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表示,從崔天凱大使,前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抵哈佛演講以來,該會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幫助各界進一步瞭解中國,這次的“中國社會政策論壇”主要是根據中國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大會議後揭示的“中國夢”理念發揮。
至於市場經濟化走向,是否一定會為中國帶來民主?黃亞生認為在國際歷史中,這兩者經常是連帶出現,但卻並非必然結果。
李察庫柏(Richard Cooper)是哈佛國際經濟教授,曾經長駐中國。他認為過去三十五年來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七;歐洲國家相繼加入亞投行,使得美國未來處境面對更大挑戰。
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馬晶當天指出中國面對的看病難,看病貴,安全差等挑戰。她也預告了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預定九月十八、十九日在波士頓舉行。
當天與會的其他講者包括中國國務院科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名杰,甘迺迪學院經濟發展學家普瑞切特(Lant
Pritchett), 波士頓大學公衛學院社區健康助理教授禤子明,塔芙茨大學助理教授Shinsuke Tanaka,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Dorothy Solinger ,康乃爾大學國際及勞工比較助理教授Eli Friedman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講師Eli Friedman 等人。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甘迺迪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田禾(左二),會議統籌羔羊(左一),陳丹(右一)和講者,馬名杰(左三向右),霍堅生(Dale Jorgenson),李察庫柏(Richard Cooper)等人合影。(菊子攝)
黃亞生教授指出近年談中國政治,科技的會議很多,談社會政策的還幾乎是第一個。(菊子攝)
傅高義教授對日本情有獨鍾,仍認為日本有很多中國可以學習的地方。(菊子攝)
教授們談中國的政治保護。(菊子攝)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馬晶(左)透露今年將辦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旁為哈佛大學中國項目參與者霍堅生(Dale Jorgenson)。(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