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首次參選,就高票當選為劍橋市的首名華裔市議員,締造了劍橋市學生市議員紀錄。
劍橋市議員張禮能(右)日前出席波士頓市議員吳弭(左)的籌款活動。 (周菊子攝) |
2014年,張禮能參與角逐麻州副州長,與創辦麻州軍事基金的凱瑞根(Steve
Kerrigan)競爭民主黨提名失利,但他以政壇新人之姿,贏得29.3%的支持,也殊為不易。
今年,再次競選連任的張禮能,和市內其他6名市議員聯成同一陣線(unity slate),呼籲市民同時選他們7人,揚言他們七人最能代表劍橋市的人口地理,家庭結構及政策觀點。
根據劍橋市選舉局資料,今年的劍橋市議員選舉,共有23人參選,角逐9個議員席位,所有9名在位市議員,都將競選連任。張禮能仍然是唯一的華裔候選人。
波士頓環球報昨(30)日指出,候選人中的John
Sanzone在29日晚發給支持者的一封信中,宣佈退出選舉,據說原因是劍橋紀事報刊出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在stormfront.org這宣傳白人興趣,價值及傳統的網站上,誇大其詞的言論。
劍橋市全市人口105,737,亞裔14,760人,佔14%,華裔6,125,佔5.8%。
張禮能曾經在科技創投公司工作,直言自己從首度當選以來,就充分運用個人特長,改革劍橋市府為市民提供的服務,包括讓市府網站包括多種語言翻譯,規定為初創公司及孵化器留出空地,為市府引進數據分析,移動軟體程式,網上付款等等作法。一,二個星期以前,劍橋市府還正式通過了“開放數據法(Open Data Ordinance)“,將容許民眾更容易取得劍橋市府的公開資訊,也讓創業家更容易幫助劍橋市府找出改善為市民服務的新方法。
二年前,他還推動讓年輕人參與制定市府預算的活動。這些年來他也一直積極關注綠線地鐵在劍橋市內擴建的計畫發展。在10月19日的市議會會議中,他還支持在艾爾維夫(Alewife)地鐵站建橋樑,讓從地鐵站出來的民眾更容易穿越車流要道,走到對面有許多店面,超市的那塊地去。
在麻州的今年市級選舉中,市議員部分,華裔有4名候選人,分別為牛頓市的馬惠美,劍橋市的張禮能,波士頓市的吳弭競選連任,以及昆士市的梁秀婷參選。
其他職位部分,有牛頓市張文華正在競選憲章委員會委員,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Lisa
Wong)即將遷居聖約克(Holyoke),早已宣佈不競選連任,正全力輔佐夫婿,聖約克市議員蘇圖(Anthony
Soto)競選市長。
在地方政府中擔任民意代表的,目前還有勒星頓鎮鎮代表李波,房屋委員會委員王衛東,衛斯頓(Weston)鎮康娛局委員朱新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